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語文知識點考點及答題策略

中考語文知識點考點及答題策略

一、漢字

1、漢字的演變——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

2、漢字——表意文字 包括獨體字與合體字

3、獨體字——象形字(山、水、田) 指事字(刃、上、下)

合體字——會意字(採、牧、囚) 形聲字

4、形聲字的形旁聲旁的組合方式:左形右聲 右形左聲 上形下聲 下形上聲

內形外聲 外形內聲 形旁聲旁佔一角

5、造字六法——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

二、詞語

1、詞語的分類(12): 實詞—— 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

虛詞—— 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擬聲詞

2、詞的構成:單純詞 合成詞

3、合成詞構成方式: 並列式 偏正式 補充式 支配式

陳述式 附加式 名量式 重疊式

4、詞語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

5、詞語的感情色彩:褒義詞、貶義詞、中性詞——(褒詞貶用、貶詞褒用)

6、詞語的語體色彩:口語——書面語——科學術語——方言——

三、短語

1、短語類型:並列短語 偏正短語 後補短語(動補、形補) 主謂短語 動賓短語 介賓短語

四、句子

1、句子類型:單句——複句 陳述句——祈使句——感嘆句——疑問句(按語氣分)

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是非問、特指問、選擇問

2、單句:主謂句——非主謂句

3、複句:並列複句、遞進複句、選擇複句、因果複句、轉折複句、假設複句、條件複句、

不是…就是(選擇複句)——不是…而是(並列複句)

即使…也 (假設複句)——既然…就 (因果複句)

4、句子成分: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中心語)

5、劃句子成分:(定語)+主語中心語‖+【狀語】+謂語中心語+補語+(定語)+賓語中心語

6、句子的主幹:句子去掉定、狀、補枝葉成分後的部分,即主語、謂語、賓語的中心語。

(否定詞帶上)

五、病句修改:

(1)成分殘缺(缺主語、缺謂語、缺賓語、缺介詞、缺定語、缺狀語、缺中心語)

(2)搭配不當(主謂搭配不當、動賓搭配不當、主賓搭配不當、定狀語與中心語搭配不當)

(3)用詞不當(詞義不明、詞性不明、詞的感情色彩語體色彩不明、不合語言習慣、介詞使用

不當、一面與兩面搭配不當)

(4)句式雜糅,含糊不清,結構混亂,表意不明(指代不明、有歧義)

(5)語序不當(詞序不當、句序不當)

(6)不合邏輯(前後矛盾、分類不當、不合事理、否定不當

(7)重複羅嗦

六、標點

1、標點符號: 句號、問號、歎號、逗號、頓號、分號、引號、破折號、省略號、書名號等

2、引號的用法: ①表引用語言材料 ②表特定稱謂 ③表強調 ④表諷刺或否定 ⑤表特殊含義

3、破折號的用法:表解釋說明 表意思遞進 表意思轉折 表聲音延長

4、省略號的用法:表內容列舉省略 表說話停頓斷續 表語音延長 欲言未盡 心情矛盾 思維跳躍 正在思考

七、修辭方法

1、常見的修辭方法:比喻、比擬、排比、引用、借代、誇張、對偶、設問、反問、互文

(1)、比喻——將××比作××,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事物的情態

(2)、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靈性(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達到生動效果。

(2)、排比——節奏鮮明,增強語言的氣勢,強調作者的思想感情

(3)、反覆——強調某種的思想感情或意思,強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4)、設問——自問自答,引起讀者的注意與思考

(5)、反問——加強語氣,強烈抒情,強調某種感情或意思

(6)、引用——使文章富有文采,更加生動

(7)、誇張:突出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8)對偶:形式整齊,音韻和諧,互相映襯,互為補充。

注:必須結合相關語句分析。

八、表達方式:①(敘述)、②描寫、③說明、④議論、⑤抒情

九、文體知識與文學常識:

1文章通常劃分為(實用文體)和(文學作品)。實用文體分為:①(記敘文)、②(說明文)、③(議論文)、④(應用文)。文學作品有(散文)、(詩歌)、(小說)、(戲劇)四種樣式。常見的應用文有①(一般書信)②(通知)③(申請書)④(電報)⑤(啟事)⑥(公約)⑦(便條)⑧(計劃)⑨(倡議書)⑩(感謝信)、會議記錄、調查報告、工作總結、日記、讀書筆記等。慰問信、、祝賀信、表揚信、決心書、挑戰書等。

