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老師陳果上課唸了一個錯別字,引起軒然大波,上傳視頻的人是什麼心態?

煙花三月09


漢語言博大精深,僅漢字就是一個不小的攔路虎,沒有誰能說識遍所有漢字。古人一生大都只識漢字學漢文,可是仍有不少人鬧笑話;清末廢除科舉,施行西學,科目增多,“中國人不識中國文”的現象更是比比皆是。前幾年北大校的鴻“告”風波,如今的網紅的“毛至”笑柄,這些高等學府出現的看似不可思議,其實真不必太當回事。

陳果女士,講臺風格不亞於當年的于丹,雞湯很鮮,妙句很爽,初聽耐人尋味,細一揣摩骨感十足。教學風格可以流派爭鳴,吹拉彈唱齊來,不過要言之有物,不是歌者晨起練聲,咿咿呀呀有個韻味就行。

有人說陳女士學富五車、才高八斗,恐怕捧者心裡有問題,抱有個人見不得人的目的很難說。如果被捧者因此而飄飄然,那下場是很可悲的。楷書以為陳果有一定的才分,但還有努力充電挖潛提高的空間。還年輕,浮華一點也未嘗不可。但長此以往是肯定不行的。古人說大道至簡。又有老誠的作家說,文風平淡更不易。但願美女卸下濃妝,撕去花黃,素顏對眾。

讀錯了字,別人行,教師不行,大學級更不行。但不可怕,放下身段多修行才是正理。

至於說上傳者的心態如何,我們不必去猜度,起碼反映的是事實,這就足矣!


楷書13


我父親是一名小學退休語文教師,他對漢字非常感興趣,退休以後一直研究生僻字,現在八十多歲了,週末回家看到他的幾本筆記,本子上的字我全不認識。

去年女兒為外公買了一本故宮年曆,其中有兩個字他不認識,字典也翻查不到,後經過網絡查驗,原來是書寫錯誤。就是這一輩子和漢字打交道,字典翻爛幾部、不認識的漢字反覆記錄的老人,他目前也只認識五千多字。

我的父親只能認讀五千多字,我認識的漢字絕對要少許多,也許會有人不屑:幼師認識的字肯定少,但我相信絕大多數人認識並且會讀的漢字不會超過五千個!

可中國漢字有多少?

《說文解字》收集9353個漢字;《廣雅》收集18150個漢字;《 聲類》收集11520個漢字;《字林》收集12824個漢字;《康熙字典》收集47035個漢字;《中華大字典》收集48000個漢字;1990年出版的《辭海》收集14872個漢字;1994年出版的《中華字海》收集87019個漢字(其中重複字320個);近來,根據北京國安資訊設備公司漢字庫公佈,共收集有出處的漢字91251個漢字。


可我們日常所使用的漢字只有幾千字。據統計,1000個常用字能覆蓋約92%的書面資料,2000字可覆蓋98%以上,3000字時已到99%。試問誰敢說自己會認讀所有漢字?誰敢說自己沒讀錯過漢字?誰敢保證自己永遠不會讀錯字?請不要過於苛求他人!

不知道因為名人讀錯一個字大肆宣揚的人是什麼心態,更不知道他們生活中認識多少漢字、會讀錯多少漢字?

當然名人讀錯漢字有一定的影響,可我相信善意的提醒會更有意義。

新時代給了每個人的表達自由,但是請多多傳播善意,不要為了博取眼球而讓良心遭受拷問,讓自己成為一個笑話。


媽咪老師


這次陳教授把“耄耋”讀成了“mào zhì”,雖說耄(mào)耋(dié)這兩字生僻是生僻,但也常用,耄耋是形容年紀很大的人。個人覺得身為知名大學教授、又是網紅,事先應該查查,或當場承認“這兩字,不一定念得準”——我查過幾次,還是有時念不準。哈哈,但估計從此以後再不會錯了。

此前的北大校長林先生,在北大120週年的校慶紀念儀式上把“鴻鵠”也錯念成了“hóng hào”,一時間“名揚四海”。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僅“讀音”就是一個挺大的攔路虎,更不用談"手寫"。世界上還沒有哪個敢誇下海口,說自己能說、能識遍所有漢字,是本活字典。發奮識盡天下漢字還差不多!

