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和“美人”的區別


層層的葉子中間, 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 有嫋娜地開著的, 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裡的星星, 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朱自清《荷塘月色》)

“美女”和“美人”的區別


這句話中的“美人”能否換成“美女”?即“又如剛出浴的美女”。課堂上, 學生均認為不可, ——“太俗了”。再如:

於是飲酒樂甚, 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 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 望美人兮天一方。” (蘇軾《赤壁賦》)

“望美人兮天一方”也不可改為“望美女兮天一方”。

雖然, “美人”和“美女”只一字之差, 但二者在語用上有很大差異。

一、“美人”和“美女”的語用區別

“美女”這個詞出現得較早, 且一直沿用。例如:

越人飾美女八人納之太宰, 曰:“子苟赦越國之罪, 又有美於此者將進之。” (春秋《國語》)

晉以垂棘之璧得虞虢, 驪戎以美女亡晉國。 (西漢·劉安《淮南子》)

燕支多美女, 走馬輕風雪。 (唐·李白《代贈遠》)

楚帝輕盈憐細腰, 宮裡美女多餓死。 (五代《敦煌變文集新書》)

潘華和蕭雅不約而同到王奉家來拜年。那潘華生得粉臉朱唇, 如美女一般, 人都稱玉孩童。蕭雅一臉麻子, 眼瞘齒, 好似飛天夜叉模樣。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

“美女”和“美人”的區別


以上例文中的“美女”均可以換為“美人”。“美女前近王甚, 數掩口。王悖然怒曰:‘劓之。’御因揄刀而劓美人。”“美人”和“美女”出現在同一句子中, 即可以為證。

但“美人”一般不可換為“美女”。例如:

思美人兮, 攬涕而佇眙。媒絕而路阻兮, 言不可結而詒。 (屈原《九章·思美人》)

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遲暮。 (屈原《離騷》)

與美人之抽思兮, 並日夜而無正。 (屈原《九章·抽思》)

“美女”和“美人”的區別


《離騷》之文, 依《詩》取興, 引類譬諭, 故善鳥香草, 以配忠貞;惡禽臭物, 以比讒佞;靈脩美人, 以媲於君。 (王逸《楚辭章句》)

這句話說得很清楚, 屈原開創了用“香草”喻忠貞, 以“美人”喻君主的傳統。後代很多文人也多以“美人”來作為聖主賢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徵。如:“渺渺兮予懷, 望美人兮天一方。” (蘇軾《赤壁賦》)

由此, 我們知道, 從屈原開始, “美人”就賦予了“政治寄託”, 有了強大的文化內涵, 呈現出一種古典“悲情”之美。在語言使用過程中, 相比“美人”, “美女”則呈現出一種“樂性”之美。如果說“美人”承擔的是戴著鐐銬跳舞使命的話, “美女”則輕盈得多。它重視外, 而不重視內。在語用上突出視覺上的形體之美, 以符合人們的審美期待。

雖然, 在語言進化過程中, “美人”和“美女”多有交叉、並存現象。如:“戰士軍前半死生, 美人帳下猶歌舞。” (唐·高適《燕歌行》) 但“美人”在現代漢語中仍然保留著深沉的“古典美”意味, 一般不可換為“美女”。例如:

睡美人 (芭蕾舞劇名) 美人魚美人計

6日, 美國藝術家協會公佈了一條消息。宋美齡當選為“全世界十大美人”之一, 並且名列榜首。 (陳廷一《蔣氏家族全傳》)

“美女”和“美人”的區別


二、“美女”的現代稱謂功能

最近幾年, 以“美女”稱呼女性, 成為一種流行趨勢, 廣泛應用於各種公共社交場合。“美女”顯然成了“小姐”“先生”一類的“稱謂”詞。例如:

美女, 去買菜了嗎?

美女, 下班了!

做完作業了嗎, 小美女。

上面的“美女”均不可換為“美人”, 如“*美人, 下班了!”在現代漢語中, “美人”沒有這樣的“稱謂”功能。

當今社會, 商品主義盛行。而“美女經濟”就是此種商品主義衍生出來的一個分支。所謂“美女經濟”是指那些利用女性的容貌、身體及性別特徵來刺激消費, 追求商業利益的經濟現象。從負面影響來看, “美女經濟”是將女性放在了一個被看、被評價甚至被商品化的位置。正是由於此種“美女經濟”文化盛行, 表現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稱謂語也就有了新的變化, 由原來的“女士”“小姐”“同志”變身為“美女”。這是“美女”具有稱謂功能的社會文化原因。

與此相對的“帥哥”一詞, 使用頻率則較小。因為社會中對男性的價值評判, 更多還是依據工作、事業等, “帥哥”同“美女”相比, 其“顏值”要小得多。

同時, “漢語稱謂遵循兩大原則, 即等差原則和情感原則。等差的來源有很多方面:權勢、財富、年齡、性別, 以及在社會或群體中所處的地位等”。如:王主任、劉書記。情感原則是人與人相互稱呼時, 講究親疏遠近、注重關係的融洽和情感的交流, 從“情感”“關係”的角度選擇稱謂詞來稱呼對方。如“老朱”;“文革”結束後, 北大學生打出來的橫幅:“小平, 你好!”, 等等。

顯然, “美女”的稱謂屬性更多來自“情感原則”。而這種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有一種“示好”和“恭維”成分在其中, 使用這樣的稱謂, 有利於拉近彼此距離, 更有利於對話、合作上的成功。像這樣的詞語又如“老闆”, 是職業稱謂的一種泛化。

“美女”和“美人”的區別


但“美女”這樣的“語言徽章”, 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成為未成年人身份認同的“枷鎖”。讓一些少男少女只重視外在美, 而忽視內在美, 從而使浮躁的心靈更迷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