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與孝莊間的關係到底是怎樣的?

薛佩萁


崇禎十六年(1643年),清太宗皇太極去世了,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撒手人寰。皇太極是一位出色的軍事家、政治家,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繼承汗位。不久皇太極在盛京(現在瀋陽),建立大清,皇太極是開國皇帝,也是繼努爾哈赤之後,當時最傑出的軍事指揮官。

皇太極是突然死亡,並沒有交代遺囑。大明皇帝基本上都是世襲,但是也需要立個遺詔,有個憑證才行。而剛剛建立的大清時局比較複雜,就出現皇位空缺的情況是很危險。國不能一日無君,況且此時奪取大明江山正在關鍵時刻,如果出現內亂後果不堪設想。

(皇太極)

大清剛剛建國,各種制度一定是不完善的,開國皇帝死了,後面爭奪皇權的紛爭必定會出現。皇權之至高無上的存在,自古皇爭鬥都是最殘酷和血腥的。好在當時的親王和旗主還是比較團結的,並沒有兵戎相見,大家坐下來協商具體要由誰做皇帝。

(孝莊太后)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個兒子,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極具軍事天賦。本來皇太極對多爾袞並沒有什麼好感,只是因為多爾袞是名優秀的將領,其他兄弟雖也不差,和多爾袞相比相形見絀。所以皇太極重用多爾袞,在登基之後就封多爾袞為和碩睿親王。多爾袞戰功卓著,在軍中也有很大威望,也為他爭奪大權墊定了基礎。

八旗中正白旗旗主是多爾袞,鑲白旗旗主多鐸,兩白旗和其宗族都是多爾袞的擁護者。競爭皇位的另一個對手就是努爾哈赤的二兒子代善,代善資歷老實力雄厚,統領兩紅旗,是皇位強有力競爭者。不過代善的並沒有爭奪皇位的意思,處於中立一方。剩下的多爾袞的最強對手,就是皇太極的大兒子豪格。

(多爾袞)

一般皇帝的繼承者都是皇帝的長子或者嫡子,很少出現讓皇帝的兄弟當皇帝的情況。明帝國中兄弟當皇帝的有景泰帝、嘉靖帝和崇禎帝,一般是皇帝沒有子嗣或者出現特殊情況的時候,才會考慮立皇帝的兄弟登基,北宋也有弟弟趙光義接替宋太祖趙匡胤做皇帝的情況。多爾袞是皇太極的弟弟,理論上是不能立多爾袞為皇帝的,而應該立先帝(皇太極)的兒子。

(順治帝福臨)

在這方面,多爾袞不佔優勢,豪格是皇太極的大兒子,並且屢立戰功位高權重,在血緣上佔有優勢。豪格還有兩黃旗支持,實力不容小覷。多爾袞此時心情一定是複雜且焦急的,不過他最終找到了能幫助他的人,就是皇太極的莊妃,後來的孝莊太后。莊妃和多爾袞搞在一起,把豪格的資格給搞沒了,莊妃是想讓他的兒子福臨來做皇帝,那麼莊妃就成了皇太后。

(和碩肅親王豪格)

按照莊妃的意思,多爾袞提議讓年幼的福臨來做皇帝,就是後來的順治帝。福臨做皇帝,符合先帝子嗣的規定,而且年幼也非常好控制。多爾袞十分想做皇帝,但考慮到名聲問題,退而求其次,讓福臨封他和濟爾哈朗(努爾哈赤的侄子)為輔政王。之後多爾袞設法讓福臨封他為攝政王,清廷大權落入多爾袞的手中。

當時的攝政王多爾袞已經是大清實際的“皇帝”,八旗軍兵也正是在多爾袞的統領下,南下統一了中原地區,奪取了大明江山社稷,大明滅亡,清朝成為全國性政權屹立在華夏大地之上。參考資料:《清史稿》

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關注微信公眾號:戰爭史,多位專家將在公號中將繼續為您解讀。獨立專業,有種有料,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戰爭史,收看全部戰爭史政治軍事歷史精彩內幕解讀。


戰爭史


先說結論,多爾袞和孝莊有夫妻關係,但只是政治婚姻,兩人各取所需,並無夫妻情分。

皇太極死時,滿清漢化程度不深,君臣之分還不嚴格,而且滿清本來就有八旗議政的傳統,因此誰來繼承皇位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當時,兩白旗王大臣支持皇太極的兄弟多爾袞當皇帝,兩黃旗大臣則支持皇長子豪格。兩派爭執不下,豪格又因為母親身份較低不敢繼位。地位尊貴的孝莊太后乘機推出了自己的兒子福臨。

