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点评案例,摄影抓拍技巧解析——第82期

大师点评案例,摄影抓拍技巧解析——第82期

点评老师

刘翔,北京印刷学院 摄影学士,北京电影学院 摄影硕士。原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 编辑、摄影师,联合国教科文非遗大数据 摄影师、内容总监。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国区评委,国家地理中文网签约摄影师,Getty/CFP签约摄影师。小火球摄影课堂创始人|为北京大学 中国摄影报等高校机构及各大企业授课及讲座

原文发表于中国摄影报2017年5月26日

文字:刘翔


抓拍

一百多年前摄影术刚刚诞生的时候,拍一张照片需要花费数小时才能完成曝光,也就不会有抓拍这个概念。随着快门速度的不断提高以及相机的小型化,才使得抓拍成为了可能。于是出现了我们所熟知的如布勒松、比肖夫等一代马格南街拍大师。布勒松以抓拍著名,他拍摄的题材都与现实生活有关,并且非常注意人的姿势等在一瞬间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他决不影响发生在他镜头前的事件,凭借他对画面的理解,捕捉那“完美”的一瞬间,其“决定性瞬间”的理论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瞬间

按照布勒松的思想,抓拍并不是看到一个不错的场景,拿起相机按下快门就可以离开了。如果你发现了一个不错的场景,或者几个有意思的人,一定要花上时间去等待,去调整机位。或许一个场景很完美,但需要一个人从路的远方走来;或许这组人很有意思,但有两个正在交谈的重要角色重合了;又或许场景和人物都很合适,只要人物表情再稍微丰富那么一点就可以很完美……有时我们要保持举起相机的动作好久,终于有那么一瞬间——画面中的人物微一弯腰或是微一抬手——你等待的那个瞬间终于来了,果断按下快门!

机位

一般抓拍的场景都比较小,机位的轻微变化也会对画面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要时刻在脑中保持三维空间的概念。马格南摄影师卡帕最著名的一句话:“如果你拍的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你离拍摄对象远一分,你们之间的情感就弱一分。所以如果要抓拍,就要大胆的凑上去,勇敢的跟你的拍摄对象沟通。向前迈一步,使用广角可以增加画面的视觉冲击力,让现场感更强。当然你也可以向后退一步离开场景,可以让照片更客观,甚至有偷拍的意味。相机举高一点俯拍,产生特殊的视觉和心理效果。或者反过来采用低视角,让画面中的人物更伟岸。如果人物有重合,而这种重合是你不想要的,那就往左或者往右来一点,使画面中元素的位置产生变动。正面并不适合拍摄,是否可以绕道他们后方等等。拍摄时脑子一定要灵活,站在某个位置,要想象到如果相机在其它位置,会是怎么样的一个画面。

构图

你可以遵循那些经典的构图法则,如黄金分割等,但一些形式感强烈的构图,会给原本平淡无奇的画面增加更多趣味。比如前后景搭配,让前景成为虚框,除了构图的作用,也可以交代环境或是主体;或是框架式构图,马克吕布那张经典的《老北京》想必大家都清楚,一张照片的六面窗户里,每一面都是一个独立的画面;你也可以运用大量的重复,造成一种形式感。当然,也很建议大家打破常规的构图,既然是抓拍,可以更大胆一点。

简洁

传统的抓拍,一般并不使用大光圈虚化等手段,而是需要更多的信息量,所以景深相对较大。在拍摄时一定要注意对画面中每一个元素的控制,尽可能使画面中没有多余的元素,以免影响视觉效果。如果取景框里有一些与你的表达无关的人或物,试着用前面说的机位或者瞬间把它避开,这对抓拍尤为重要。

小贴士

街头抓拍一般情况下小广角和标头比较容易控制,焦距通常在28mm-50mm之间。如果不是有特殊要求,快门速度尽可能快一些,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虚影。光圈小一点,这样可以有足够的景深。这就需要感光度高一些,当然对于街拍摄影来说,故事情节才是最重要的,画质稍微弱一点没关系。

佳作

大师点评案例,摄影抓拍技巧解析——第82期

这张抓拍的作品画面简洁,各个元素的比例比较合适。主题表达明确,作为陪体的树、果实和梯子很好的交代了故事内容,雾蒙蒙的远山又给这个场景增添了一分意境。色彩非常饱满,主体人物和果实为暖色调,整个背景是偏冷色调,冷暖对比恰当,既可以很好的区分主次关系,又不至于反差太高造成刺眼的视觉效果。

