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終生只寫過一副輓聯,寫給了這位老戰友,並尊其為良師

毛主席曾寫過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這些流傳甚廣的詩詞不僅是一代偉人的心靈史,更是民族的精神史。這些言志的詩詞題材很廣泛,但其中吊挽我軍將帥的只有一首。

能有幸享此殊榮的,就是共和國的元帥羅榮桓,1963年日12月16日,羅榮桓元帥病逝。當天夜裡,毛主席在北京寫了《七律·吊羅榮桓同志》:

記得當年草上飛,紅軍隊裡每相違。

長征不是難堪日,戰錦方為大問題。

斥鷃每聞欺大鳥,昆雞長笑老鷹非。

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

羅榮桓1902年生於湖南省衡山縣,其名字取自《詩經》“桓桓於徵”。作為新中國的十大元帥之一,羅榮桓代表著政工領導在軍隊中的地位。他資歷最淺而學歷最高(羅榮桓先後讀過青島大學和武昌中山大學,讀的都是土木工程)。其為人之公,律己之嚴,有口皆碑。毛主席曾用一個大長句來評價羅榮桓:“羅榮桓的品格,用十句話概括:無私利,不專斷,抓大事,敢用人,提得起,看得破,算得到,做得完,撇得開,放得下。同我相處這麼多年,就是一個羅榮桓,還有一個鄧小平。”

林彪終生只寫過一副輓聯,寫給了這位老戰友,並尊其為良師

1938年,羅榮桓和蕭華(右二)、陳士榘(左一)合影

羅榮桓是人民軍隊中最早的黨代表之一,一直在基層中貫徹毛澤東的建軍思想,但是因為不好表現,直到古田會議的時候才被選進黨委。毛主席曾經指著羅榮桓向人介紹:“這個同志是個人才,是一位很好的領導幹部,對這個同志,我們發現得晚了。”

長期以來,有一種說法:在公祭羅榮桓的大會上,所有的元帥都準時到會,惟獨林彪一人缺席。

這種說法無疑是錯誤的。林彪不僅出席了羅榮桓的公祭大會,還曾在之前的一週,專門前往與羅榮桓的遺體告別。

羅榮桓病逝的第二天也就是12月17的《解放軍報》上,刊登出了林彪為老戰友羅榮桓寫的輓聯:

六億人意氣風發,日月重光,萬里長征,方期任重道遠;

數十年風雨同舟,肝膽相照,一朝永訣,痛失摯友知心。

這是林彪一生寫下的唯一的一副輓聯。

關於林彪出席羅榮桓的公祭大會,1963年12月18日和23日的《人民日報》均有詳細報道:12月17日,林彪與毛澤東、劉少奇、朱德、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前往勞動人民文化宮向羅榮桓同志遺體告別。22日上午9時許,林彪與劉少奇、朱德、鄧小平等再一次前往勞動人民文化宮弔唁羅榮桓元帥,並輪流守靈。10時,公祭大會開始。劉少奇主祭,朱德、林彪、鄧小平等陪祭,並由鄧小平致悼詞。當時刊出的照片表明,林彪就站在劉少奇的右邊,即前排極顯著位置。公祭結束後,林彪與鄧小平、彭真等一起送羅榮桓骨灰到八寶山革命公墓。在送骨灰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中,林彪排名最前。

悲痛中的林彪,還為羅榮桓題詞:“良師益友”。評價不可謂不高,感情不可謂不真摯。同時,林彪指示中央軍委發出通知:“從12月17日至22日,全軍舉行各種會議時,要先向羅榮桓同志誌哀。並號召全軍學習羅榮桓的優秀品質和革命精神。”

林彪終生只寫過一副輓聯,寫給了這位老戰友,並尊其為良師

1942年,羅榮桓和夫人林月琴與子女在一起

1964年2月,春節將至,林彪考慮到這是羅榮桓去世後的第一個春節,便讓夫人葉群把羅帥夫人林月琴請來家裡,讓葉群和秘書陪林月琴吃頓便飯,使其心情能夠好一些。葉群按照林彪的意見,請林月琴來家中聚餐。席間,葉群與林月琴所談甚歡。

林彪和羅榮桓的戰友情誼可以追溯到1930年2月,林彪擔任紅4軍軍長後,因性格、處事方法等與政委常有矛盾,而羅榮桓調任紅4軍政委後,到平津戰役結束,兩人搭檔累計10年,幾乎沒有什麼大矛盾。羅榮桓性格寬厚,在軍事指揮上尊重林彪的意見,把作戰以外的工作全部承擔起來。林彪對羅榮桓也心存感激,相處得比較融洽。

據曾經是林羅屬下的開國上將陳士榘回憶,羅榮桓與林彪的關係總體上還是很不錯的,尤其是在戰爭年代,兩個人配合可謂珠聯璧合,林彪負責指揮作戰,羅榮桓的政治工作也有條不紊。由於是林彪、羅榮桓合作得好,才創造了四野打下大半個中國的奇蹟。

相處得好歸好,不等於彼此沒任何看法。羅榮桓看事情,還是很有預見性的。1959年廬山會議以後,毛澤東曾經單獨找羅榮桓談國防部長的人選問題。羅榮桓談了自己的看法。回家以後,林月琴問他同毛主席說了什麼。羅榮桓只說了一句:“一些人事上的事。”沒有再多說什麼。後來毛澤東在一次會議上說:“當時,我要羅榮桓同志談談看法,已經定了林彪。羅說林彪打仗還可以,就是主持全面工作不一定很行,一是身體,最主要的是,林這個人喜歡搞小圈子,不能團結多數同志是他的弱點。現在看來,羅榮桓的觀點是有預見的。”(劉繼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