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有些高校老師竭盡全力將子女送到國外讀書?

暮雨已歇


感謝悟空小秘書/頭條教育聯盟的邀請。

題主也說了是某些"高校老師",就這個"某些"而言,小西覺得比例不高。

為什麼有些高校老師選擇將孩子送往國外讀書?

很簡單,大部分都是孩子成績不佳,在國內上不了太好的學校。高校老師自身和國外不少學校有過接觸,有類似這樣的資源和能力(自身收入不低),才會誕生將孩子送往國外讀大學的想法。

小西的同事中就有類似的學生,我有個小發現就是"大部分是媽媽主管孩子的學習。"大部分媽媽都想給孩子更好的,而孩子的爸爸則是覺得國內讀個本科,再讀個好點學校的碩士/博士,找個工作還是不算太難的。

小西也有類似的感覺,也不想將孩子送往國外,畢竟這幾年國內不少學科的學術水平不比外面差,另外就是"海歸"不在如之前吃香,普通的海外院校甚至還不如國內的大學畢業生好找工作。今年,小西就有個同事的孩子從國外讀了本科、碩士回來,在國內找工作不理想,差不多半年啦還沒找到工作。

當然,這其中有不少優秀的孩子,高校教師的父母接觸的留學資源多,送往的是哈弗、牛津、哥大等名校,和他們對高等教育的認知理念有關係。

也許,再過10餘年,小西也會面臨這樣的問題。當下,我的想法依然是將她留在國內讀書,除非她自己想去國外定居,我才會選擇尊重她自己的想法送她出去。其實,大部分家長都是期盼著孩子好,哪怕自己苦點、累點,也希望給她最好的,學習也是一樣。要不為啥學區房賣那麼貴呢?

希望對您有幫助,方便時給個關注,謝謝您~

2019-01-26-03


帥小西De


我兒子2011年四川大學本科,巴黎十一大三年碩士,英語法語都很好,在那拿到工作簽證,工作了一年多。有四年沒有回國了,今年回來過了春節。他就想回國了(當然還沒有下決心)。原因其實很簡單,一更愛吃國內的飯(他說西餐不好吃,在國外經常找中餐館吃飯),二國內的生活更有意思,經常聚聚,吃吃喝喝麻將K歌等等。到底回還是不回,我也很矛盾拿不定主意。我說的是我自己和兒子的真實情況。


寧靜薩克斯


又是一個扯蛋提問!中國不是高校某些老師,而是有能力和有條件的絕大多數家長的願望。理由如下:一,出國讀書不是你想不想的問題,每年少需三十萬左右人民幣,多則需五六十萬以上才行。農民工、一般工薪階層敢想嗎?二,從出國留學的家庭結構得出:a是財富精英的孩子;b是級別較高的行政官員和國企高管的孩子;C是讀書特別優秀的孩子。

出國留學難道僅就是崇洋媚外嗎?答案是否定的。華人中雖出了幾個諾獎,但最終的獲獎是國外培養的,這充分說明教育水平的差距。另外在國外一些名牌院校的畢業生,世界各國用人單位認同性較高,這就為留學生就業擴大了空間。

以上各人淺見,歡迎批評。





三哥7536


雖然沒有具體統計數據,但是我用我做出國留學9年時間的經歷,我接觸到的,不光是高校老師,基本上各行各業能出國留學的都出國留學了。

第一,高校老師把自己孩子送出國,很正常的行為。因為高校老師很清楚國外的優質教育,而且也有條件把孩子送到國外留學,所以讓孩子出國留學接受國外優質的教育。這和我們有錢,買國外的生活消費類產品是一樣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目前一名博士想要留校做老師,如果沒有海外背景,985學校非常難了。國家也推出很多千人計劃等政策吸引海歸回國。

第二,高校老師送自己孩子出國並不表明高校老師教學有問題。對於無法出國留學的大多數人,大家擔心的是,老師自己孩子出國了,老師對自己的教育都不放心或者不認可,是不是老師本身就不認真教學?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學校的教育,不是一個或者幾個老師,甚至全校老師能夠直接決定的,他往往還和社會發展等有緊密關係。比如前段時間的中興事件,我們無法制造出芯片,那麼高校裡面學生也必然無法接觸這方面的最先進的知識和技術。

第三,國外教育比國內好,很多人可能只是知道好,但是並不知道到底哪裡好,而本身從事教育工作的老師對此更有發言權。雖然互聯網已經很發達了,但是國內對於國外還有眾多的誤解。比如國外不安全,中國人去國外被歧視等。而從事教育的老師,深深理解國外教育好在哪裡,這種教育模式對於孩子成長和事業發展的好處,所以送出去孩子去國外留學了。甚至我接觸到的,很多院士或者知名老師的孩子,都在國外定居甚至移民了。

第四,並不是所有老師的孩子都出國了。出國留學的先決條件是要有資金支持。國外是發達的社會,我們還是發展中國家,人們的收入遠遠低於發達國家。所以出國留學只能註定是小眾的。而國內老師雖然收入不錯,但是還是和出國留學要求的費用有差距,並不是每個老師家庭都能出國留學。

最後,我講一個事情,大家來思考國外教育好在什麼地方?為什麼學校老師要把自己孩子送出國留學而不是在國內上學?