孝莊下嫁多爾袞,以換取多爾袞的支持;而其他支持豪格的大臣,想著反正是皇太極的兒子繼位,也就同意了福臨。於是福臨登基,是為順治帝,而福臨當時年幼,很多事情都靠母親孝莊幫忙。

孝莊太后下嫁之事,滿清多有避諱,不過史書中還是留下了蛛絲馬跡。其實當時的滿清還沒漢化,保留了不少原始的風俗,弟弟娶嫂子並不算什麼。比如順治的董鄂妃,就是順治弟弟的老婆,成了寡婦才嫁給順治的。很多史料都暗示著孝莊確實下嫁了多爾袞,比如《東華錄》記載追奪多爾袞封典的詔書中說多爾袞“親到皇宮內院”,當時的詩人也有“大禮恭逢太后婚”的詩句。總之,孝莊下嫁多爾袞,幾乎已經成為史學界的公論了。


但是,孝莊和多爾袞並無感情,並不像有些電視劇說的大玉兒和多爾袞青梅竹馬兩情相悅,這完全是一樁政治婚姻。孝莊想拉攏多爾袞,並遏制他稱帝的野心。多爾袞則想增加自己的權勢,從輔政變為攝政。

其實,孝莊和多爾袞結婚後,雙方也是同床異夢,各懷異心。多爾袞一直沒有放棄篡位野心,他甚至宣傳,如果當初自己當皇帝,以福臨為儲君,就不會有今天的病症了。只是由於時機未到,多爾袞才沒有篡位。孝莊也一直提防多爾袞,多爾袞死後,順治立刻下詔宣傳多爾袞的罪行,削奪他的爵位,鞏固了皇權。考慮到順治當時才十四歲,這一旨意顯然是出自順治之母孝莊。


因此,多爾袞和孝莊的關係是:一對同床異夢的政治夫妻。



夢露居士讀文史


要了解多爾袞和孝莊的關係,可以從努爾哈赤、阿巴亥、代善的關係上獲取些許線索。

阿巴亥是多爾袞的額娘,比努爾哈赤小31歲,在皇太極的生母葉赫那拉·孟古(孝慈高皇后)去世後,阿巴亥晉升為大妃,又因生了三兒一女,深得努爾哈赤喜愛,地位極尊。阿巴亥為了長期保住自己的尊榮(因為與努爾哈赤巨大的年齡差,必然導致她還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失去了努爾哈赤這座靠山),也為兒女謀利,阿巴亥雖是大貝勒代善的庶母,但比代善小7歲,遂與代善有染,以圖努爾哈赤死後,自己還能穩住權勢(實際也主動吸引過皇太極,可惜皇太極不但不接招,反而派人舉報了她)。

後來,努爾哈赤查實了阿巴亥與代善的事,為維護家族榮譽,另外也出於理解,便將此事偃旗息鼓,並未深追。那麼,為什麼說,也出於理解呢?因為關外的少數民族,與漢族的婚喪嫁娶禮儀上,有著跨時代的鴻溝,出於奴隸制社會的(當時的)滿族,“娶則不擇族類,父死而子妻其母。”即父親死後,兒子可以將其後母收為妻子;哥哥死了,弟弟可以將嫂子收為妻子。所以,皇太極也是以這個藉口堵住了群臣的嘴巴,才終止了此事。

從多爾袞的父母大哥這裡,已經找到了基本的習俗根基,雖然皇太極1736年建國為清後,曾大力清掃落後舊俗,不過,這也要等到後世,才能真正清理出效果。如此,皇太極死後,大玉兒“被託付”給多爾袞(大玉兒和皇太極也相差20多歲),在那個時代,在他們的觀念裡,其實並不算一件多麼驚天地泣鬼神的事。

而順治為什麼看此不爽,則是皇太極清掃落後舊俗,以及順治是讀儒學長大的原因了,已經與上兩代有了明顯的分割,這也算是從文化上來看,為什麼順治也稱祖(清世祖)的原因了!


漢中


在古代,但凡是女人,只要與政治牽扯上一點兒關係,往往就會為人所詬病。倘若這個女人和多個男人有染,那紅顏禍水的大帽子恐怕是摘不掉了。但是凡事總有例外,在清代歷史上有這樣一個女人,她曾經下嫁自己的小叔子,而且在政治場上長袖善舞。更難能可貴的是,無論正史還是野史,對她都評價頗高,這個人就是大清開國以來最了不起的女人——孝莊文皇太后,通常我們稱之為孝莊太后。



據說皇太極死後,孝莊嫁給了自己的小叔子多爾袞,她跟多爾袞、皇太極這個三角關係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皇太極作為一位皇帝,自然是妻妾成群,其中一個老婆叫哲哲,是孝莊的親姑姑;後來皇太極又娶來一個蒙古女人,叫海蘭珠,是孝莊的親姐姐;最後皇太極連孝莊也娶來了。兩輩人侍奉一個丈夫,本來孝莊管皇太極叫姑父,最後姑父變成了老公,歷史上到底有沒有這種不倫之戀?



