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司馬家是漢族千古第一罪族?

最光陰549


打個比喻,小劉建一棟樓,建了幾百米高,後來破產了,小曹接著建,建了幾十米,又破產了,然後你接手了,剛開始動手,突然樓塌了,

於是大家都說,你看你,真沒用,別人建了幾百米高都好好的,你一接手就塌了。

你說你冤不冤枉?

在噴司馬家族的晉朝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五胡哪裡來的?


看這兩張圖,明顯他們大多分佈在長城以南,為什麼應該生活在長城以北的遊牧民族會生活在長城以南??而且從漢代就生活在長城以南了?

早在東漢初期,公元48年,匈奴分裂為南北匈奴,後日逐王(呼韓邪單于孫子)率4萬多人南下附漢稱臣,稱為南匈奴,被安置在漢朝的河套地區。而留居漠北的稱為北匈奴。

唐朝唐太宗貞觀四年,也面臨過這個問題,東突厥被打敗了,俘虜頡利可汗,突厥人投降大唐,唐朝怎麼安置這些人?

當時有三種不同的設計方案:一是多數大臣主張化胡為漢,即把東突厥全部遷到中原內地,使其散居內地州縣,將他們變成農民,使其同化於漢人;二是溫彥博主張應效法東漢光武帝的做法,將東突厥安置在今內蒙古河套以南的地區;三是魏徵、顏師古等人主張將突厥遣返到河北(北河之北),分別設置酋長,使其各自統領部落,分而治之。

而當時漢光武帝選擇內遷,漢化這些人,讓他們學習耕種,文化,磨滅他們的獸性。

這在當時顯然是很有用的,東漢二百多年裡,外部環境相對和平,南匈奴、鮮卑人甚至協助漢朝打北匈奴,

隨後,在89年(東漢永元元年)開始,竇憲、耿秉率軍與南匈奴軍隊在涿邪山會合,與北單于戰於稽落山,北單于大敗逃走,漢軍追擊,俘殺一萬三千餘人,北匈奴先後有二十餘萬人歸附。

所以,當時安置這些歸附的匈奴人,內遷他們,並沒有什麼不妥。

依附漢朝的南匈奴人,被漢朝安置在河套地區。藉著漢朝的軍力多次大敗北匈奴,接納大量降眾,勢力大增。

但因部族成分複雜,難以駕馭控制,造成內部不隱,時有叛亂,多位南單于被殺。

而後漢朝對南匈奴的管理越加嚴厲,在東漢中期以後一再發生南單于被漢官員拘捕、更換、逼死甚至殺害。

漢朝強大的時候,震懾這些外族完全沒問題,但是,到了東漢末年,漢朝自己不行了,震懾力也就弱了,這樣,這些外族人才又崛起了。

這些內遷的外族有多少呢?史書上是這樣寫的,“關中人口百餘萬,戎狄居半,匈漢雜居”。

隨後的漢末三國,西晉的建立,八王之亂,五胡亂華。

很多人就覺得,如果司馬炎不分封,不讓傻子司馬衷做皇帝,胡人就就不可能坐大。

司馬炎分不分封,西晉都會滅亡的,只不過滅亡的方式不同罷了。

從漢末到隋朝的三百多年裡,強勢的君主多了去了,但是,誰也沒有能力統一天下,最後外戚楊堅統一天下,是他比之前三百年裡所有君主都牛嗎?

顯然不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當天下有統一的趨勢,一個外戚也能統一天下,當有分裂的趨勢的時候,再厲害的君主也沒辦法統一天下。

司馬炎無論怎麼選擇,西晉都會滅亡,如果不分封,會亡於權臣篡位,然後又是天下大亂,五胡同樣會亂華。

所以,跟司馬氏怎麼做,並沒有什麼關係,胡人的崛起是必然的,

從三皇五帝到現在,北方的威脅從來沒有停止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司馬家族得國不正,不同於曹魏代漢,司馬篡位一沒有曹操匡扶漢室,統一北方的巨大功績,二沒有曹孟德雄才大略的個人氣度與魅力,三也沒有像曹丕善待漢室那樣善待曹氏,整個篡位過程完全是父子孫三代玩弄陰謀的過程,這導致司馬王室在威望上與曹氏差距太大。

西晉的開國皇帝司馬炎非常擔心日後會出現其他強大的氏族效仿司馬家從而造成天下中斷,為了鞏固司馬皇族的實力,司馬炎大肆冊封司馬皇族成員為諸侯王,而且更離譜的是,諸侯王甚至可以獲得一部分財政權和一部分私兵,全然視七國之亂於不顧。

接著發生著名的“八王之亂”,先是皇后賈南風乾掉楊駿,司馬亮還有楚王司馬瑋,然後又是一群司馬家人互掐,堪稱中國歷史第一司馬大亂鬥,這本來是司馬家自己狗咬狗的運動,但是卻嚴重損害了整個中華的國力,兵戈交接,經濟倒退,人口劇減,天下民不聊生。

而在八王之亂中,為了取得優勢,有一些藩王開始扶植胡人勢力,典型就是東海王司馬越,司馬越勾結的鮮卑部落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慕容氏,為了對抗司馬越,司馬穎又聯絡了漢族人民的老朋友--匈奴人。

此時,朝中經過司馬昭時期大屠殺剩下的有骨氣官員也被司馬家清理乾淨了,剩下的不是王衍這種信口雌黃的清談專家,就是司馬王室了,但胡人由於成為了各方拉攏的第三方勢力,卻茁壯成長。

歷經百年的內戰、瘟疫令漢人數量銳減,為彌補稅收內遷大量胡人擠壓漢人生存空間,並勾連關外胡人趁中原虛弱叛亂入侵;無腦實封大量皇族,賦予兵權財權政權,無形中令華夏分裂,各地世家尾大不掉、趨吉避凶、保存實力,紛紛南渡。

曹魏時期曹家是趕走胡人,但是西晉卻是內遷胡人,導致五胡亂華,華夏險些毀於一旦。


Sylar弈


應該是說司馬家族建立的晉王朝發生的八王之亂,使當時的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導致了西晉王朝的覆滅以及近三百年的動亂,使之後的中國進入了五胡亂華時期。

西晉建立後為鞏固自身的統治,大封同宗子弟為王。建國之時便封了二十七個同姓王,以郡為國。又不斷增加諸王權力。晉武帝死後,繼位的晉惠帝愚笨,賈南風乾政弄權便引起了八王之亂。起初只是宮鬥而已,只是報銷了兩個王。並沒有造成兵禍。但是賈南風廢太子便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八王之亂便進入天下混戰階段,且無法收拾。

八王之亂導致中原大地連年戰亂,民不聊生,西晉精銳部隊消亡殆盡。從而揭開了五胡亂華的序幕。

五胡亂華顧名思義便是以匈奴,鮮卑,羯,羌,氐等胡人部落禍亂中原,過程暫且不表,我們說下所造成的後果。

北方中原大地在胡人的野蠻統治下,戰爭不斷,民生凋敝,人口銳減。史書記載,人皆相食”、“白骨遍野”、“千里無煙爨之氣,華夏無冠帶之人”,“民盡流離,邑皆荒毀,由是劫抄蜂起,盜竊群行”。歷史學者認為,五胡亂華時期人口在谷底時期僅剩三成多的人口。而西晉時全國人口大概有3000萬。



從這個角度來說或許晉王朝的統治者是可以稱之為罪人吧。


閒來青梅煮酒


因為五胡亂華,差點讓整個漢族之國滅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