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代縣雁門關還有楊家將的後人嗎?

柳育龍


楊家將作為一個將門群體,在民間享受非常高的聲譽。天波府楊家滿門忠烈,自初代的老令公金刀楊業開始,第二代楊延昭兄弟七人,各個能征善戰,一手楊家槍令敵人聞風喪膽。七郎之後,又有第三代的楊宗保、第四代的楊文廣、第五代的楊懷玉、第六代的楊士瀚、第七代的楊金豹、第八代的楊滿堂、第九代的楊再興,各個都是豪傑。楊家將的故事,從北宋初年一直延續到了南宋初年,真可謂是名將輩出。



與楊家將相對應的,有衍生出了楊門女將的故事。諸如佘太君百歲掛帥、穆桂英掛帥、十二寡婦徵西的故事,也是膾炙人口,為大家所津津樂道。

楊家將在民間的知名度實在是太大了。

晉城當地之人喜歡看豫劇和上黨梆子,其中最喜歡說的就是楊家將的故事了,特別是楊家將打官司的故事。楊家可不止和一個家族打官司,他們天不怕地不怕,上可和權臣打官司,下可和自家人打官司。

看過豫劇的人都知道,裡面有這樣的一齣戲《審潘美》,這出戏就和楊家將息息相關了,這部戲說的就是楊家和潘家打官司,其主要原因就是潘家之人害死了楊家七郎,楊家也因此遭到了重創,楊家父子因此戰死沙場,因為楊家實在是太過冤屈,因此楊家六郎為了給自己父兄平反,去告了潘仁美此人。


另外一部關於楊家將的戲,這出戏就是《四郎探母》,當時的楊四郎因為在戰場之上受傷了,因此流落到其他國家,楊四郎此人長得比較俊郎,因此得到了公主的喜歡,要他做自己的駙馬,可楊四郎一門忠烈,肯定不願意如此,礙於當時的情況,他決定留下當臥底,後來的他想找個機會去探望自己的母親,這就是這出戏的由來。

戲曲中的楊家將,都是正直無私之人,即便是家族子弟違反軍紀,也不徇私枉法、故意包庇。關於楊家將的戲曲中,有一出叫做《轅門斬子》,說的就是楊宗保因為違反軍紀,與當時還是敵對方的穆桂英私定終身,引得楊延昭大怒,要將宗保在轅門斬首示眾。佘太君、八賢王兩次求情未果。最後還是穆桂英救夫心切,獻上降龍木,楊延昭這才允許楊宗保戴罪立功,也就有了楊宗保夫婦大破天門陣的故事。


或許大家都覺得楊家將就是我們在電視上看的那樣,其實真是這樣嗎?楊家將在當時真有那麼風光嗎?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那些戲劇都有誇大成分,楊家將並不像電視劇記載的那樣。其實楊家將本來剛開始的時候是北漢的大將。第一代楊家將楊繼業,也就是我們口中所謂的楊業,在北漢時期已經聲名鵲起,因為多次打敗遼人,時人稱之為“楊無敵”。後來,北漢為北宋所滅,楊業遂歸降了北宋,繼續和遼人作戰,並於雁門關大破遼軍,威震契丹。


歷史上的楊業,也有多個兒子,但是最為出名的則是長子楊延昭(在小說中楊延昭是楊業的長子)。楊延昭頗有乃父之風,也是一代抗遼名將。楊延昭長期鎮守西北,讓遼人聞風喪膽。在契丹的傳說中,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顆星乃是契丹的剋星。楊延昭屢敗遼軍,契丹人便以為楊延昭是星宿下凡,因而稱其為“楊六郎”。

楊延昭的兒子中,能夠留名史書的也就只有楊文廣(小說中楊文廣是楊延昭的孫子)。楊文廣也在軍中為將,不過名氣卻遠遠比不上楊業和楊延昭。自楊文廣之後,楊業這一脈便從史書中消失了。至於南宋名將楊再興,除了姓楊之外,和楊業這一脈沒什麼關係。

楊業這一脈還有沒有後人?答案應該是肯定的。當年楊家父子長期駐守雁門,其後人便在此生息繁衍。

在如今的雁門關一代,還有著大量的楊家後人聚集,那裡還有一個楊家的祠堂,名為楊忠武祠,亦稱楊令公祠。楊令公祠建於元代,是楊業的第十六世孫楊懷玉所建。令公祠裡面有碑文記載了楊令公的後人分佈,除了雁門關附近,還,“流佈英種於川、廣、淮、揚間”。