我們都知道,皇太極死後,孝莊抱著年幼的順治皇帝忍辱負重下嫁多爾袞,到底有沒有這回事兒呢?在說這些問題之前,我們先得搞明白另一個小問題,就是孝莊姓甚名誰。

孝莊不姓孝莊,也不叫孝莊,孝莊文皇太后是孝莊死後康熙給她封的諡號。且不說她活著的時候還沒有孝莊這個諡號,就算有,也沒有哪個敢這麼叫。



既不叫“孝莊”,也不叫“大玉兒”,那麼孝莊叫什麼呢?她的全名叫布木布泰·博爾濟吉特,來自漠南蒙古科爾沁部落。這樣一來又有了一個衝突,《孝莊秘史》中說孝莊跟多爾袞是有真感情的,兩人小時候就認識,還曾一起在蒙古草原上騎馬、射箭,是皇太極橫刀奪愛,把孝莊搶走了。但是,當時的滿族部落跟漠南蒙古部落距離很遠,若孝莊真的來自漠南蒙古,那多爾袞又如何與她青梅竹馬呢?不能青梅竹馬,也就不能私定終身,那悽美的愛情故事豈不也就沒有了嗎?

實際上,這個悽美的愛情故事本來就沒有。孝莊絕不可能跟多爾袞有私下會面的機會,至於一見鍾情、私定終身就更不可能了。關於多爾袞和孝莊,史書上有明確的記載,在孝莊成為清朝的核心人物之前,她只和多爾袞見過三面。第一次見面,是孝莊的姑姑哲哲嫁給皇太極的時候,那是1615 年,當時多爾袞3 歲,孝莊2 歲。要說這倆小孩兒能一見鍾情,估計誰都不會相信。那是不是後來再見面時兩人情竇初開了呢。


雲說經濟


清太宗皇太極晏駕後,誰來繼承王位成為了當時最為敏感的問題,滿清貴族內部的鬥爭到了白熱化的程度,以努爾哈赤十四子多爾袞和以皇太極長子豪格為首的兩大政治集團互不相讓,甚至有爆發戰爭的危險,就在這時,當時還是妃子的孝莊文皇后找到了多爾袞,提出讓多爾袞擁戴福臨即位,作為條件之一就是多爾袞擔任攝政王,多爾袞權衡利弊後,同意了孝莊文皇后的意見。但有人認為其中還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就是多爾袞與孝莊文皇后進行了一次權色交易。多爾袞少年得志,意氣風發,但就是由一個弱點,好色,而且對她的嫂子孝莊文皇后尤其注意,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孝莊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在皇位繼承的關鍵時刻使出殺手鐧,一舉成功,使自己的兒子福臨成功地繼承了皇位。此後,多爾袞率兵打進北京,並控制了當時的軍政大權,他已經不滿足於偷偷摸摸,開始公開出入後宮禁地,而當時滿族的習俗兄長死後弟弟可以娶嫂子,父親死後兒子可以娶父親的妾,因此對多爾袞的所作所為滿洲貴族並不在意。而當時漢族的知識分子雖有在朝為官者但都人人自危。所以多爾袞和皇后的感情發展可以說完全沒有阻礙當時朝中有一位重臣叫范文程,是范仲淹的後裔,早年就追隨太宗,深得順治皇帝與太后的信任,皇后下嫁就是由他首先提出來的。有人說他是受了太后的指使,有人說他是應多爾袞之請,還有人說他是為了取悅當權派,總之,是范文程首先提出讓太后與多爾袞夫妻團圓。但也有野史稱,是前明降臣錢謙益向多爾袞提出此動意的。多爾袞與小皇帝順治一直關係不好,這對攝政王多爾袞來說一直骨鯁在喉。而此時多爾袞元妃去世,多爾袞鬱鬱寡歡。錢謙益就此向多爾袞說,“無非再娶,以慰悼亡”。就此即請皇太后下嫁多爾袞,使傳言變現實,實至名歸,另外這樣也正好控制順治。這一提議很快就得到了多數大臣的支持,而福臨也礙於多爾袞的權勢勉強同意。就這樣,太后正式下嫁多爾袞為妻。而因此,孝莊死後,康熙等後代子孫因其丟了愛新覺羅家的臉面,將她葬在了清東陵陵區外。