PS:出國留學,自然科學全世界學習的都是一樣的(氫氣和氧氣生成水,不管中國美國或者英國都是這個道理),而出國留學自然科學的佔據了很大比例。那麼既然都是學習的一樣的,為什麼學校老師要花那麼多錢送孩子出國留學呢?到底是有什麼東西不一樣呢?


閆勝龍美國


不盡然。我們夫妻都在高校,也有朋友在清北。事情是分三種情況,1.孩子特別優秀又願意出國,那就出國,牛津劍橋哈佛耶魯這些頂級的,但要說國外回來比國內好多少,那是扯蛋,優秀的人在哪裡都優秀。學了什麼知識對於未來也沒那麼重要。當然想進高校除外,那必須國外前100高校博士。但當高校教師是一件苦差事不想讓孩子幹了。2孩子優秀又不願意出國或者家長不捨得,那就想辦法走自主招生之路上清華北大或其他好點的國內學校。3孩子一般般上不了國內好高校,那就出國,去國外的世界前一百要比考清北復交簡單的多。高校教師的孩子,天才或者特別優秀的不多,普遍屬於全優但不拔尖那種,1.2能達到的不多


Julia80135683


高校老師相對會比普通人更瞭解和透徹的分析出國外教育和國內教育的區別,不僅僅是表面現象;成就的差異;學術上的差距;更深的是看到本質區別。

就比如:同樣一個醫療最新設備,國外醫生用起來得心應手,國內醫生集訓後,拿到手裡還是縮手縮腳,乾脆直接只用其中基本功能;現身說法的例子就是我媽媽十年前,因為某個醫生對呼吸機的使用及其陌生,導致悲劇發生;悲痛萬分。這也是打個比方而已;

教育其實一樣,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出國留學的原因各有不同,但是家長希望孩子成長的心理是差不多的;舉幾個小例子

1.考試作弊行為:國外大學,尤其是名校,幾乎是零容忍;加拿大大學一經發現,處理結果就是7年內再難進大學校門;懲罰力度高,所以學生寧肯拿個零分,或者乾脆掛掉這一科,也不給自己找麻煩;這也是對一個人品質的培養。

2. 國外畢業難,有名!為什麼?要求高,考查的不僅是知識,還有各種能力的綜合,自學能力,應變能力,總結能力等;這些不都是人生之寶貴經驗麼?學習包括了多方面,我們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才是家長們希望孩子得到的能力的培養;不僅僅是學到基本知識領個畢業證。

3. 課餘活動多;這些包括了各種學科講座,名人課堂,教授的天下;試想,學生開闊的不僅僅是眼界,還有崇拜,這些是大師,引路者帶給孩子的衝擊,教授專家幾個小時的演講和講座,就是大師們一生幾十年的總結啊。這不都應該是學生要積極去參與的麼?參與一次,與參與眾多次,孩子得到的也是家長欣慰的;業餘生活體育等屬於學生基本項目,不在此列。

4. 這個最實際,朋友圈兒;有什麼樣的朋友圈兒就有什麼樣的人生;這句話有些現實,但是也是事實,無需多講。


藤創教育


實際上現在不僅僅是有些高校老師全力將子女送到國外讀書,而是很多有實力把子女送去國外讀書的人都把子女送到國外讀書了。老呂對這個現象是比較理解的,下面就具體談一下很多人把子女送到國外讀書的原因。

1.回國後好就業



都說外來的和尚好唸經,到國外留學就相當於鍍金,回國以後就是海歸,就業更容易一些。最近幾年到國外讀書的人越來越多,實際的能力也是參差不齊,所以現在去國外鍍金再回國就業已經沒有過去那麼管用了。

2.為移民做準備



現在過年的教育、醫療和食品安全問題比較突出,所以很多人就有了移民的打算。雖然國內的二孩政策放開了,但是很多人都沒有要二胎的計劃,實際上有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教育成本太高,太過消耗家庭精力。而且目前過內的醫療成本和醫療水平也和國外有一定的差距。



食品安全問題相信是每個人都擔心的,現在有多少家庭的寶貝都是喝進口奶粉、用進口紙尿褲長大的。還有2018年爆出的預苗問題,都深深刺痛了大家的神經,但也只能是無奈的嘆息。老呂前幾天在一個連鎖生鮮超市買的黃瓜,昨天拿出來以後發現其中的一個比其他的長胖了很多,真不知道是不是該感謝商家。

總之,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老呂認為不管是高校教師還是其它人把子女送到國外讀書的行為都是可以理解的。