此外,在楊令公祠裡面,還有著兩部楊家的家譜,詳細的記載了楊業的後代情況。


小鎮月明


不僅有楊家將的後人,而且數量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幾個聚集地之一。


鹿蹄澗村最出名的是楊忠武祠,也被稱作是楊家祠堂。

鹿蹄澗村——楊家祠堂楊忠武祠

鹿蹄澗村則是距離山西雁門關代縣城東20公里的地方,如今可謂是香火鼎盛,每年都會有大量的楊家將後人來到此地祭祖。

其實很多人都被歷史演義故事誤導,楊家將確實存在,但是並沒有小說當中所書寫的這麼悽慘。

小說當中的楊家將家主名叫楊業,膝下有8個兒子,基本上都戰死沙場,或者是被奸臣所害。

除了他們之外,楊家將還湧現出一大批的楊家將女郎。以楊業的妻子佘太君為首,年近百歲的年齡仍然帶兵出征。

歷史當中確實有佘太君的身影,但是並沒有帶兵出征的記載。

其實楊家將父子從五代北漢時期就已經鎮守在雁門關,後來才歸順北宋。

因此在此地傳宗接代,雖然有多次戰火的侵擾,但是傳承一直沒有斷過,所以在此地修建了楊家將祠堂。


楊家將祠堂確切地址在鹿蹄澗村,關於此地還有這兩個傳說故事。

在祠堂的前面有一塊怪石,整個石頭有兩尺高左右,放在一個五尺高的石臺上面,石臺上雕刻著泰定元年的字樣。最重要的是上面兩尺高的石頭,刻著一隻帶有箭羽的梅花鹿。

根據楊家將族譜的記載,以及楊家將後人的口口相傳,這塊石頭來自於元朝初年。當時已經傳到了楊業的十三世孫楊友,他還有一個弟弟名叫楊山。

兩人在一次打獵的過程當中,射中了一隻梅花鹿,但是被他帶著箭羽跑了。兩個人一直追著上去,就到了現在的鹿蹄澗村。眼看就要追上,梅花鹿突然頭著地,緊接著就消失不見。

兩人深感奇怪,於是挖地三尺,就找到了如今那塊高兩尺的石頭,上面正是刻著一隻帶有箭的梅花鹿。

兩人堅定的認為鹿和祿同音,一定是代表著祥瑞,所以就把整個楊家人都遷了過來。

雖然這種故事一看就是虛構的,不過這幾百年來,楊家將後人一直是津津樂道。在三人成虎的影響下,似乎顯得更加真實了。不過他們搬過來的時候,顯然不可能就建造楊家將祠堂。根據史書記載,楊忠武祠是楊業的十六世孫楊懷玉,奉元朝皇帝的指令建立。不過在元朝末年天下大亂,楊家將後人失散了一部分,雖然後來還是找了回來。他們共同決定每隔60年,在此地召開一次宗族大會。

後來又經過後代十幾代人的修繕,如今的楊忠武祠看起來越發的宏偉壯觀。佔地面積超過一萬平方米。

上有"頌德樓"題匾,祠堂門前築臺階二十四級,階下有石獅一對蹲踞左右。祠門三間,每間前簷各懸金字巨匾一面,中書"奕世將略",左書"一堂忠義",右書"三晉良將"。門楣上立一盤龍藍底大匾,上有"忠武祠"三個金字。

不僅如此,祠堂兩邊還雕刻著宋朝皇帝頒給楊家將的十幾篇誥敕。當然吃水不能忘挖井人,還專門建造了一塊牆,上面是當年楊懷玉修建這個祠堂發生的各種事情。

家族的傳承——楊氏族譜

作為最大的楊家將聚集地之一,光有祠堂顯然不夠,還要配備有記載非常明確的家族族譜。目前在楊忠武祠內部,存放了兩部楊家將族譜。


本地的族譜最開始是從元朝開始修建,也就是建造楊忠武祠的時候。明朝萬曆年間又重新修訂一次,等到清朝道光和光緒的時候,這已經是第四次了。可惜前兩本都丟了,只剩下了最後兩本。

這兩本基本上是按照:一卷為舊話記略,二至六卷記世系,七卷記封秩,八卷記誥封,九卷記墳墓,十卷記人物。這樣的方式記敘。

當然後來也差點遭遇過毀滅,比如說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曾經拿著刺刀逼著他們交出來,最終也沒拿出來。