其實,“太后下嫁”之說,首先起因於順治五年(1648年),多爾袞被封為“皇父攝政王”。這個怪異的稱呼使人們引起了各種的猜測。大家認為,皇帝之母降貴屈尊下嫁,才使多爾袞有了這種尊稱。而也有人稱當時順治是為了孝順,考慮到母親的孤苦及與多爾袞多年的情誼,和多爾袞對自己擁立帝位的恩情,在大臣的提議下議請多爾袞與母親結合。父死子娶其庶母,兄死弟娶其嫂的婚俗,在當時滿洲風俗來說十分正常。但不管怎樣,“太后下嫁”的故事,折射出了順治帝和孝莊皇后這對孤兒寡母當時尷尬險惡的政治處境。而明張煌言作詩“上壽稱為合巹樽,慈寧宮裡爛盈門,春官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倒是實有其事。對“太后下嫁”的故事,雖然野史中記載很多,但在清史稿中並沒有提到。從事實來看,孝莊皇后死後,清王朝又延續了二百多年。這期間,大清諸朝對她尊崇備至,極盡歌功頌德之事,在陵寢祭祀方面也把其放在首位,如真有太后下嫁之事,清皇朝為何能自取其辱呢?當然也有一說:據說到了乾隆時期,紀曉嵐在整理清宮檔案時,覺得這一事件有辱皇家尊嚴,因此奏請皇帝批准,從檔案中刪去這一部分內容,從此,再沒有人提起這件事。


儂行蓋碗茶


真實歷史中,孝莊太后和多爾袞到底是什麼關係?


十幾年前,寧靜和馬景濤主演的電視劇《孝莊秘史》紅遍大江南北,其中孝莊太后與多爾袞纏綿悱惻的愛情讓人哀婉動容。

《孝莊秘史》中,孝莊和多爾袞二人本是青梅竹馬的戀人,只是造化弄人,二人不得不分開。孝莊嫁給皇太極,多爾袞娶了小玉兒,就算後來皇太極和小玉兒都相繼過世,二人還是無法再續前緣。

而作為較為正統的清宮劇《康熙王朝》裡,孝莊說她當年是忍辱負重,不得不從了多爾袞。

影視作品總是把歷史進行最有趣味的改編。那麼,真實歷史上,他們的情況又是怎麼樣的呢?

1.孝莊到底有沒有嫁給多爾袞?

孝莊和多爾袞是否成婚之謎,是清宮謎案之一。

事實上,孝莊是嫁給了多爾袞的,而且是正式嫁,不是偷偷摸摸同居。

為什麼史書不寫呢?這要從滿清入關早期的風俗說起。

入關前滿人還是遊牧民族,他們的習俗就是男人死了之後兄弟娶其妻子並且佔有他的財產,同時撫育他的孩子。這在遊牧民族中本來是很正常的事情。

為什麼會有這樣讓漢人無法理解的習俗呢?

這是因為農耕民族抵禦天災的能力遠遠勝過遊牧民族,因此可以定居下來,安心的繁衍養育後代,發展文明。因此農耕民族的物質生活水平和文明發展水平都遠遠領先。

滿人入關之前,生活環境相當惡劣,一個家庭沒了男人,女人和孩子就無法生存。他們常年為生計奔波,哪有功夫去理什麼儒家文化,更不懂什麼從一而終這種“資源浪費”的事情。他們唯一需要的就是生存和繁衍。

兄死娶嫂,這在很多遊牧民族中都是很盛行的風俗。貞操觀之類的東西,他們並沒有概念。

例如成吉思汗的結髮妻子曾經被其他部落搶走,數月後才被搶回。後來成吉思汗依舊尊她為第一皇后。

例如蒙古的林丹汗死後,他的不少后妃都來投奔滿清。當時的滿清貴族就挑選漂亮而且財產多的女人娶來給自己做妻做妾。

皇太極的後宮裡五個地位最尊貴的后妃裡,就有兩個是林丹汗的寡婦。當時的滿人並不會覺得她們嫁過人不貞潔而看輕她們。而皇太極最愛的女人海蘭珠,也是再嫁之婦。

對於生產力較低的民族,讓兄弟娶自己的寡婦,得到自己的財產,養自己的孩子,這是對所有人都好的事情,因為只有這樣,死去的男人的後代才得以繁衍,整個民族的人口才可以興旺。

