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學到底是什麼意思?有誰知道?

命裡易理


“形而上學”這4個字中“形而上”是一個單獨概念,其中“形”是我們看到的大千世界、萬事萬物,因為古人用眼看到世間萬物都有形狀,因此用“形”這個概念代表世間萬物。顧名思義,“形而上”則特指超越事物表面的,隱藏在萬物背後的本質規律,進而“形而上學”也就指研究世間萬物背後的本質規律的學問。

“形而上”概念就是要不拘泥於某個具體的事物表面,排除表面現象的困擾,要能研究這個超越這個現象背後的本質規律,“形而上學”意指最高水準的抽象,與之對應的,也存在著“形而下”的概念,但這個概念不是很正規,只是與“形而上”相對應而已,特指研究具體的某個事物的表面的規律,不夠抽象和本質。

提出“形而上學”概念的時代是在古典哲學興盛的時期,那個時代人類還沒有合適的工具認知世界,屬於非工具時代,亦稱“體感時代”,譬如中醫的“望聞切問”就屬於典型的體感方法,利用肉眼、手感等原始方式,外加意會、想象、比喻等思想方法,開始探索認知這個世界,這就是人類文明早期哲學的主要任務,可以說人類社會早期“科學”與“哲學”不分,古代的人們用哲學這個方法來尋找事物背後的規律,哲學就是人類早期的科學而已。

正因如此,早期的人們囿於對世界的認知缺陷,就認為這世界萬事萬物都只是表象,背後一定隱藏著某種規律,這也本無錯誤,但古人還認為整個世界一定有個終極規律來描述整個世界,因此哲學就把這個認知世界終極規律的任務交給了自己,到今天哲學還是自吹自擂,要探索“世界的終極本質”,哲學是“萬學之學”,諸如此類的。


正是因為古典哲學興旺的時代,科學還不發達,人們並不能真正的、精確的認知具體的事物以及背後的原因,所以哲學基本上是用臆測方式猜測世界、用大量提出龐雜的概念的方法來構成哲學體系,這些哲學概念體系龐大而複雜,並試圖自圓其說,這些哲學概念林林總總、蔚為大觀,但如果今天用科學的基本方法(請諸位百度奧卡姆剃刀原則)去審視這些古典哲學的概念體系,99%恐怕都是錯誤的、不必要的或者是不可證明的,也就是無價值的。

今天之所以學習古典哲學很困難,並不是哲學有多深奧,而是哲學概念幾乎都是哲學家個人的主觀概念,這些概念依靠哲學家的臆測,突兀其來,無憑無據,既無法證明也無法證偽,因此後人學習和理解非常的困難,作為對比在科學領域的高等數學、量子物理、相對論,無論多困難,都有成批的學生可以準確的掌握,這就是科學與哲學之間的區別。

今天科學與哲學早已分道揚鑣,可以說哲學的研究對象(指這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早已被科學研究所取代,哲學已變得無用武之地,科學研究比哲學更加的具體、精確而且可以重複,不像哲學只是空洞而且自圓其說而已,哲學家們試圖回答的問題,科學家早已回答,而且只需要用最簡潔的語言和最少的概念即可。


到今天,古典哲學已走向死亡,哲學基本上退化為哲學史,那些哲學大家們的具體內容已沒人再願意提起,大家在談論哲學時基本上只剩下無數哲學家的掌故和幾個如雷貫耳的名字而已,最關鍵的,今天的科學研究完全不必要以哲學訓練為前提,你不學習哲學並不妨礙你成為一個科學家。

當然,我們依舊期待新哲學的出現。


楚楚夫


記得我在學校學習馬哲的時候,對“形而上學”的解釋是:“形而上學就是用孤立,靜止,片面的方式看待問題。”但它實際上是後來的引申義。



要想了解形而上學到底是什麼意思,就要讓我們追根溯源從它誕生時說起。

形而上學的英文是Metaphysics,古希臘文是τὰ μετὰ τὰ φυσικά,拉丁文是metaphysica。

在古希臘的時候,亞里士多德寫過很多著作,涉及到哲學、科學等各個學科。不過那個時候並沒有“哲學”“物理學”這些現代學術界的分科。一個叫安德羅尼柯的古希臘哲學家在整理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時,用“研究有形體的事物”和“研究沒有形體的事物”把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分成了兩大類。

