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麗婭——傳統家庭教育觀出來,是對還是錯呢

佟麗婭是新疆錫伯族的,家裡是藝術世家。爸爸佟吉生是新疆音樂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媽媽也是從事藝術教育。

因此佟麗婭從小就對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對舞蹈。初中開始就唸藝術學校,一直表現都很優秀。從小美到大,在一群人中美得相當脫俗的那種。

佟麗婭——傳統家庭教育觀出來,是對還是錯呢

佟麗婭大二的時候被爾冬升導演選中出演了電視劇《新不了情》,從此進入了演藝圈。梨渦加上小虎牙,讓佟麗婭的美麗中更增添了俏皮。隨後她開始出演了好多古裝劇,角色幾乎都是絕色美人。

真正讓她成名的電視劇是於正的《宮鎖心玉》,當時佟麗婭飾演的是美麗動人舞藝精湛的年素言,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佟麗婭——傳統家庭教育觀出來,是對還是錯呢

之後就是她跟陳思誠的定情之作《北京愛情故事》了,佟麗婭飾演的沈冰一度成為萬千男生們的“夢中情人”。這些年佟麗婭在演藝圈雖然不是大紅大紫,但一直是作為一線女星活躍著。尤其是在“美”這方面,應該是跟神仙姐姐劉亦菲差不多的級別。完全是有顏值也有能力的獨立女性,可為什麼總是有人感嘆佟麗婭的美中帶著自卑呢?

佟麗婭——傳統家庭教育觀出來,是對還是錯呢

彷彿只有在她跳舞的時候,才能看到眼神中自信的神采,大概是因為舞蹈是她真正擅長的事情吧。

佟麗婭曾在訪談中談到過,最初陳思誠追她的時候,她的內心是拒絕的。

原因有三點:

一是陳思誠張揚的個性讓她覺得不靠譜。

二是她不想找圈內人,嚮往的是傳統質樸的愛情。

三是陳思誠太優秀了。

嗯,沒錯,第一次認識陳思誠的時候,明明他還什麼戲都沒導過,也並沒有顯示出什麼才華,佟麗婭就能認為陳思誠太優秀了。不知道到底是佟麗婭太自卑還是陳思誠太能忽悠。

佟麗婭——傳統家庭教育觀出來,是對還是錯呢

從這三點原因中,還可以看出佟麗婭其實是比較保守傳統的人,內心缺乏安全感,性格猶豫。

當時主持人問她,“你覺得陳思誠愛上的是你還是你在戲裡的角色沈冰?”

佟麗婭竟然思考了半天說,我真的不確定。

後來決定跟陳思誠在一起,還是好閨蜜楊冪在邊上一直慫恿才促成的。

楊冪當時的出發點絕對是好的,她希望佟麗婭能勇敢一次,談一場自己喜歡的戀愛。

佟麗婭——傳統家庭教育觀出來,是對還是錯呢

但連戀愛這種事也拿不定主意,佟麗婭會不會也太猶豫了一點?

所以佟麗婭猶豫自卑的性格是怎麼形成的呢?

這應該跟她從小的生活環境有關。

佟麗婭長在新疆伊犁,15歲的時候有幸被選中為五十週年國慶閱兵的表演演員,第一次來到了北京這個大城市。

在長安街上看著這座繁華的都市,產生了深深的嚮往。

剛到北京的時候,她經歷了一段艱苦的北漂生活,經常沒有收入,只能去餐廳裡跳舞掙錢。家庭條件應該比較一般。

佟麗婭——傳統家庭教育觀出來,是對還是錯呢

反觀陳思誠,出生於幹部家庭,從小家境優渥,自己想做什麼父母都會盡可能給他創造條件被捧在手心裡長大的,造成了他有些自負的性格。

比如覺得自己小時候長得特美,就給自己起了小名叫“朵朵”,後來跟佟麗婭生了孩子也是延續了“朵朵”這個名字。

家庭條件的差異應該可以解釋為什麼佟麗婭在陳思誠面前顯得自卑吧。

佟麗婭——傳統家庭教育觀出來,是對還是錯呢

再就是佟麗婭的家庭觀念。

佟爸爸對女兒的教導,希望她嫁娶陳家可以“伺候”公婆就能看出端倪。佟麗婭是錫伯族的,在他們的民族傳統裡,離婚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夫妻不和睦的情況下,是先由親友們來調解勸說的,離婚是最後的選擇。

再看佟麗婭08年發的博客,當時她還在上大學。有一篇博文是說喜歡現在無拘無束的日子,不想回家聽媽媽的嘮叨。

佟麗婭——傳統家庭教育觀出來,是對還是錯呢

她也描繪過自己的家庭狀況,說到家裡的風俗,家裡的墓地沒有她的份,因為她的以後是屬於別人家的,到死也不能和家人團聚……“這是規矩”。來自家庭的壓力可以說是相當大。明明是上大學最美好的年華,佟麗婭卻好像過得很不開心,總是在跟自己較勁。

由於長期受到家庭的壓抑,佟麗婭的性格里還有種不服輸的傲氣。這一點從她在《真正男子漢》裡的表現也能看出來,在被教官批評時,眼神立馬犀利,即使自己穿著裙子也說做俯臥撐就做,絕不撒嬌逃避。

佟麗婭——傳統家庭教育觀出來,是對還是錯呢

可她明明那麼美那麼有資本,多希望她能認識到自己的優秀並理直氣壯地對渣男說出這樣的話啊!

家庭教育對子女的影響是巨大的。雖然網友們心急火燎地去批評佟爸爸,有種亂管別人家務事的感覺,但還是要承認佟爸爸教育觀念裡不妥當的地方。

也許有人會說,佟麗婭和奧莉不能一概而論,畢竟他們的家庭條件差異是巨大的。

佟麗婭——傳統家庭教育觀出來,是對還是錯呢

但對女兒就算做不到“富養”,也不該把她當物件一樣,嫁出去了之後就是“別人家”的了。

況且教育女兒最重要的並不是物質和金錢,而是愛和尊重啊。

如果你也有女兒,請讓她被溫柔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