聊城是進入濟南圈還是立足本地發展更快?路在何方?

阿佩呀


我是山東德州人,對於聊城這個城市瞭解的不多,僅就我所瞭解的一些說說我的看法。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聊城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豐厚的文化底蘊,江北的著名的水城,而且現在修建得非常的美,非常的好看,這是別的城市裡沒有的得天獨厚的一些條件,對發展旅遊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聊城還有一些古代的建築,比如說光嶽樓,三山會館等等,都是很具有特色的,而且現在聊城因地制宜,修了古城一條街,走的裡面,真是恍惚進入到了古代,給人以一種非常美好的享受。



當然說到聊城,就不能不提聊城大學。聊城大學是山東省屬綜合性大學,坐落在具有“江北水城”美譽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山東省聊城市。聊城大學學校始建於1974年,原名山東師範學院聊城分院,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改建為聊城師範學院,2002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聊城大學。學校名譽校長為東方學人季羨林先生。豐厚的文化底蘊,為當地和全省乃至全國培養了大批人才,也會為聊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言歸正傳,再說到剛才這個提問者所提問的這個話題,如果他歸到濟南會怎麼樣,如果獨自發展怎麼樣,我感覺現在這個社會情況,融入到濟南經濟圈,很可能也不會有什麼好的發展現狀,因為濟南本身它發展就不是很快,也不是很先進,濟南發展就非常的滯後,我感覺呢,作為聊城應該還是發揮自己得天獨厚的一些條件,利用自身所存在的一些優勢啊,可以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前幾天看見好像有一個大公司,好像是馬雲的公司要在聊城建立科技園,這是一個好消息,應該說是一個好事,不知道落實的怎麼樣,如果能夠一點一點的引進高科技產業,高科技企業,那麼聊城的發展還是指日可待的。

凡事都要靠自己,都要靠自己努力,依靠別人,那是沒有什麼出路的,我希望聊城能夠發展的越來越好,我也相信明天的聊城會更加美麗,更加富裕。


平原春秋


聊城現在身處齊魯大地,地位卻比較尷尬。離政治中心省會濟南太近,離財富搖籃沿海地區太遠。離河南,河北太近,比鄰而居不假,確定無疑的,都是窮親戚。

傍大款,富得快。不但是當代小三的心理,也是一些窮地方的心態。俗話說得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靠著大款,有錢花’。聊城一沒山,二沒海,三沒富大款的肩膀,讓你靠。

進入“濟南圈”,即是聊城很多人的希望,也是現實的夢想。可是幾年下來,只有雷聲,不見雨點。濟聊城際鐵路開通,也是隻聞其聲,不見其通。話又說回來了,即使通了,聊城的經濟就走上致富的快軌道了,未必!

看看濟南周圍的城市,德州,聊城,菏澤,泰安,萊蕪,東營,都有一個共同的想法,擠進“濟南圈”。濟南就如過去大戶人家招贅納婿一般,自然就有了挑挑撿撿的餘地。門當戶對,雖不是必然選擇,但也不能遷就了事。近聞萊蕪入選成功。聊城不在其中。

聊城擠進“濟南圈”,濟南會怎麼想?一下子把濟南的GDP,拉下來一大截子,這還了得!兄弟城市之間,還嫌貧愛富,話雖然不能這麼說,事實就是這麼回事。一個城市的GDP多少,不但是城市的名片,那就是硬道理!

沒山,沒海,沒大款的聊城。又該如何發展?發展之路,路在何方?

第一,取消聊城和各個縣區之間的公路收費。市區到縣區之間,馬上修建快速通道。既然盼望聊城,能夠進入濟南一個小時的城市圈,還不如打通聊城到各個縣區,到河南,河北半個小時“城市圈。”。

聊城以“王者榮耀的心態”,把自己搞得四通八達。能夠做到連三省,而帶五區;靠大運河,北接京津冀,南通江浙。到那時,何愁濟南不拋出“橄欖枝”,加快向西發展的步伐。

聊城是個水城的名片,已經深入全國人心。現實卻是,有其名,無其實。除了東昌湖裡的幾隻遊船,誰見了,聊城有“白帆千里,漁舟唱晚”的景色。

聊城到下面各個縣區,能夠實現水上通航。這個大發展的大畫面,能不能擺在各級領導人的桌面上,也是考驗聊城能不能實現大發展,抓住機遇期,實現跳躍式發展的關鍵所在。

聊城的經濟發展,必須依靠現有的工業規模產品,銅廠,鋁廠,儘快擴展外延高科技產品。讓高鐵,大飛機,新能源產品上,有聊城的一席之地。而不是自費武功,用環保束縛住自己的手腳。藍天白雲,經濟發展,同樣重要。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自立的聊城一定會更美好!美好的聊城,一定會是宜居的城市。真的祝願你,江北水城,水上一路走好。

阿佩呀,看聊城!給你講述聊城故事。








阿佩呀


有一句古話,叫作背靠大樹好乘涼。

這句話自然是無比正確,城市發展自然也是如此。

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的沿海開放城市和經濟特區,都是針對沿海的發達地區。比如,青島面向韓國日本,廈門面向臺灣,深圳面向香港。如大家所期望的那樣,這些地區都得到了飛速的發展。

但是,這裡有一個前提,就是一定是背靠“大樹”。

因為只有大樹,才有陰涼。

否則,誤以為是“背靠大樹”,其實是面對黑洞,那麼只有被吸走財富,而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濟南是一棵大樹嗎?