他把前一類研究事物具體形態變化的著作編在一起,起名叫《物理學》(physica),把專講事物本質、靈魂、意志自由等研究經驗以外對象的著作編集成冊,併名之為《物理學之後諸卷》,也就是拉丁文“metaphysica”,meta這個前綴有之後、超越、基礎的意思。這個用語被拉丁語註解家理解為“物理科學之後”。

當文藝復興產生了實證哲學以後,形而上學作為區別科學的哲學形式開始使用。從此,哲學從古希臘的百科全書式的哲學中分離出來而為形而上學,物理學也從這一百科全書式的哲學中分離出來而為自然科學。

但是由於自然科學的不斷進步,以致於當自然科學以牛頓物理學體系的成功並在之後把物理實驗的技術手段轉化為社會生產力時,科學理性的思想被激發。一方面,崇尚理性和證據的科學價值觀,對形而上學的不可靠的思維方式產生批判;另一方面,本體論的缺陷使形而上學受到疑難。哲學史上不斷髮生的拒斥形而上學的思潮,導致了形而上學的衰落。


就是這本書


而“metaphysical”的中文譯名“形而上學”,由日本明治時期著名哲學家井上哲次郎根據《易經·繫辭》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一語翻譯。(有意思的是晚清學者嚴復則採用了“玄學”這一翻譯,不錯就是“玄不救非,氪不改命”的那個玄學,當然嚴復翻譯為玄學是根據根據老子《道德經》"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來翻譯的,當然研究事物本質、靈魂、意志自由這些確實挺玄乎。)


由以上我們知道了“形而上學”來源,而它是研究什麼的學問呢?

總的來說形而上學是一個哲學分支學科,是對存在的研究,是對科學以外、無形體、不可證明的事物的研究。比如:探究客觀存在以外的、一切現象之外的所謂終極實在(本體論);探究宇宙的生成、變化,時空結構等問題(古代宇宙論,已經被現代宇宙論取代);用非科學手段來臆測生命的起源、進化和本質,以及生命與宇宙、終極實在之間的關係(說白了就是玄學)。

至於這個詞是褒義還是貶義。作為一個哲學分支學科,“形而上學”雖然因為自然科學的崛起和本身的缺陷而衰落,但我想它本身既不是褒義詞也不是貶義詞。當然那些人在品論別人的言論時候用這個詞肯定不是在夸人。


吳克思


形而上學到底是什麼意思?有誰知道?

一、“形而上學”字面解釋

形而上學,即Metaphysics,字面意思是“物理學之後”。因此表示:研究物理學背後的東西。笛卡爾把人類的知識分為三部分,用大樹作比喻:第一部分,最基礎的部分,也就是樹根,是形而上學,它是一切知識的奠基;第二部分是物理學,好比樹幹;第三部分是其形而上學可以理解為:對終極實在的研究他自然科學,以樹枝來比喻。形而上學的研究對象,就是世界的本質。對於這個問題有各種回答,比如:認為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世界的本質是某種觀念、精神,世界是從上帝那裡流出來的。 這個就叫做“本體論”,也就是狹義上的形而上學。在這種意義上大概可以說,形而上學研究離我們的現實比較遠。把哲學看做是科學的母體,這是解釋的一個方向。這種解釋方向認為科

學在下、在基礎性上來起作用,哲學應當高於科學。

二、“形而上學”的內涵

1、形而上學具有一種思維方式的內涵

形而上學作為哲學,思想上的問題往往是由語言方面的問題帶來的,在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中,有對系詞“是”的解釋——含有系詞的句子的主要意思是通過由系詞聯繫的主語和謂語或表語體現的。但是,這並不妨礙人們把“是”這樣一個作為系詞出現的詞當作對象進行談論,而且不出現混淆。因為語法語言自身具有這樣的功能。通過

詞形變化,作為系詞的“是”可以以名詞、動名詞、不定式等形式出現,從而成為哲學討論的對象。在思維方式的層面上,形而上學是一種無形的存在,比如黑格爾的“精神實體”。

2、形而上學具有一種追求終極解釋的內涵

由於以上所說的,我們可以把形而上學在狹義上界定為本體論,所以形而上學註定作為一種對世界的終極追求面對人們。這樣,形而上學又可以具有本體論的三重內涵,即追尋作為“世界統一性”的終極存在,反思作為“知識統一性”的終極解釋,體認為“意義統一性”的終極價值。人們一生都在追求著一個安身立命的根本的東西,而只有終極解釋才能給人們這個安身立命的根本。就這個意義來說,形而上學追求的就是一種終極解釋。