就算是古代漢族女人,條件好的才能守寡不再嫁。真正窮苦的,或者在人口急劇降低的時代,女人再嫁的其實比比皆是,很多甚至是被迫再嫁。

南宋之後,貴族的女人才開始大量守節不嫁。其實這種情況也並不是很多見。

清朝後期守寡不再嫁可獲賜貞節牌坊,貞節牌坊雖多,但是正因為它並非每個寡婦家都有一座,才顯示其珍貴,可見守寡的女性並非絕大多數。

歷史上的孝莊和多爾袞在皇太極過世前並沒有什麼感情,恐怕連面都沒見過幾面。歷史學家姚雪垠先生在其長篇小說《李自成》中對此情況的描寫更加貼近真相。

皇太極死後,無所依仗的莊妃(還沒成為太后的孝莊)當時恐怕還擔心被要求殉葬,畢竟,滿人有這樣的風俗,皇太極也是這麼對待多爾袞的母親的。

最終,莊妃的兒子被扶上了皇位,她擺脫了死亡的威脅,並且依附上了當時最強的權貴多爾袞,這對她來說是萬幸之事。

根據當時的民間記錄,以及李氏朝鮮史料記錄,孝莊和多爾袞是正式成婚的。而孝莊,應該相當願意嫁給多爾袞。

按照當時滿人傳統,一旦成婚,福臨就算是多爾袞的兒子。而多爾袞後來的行為,基本上是當福臨是親生兒子的。

只是,環境變了,文化傳統也變了。福臨有了幾個漢人老師,被漢人儒學所感化,開始覺得母親和叔叔在一起是禽獸行為。年輕的他完全不能接受這種事情,加上多爾袞對他管教很嚴,沒有遵從君臣之禮,於是他開始憎恨多爾袞,覺得這就是恥辱。

他根本就想不到沒有多爾袞,他哪裡能學到儒學,還在草原上當野蠻人呢!

多爾袞後來的悲劇,也起源於兩種文化的碰撞。


清朝後來的皇帝,一個比一個更漢化,都認為孝莊嫁多爾袞是非常羞恥的事情。他們雖然用武力征服了天下,但是思想上卻被漢人同化。反正歷史是由掌權者書寫,於是孝莊下嫁的事情就被刻意隱瞞了。

這就成為了清宮謎案之一。

因為這個歷史原因,我們從民間記錄和李氏朝鮮記錄來探尋真相,會更接近事實。

中國歷史上,遇到這種帝王都感覺羞恥的事情,皇帝必然會修改史書。例如宋朝靖康之難之後,宋高宗就不得不把母親韋太后的年齡加十歲,以此來隱瞞母親被金國擄走之後發生的一切。

就算李世民這種明君,看到史官寫的玄武門事變太過真實也很不淡定,想方設法將經過改的更有利於自己才算滿意。



2.孝莊如何看待多爾袞?

孝莊對他既沒有愛情,也沒有被迫忍辱負重,有的只不過是那個年代最普通的夫妻感情。

皇太極死後,孝莊為了自己和兒子的將來,按照滿人的祖制,嫁給多爾袞,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可能孝莊對多爾袞的感情要比對皇太極的感情好很多,因為多爾袞給了她想要的一切,以及安全感。這些皇太極都沒有給過她。

她對多爾袞更多的應該是感激和依賴,並且有一些討好。她後來輔佐康熙的為政方法,更有可能是從多爾袞身上學的。

多爾袞死後,福臨翅膀硬了,剝奪多爾袞的封號,並掘其墓。孝莊沒有站出來說話,心中肯定是有想法的。福臨在侮辱多爾袞的同時,其實也是在侮辱自己的母親。

後來孝莊和兒子關係就不大好了。

福臨對付多爾袞,孝莊為了福臨的君王面子沒說話,顧全大局,但是在後宮中就將氣撒在了董鄂妃身上。

例如在董鄂妃兒子死了非常痛苦的時候,還讓董鄂妃去侍候自己。董鄂妃的早逝也和這些事情有關。

當然,孝莊不喜歡董鄂妃,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福臨的兩任皇后都是孝莊母族至親——侄女和侄孫女。

福臨死後,孝莊逼迫董鄂妃的族妹貞妃殉葬,厭惡之情溢於言表。貞妃董鄂氏是福臨唯一一個殉葬的妃子,也是清朝最後一個殉葬的妃子。

再後來,孝莊也意識到自己這樣做做過了。她沒有再幹涉康熙的婚姻,二人也沒有以往那樣的心結,祖孫之間的感情從而親密無間,休慼與共。


實夢閣


編者認為,孝莊與多爾袞關係:

沒有名義上的婚姻 有事實上的姘居


第一部分 太后沒有下嫁

一 從來沒有太后下嫁的正式文獻記載,最初來自於反清鬥士張煌言的《建夷宮詞》“春官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他寫這首詞的時候,正值多爾袞加封皇父攝政王,不由讓人浮想聯翩,畢竟順治親爹只有一個,要不然是皇太極,要不然就是多爾袞;再後來反清鬥士大加傳播,民國以後成為熱門。

二 皇太極和多爾袞時代,清朝漢化深刻,漢族是提倡貞節烈婦的,太后下嫁,不符合當家不自亂的原則;畢竟多爾袞和孝莊都是清初政治人物,應該比較清明和理智;

三 至於有人說子繼庶母和叔娶寡嫂,更站不住腳,因為皇太極的皇位是被順治繼承的,不是多爾袞,多爾袞就不能再娶孝莊了;



第二部分 孝莊與多爾袞關係曖昧

一 多爾袞與孝莊年齡相當,有說孝莊原本要許配多爾袞的,被皇太極搶先了,說法站不住腳,但是有合理之處;畢竟二人年紀相當的郎才女貌,願意嫁給大叔的蘿莉還是不多的;二人有基礎

二 多爾袞和濟爾哈朗都是輔政王,但是,多爾袞被封為叔父和皇叔父,濟爾哈朗沒有享受這個待遇;尤其是皇父和和成宗義皇帝的名號,孝莊在背後起很大作用。這種關係非一般叔嫂能比----

三 順治肯定知道孝莊與多爾袞曖昧乃至姘居,他六歲即位,知道皇太極是父親,多爾袞是叔叔;後來孝莊讓他向多爾袞喊父親,這對順治打擊非常大,留下無盡的傷痛;

四 順治對多爾袞的清算,奪爵、掘墓鞭屍,這種恨太強烈;後來的鰲拜和肅順比多爾袞牛的多,但是也沒有享受這種待遇;皇后是多爾袞時候聘的,也是太后孃家侄女,廢除;再後來的皇后,還是太后孃家人,順治刻意疏遠;這種恨太強烈;

五 越是孝莊太后支持的,順治越是反對,尤其是對董鄂妃的寵愛,有順治的感情在,更有順治的刻意;對此,順治難免不與孝莊有言語衝突,甚至比較激烈。


​六 孝莊陵寢位置選擇,她執意在康熙陵邊;夫妻生死都在一起的,除非因為改嫁,女人是要入祖墳合葬的,清初漢化深刻,朝廷做表率的。孝莊沒有與皇太極合葬,也沒有在兒子順治身邊,更為詭異的是,她精心輔導的孫子,雖然沒有明確表示反對,但是四十年不下葬;康熙年幼時,多爾袞剛去世,他對奶奶和爸爸矛盾激化應當知道比較多,她也認為孝莊行為不檢點。否則,完全可以把靈柩遷到瀋陽。另外,既然孝莊有意,為何不安葬,肯定是康熙不同意啊!還是到後來,雍正即位,才把曾祖母---孝莊下葬。

綜上所述,孝莊因為政治原因,沒有嫁給多爾袞,但是她與多爾袞關係曖昧乃至姘居,姘頭多爾袞身死之後遭受巨大侮辱,後代也沒有;兒子順治,鬱鬱寡歡,以致死亡;加劇了反對派的揣測,動搖國家統治基礎,不應該----


伊洛河邊看春秋


有什麼關係?

大家以為布木布泰母子當時很弱勢嗎?

恰恰相反,多爾袞兄弟雖有兩白旗和奪來的正藍旗,是第一大勢力,但布木布泰母子得到代善兩紅旗的堅定支持、濟爾哈朗鑲藍旗多數時候的支持,加上本身效忠皇帝的兩黃旗,依舊佔據較大的優勢。

所以,說什麼布木布泰為了兒子的皇位而無奈委身多爾袞,基本不可能。也就更不可能下嫁了。布木布泰是太后身份,難道改嫁給多爾袞去當王妃不成?