2、詩詞曲——詩、詞、曲是古代詩歌的三大類。古代的詩可分(古體詩)和(近體詩)兩大類。古體詩是指沒有嚴格的格律要求的詩,近體詩是講究格律、有固定格式的詩。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指唐代產生近體詩以前的詩,句式大體整齊,也要押韻,但在字數、句數、押韻、平仄、對仗等方面沒有嚴格的規定,可以算一種自由體。詩的每一句有幾個字,就稱為幾言。按言分有四言詩、五言詩(簡稱"五古")、七言詩(簡稱"七古")、雜言詩(詩中各句字有多有少)等。近體詩:近體詩是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詩。當時為了與過去的非格律詩加以區別,稱格律詩為近體詩或今體詩。近體詩又分為律詩、絕句、排律三種。

十、記敘文知識要點

(一)、記敘文的概念:記敘文是以記敘、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要內容的文章。中學階段,為了教學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訊、人物傳記、回憶錄、寓言、童話、小說等,都劃歸到記敘文教學中。

二)、記敘文的分類:從寫作內容與方式看,可分為兩類:簡單的記敘文和複雜的記敘文。從寫作對象的不同,可分為四類:1.寫人的記敘文;2.敘事的記敘文;3.寫景的記敘文(即散文);4.狀物的記敘文。

三)、記敘的要素:記敘文有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四)、記敘的順序:記敘事件時安排材料的先後次序。常用的有三種——順敘、倒敘、插敘。

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作用: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倒敘——(先寫結果,再交待前面發生的事。)作用:突出結果或最精彩的部分,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增強文章的生動性。

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作用:豐厚內容,對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突出主題或主人翁的品質,豐富形象,突出中心;使文章結構曲折

如何區別倒敘和插敘?

所謂倒敘,就是把事情的結局或後來發生的某件突出的事情提前到前邊來寫,然後按順敘的方法敘述事件。所謂插敘,是指在敘述過程中,由於某種需要,暫時中斷原來的敘述,而插進有關的另一件事情的敘述,即在一件事情的敘述經過中穿插進另一件事情。二者的主要區別是:插敘不屬 於敘述線索,插敘的內容一般只是一個片段,不是情節的主要環節;倒敘則屬於主要敘述線索,內容是事件的結構或主幹情節中某個最突出、最精彩的部分。

(五)、記敘的線索及作用:一般有以下幾種——以主題為線索、以人物為線索、以事物為線索、以中心事件為線索、以“情”為線索、以地點為線索

線索的作用:貫穿全文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六)、記敘的人稱及作用:第一人稱——真實可感(便於直接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讀者也感到真實、親切。)

第二人稱——親切自然、便於抒情(在人稱的轉換之中,呈現出情感的起伏跌宕之美。)

第三人稱——敘述自由(不受時空的限制,自由靈活地反映客觀內容)

七)、記敘的中心與詳略:整體感知,準確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與中心的關係,理解材料的詳略安排。

、記敘文的表達方式:常見的是五種——記敘、描寫、說明、議論和抒情。比較複雜的記敘文,往往幾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

1、敘述:概括敘述——具體敘述

2、描寫:外貌描寫(肖像描寫、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環境描寫、場面描寫、細節描寫(對某些細小的舉止、行為或細微的事件、細小的景物片斷作仔細的描繪)

正面描寫(直接描寫)——側面描寫(間接描寫)(借他人之口對對象進行描寫)

描寫的作用:用來表現人物等,使人、事、景、物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形象生動。還可交代背景、渲染氣氛、抒發感情、突出中心;說明文中的描寫是為了把事物說得更準確、更易懂、更形象。

細節描寫的作用:從內容與中心角度談(表現了人物……)

3、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 作用:使文章具有感染力。

4、議論:先敘後議—先議後敘—夾敘夾議 作用:點明加深所寫事物的意義,起點明主旨的作用。

(九)、分析結構,理清層次。

(1)熟讀課文,瞭解全文梗概。

(2)理清內容的排列組合順序,把握作者表達的思路,抓住主體內容的內在聯繫,確定劃分依據。

(3)劃分段落,注意過渡自然節的劃分。

常用方法:(1)按時間劃分(找表示時間的短語) (2)按地點劃分(找表示地點的短語)

(3)按事情發展過程(找各個事件) (4)總分總(掐頭去尾)