喜歡老呂,請在方便的時候給老呂加個關注或者點個贊,謝謝大家。


老呂聊教育


很多孩子在國外的在秀優秀,秀國外製度好,真的是沒有在國外待過啊。現在中國現代化程度之高已經很少有國家追的上了,並且中國人的勤勞是世界上所有國家都難以企及的,也就是說中國還會一直保持快速發展。

國外不是什麼都好,出國了才發現中國的效率高,政府目前來說是非常清明的,出國了才發現中國各種好。

另外國外畢竟語言是劣勢,所以本來可以在國內做很好的工作,但是在國外就不會有機會。有人會槓精了,那是你英語不好。對不起我經常給本地人做英語培訓,但是你失去了整個的本地環境和歷史,有的時候,他們講的笑話你都不知道什麼意思,只能陪著笑笑。

還有一點,走的這麼遠,真的內心開心嗎?吃的好嗎?說句實話,天天吃中餐的人對西餐真的不感冒,整個牛排搞個cheese還整出優越感了。

我不是要排斥什麼東西,我只想說,中國已經很強大了,不管是教育,科技還是經濟,證實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同樣證實我們的優勢,發揮我們的優勢,我們會更強大!

說句題外話,國外很寂寞很無助,能回國當然要回國!


期待秋天sky


知教育者,莫不過老師;疼兒女者,莫不過父母。如此,名校老師願送兒女出國留學,就不足為奇了。老師,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事業成敗的關鍵。梅校長早有醒世恆言:大學是什麼?不是高牆大院樓堂校舍,是大師!師者,校之魂也。而我們大學的教育如何,教師的水平又怎樣?北大、清華,目前已快跌落世界百強之外,“成績在穩步下降”(清華教授語)。百強學校,美國和歐洲佔居近80%。教師就更不用說了,我們沒有大師(錢老語),沒有諾獎科學家,20%學術論文涉嫌抄襲。這樣的大學,這樣的教育,誰還敢抱什麼希望?有條件的誰不把孩子送出去。中國父母是全世界最重視兒女教育的,過去有句名言:苦什麼不能苦孩子,沒什麼不能沒教育。現在也有句流言:再有錢也不如送孩子讀名校,再貧窮也要砸鍋賣鐵供孩子留學。可憐天下父母心,可嘆中國大教育,可恨眼晴老盯著國外的老師不爭氣。


不怎麼愛說話的人


把孩子送出國讀書,和是不是高校的老師關係並不是很大,只要自己的家庭經濟條件允許,有不少家長都願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國讀書。

現在一些歐美教育比較發達的地區,已經把留學當成一種產業。之前看過一份數據,根據美國商務部的預算,2015年到2016年,這一年間中國留學生為美國貢獻了將近114.3億美元。

留學產業化,在某種程度上是降低了出國留學的門檻,出國留學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不再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在90年代,留學生更多的是來自教育機構、機關單位以及一些高級工程技術人員家庭,而現在留學生的家庭背景有很大一部分是集中在私營企業。

大部分家長把孩子送出國留學主要是基於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是把留學當作備選計劃,第二是為了提升孩子的綜合競爭力。

把留學當作備選計劃,也被很多家長戲稱為b計劃,中考考不好,就出國讀高中,高考考不好,就出國讀大學。

國內的學校和國外的學校相比,在專業、課程設置、學生實踐等方面肯定都存在差異,但是最大的差異其實是來自於教育理念。國外的教育相對來說更加開放,更加包容,老師並不會因為你成績不好,就對你另眼相看。

有個朋友的孩子在國內某所重點中學讀書,但是孩子的興趣愛好並不是在學習,而是喜歡玩音樂,孩子每星期就要花大量的時間去練習各種樂器,甚至有些時候還會“請假”參加一些比賽,過了一段時間,學習的成績也落下了。可能是學生的成績比較差或者退步比較大,會影響整體班級的評優評先,或者影響班級的管理,朋友孩子的班主任建議孩子轉學,轉學又找不到合適的學校,朋友只好狠心把孩子送出國讀高中。

朋友的孩子在國外讀高中期間,文化課方面還是不盡如人意,但是在音樂方面,因為有老師的鼓勵和幫助,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並且也獲得了不少獎項。因為有音樂方面的特長,孩子後來申請了美國一所著名的音樂學院,目前孩子孩子讀大學。

國內教育的評價體系相對來說比較單一,判斷一個學生是好學生還是壞學生,唯一的標準就是成績,但是國外評價標準相對更加多元,因此,一些在國內“混不下去”的學生會選擇出國。

除了給孩子多一項選擇之外,還有一部分父母把孩子送出國,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多元化思維,特別是在全球化時代擁有複合文化背景的人才,在職場上會更具競爭力。

比如,一些頂級的律所以及大部分世界500強在招聘的時,對於一些有留學經歷的應聘者會更有更多的關注,在同等情況下,也更願意給具有留學背景的人更多的機會。

如果條件允許您會不會讓孩子出國讀書呢?歡迎留言,說說您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