不是!

真的不是!

無論是從全國的情況看,還是從省內看,濟南位置尷尬,自身不強,正處於野蠻生長期,正處於依靠吸血獲得營養的時刻。

這個時候,濟南周邊的城市自然成為了待宰的羔羊。特別是如今行政力量還十分強大的時候,濟南依靠其省會的地位,自然要獲得更多的人才、政策、資金等。周邊的城市不僅得不到濟南的輻射,反而會失去非常多的人才和資金,也不能得到優於濟南的政策。

所以,所以,所以,聊城只能依靠自己發展。而且,還要找到不同於濟南的經濟發展路子,否則會無路可走。




生活亮亮眼


還是立足本地發展吧,大家都知道就濟南和聊城而言濟南發展要比聊城好的多,早在幾年之前就說聊城要劃歸濟南圈這眼看劃了好幾年了愣是進不去,其實就是濟南不要聊城。

聊城近兩年在著重發展本地旅遊業,聊城也如願入選了國家森林城市,綠化環境建的不錯,外來旅遊的大巴也是一輛趕超著一輛,聊城的旅遊業乾的是風生水起。

跟誰發展都不是一句兩句話的事情,吹毛求疵的事也多,還是自己爭口氣,自力更生吧。

目前聊城的旅遊產業越做越大,旅遊度假區也是越來闊越大,再加上新高鐵的設立,聊城以後的路不會太難走。

加油,智慧聊城,智慧古樓!


用戶52932129103


會帶動聊城人民去濟南消費工作,誰會來聊城,濟南比聊城的物價便宜,房子價格差不多,就業機會多得多,工資高的多,現在方便了,為什麼還要在聊城,去濟南買件衣服比聊城便宜一半,吃飯也便宜,我經常去濟南,深有體會,如果不是濟南和聊城開車高速要兩個小時,我幾乎每週去濟南消費,通了高鐵,上午去濟南吃個飯,消費一下,晚上回到聊城了,對於濟南,聊城有什麼足夠吸引濟南人民的麼?週末帶孩子去歐樂堡、海洋世界和東方神話,聊城有麼?在濟南玩一天可以南下泰山,高鐵十幾分鍾,可以東去青島,高鐵兩個小時,聊城人都出去了,還搞什麼經濟?房地產長期看人口,誰會在聊城生活,就業機會不多。


魚點湯圓


作為一個聊城人我覺得有必要說幾句,聊城現在的發展給我的感覺就是方向太多,沒有一個統一的發展方向。最近幾年聊城雖然說已經開始在招商引資,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大多的經濟效益還是靠著以前的重工業來發展,最近幾年國家環保工作力度加大,使得好多企業經濟有所壓力。我覺得聊城應該轉變一下思路,第一個不應該再以重工業為發展目標,應該多引進一些科技公司,並且公平競爭,去除對地方企業的保護。第二個就是應該整頓環境,發展一下旅遊業,現在聊城能給年輕人或者外省人來遊玩的地方太少,除了古城樓還有古街道真的想不出還有什麼比較有代表性的旅遊的地方。第三就是房價應該調控一下,現在市裡的房價直逼濟南,好多年輕人感覺在這裡工作買房不如去濟南,造成了一定的青年人口的流失。等到自己發展的好了,別的城市幫不幫已經無所謂了。


僵小魚6


開放一些,還是很有前途的


霜月寒天


聊城發展現在還是沒有突破地域的束縛。聊城應該怎麼發展?如果只抱著東昌府區,聊城沒多大希望。如今只有聊城市在山東省是單區城市,就連剛合併的萊蕪都是兩個區。聊城其實應該往北發展,主動對接博平,然後往東對接茌平。這樣的兩個區的融合是成本最小的,就會變成帶狀城市,而不是現在的攤大餅。茌平,博平,高唐,一帶自古以來就是魯西北的經濟發達地帶,這個地區人口素質相對來說比較高。農村家裡的擺設就可以看的出來比周邊的地方要利索。儘管口音他們和聊城不同,但是聊城想發展必須這樣做。


chkorea


北上廣聊!!!將來山東最發達的城市無可爭辯就是聊城👍👍👍


尊嚴無價不能隨意卑微


我覺得,一:交通問題,高鐵一定要有!

二:環境治理,優化基礎設施建設。

三:政策扶持,吸引外資。

四:依託聊大,鼓勵落戶,留住人才。 五:降低房價,鼓勵外地務工人員返鄉。

六:發揮資源特色,大力發展旅遊業。

PS:吐槽一下聊城房價,一個4線小城市,遠超3線,媲美2線的房價,還想留住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