(4)仔細閱讀各段內容,找出重點,概括段意。怎樣概括段意:摘句法 合併法 概括法

(十)、記敘文的語言特色:樸實無華——優美生動。分析時應把握不同類型的語言特色,還要結合作者的感情和態度。可從下列語句中選擇:樸實無華、形象生動、清新優美、簡潔凝練、準確嚴密、精闢深刻、通俗易懂、音韻和諧、節奏感強。注:必須結合具體語句分析。

(十一)、文段、文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結構方面:開門見山、總領(起)全文、提挈全文、總結上文、設置懸念、埋伏筆、作鋪墊、為下文作鋪墊、形成照應、引起下文、承上啟下、線索、推動情節發展、照應前文。

內容方面: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暗示社會環境、交代背景、點明中心、篇末點題、卒章顯志、點明主旨、深化主題、畫龍點睛、昇華主題、凸現性格(需結合具體內容來講)

寫法方面:擬人手法、比喻手法、誇張、象徵(託物言志)、對比、襯托、鋪墊、諷刺、欲揚先抑(蓄勢)、借物喻人、情景交融、寄情於景、融情於景、寓理於事、以小見大、動靜結合、虛實結合、聯想想象

(1)擬人手法: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3)誇張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象徵手法:把特定的意義寄託在所描寫事物上,表達了…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5)對比手法:通過比較,突出事物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具體)。

(6)襯托(側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

(7)諷刺手法:運用比喻、誇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 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

(8)欲揚先抑: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對象,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

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後照應(首尾呼應):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小說的三要素?

1、完整的故事情節、生動的人物形象、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

2、情節可分為:(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尾聲)

3、分類:長篇、中篇、短篇、小小說(微型小說)

4、環境描寫的作用有:(1)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為人物活動提供具體的背景。(2)渲染氣氛 (3)烘托人物心理或烘托人物形象 (4)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為下文作鋪墊)

5、續寫小說結尾:按照小說故事情節發展的規律續寫,要簡潔含蓄,富有哲理,

散文的一般知識:

1、形散神不散是散文最主要的特色。“形散”是指散文選材廣泛,結構靈活,內容豐富。“神不散”是指散文自始自終緊扣一箇中心,有鮮明的主題,材料組織井然有序。

2、如何分析抒情散文的中心?(可按第十問的前四個方法。)

3、如何概括抒情散文的中心?主要內容+思想感情

(1)借景抒情的散文:運用“描寫了……抒發了……”格式

(2)借物喻人的散文:運用“描寫了……讚美了……”格式

(3)託物言志的散文:運用“描寫了……啟示了……”格式

4、藝術表現手法:借景抒情、託物言志、動靜結合的手法、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5、散文經常運用:想象(無中生有)、聯想(由此及彼,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象徵(託義於物)、襯托(以他體陪襯本體的方法)、對比。

2019中考語文知識點考點及答題策略

答題策略

1、把握主要內容步驟:瀏覽標題及內容-找準寫作對象-用下面句式套想:什麼時間誰幹什麼?結果怎樣?

2、快速閱讀,理解文段抒發的思想感情,蘊含的哲理與啟示,把握主旨

(1)瀏覽標題,把握主旨。(注意分析標題中修飾限定的詞語)

(2)分清要素——理清層次——認清主旨

(3)把握重要信息,分析關鍵詞句,提取文章主旨

①照應題目及畫龍點睛的詞句(過度句、警句、抒情議論句、多次出現的句子)

②作者富有創新意識的觀點句

③具有特殊含義及表明作者感情變化的詞句

④隱含作者思想感情的詞句。(組合重要信息詞句,提取文段主旨)

(4)精讀首尾,揣摩主旨(開門見山、開宗明義——篇末點題、卒章顯志)

(5)分析人物事件,弄清文章背景,把握主旨

(6)歸納文章主旨的套用句式

寫人的記敘文:記敘了……讚揚(批判、斥責)了……表達了……

記事的記敘文:記敘了……歌頌(批判、揭示)了……表現了……

寫景狀物的記敘文:採用……手法,藉助對……的描寫,抒發了……

結合語境理解詞句

2019中考語文知識點考點及答題策略

理解詞語答題策略

1、聯繫上下文,推斷多義詞在文中的特殊含義。

2、⑴尋覓指示代詞(這,它等)的含義。步驟:讀懂語段,找準在文段中位置——瞻前顧後,在上下文中找出闡釋的詞句——摘錄原句或自行概括,得出答案(承前指代——啟後指代)