最多私下有點什麼,但這是符合當時八旗慣例的。比如莽古爾泰、豪格死,妻妾都被兄弟叔侄分了,多爾袞還分了一個呢。

實際上,多爾袞並沒有奪位的意思,因為他沒兒子。

至於順治在其死後處置懲罰多爾袞,不過是想清算曆史並奪取正白旗而已。


Zyzhy678abc


霧滿攔江《大清擂臺上的權力遊戲》,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年一月第一版。

伴隨洪承疇投降而來的是皇太極的死亡。皇太極死得很突然,為什麼(P66)這麼說呢?我們說過他是一個創意大師,他是一個天才的廣告策劃人,如果他生活在現在,那麼他肯定有一句名言:不做皇帝,就做廣告策劃人。他善於無中生有,可是這種無中生有的創造是要消耗人的精力、消耗腦細胞的,而動用腦細胞是需要人提供能量的,所以說他等於是把自己累死了。

皇太極死得太突然,沒有留下一句遺言,這導致大清國出現了第一次政治危機。當年皇太極奪得大權的時候,殺了美女阿巴亥。為什麼要殺阿巴亥?阿巴亥有三個兒子,多爾袞、多鐸、阿濟格,此三人每人都執掌一旗的兵力,佔八旗的八分之三。如果阿巴亥在世,那麼帝國最有權勢的就是這個女人了,她只要一聲令下,三旗人馬立即出動。後來儘管阿巴亥死了,但是三旗人馬仍然在。

當皇太極死後,多鐸、阿濟格就來找多爾袞了,他們對多爾袞說:還記得老爸努爾哈赤死的時候,是留言讓你做皇帝的,結果呢,皇太極帶著三大貝勒把咱媽勒死了,奪走了這個皇位。現在皇太極死了,這個皇位我們要奪回來。皇太極死了沒有遺言,所以很快要開會選拔一個皇帝了,我們哥倆選你,你再投自己一票,咱們就有三票了。

但是這麼多年來,皇太極也沒閒著,皇太極的大兒子叫豪格,他也有一批支持者,這些支持者加起來也是三旗人馬,跟多爾袞實力相當。另有兩旗人馬,一旗由大貝勒代善執掌。大貝勒極早就退出了政治權力中心,可是他仍然掌握著一旗人馬。還有一旗人馬是在鄭親王濟爾哈朗手裡。也就是說,現在一切取決於這兩個人,這兩個人如果支持多爾袞,那麼多爾袞就是皇帝;這兩個人如果支持豪格,那麼豪格就是皇帝。他們會支持誰呢?

當這個會議召開的時候,會議上一片混亂,首先是多爾袞這邊的家將,(P67)拎著刀出來大喊:我們要推薦多爾袞當皇帝。豪格那邊也不示弱,大家也都拔刀子衝上來了喊:我們推薦皇太極的兒子豪格,誰敢反對,老子現在就跟他拼了。雙方之間的血戰眼看一觸即發。這時候所有人的目光,都轉向了大貝勒代善和鄭親王濟爾哈朗。猜猜這兩個人是如何表態的?這兩個人竟然說,肚子有點不舒服,我去趟洗手間。於是便溜了,這麼大的事他們居然不管了。

在兩派力量相持不下的過程中,鰲拜這個皇太極的老家將,硬推著豪格往龍椅上坐。結果多爾袞就立馬拔出刀來,威脅說如果豪格你敢坐我現在就一刀劈了你,豪格被嚇住了,不敢坐。可是大夥兒也不能老這麼僵著,得有個人主持局面,但大貝勒代善躲了,沒人管這個閒事,最後還是多爾袞自己來解決這個問題。

多爾袞說:這麼著吧,這個皇位我不坐了,但是你豪格也不能坐。那麼到底讓誰坐這個位子呢?皇太極的第九子福臨。此時福臨剛剛六歲,多爾袞說我能做個攝政王。但濟爾哈朗就不幹了,多爾袞說:行,那你也是攝政王,咱們倆一起攝政。這個小福臨就是後來的順治皇帝,他成了小傀儡,被這兩個人架空了。

這一事件曝出了清宮史上最大一起疑案:多爾袞為什麼要推薦順治做皇帝?他跟順治母親孝莊是否有什麼秘密交易?有關這件事情,史學家高陽先生經過在史料裡一番考證,最後得出一個結論:多爾袞跟孝莊這兩人(P68)是早就有了美麗的愛情,並且事已確鑿,而這個事皇太極是不知道的。

高陽的研究到此為止,這個研究成果使史學界產生了分歧,出現了兩派史學家,一派認為,既然兩個人已經確有其事,那麼他們應該立有一定的婚約,這也不是沒有證據,在當時的史書上、詩文上都有很多記載。比如有一本叫《清朝野史大觀》的書上是這麼說的:多爾袞趁著皇太極在前線作戰的時候,經常往皇太極家裡跑,於是跟他的嫂子孝莊有了美麗的愛’情,等到皇太極死了以後,兩人愛得是更加熾烈如火了。後來范文程出來了說他可以做媒人。最離奇的是,范文程首先要說服的是小順治皇帝,他告訴小順治:現在的多爾袞攝政王就是你父親,皇后就是你母親,你父親和你母親如此相愛,要住在一起。《清朝野史大觀》裡有這麼一段野史記載,所以史學家推測,多爾袞和孝莊可能存在事實婚姻。另外當時的抗清詩人張煌言還寫過一些詩,據說這些詩寫的就是當時宮裡舉行婚禮的盛大場面。總之這一派史學家認為,孝莊皇后曾嫁給過多爾袞。