3、形而上學具有一種衝突與超越的內涵

整個世界的發展,包括形而上學的發展,都表現為一個人類不斷超越自己的過程。在哲學中,有一個概念提出,則必然有另一個概念與之相對立,這一點和科學、和我們的經驗截然不同。就好像康德所說的“二律背反”,如果沒有這個終極解釋,科學就失去了它發展的動因,對外在對象的探索就失去了它的前提條件,就是說這個終極解釋必須通過兩個相反的、對立的觀念表現出來。由此說形而上學在這個意義上是問題對立概念的一種理論設定。康德認為我們必然對內心的道德律產生驚奇。內心的道德律究竟是誰賦予的?人的內心必然有一個道德律,對道德律的驚奇是必然的。它不是一個追問的問題,所以,康德把它稱之為先驗問題。面對這兩個東西,我們必然產生驚奇,必須尋找終極解釋。而這個終極解釋必須通過兩個相反的觀念表現出來。這樣說來,哲學是沒有最終結論的。

三、全文總結

綜上所述,在我看來,形而上學最為重要的就是這個超越經驗的性質。在人類不斷的超越著當代的精神,當代所認為的本體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思維方式的變化和觀念的變化,都體現著形而上學這樣一個思維方式。不斷的超越就是形而上學的根本特徵。更具體的來說,形而上學可以從本體論的角度更加細緻的進行闡述。

【親愛的朋友,這裡期待你的精彩評價......歡迎你留言、互動、點贊、關注、收藏、轉發,更多精彩分享給你】


思維技術


形而上學作為哲學的一種,講述起來比較複雜。但如果用通俗說法,就相對容易理解。


唯物主義是中國人最熟悉的哲學詞語,那麼相對於唯物主義的“唯心主義”即屬於形而上學。中國哲學中的“三玄”(《易經》《老子》《莊子》)也屬於形而上學。

儒家哲學是“入世”哲學,佛家哲學是“出世”的哲學。“出世”哲學也屬於形而上學。

歐洲哲學史上爭論了數百年的“唯理論者”和經驗論者,前者也屬於形而上學。

形而上學一詞,來自《易經》“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西方哲學中的這一部分,由嚴復翻譯過來就稱為“形而上學。”

形而上學大致分三個部分:本體論、精神學、宇宙論。

本體論又叫本質論,研究關於本質的抽象概念。就比如一張桌子,它的本質是什麼?桌子只是它的名稱,它的本質是木頭或者金屬。木頭的本質又是纖維,金屬的本質是元素等“打破砂鍋問到底”式的追根問底,這就是“本體論。”

精神學又叫靈魂學,研究精神意識、靈魂、上帝的學問。著名的有黑格爾和胡賽爾的《精神現象學》。莊子夢蝶也屬於精神意識學,到底我是蝴蝶,還是蝴蝶是我?究竟是夢中的現象是真實的,還是醒來後的是真實的? 現代的量子物理學就是“科學”的精神學,它證明靈魂也是一種物質。這些靈魂物質是如何產生的?最終會到什麼地方去?是誰掌控著它們?這個神秘的超能力者是否就是造物主“上帝?”

宗教認為是上帝創造了宇宙,但哲學家們認為“上帝”是自然神,是一個抽象的、沒有人格的自然超能量創造了宇宙。對宇宙的生成以及持續性等方面的研究,就叫做宇宙論。


霍大勝


形而上學到底是什麼意思?這個問題要從東西方文化兩個層面來探討一下。東方哲學易經有云:“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通俗的翻譯就是:形而上是討論本質規則超越物質世界的領域,形而下是物質世界。超越物質世界的領域東方文化道家將其認定為“道”、佛家曰“實相”、現代語言解讀為本質或本體。東方在這一領域有理論也有實證探索,排除宗教及迷信思想的干擾,東方文化中的修行實證就是對這一領域的探索實踐。幾千年來,得道門真傳的一代代道門祖師通過身心修行證悟在這個領域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初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修煉體系。道門對這個境界描述有諸多詞彙來概括,比如:道、心物一元、精炁神合一、元神境界、先天世界、天人合一、打破肉身桎楛得道之境等等。在道家看來,這個領域必須通過長期不懈地修行、一步一驗證加上超越常人的福德機緣才能到達;這個領域超越了唯心與唯物,玄之又玄,無法用語言來描繪,實際上就是說其玄奧超越了言語能總結概括的程度;以人類當前的認知能力與生命層次還遠遠達不到精確解讀其無窮奧妙的資格。