古人一生大都只學漢字、讀漢文,也仍有不少別字或白字先生。清末廢除科舉後,中國開始施行西學,科目一增多,“中國人不識中國文”的現象也層出不窮。

大家還是不要太挑剔了,上傳視頻的人可能也是為了賺點流量吧,要麼就是仇家,一直在找茬!

突然想起了一則笑話,哈哈!別老吹說你讀過的書多,有才華,不服試試朗讀以下詞語:吃喝、覿氅、餮鼗、曩磲、蕤顬、鰨鶘、鰷鯔、耱貊、貘鍪、糴耋、瓞耵。 傻眼了吧,目瞪口呆了吧!?重新定位一下自己吧:看看,是不是發現自己除了“吃喝”什麼都不會?所以我個人以為,這沒什麼關係,不影響一個人做學問,更與才華、人品不搭界。

我上課時也經常碰到這種現象,一般會先聲明:我記得不一定準,如有錯誤,大家自己去查證。我甚至有時還自嘲說,我要是犯點錯更好,大家糾正後記憶可能會更深!

所以,對於陳果讀錯字,我個人可以理解和接受。只是有點覺得她自信過了頭,明明不認識這個詞語,卻能信心滿滿地坦然面對這麼多學生讀出來。


種金易


當今社會人心浮躁唯利是圖,心胸狹隘固執偏激者眾。一些胸無點墨遊手好閒者依靠無良媒介瘋狂炒作日進斗金,錢袋子鼓了說話也沒把門兒的了,但是這種貨色無論說什麼做什麼都受人追捧順風接屁跪拜仰慕。而如陳果教授這樣真做學問者,言行舉止卻反而要格外謹慎小心。因為真學問遇上假大空恰如秀才遇到兵,淑女遇潑婦。平常裝作仰視有學問者是不想暴露自己缺乏學識修養,一旦抓住一字之錯必然死揪不放群而攻之,以彰顯自己的才高八斗學富五車。而渾然不計耄耋二字自己亦不常用,只是偶然遇見查閱方得識之,久之亦忘。此類人常用之字自己也不一定能寫對認對幾個。群而攻擊陳果教授者是什麼心態?就是現在的社會病態。


虎虎生風


很簡單,你去醫院一個醫生說錯藥名,你去吃飯一個廚師弄錯菜名,你去找律師,律師說錯法律條款,你都能接受嗎?

耄耋現在已經算不上什麼生僻字,幾乎年年高考都有。一個文化水平比較低的人說錯了也沒多大問題。很多明星都出過各種低級錯誤,什麼駕馭讀成駕權之類的,但都知道娛樂圈普遍文化水平低,調侃一下也就過去了。

但作為高學歷並且在高等學府任教的老師出現這種錯誤,那就有點說不過去了。老師是教書育人,這種錯誤發生在老師身上會誤導學生影響很大,現在信息這麼發達,即便當初考試沒遇到這個詞,吃不準的時候動手查一查總可以吧?幾秒鐘的事情至於用猜的麼?就這治學態度就存在問題。