⑵從字形上推斷加點詞語的本義和與其相關的事物,再聯繫上下文的語言材料,運用聯想的方法,藉助自己的知識推論詞語的用法、含義。

3、(1)認識加點詞語在文中的表達作用。透過詞語的表面含義,結合作者的感情脈絡、說明邏輯、修辭、限定等語言環境,深刻體會作者譴詞的用意。還可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用換詞法、設身處地法理解詞語的含義及表達作用。(2)談詞語的表達作用時,不但要談出詞語準確地寫出了描寫對象的什麼特點,而且要以人為本,深入理解詞語對錶達中心、刻畫人物所起的作用。

理解句子答題策略

1、抓關鍵詞理解句子的含義及作用。

2、分析語法結構理解句子。

3、運用修辭,就分析修辭手法特點,結合上下文來談句子的含義及表達作用。沒用修辭,就抓關鍵詞語結合表達方式理解句子,還可以結合表現手法來理解句子的含義及作用。看錶達了寫作對象什麼樣的心理、神態、語氣、情感等。

4、確認修辭手法,理解句子含義及作用。

① 根據比喻、擬人、排比、誇張、設問、反問等修辭手法的特點,結合上下文,分析含義及表達作用。②抓住反語、雙關、比喻、借代等修辭手法的特點,品味句子的言外之意。

5、可結合表現手法來理解句子的意義及作用。

6、找找潛在的信息,結合題目、題眼,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主旨、時代背景來透徹立即含義深刻的句子。

品味語言 揣摩技巧 談論心得

2019中考語文知識點考點及答題策略

答題策略

1、品味語言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品味,體會作者準確用詞、妙用修辭、靈活選用句式之精妙。

(1)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詞語。扣住詞義、語境,具體地說出這個詞語準確(形象、生動)地寫出了人(物)什麼特徵。注意品味修飾詞語及限定詞語的使用。

(2)品味運用修辭方法的句子,談論心得(為什麼喜歡/好在哪裡/有什麼表達效果)。要抓住比喻、擬人、誇張句的特點,說出它形象、生動地表現了事物的什麼特徵,或突出表達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3)欣賞主旨句,談論心得。要指出主旨句在文中的作用:這句話是否點明瞭中心,或總結了全文,或說明了什麼道理,或表達了什麼感情。

(4)揣摩近義詞,體會作者用詞之準確。特別是動詞的準確使用。

2、揣摩文章的表達技巧,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分析各種表達方式,特別是描寫的特點和作用。(如動作、神態、語言的描寫)

(2)從選材角度,談談文章主次詳略是否得當,材料是否典型、生動、真實、新穎。

(3)從表現手法的角度,談談文章是否運用了象徵、對比、襯托、渲染、借景抒情、託物言志、融情於景等手法。

(4)從結構安排的角度,談談文章開頭結尾有什麼特色,文中是否運用前後照應、設置懸念、埋下伏筆、烘托鋪墊等手法。文章結構、情節是否曲折有致,波瀾起伏。

3、聯想遷移感受評價,質疑辨析作者的觀點、態度,個性化表達自己觀點。

(1)理解評價題要讀懂原文,針對具體考題調動自己的生活儲備和閱讀儲備,運用合適語言和表達方式,或敘述,或談論,或解說。關鍵要注意表達的有序性。

(2)補寫實例切忌空談,要有具體事例;仿寫要符合仿寫對象特點。

(3)出謀獻策,要注意語言特點和要求。

(4)類比探究題要得出所有材料共具的結論。學科滲透題,要確保答題的科學性。

十二、說明文的知識要點

1、說明對象和特徵:事物的屬性特點、構造、成因、類別功用、事理、演變、程序工序

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徵的方法步驟:閱讀題目,瞭解考查內容——帶問題反覆品讀相關的局部段落或句子,還可看標題,特別是標題中修飾限定成分——畫出重點詞句,摘錄要點,分析綜合,獲取答案信息。

2、說明文的分類與結構:

事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

說明文的結構:並列式、遞進式、總——分——總,總——分,分——總。

3、說明順序:(1)時間順序、(2)空間順序、(3)邏輯順序(事理順序)、(4)程序

時間順序:適用於說明事物發展變化的過程,一般用時間名詞

空間順序:適用於說明事物的形狀、構造,一般用方位名詞

邏輯順序:適用於介紹事物的特徵、種類、成因、功用等一般用“因為、所以、首先、其次、總之、綜合所述”等詞語

4、邏輯順序:A、由主到次B、由一般到特殊C、由現象到本質 D、由一方面到另一方面(從特點到用途)E、由一方面到另一方面 F、由因及果 G、有表及裡 H、由總到分I、從概括到具體、

