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著名的有機化學家和教育家,畢業於唐山交通大學

他是著名的有機化學家和教育家,畢業於唐山交通大學

高濟宇,中國科學院院士,有機化學家和教育家,畢業於唐山交通大學,1923年赴美國留學,1931年獲得博士學位。

1931年回國在中央大學、南京大學任教。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歷任中央大學化學系主任、理學院院長、教務長,南京大學理學院院長、教務長、副院長,中國化學會副理事長 。

高濟宇長期從事有機合成研究和化學教學,早期研究有機化合物的成環反應,並發現了二酮的環鏈互變異構現象。研究銀、鈀、鈦等金屬對有機反應的影響,發現銀能引起滷代酮多種形式的二聚反應,鈦能引起四個氰基脫去兩個氮而生成吡嗪環。長期從事大學有機化學教學工作,編寫了全國統編教材《有機化學》,發表研究論文20多篇。

人物生平

1902年5月23日生於河南舞陽。

1916年就讀於河南開封第一中學,次年轉入開封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畢業後考入交通部唐山大學(即唐山交通大學,今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在校期間,他目睹當時中國軍閥混戰、帝國主義的壓迫、政治腐敗、民不聊生、教育和科學落後的狀況,於是抱著教育救國、科學救國的志向,於1923年春考取河南省官費留美。同年秋入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州立大學電機系學習。由於國內軍閥混戰,留學生學費不能按時發給,入學後生活極端困難,一個多月後,不得不退學做工。

1924年春復學後轉入化學系,以後3年中每年暑假都到阿拉斯加魚產加工廠做工,以所得工資補貼學費。

1927年入伊利諾大學研究生院攻讀有機化學,獲得博士學位後,於1930年至1931年任伊利諾大學化學系研究助理。

1931年8月高濟宇回國在中央大學(今南京大學)先後任副教授、教授,化學系主任(1934-1945),教務長(1947)等職。

1949年中央大學改名為南京大學,先後任理學院長,教務長和副校長(1950-1984),1982年任博士研究生導師。

自1933年加入中國化學會,連續12次當選為該會的副總幹事、總幹事、常務理事、副理事長等,並先後任《化學通訊》經理編輯(1941-1943)與總編輯(19441949)。

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8~1978年間兼任有機化學教研室主任,1983年又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為南京大學有機化學教研室的發展和成長,傾注了畢生精力。

2000年4月29日,高濟宇逝世。

主要成就

高濟宇長期致力於有機合成及反應的研究工作,先後發表研究論文20多篇。21世紀20年代前後,碳環化合物的合成是有機化學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高濟宇在博士論文中用2,5-二溴己二酸二乙酯與氰化鈉反應,得到了成環產物:

這是形成四元環的一個重要方法。將這個反應推廣到二酮類化合物時,卻得到不同的結果。25-二溴-1,6-二苯-1,6己二酮與鹼性試劑反應,生成含五元環的化合物,高濟宇認為反應可能是通過二酮的環醇式進行的。

以後他系統地研究了1,6-和1,7-二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和性質,終於得到了1,7-二苯-1,7-庚二酮的環醇,並證明它們在室溫和鹼催化下達成平衡:

這是二酮環鏈互變異構(ring-chain tautomerism)的唯一例證。他還研究活性金屬如銀(0)、鈀(0)和鈦(0)等引起的有機反應,研究了銀(0)能引起滷代酮多種形式的兩聚反應和[(聚苯乙烯)聯吡啶]鈀(0)的催化反應,發現了鈦(0)能引起四個氰基脫去兩個氮而生成吡嗪環,如庚二腈與鈦(0)作用生成環庚烷駢吡嗪的反應。

1960年起,高濟宇領導為國防服務的科學研究,取得了不少成就。

自1959年起他先後到蘇聯和民主德國考查高分子專業,到捷克參加兩國科技協作會議,到瑞士參加日內瓦大學成立400週年紀念,到英國參加英國化學會年會,為國際學術交流作出重要貢獻。他也積極組織兄弟院校或有關單位之間進行科技合作,集中力量加快科研進展。如1966年南京大學、南京工學院和西安交通大學協作製成165計算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