紫月冢


有些不良,不求上進的學生,心態和心術不正,以此事件對陳果教授進行貶低,以達到他們不可告人的目的,請他們不要瞎比喻,一兩個字讀錯(就限定在一兩個字裡面)不要弄成100個字讀錯,這種無限制的放大,是不科學的,也是對陳果教授的不負責和不尊重的,也請你們不要張冠李戴把你以前學生時代在其他老師身上犯錯的怨氣,也都放在這次陳果教授身上做比喻,那是很不恰當的也是對陳果教授不公平的!我是陳果教授第1次出視頻的時候認識她的,講得很好!很精彩!深入淺出,很有水準,不愧是復旦大學的哲學教授,講的人生的哲理性很強,聽她授課的這些學生們真是有幸了,可以在社會上少栽跟頭了!接受陳果教授的教育要明白孔夫子曰“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道理,學生要感恩陳果教授!但是有些不良學生拿這次讀錯事件,拿著雞毛當令箭,找陳果教授的茬,那是實在不應該的,評價一個人不要“人云也雲”,拿百分比說話最合適,最實事求是!最公正了!要感恩陳果教授對學生們的教育,以此為謝!


616376249三亞


教師唸錯字大可不必興如此風浪,但事出有因。一、復旦大學教授唸錯此字,實屬不該,此字中學生一般都不會讀錯,這是常考文字,大學老師如何過得中高考關,如何留了校教書,犯這望文生義的低級錯誤。二、陳果被炒的已然是網紅教師,不少學生奉之為女神,其風度翩翩其語言滔滔其說教闡理,儼然已成第二于丹,心靈雞湯灌的學生是雲山霧罩,自己卻連這踏實備課的基本功都沒有,令人不由想其為人做事的浮躁。三、一字之錯,錯的離了譜,大眾譁然,無可厚非,爬上神壇的人自煞了風景,灰溜溜下來也是正常不過的事情。


閒雲163814667


陳果。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是個至尊,至尚的女神, 於是。陳果唸錯一個字。便大驚小怪。事實上。陳果就是一個人。普通的一個人。不是神仙聖人。就算傳說中的神仙。也有犯錯的時候。中國漢字文化博大精深。誰也不可能把全部漢字記憶猶新?從生物學的角度說。人的大腦是吐,故納新的。忘記一個字。或一件事。是很正常不過的。從另一個角度說。做人一定要持謹慎小心的態度。自己謙虛一些。經常想想自己的缺點和弱點。切,不可自視高明。向別人擺架子。說話要實事求是。謹慎處事的態度。一個人,無論你有多麼聰明。都不可能窮盡世上所有的學問和知識。滿招損。謙受益。一個人只有接受四面八方的知識。自己的大腦才會充實和豐富。也就是網友們在網上所說的。學習最好的別人。去做最好的自己。這就好比。人吃了豬肉。豬的血肉。被人體所吸收後。變成了人的血肉。可有誰去懷疑?咱們人的血肉。是豬的而不是人的呢?在學習的問題上。強者不可自傲。弱者不可自卑。


遇知音f3


說起耒真不好意思,我還是讀過私塾的老前輩,因這倆字比較生僻也帶不用,竟一直將其含糊讀為毛至(內心尚存疑點)前不久找上大學的孫女才認準。年輕人誤讀也不足為奇,如解放初期那陣,私塾老師寫有一字:囗塊里加共字誰認得,五十年代放學的小學生在石塊路上某和某甲乙,在甲乙的各下部均添上一點,誰認得?但當年的小孩都懂的。二十多年前,我還把名人軼事的軼字讀成了鐵字,有個邵陽同事一聽,在旁直驚呼:周師付一個老中專生(六0年困難期被解散)還讀錯白字,弄得我好尷尬的呵!


周炳炎5


常人讀錯字確實不足為奇,但作為老師,特別是大學老師讀錯就不可思議了。前有校長“鴻鵠”念“hóng hào”,今有老師“耄耋”念成“mào zhì”,著實讓人大跌眼鏡。這倆字並不難認,不是能不能認字的問題,其實這是態度問題。演講前不看演講稿嗎?有不認識的字不會去查閱嗎?上課時不備課嗎?難道講課完全憑自己感覺可以隨意侃?認真說來這些字都算不上生僻字,“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耄耋之年”這都是中學語文課本中的重要知識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