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棗莊、徐州和淮北的說話口音比較類似,為什麼?

佐手寫愛


此地區是傳統意義淮海地區的核心區域,而且都在四省交界處,方言同屬於中原官話,又細分到洛徐片和鄭曹片,更有意思的是這三個地區還都有煤礦。

方言分佈



其中沛縣和棗莊淵源更深一些,緊挨著棗莊市區的微山縣城——夏鎮,大約千百年一直屬於沛縣管轄,以前大約三分之二的湖區更加親近於沛縣,後來重新劃分微山湖,夏鎮被劃分濟寧,不過還是離棗莊更近。另一方面曾經湖區有一個留城明朝時塌陷於微山湖中,城以及附近居民有的去徐州市區,有的去了棗莊薛城、嶧城,所以兩地有時有部分人還以老表相稱。

淮北以前屬於宿州市,因為是礦區,後來獨立出來的地級市,而宿州以前又稱為虛xu縣,為了和徐州的徐區分,念第一聲xu,同時也叫南徐州(和鎮江那個南徐州區分開來)。足以說明兩地來往密切,不分你我。宿州所轄的蕭縣、碭山縣建國前千百年一直屬於徐州管轄,建國後才分出去。而徐州和淮北之間只相隔一個蕭縣,兩個主城區的距離比徐州和其他下屬縣距離還要近。

傳統徐州老八縣




即使是現在,淮北、蕭縣、碭山依然是和徐州來往最密切的幾個城市,因為棗莊人少,而且城區比較分散,和棗莊來往一般,不過很多徐州人去棗莊的臺兒莊古城旅遊。

徐州城區到下屬縣與到淮北城區、棗莊城區距離對比


城市觀察員Real陳


徐州處於江蘇、山東、安徽、河南四省交界處,所轄5區2市3縣地域較廣,整個地區呈西北東南走向,各縣市口音也有較大差別。處於最北的豐沛縣由於和山東濟寧、菏澤地區接壤,當地人說話口音和山東口音相似,但與河南則不同。處於東南的邳州市、新沂市和睢寧縣說話口音和宿遷市、連雲港東海的相似。而處於中間地帶的賈汪區、銅山區及市區(鼓樓、雲龍、泉山)和豐沛縣、邳州新沂睢寧則有較大區別,賈汪口音和臨近的山東棗莊南部的臺兒莊區相似,但和滕州也有較大差別!銅山區和市區口音和安徽宿州最為接近,和淮北還是有些差別的,宿州以前曾有南徐州的稱謂。但歷史上並沒有什麼交集。淮海戰役勝利後徐州因省會南京還沒有解放,暫時由山東代管三年,1953年迴歸江蘇。徐州不屬於黃泛區!


海風吹拂的城市\n


據我所知,徐州地區和山東濟寧地區的人們都喜歡“豫劇”,從這一文化現象,就可看出,這一地區為中原文化圈。從口音上雖略有差別,但大同小異,即屬中原官話。題主所說的棗莊、徐州、宿遷和淮北口音相同,其實就如東北三省,都是東北話,雲貴川都是西南官話,如果細聽,各地都有差別。我是雲南人,在外地說家鄉話,外地人就誤認為我是四川人。

從黃河到淮河之間,稱為黃淮地區,淮河與長江之間,稱為江淮地區。徐州、棗莊、淮北,與商丘、駐馬店、周口、漯河、許昌、平頂山、亳州、宿州等地都是黃淮地區。很顯然,相同的地理條件,就會孕育出相同的生活習俗和語言文化,同屬黃淮地區的棗莊、徐州和淮北口音相同,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若愚趣談


歷史上,徐州曾經劃為山東管轄過,淮北的蕭縣曾經劃為徐州的銅山管轄過,棗莊、淮北都在徐州的周邊地區,棗莊、淮北都和徐州接壤,屋搭山,地連邊,同喝微山湖的水,口音和生活習慣都大同小異。


石對窩子老槐樹


本人跑出租的,這三個地方都經常去。徐州話和棗莊話雖然接近,但區別很大。棗莊人說話挑舌音太多太重,比如,吃飯的吃棗莊人說刺飯,汽車,棗莊人說汽策,而且方言土語特多。而淮北和徐州人說話確實基本一樣,無論是吐字發音幾乎相同,就連土話方言都一樣,只有個別土話、發音不同,比如一二的二,徐州人說二,但淮北蕭縣一代人說樂,耳朵說樂朵等。


阿華153505341


我一直很奇怪,徐州口音跟滕州口音基本上分不出來區別,跟棗莊其他的區還是有些差異。徐州跟滕州又不接壤,為啥口音一樣呢?


龍一言


歷史上我們就是一塊生活的 當然 後來皇帝怕這個地方搞亂才四個省的


大富翁925


當時都屬於滕縣轄區。無奈錯誤的區域劃分,導致現在滕州被棗莊騎在頭上。


姓名頭像定製


淮海戰役是山東解放的,解放後遺留在津浦鐵路一帶徐州站的棗莊籍民兵長期居住於徐州,後來這些地區的人都變成了徐州籍!徐州不是由山東代管三年嗎,可以說這三年,人口語言文化已經連成一體!同時還有滕縣到銅山縣曾經還是同一個行政區,所以生產生活交流文化各方面都是相同的!另外,這三個地方又都是黃泛區即黃淮海經濟區!


妙音兔


其實淮河地區口音最為相近的地方是徐州、棗莊、淮北、淮南、阜陽,令人奇怪的是阜陽距離徐州三四百里,卻口音最為相近。這是中原官話中的淮北語系,是李鴻章的淮軍主要來源地,有人說天津話就是以淮北語系為基礎的,想想有幾分相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