在東方除了民間道家的修行探索以外,其實這個領域很大程度上也是被宗教界把持了話語權。道教與佛教對其各有不同的解讀。

而在西方哲學特別是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形而上是孤立靜止片面地看問題。從辯證唯物主義來看,其對形而上學是徹底否定的。為何會如此?首先,馬克思主義發端於歐洲,是在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程度上萌芽的共產主義思潮。它的研究角度是從現實主義出發,探索解釋資本的本質以及資本主義帶來的種種社會問題,期望找到更好的社會制度來解決這些問題,讓人類社會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其二,在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時代來看,當時的歐洲還是一個宗教籓籬相對嚴酷的時代,而形而上的領域在西方屬於信仰範疇,為宗教教會嚴格把控,不容置疑。馬克思恩格斯對這種冷酷專制與思想壓制應該是從內心厭煩的!所以他們在著作中把這一領域描述為“孤立靜止片面地看問題”非常正常。今天的西方教會教廷相對要開明一些,但在西方信仰層面的禁錮事實上並沒有多大程度的改觀。

從整個地球人類來說,對形而上學領域的探索研究,唯有東方道家站在修行實證與客觀實踐的基礎上,幾千年來不斷摸索總結,卻最終也不過是從中踏出了一條彎彎曲曲的小徑。而且這條小徑也並未獲得大眾所普遍接受,進而被納入人類文明成果為人類造福。但形而上這個領域卻實實在在蘊含了生命和宇宙時空的奧秘,人類未來要想更好地超越自身,除了科學與科技的發展以外,破除過時“理論”之羈泮、打破宗教的精神禁錮、與時俱進、激濁揚清、用生命來修行實證證入此境、並站在客觀立場總結其規律奧妙也是一條不可缺少的途徑。


道隱紅塵


答:形而上學是一個貶義詞句,同形而上位略同!形,指你所面臨的環境,你所處的階級,身份,地位。你的慾望和期待。上,指由心所強行支配你的行為,行動。學,指你的實際行動和真實行為和目標。用通俗的話解釋就是,人,不是為了學而學,不是為了奔命而奔命;而是人,被你心中的慾望,慾火趕著,逼著你去學或行動,從而改變你目前所處的生存環境,低下的階級,身份,地位,不斷的向上攀爬,跳躍。這個過程非常痛苦,由不得你自己。至如你學的是否對社會,對國家,對大家有不有用?是不是真才實料?和你的行動和行為對這個社會和國家有不有利?那都無關緊要,儘可以忽略不計,只要對你自己有利,能夠改變你的不利,就足夠了!形而上學就是一個虛詞,盡玩虛的!


用戶5387661406


形而上學是個哲學名詞。

我上學那陣子,老師說,哲學是關於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學問,世界觀分為唯心論和唯物論,方法論分為形而上學和辯證法。

人們認識事物都是從表面現象開始的。

形而上學只從表面形式上看待事物,烏龜就是烏龜,王八就是王八,彼此互相區別的事物是互不相干的,孤立的,不能互相轉化。

辯證法與之相反,認為事物不是不可分割的一塊子,而是由許多零件(矛盾)組成的。矛盾有主要的和次要的,相互矛盾著的兩個方面,這個之中有那個,那個之中有這個,好比太極圖、陰陽魚、無間道,它們既彼此對立,又相互依存,不能獨立存在,就像磁鐵的兩個極。它們還相互轉化,互相流通,就像起義投誠和叛變投降。

所以,形而上學可能是隻從表面上的現象來看待事物。而辯證法是深入內部來認識事物。

豬悟能:師傅,這個村婦送飯來給咱們吃,她是個好人;猴哥把她打死了,就是個壞蛋。

孫悟空:呆子!她表面上給你們送飯,實際上是要捉你們去當菜糰子呢。而且那也不是飯,是臭蟲。老沙,你都看見了,是吧?

沙悟淨:村婦和飯菜我看見了,臭蟲我看見了,屍體和骷髏我也看見了,可是,把東西變來變去是你的拿手絕活啊。我沒看見師傅被吃啊,叫我怎麼信他要吃我們這種話呢?