文革的時候,楊家將祠堂裡面的很多卷宗差一點被當做廢品賣掉,幸好機緣巧合之下保存了下來。


史之策


老天爺總是愛跟人們開玩笑,曾經讓楊家人風靡一時,卻也讓這個大家族敗落,家破人亡,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陰差陽錯間,尋得了一個寶地,鹿蹄澗。

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曾經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甘心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奉獻出自己的生命。直到現在,我們仍能聽見有關他們的故事。

這群人就是楊家名將,他們憑藉一口金刀八杆槍,還有威震四方的英勇和無畏,讓敵方聞之喪膽。對於國家和百姓而言,他們就是希望和安全的化身。可是無奈宋朝當時政局混亂,讓小人得了重權,這個軍事家族也被打壓得分崩離析。

在現在山西雁門關處,有一個叫鹿蹄澗村的地方,這裡是生活著的百姓,大部分都是楊家名將的後人。當初宋朝淪陷之後,楊家後人已經沒法繼續在開封生活了,大家各自逃亡,尋找新的落腳點。楊業的第四代的子孫楊友,就帶著他的一家老小,搬遷到了這裡生活。鹿蹄澗村的位置偏僻,少有人來,楊友能找到這個地方,也是有一段淵源的。

楊友曾在雁門關處打獵,有一頭梅花鹿成為了它的目標。他追捕著這頭鹿,來到了現在鹿蹄澗村這個地方。誰成想鹿兒竟一頭扎進了土裡消失不見了。楊友派人在鹿消失的地方挖掘,卻挖到了一座鹿的雕塑。在楊友看來,這是個難得的吉兆,所以當開封待不下去以後,他才會帶著家人來這裡生活。

現在的鹿蹄澗村,最吸引人的建築,莫過於村中的“楊忠武祠”。這是由楊業的子孫奉旨修建的,來這裡的楊家後人們,都要來這座祠堂供奉香火,祭祀自己的祖先。

楊家名將不僅是男性優秀,女性也是難得的人中之鳳。若按知名度來劃分,最有名的當然是“楊家八大美女”。首先要介紹的,當然是楊家的當家人佘賽花。佘賽花是老令公的妻子,她為人十分穩重,做事又謹慎周全。在楊家她說一,就沒人敢說二,更難得的是,她也有顆熱血赤誠的心。在對抗敵軍的時候,她出過不少關鍵的策略,成功保住了楊家的聲望,也保住了大宋的山河。

第二要說的,就是楊宗保的媳婦穆桂英。穆桂英性格豪邁,個性鮮明,武藝又十分高超。在宋朝的邊境遭遇到威脅的時候,她二話不說,擔起了總將領的職責,帶著麾下的士兵們長驅直入,攻破了天門陣。作為一名女將,穆桂英的故事在宋朝廣為流傳,人們都稱讚她的勇氣和無畏。天下之大,也難找出第二位能和她比肩的女性。

上述的兩位女子,都是“八大美女”中的人物,可見這楊家出過不少的人才。讓人感慨的是,楊家七個好兒郎,有五位戰死在了沙場上。四郎成了別國的駙馬,只有六郎成為了將軍,繼續行駛著這個家族的使命。而“八大美女”中,有好幾位在出徵西夏的時候被困懸崖,在敵方人數眾多的情況下,全軍覆沒。

可嘆這樣一個軍功赫赫的家族,竟被封建統治下的小人們迫害,以致崩盤瓦解。最後宋朝滅亡,楊家隨之破碎,一代傳奇也就此拉上了帷幕。


無筆史官



你好,代縣當地有一座楊家祠堂,這裡每年都會有楊家將的後人齊聚一堂,集體參加祭拜活動。當地還成立了民間機構“楊宗武祠保護協會”來更好的讓楊家將的後人們相互聯繫與交流。


代縣是楊家將故事的主要發生地,是楊家將戰鬥與生活時間最長的地方。時至今日,代縣是全國保留楊家將文物遺蹟和傳說故事最豐富的地方。



楊忠武祠是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楊家將滿門忠烈祭祀之地,祠堂所在的鹿蹄澗村是現在全國最大楊家將後裔居住地。祠堂始建於元朝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為楊業第十四代孫楊友、楊山兄弟二人奉旨修建。祠堂內供奉有楊業、佘太君夫婦及其子孫和穆桂英等楊門女將塑像與牌位,並以大量文字、圖片和實物立體化展示了楊家將滿門忠烈、精忠報國的英雄事蹟和家喻戶曉的傳說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