另一派史學家則根據正統的史料如《清史稿》,認為孝莊沒嫁給多爾袞,他們斥責前者:你研究了半天最後拿野史充數,這不忽悠人嗎?

那麼孝莊皇后到底嫁沒嫁給多爾袞呢?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得先回答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如果孝莊皇后嫁給了多爾袞,她為什麼要嫁給他?第二個問題:如果她沒有嫁給多爾袞,她為什麼不嫁給他?仔細看這一段歷史,會發現它和前文阿巴亥的故事幾乎如出一轍。當老汗王努爾哈赤死的時候,阿巴亥已經成了權力的中心,同樣的,當皇太極死的時候,孝莊也成了權力的中心。當年阿巴亥主動地向大貝勒代善求愛,向皇太極求愛,並不是真的愛這兩個人,而是希望獲得這兩個人的支持,來保住她(P69)的三個兒子和她手下的三旗人馬。設想如果阿巴亥成功拉攏了這兩個人,那麼她就有五旗人馬了。

同樣的歷史難題,放到了孝莊面前了。當她的丈夫皇太極死的時候,或者在她的丈夫死之前,孝莊必須考慮這麼一個問題:我要做什麼,才能保住兒子的皂位?很明顯,皇太極一死,最有勢力的人就是多爾袞了,如果多爾袞想讓她兒子小順治死,將是易如反掌之事,如果他想把小順治推上皇位,也就能推上皇位,因此孝莊必然要爭取多爾袞的支持。高陽先生認為這兩人有了這個事實上的私情,是完全符合歷史邏輯和現實邏輯的。想一想,多爾袞本來是有可能當皇帝的,但是因為皇太極把他媽勒死,他就失去了這麼一次機會,他心裡對皇太極肯定有恨、有怨,可又不能流露出來,如果流露出來,那就危險了。

雖然這恨、這怨不能流露出來,但是他可以向他的嫂子示愛。也就是說,多爾袞有徵服孝莊的慾望,以宣洩他心裡的怨恨。而孝莊皇后,也有徵服多爾袞的慾望,因為她需要獲得這樣一個盟友的支持,以保護他的兒子。於是,他們倆之間就構成了一個“你也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你”的奇妙的情感組合。對於多爾袞來講,他每次去找孝莊的時候,都有一個佔便宜報仇的心理;對於孝莊來說,她每跟多爾袞歡好一次,都使她兒子的安全和她自身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鞏固。

由此我們進一步分析:孝莊是否還有必要嫁給多爾袞呢?應該是沒有嫁,因為她嫁過去就沒有價值了。多爾袞家裡的小老婆成堆,且都是年輕的小姑娘,而孝莊年老色衰,嫁過去不是添亂嗎?但是不嫁過去,她就是皇太后,地位身份非同一般。對於多爾袞來講,跟皇太后有一腿,這是多(P70)麼刺激的事啊,娶到家裡當老婆的話,這種刺激就沒有了。

所以從歷史邏輯上來分析,他們兩人應該是心照不宣的,我知道你要求什麼、你也知道我要求什麼的一種關係。雙方在情感上彼此之間有一種互通——都是絕頂的聰明人,話不需要多說,只要把該做的事情做了,雙方就穩妥r。於是大清帝困就進入了一個非常奇妙的時期,此時順治皇帝剛剛六歲,這是一個不幸的皇帝,一個悲催的皇帝,他只是一個傀儡,一切都得聽別人的安排。多爾袞跟孝莊之間的這種奇妙關係,卻促成了大清內部的空前團結,因為這種奇妙關係使多爾袞在以攝政王的身份去攻城略地的時候,很有成就感——出征有成就感,回來還有成就感。

就在大清處於這樣一個奇妙時期的情況下,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衝冠一怒為紅顏”的事故,李自成跟吳三桂之間發生了暴力衝突。


歷史大學堂


秦可卿之事就是隱寫孝莊文皇太后之事。秦氏臥室的描寫,作品路設譬,寫的就是孝莊的身份以及豔事,以曾下嫁的同昌公主和壽昌公主,寫孝莊下嫁之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