唐僧:2:1了。少數服從多數,悟空,你還是走吧。難道要等到你在大庭廣眾之下打死了人,連帶著讓人家把我這把老骨頭關進監牢麼?那可不是待師之道啊。

孫悟空:你們這是形而上學呀!那不是三個人,是一個骷髏加三張人皮!

唐僧:眼見為實,你說為空。你有透視術,能看穿人家的衣服?牛逼吹得哄哄的!如果你說的都是真的,大家都不要出門走路了,不然全都春光外洩!你還能看透別人的心思?那還說什麼“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孫悟空:眼見為實,眼見為實!你們不是見過我拿木頭變自身麼?那變出來的假貨是看得見、當不得真的呀。

唐僧:真不真都由你說了,我們還取什麼經呢!我們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進老虎嘴,怎知虎吃人?你就是個變來變去沒正經的貨,還取什麼經呢。我有這倆徒弟夠用啦,你自便吧。

孫悟空的心思就變化了:此處不留咱,何必硬撐著?暫且迴避去,待機而動吧。

結果,出來了一大堆假貨:假悟空,假國王,假公主,假菩薩,假唐僧,假如來……。

唐僧:真是長見識啊。俺們大唐可從來都沒有假貨!


平說客


對於中華文化哲學的核心部分,比如道德經,國外的哲學大家有不少人就在沒有完全懂的情況下,就感覺如獲至寶,極力推崇。比如德國的尼采就曾說過:道德經的智慧就猶如人類智慧的不竭井泉,放下汲桶,唾手可得。其實從中可以看出,具有人類大智慧的學術和理論是會被識貨的智慧之人極力加以肯定的。道德經能夠做到這一點為什麼呢,那就是道德經中所論的“道”是真正的可以利用歷史和科學實踐進行不斷檢驗的終極真理。

為什麼說“道”是終極真理呢?古代人理解宇宙有侷限性,但是中華文化哲學的發展具有神性的特點,因為它的理論模式與現代科學所認識的宇宙系統秩序具有一致性;比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德經中還有很多的論述此處不多列舉,但就此句話來說,其模式就與宇宙大爆炸的理論模式相吻合,可以把宇宙爆炸前的一團物質能量看成是“一”,而這個一不是“道”中的唯一,“道大,道遠,道逝,道返”,但在此只以此一為例進行說明;(帶上一句也是為了能很好的理解道的概念)那麼宇宙爆炸後就出現了最簡單物質氫,再就出現了元素週期表的一系列物質元素。那麼,道如果按照現代系統的概念理解來說,道就是宇宙的終極系統;我們現在的人類通過望遠鏡據說可以看到了宇宙牆,那麼宇宙牆後面是什麼呢,無法得知,科學可以猜想,那麼哲學亦可以依據科學的發現進行客觀的論斷,所以我們可以把這樣的全部古今的歷史事實,作為理解古聖人所概括的這個終極系統為“道”的意思了。所以“道”的終極樣子是什麼我們不知道;所以中華的先人、聖人們將至上的“道”稱其為“形而上”,那麼關於道的理論自然就是形而上學之理論了。(此段是興致所至才加上的)(此處只是說的是道,中華文化哲學的體系理論是豐滿的,不要忘了道德經中還有德論呢,道生德,德生萬物,以德顯道;相輔相成。說不定那天一高興,就再說點小看法哦)

把以前寫的一篇小文章發表於此,與大家共享。

41878

用戶272428725

6月7日

形而上之學與形而下之學是現代興起的哲學概念,是哲學的終極概念範疇。對於形而上與形而下的理解闡釋可以作為衡量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哲學派別哲學理論高度的試金石。

古代的哲學家很少有直接論述形而上與形而下的關係的,到了現代理解不了古人的思想,自己又沒有新的見解,就把某種學說或是某種思想冠以“形而上之學”;在西方的形而上之學主要指由人腦抽象出來的理論,進而被評為僵化的某種思想產物,在某種程度上具有貶義。