人物表情及姿态抓拍时机很合适,很好的表现了丰收的喜悦。

整个背景反差很低,色彩略偏冷,烘托了意境的同时又不喧宾夺主。

果实的点、树枝的曲线和梯子的直线、远山的面很好的结合,点线面构成的装饰感很强。

其它作品

大师点评案例,摄影抓拍技巧解析——第82期

这张照片主体和背景的冷暖对比强烈。画面中的四个人物等间距站立,这样形式感很强,但作为抓拍,情绪感染力就会变弱。快门速度可以再提高,现在画面略有些虚。

大师点评案例,摄影抓拍技巧解析——第82期

这张照片使用了较慢的快门速度,得到了一个动静的虚实对比,很好的突出了作为主体的龙头。但周边环境太乱,对视觉形成了很大的干扰,构图时应再进行一定的取舍,去掉多余元素。

大师点评案例,摄影抓拍技巧解析——第82期

这张照片的光影效果很强烈,构图也比较简洁,但色彩过于浓郁。整张照片都是黄色调,在没有其它颜色对比的情况下,一味增加饱和度并不是一个恰当的手段。

大师点评案例,摄影抓拍技巧解析——第82期

这张照片很有意境,烟雾缭绕的远山如仙境一般。但人物表情与这种主题并不相符。

大师点评案例,摄影抓拍技巧解析——第82期

这张照片通过两组人物对比,形成了一个比较有趣味的画面。前组人物抓拍时机比较准确,但相机视角可以再斟酌,让后组人物在画面中间的位置,并且不被前组人物遮挡为宜。

大师点评案例,摄影抓拍技巧解析——第82期

这张照片中的元素比较重复,人物表情和姿势也不精彩,应该再寻找下更好的角度和时机。

大师点评案例,摄影抓拍技巧解析——第82期

这张照片使用了一个较低的视角,使画面中的人物看起来更高大,我们能从中感受到摄影师对画面中人物的一种尊重。右面两个人姿势比较平常,可以裁掉,以突出主体。

大师点评案例,摄影抓拍技巧解析——第82期

这张照片使用了一个低视角加强侧光的方式拍摄,很好的突出了人物,把他们从杂乱的环境中突显出来。人物表情并不合适,应该选取一个更好的瞬间。

大师点评案例,摄影抓拍技巧解析——第82期

这张照片瞬间抓取比较到位,人物表情及动作都很自然,背景也能较好交代环境。颜色搭配合适,但后期锐化有点过度。

大师点评案例,摄影抓拍技巧解析——第82期

这张照片的内容比较平常,人物姿势也没有特点,在画面中的布局也不合理。前景运用的比较到位,既点缀了画面,又遮挡了重颜色的土地。

大师点评案例,摄影抓拍技巧解析——第82期

这张照片在构图上下了很大功夫,但更多的是环境的交代,我们看不到人物具体的细节。作为组照中的一张是合适的,但是如果只拍这一张照片并起名《镌刻师傅》,可能需要一个更小的景别。

大师点评案例,摄影抓拍技巧解析——第82期

这张照片抓拍的瞬间非常到位,人物神态和姿势完美演绎了画面的主题。但背景人物对画面有所干扰,视角可以更低一些。

大师点评案例,摄影抓拍技巧解析——第82期

这是一张比较漂亮的风光照片。如果构图更紧凑点,将放牛人突出,就可以既交代优美的环境,又变成一张不错的人文摄影。

大师点评案例,摄影抓拍技巧解析——第82期

这是一张不错的逆光剪影照片,人物姿势比较优美。但拖拉机在里面并没有太大作用,超广角的透视感也并不妥当,画面可以更紧凑些。

大师点评案例,摄影抓拍技巧解析——第82期

这张照片故事比较丰富,画面中的三组人物神态表情都很到位。如果用竖构图,可以避开左右两边多余的元素,三组人物的布局也不会这么拘谨。

大师点评案例,摄影抓拍技巧解析——第82期

这张照片画面较乱,单一的突出红色也看不出有什么作用。对于这种较为杂乱的场景拍摄,更应注意取舍,选取最打动人心的那一个点,将之放大。

大师点评案例,摄影抓拍技巧解析——第82期

这张照片颜色很浓郁,给一件平常的事情赋予了不寻常的色彩。但纪实摄影更多是依靠故事内容或人物神态打动人,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美”。

大师点评案例,摄影抓拍技巧解析——第82期

这张照片的场景很生活,但人物表情并不精彩。看到一个好的场景,应该花耐心多等一阵子,寻找一个更好的瞬间。

两天一篇高质量摄影点评,干货满满噢!编辑:张文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