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劍英:我不能搞特殊

1977年3月3日,葉劍英為《人民日報》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葉劍英:我不能搞特殊

葉劍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和領導人,共和國元帥,軍事家,在國際上享有崇高威望和地位。抗日戰爭中任八路軍參謀長,解放戰爭中任解放軍參謀長。建國後任華南軍區司令員、監察部部長、軍委副主席兼秘書長、國防部長、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等職。

1948年冬天,人民解放軍發起了著名的平津戰役。在戰役進行過程中,葉劍英領受了接管北平的重任,他被任命為中共北平市委副書記、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兼北平市市長。1949年2月2日,北平和平解放,葉劍英同平津前線司令部及華北局、北平市其他領導人一起進駐北平。

能否搞好自身建設,廉潔奉公,全心全意為群眾謀利益,將直接影響到新生人民政權的威望。葉劍英在領導市政建設中,要求政府工作人員正人先正己,作為一市之長,他自己則率先垂範,克己奉公。

當時,葉劍英領導接管的舊北平市黨政軍機構的物資,在倉庫裡堆積如山。其中,有各種各樣的高級傢俱,有成千上萬件毛毯、被服,還有珍奇古董、名人字畫等。一天,軍管會物資部長童陸生報告葉劍英:“現在物資部分配得差不多了。我給軍委機關分了一批東西,其中有些被服和辦公用具,每個領導幹部都分配一些,您要些什麼?”葉劍英嚴肅地說:“我是軍管會主任,又是市長,領導接管了這些物資,怎麼能自己給自己分配呀?我不能搞特殊!”

有一次,北平警備司令部副政委莫文驊向葉劍英彙報說:“警備部隊守衛的一座倉庫裡有一批車子,可戰士們一輛也沒有動用。他們成天跑路,能不能給他們解決幾輛值勤用車?”葉劍英反問“批一些車子給他們,以便值勤,完全應該。可是,現在要東西的單位太多,我們軍管會所屬單位應該以身作則,起模範作用。寧肯咱們自己吃點苦,也要儘量把東西分給別的單位才好。我們之間的個人關係很好,但是權力不能私相授受啊!老莫,你說對嗎?”

葉劍英在廉潔奉公上“以身先之”,也要求下屬這樣做,決不許任何人“以身害之”,即使是小事也不放過。市政府有一個留用的舊職員,經常看戲不買票,戲院很有意見。事情反映到葉劍英那裡,他指示有關部門進行調查,結果這個人還有其他腐化行為。於是,葉劍英果斷決定將這個舊職員開除,並要求將此事登載在《人民日報》(北平版)上,以此為例教育更多人。

1949年10月,葉劍英擔任中央華南分局第一書記、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廣東軍區司令和政委,同時還兼任廣州市委書記、廣州市市長、廣州市軍管會主任。葉劍英堅決執行黨中央的既定政策,制定和實施了一整套切實可行的接管工作方針和政策,僅用了43天的時間,廣州就基本完成了接管任務。

解放前,廣州市珠江河段停泊著10205艘大小船隻,聚居著50708名水上居民。他們被蔑稱為“疍家”,這些“疍家”人沒有在陸上居住、上岸讀書等權利,還經常受警匪惡霸的殘害。廣州解放後,葉劍英經過調查研究,決定解放“疍家”群眾,讓他們也與全國人民一樣過上幸福生活。廣州市第三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根據葉劍英的提議,正式通過取消“疍家”稱號的決議。之後,所有水上群眾搬遷到陸地上居住,“疍家”從此消失。

“我是一個打雜的,一切都聽從黨的,黨叫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從不去計較什麼名利地位。”葉劍英總是把自己當作一個普通的共產黨員。文革結束後,家鄉政府籌備為他修建紀念館,還徵集了許多展品。葉劍英知道後堅決反對:“不要宣傳我個人,我的故居保持原樣就行了。”對於組織上為他編寫傳記,他執意不允,後來主持修傳工作的領導親自找上門來,告訴他這是中央的決定,是為了保存史料,而且也要為其他老帥編寫,他才勉強同意。

作為黨和軍隊的重要領導人,葉劍英從不放鬆對子女的教育,長女葉楚梅對父愛記憶猶新。1946年,解放戰爭拉開了序幕。葉劍英親自送女兒到部隊,經受炮火的洗禮。她滿懷深情地說,是他老人家把自己引上了革命道路,使自己確立了為實現偉大的共產主義理想而奮鬥的人生目標。葉劍英還常常通過書信督促教育子女,引導並鼓勵他們好好地為人民服務,做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