其實形而上之學是哲學的最高綱領和宗旨,一個所謂哲學缺少形而上的高度就難以實現哲學的體系化,結論就會出現錯誤,就像西方哲學思無所歸那樣的結果。

哲學真正的形而上學在中國,這個詞彙的來源也在中國,形而上學的真貌也在中國。孔子雖然對中國最高的哲學思維“道”沒有親身的實踐與徹底的解讀,但他的論斷卻十分的準確,“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形上形下這樣的論述也十分的淺顯,什麼是“形”,形的概念不難理解吧,以現實來說,人的形體就是形,萬物的形體就是形,宇宙是不是形,是形,古代來說看得見的、摸得著、聽得見的都為有形之形,但形作為哲學觀念,則會擴展很多,比如現代科學手段所能探索到的物、能量、場等都是形而下之器的範圍。“器”在道德經中有很多比喻,也比較好理解,就是器用,器也可從另一個角度幫助我們理解什麼是形而下之學的範疇。

那麼什麼是形而上呢,以中國文化哲學理論來說就是“道”,以古今中外以及現代觀點看,形而上不會有第二個,有就不是形而上。形而上產生了、規定了形而下,形而下產生消亡的循環往復,不論時間多久空間多大,都在道之中,如此的哲學高度除了中國文化哲學之中的“道”還會有其它的嗎?中華的道學體系奠定了中華文化哲學的世界歷史地位。

其實對於形而上與形而下的理解混亂,造成了哲學發展的障礙,澄清這一概念,會使哲學走上正軌,樹立起一個這樣標誌性的哲學概念,會使人們的哲學思想少走很多彎路,進而達到人類哲學之統一認識,使人類的思維得到一次飛躍性的昇華。


用戶272428725


在哲學界,有這麼4種基礎元素:

唯物、唯心、形而上學、玄學。

唯物唯心很容易理解,形而上學就是字面意思:超越形之上的學問。玄學也容易理解,屬於主觀唯心。

形而上學的代表就是道德、壓力、三觀,這些東西。

拿壓力來說,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壓力,那麼壓力就是一種客觀存在。其不是物質,當然不是唯物存在,你說它唯心,它又能影響現實,也不具備唯心的條件。壓力就是一種超越形的學問。可以歸結為客觀唯心。

但是客觀唯心在馬哲中是不存在的,所以我黨曾經提出了“反對一切形式的形而上學”口號。後來慢慢淡化了這句口號,不支持也不反對。

馬哲只有客觀唯物和主觀唯心(宗教)兩種定義,且反對主觀唯心!僅認可客觀唯物。


親面獸


《中國玄學與形而上學的關係》

“玄”這一概念,最早出現於《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揚雄也講玄,他在《太玄?玄摛》說:“玄者,幽摛萬類,不見形者也。玄學是中國道教的哲學分支。英文metaphysics(玄學,形而上學)。“形而上學”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首先提出來的,由日本學者翻譯轉入中國,也譯作“玄學”。“形而上學”內容上有其“唯心論”的侷限性,但提供了一種思維的啟蒙。“形而上學”與“客觀辯證法、唯物辯證法、科學辯證法”相對立。形而上學與邏輯學是相反的、矛盾對立的方法論。所謂“祖傳”是“形而上學”的完整版本!

在邏輯學上,“形而上學”與中國的“玄學”是同一個概念的不同詞項,也就是說,“形而上學=玄學” 。形而上學的定義和玄學相同,內涵和外延完全一樣。從邏輯學概念的關係上說,形而上學和玄學具有全同關係

“形”就是外形、外在、表面的東西,看得見摸得著。是具體的、具象的。

“而”表示承接關係,相當於“就”、“才”,“就是”、“才是”,“作為”、“當作”的意思。 見蘇軾《石鐘山記》“餘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中的“而”就是這個意思。

“而”的本義是面部頰毛或鬍鬚,象形文字,“一,指頭頂,下面部分指頰毛或鬢毛”,也指鼻子以下的鬍鬚,“而,頰毛也。”——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卷九.而部》。 潮語:“頭毛鬃而”,“而摻母堯”,“這個人過而”——就是“而的本義”。

“上學”就是上等的學問,最好的道理,最好的認識論,學習和掌握的根本所在。

“形而上學”就是通過事物的外形或外在聯繫就足以作為學習和掌握事物本質的重要途徑,也是最好、最頂級的學問。

形而上學(xíng ér shàng xué ),有人解釋為,“形而”這個人去上學,“形而”去學校讀書了。這樣的理解會“激活去世二千五百年”的阿里士多德先生。

形而上學是與唯物辯證法相對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特點是用孤立、靜止、片面、表面的觀點來看世界,認為一切事物都彼此孤立,永遠不變,即使有變化也在事物外部。

形而上學的意思簡單來說是“憑外形就可以做為最好的學問來研究”……(臨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