5、說明方法及作用:(1)舉例子(2)列數據(3)作比較(4)打比方(5)分類別(6)下定義

(7)列圖表(8)擬人化(10)作詮釋(11)引用說明(引古籍)(12)描寫說明(摹狀貌)

舉例子——列舉典型有代表性的例子有力說明××事物……,通俗易懂。(常有如、例如)

列數據——通過詳實的數據準確、具體地說明××事物……(表年、月、日的不是列數據)

作比較——通過××事物與××事物的比較,說明了××事物……

打比方——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化抽象為具體便於理解

分類別——全方位、多角度說明××事物……,使說明更有條理、更加清晰。

下定義——用下定義的方法準確簡明的說明××事物……的本質特徵

作詮釋——對事物某一方面特徵作解釋說明。

列圖表——運用圖表直觀、形象地說明××事物……,使事物特點一目瞭然

給詞語下定義時首先確定表述結構和事物本質特徵。注意從文中摘錄說明事物特徵要點進行整理歸納,來修飾、限制事物的本質特徵。表述結構:××是…… 或:……是××

6、說明文的語言:平實的說明——生動的說明 準確性——嚴密性

語言特點:有的是講究語言平實,有的講究語言生動,但不論是平實還是生動,都要求準確。其準確性體現在兩個方面:①要如實地反映客觀事物、對知識表達要科學、嚴密,表時間、空間、範圍、程度、特徵、性質、程序等都要準確無誤。②要注意運用好表示修飾、限制等作用的詞語。例如:基本上、大約、左右、一般、大多數、極少、通常情況下等詞語。(這些詞語能否去掉?不能,先結合語境解釋,再說明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

副詞(幾乎、也許、大約)——數詞(左右、大多數)往往起限制性作用。答題時應答出刪掉後或換掉後與原文比有什麼不同,看看說話是不是太絕對,與事實符不符,語氣有什麼變化。

十三、議論文的知識要點

1、論點:作者對所議論的問題所持的見解和主張。

2、中心論點——分論點(明確的判斷,完整的陳述,結構完整的句子)

3、如何找中心論點:標題 開頭 篇末 論述過程中 用明確的語句概括

4、論據:事實論據(概括表述的事例)——道理論據(名言、定理、闡述道理)

概括事實論據:什麼人,做了什麼事,結果怎樣。

分析論據的作用:證明某種觀點或中心論點。

補寫論據:要注意論據中的事例的真實性、典型性,以及論據是否能證明論點。

5、議論方式:立論——駁論

6、論證方法及作用: 立 舉例論證(例證法、擺事實)、道理論證(講道理、引證法)、

論 比喻論證(喻證法)、 對比論證

駁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歸謬法

駁論的方式:駁論點——駁論據——駁論證

①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通過舉……的例子,有力地論證了……)

②道理論證:用經典著作中精闢見解、名人的名言警句及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通過講道理,闡釋論述了……)

③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的方法。

④比喻論證:將××比作××,用人們熟悉的、具體的事物將……觀點、深奧難懂的道理闡釋得通俗易懂、深入淺出。

7、論證結構:“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這種結構又可分為:①層進式結構——縱式結構:即層層深入地分析,也就“層層深入”式,它採用層層推進,步步深入,環環相扣的方式來證明論點,從而由小到大,由淺入深,把道理說深說透。②並列式結構——橫式結構:在論證中心論點時,從幾個平行的角度分頭論證中心論點,即各層並列展開進行論證。③、總分式結構: 是議論文最基本的一種結構模式。它先提出中心論點,然後圍繞中心,以不同角度提出分論點,展開論述,最後進行總結。又有“總分”“分總”“總分總”三種形式。

概括起來說,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首先要了解文章各段的內容;然後根據鄰近段落在內容上的聯繫,進行合併,成為大於段的層次;最後,弄清層次之間的內在聯繫,從而理清論述層次,明確中心論點。

8、議論文語句之間有嚴密的邏輯關係;總分關係、證明與被證明關係、承接關係、隱喻與明示關係、呼應關係、遞進關係等。

十四、怎樣解答比較閱讀類的考題?

1、要考慮兩段文字的體裁是否相同。

2、要考慮兩段文字的內容是否相似、相關或相反,寫作特點分別是什麼。

3、要考慮兩段文字所表達的觀點或思想感情是否相同。

4、要注意不同體裁所涉及的知識點和文體特徵。如說明文中說明對象、說明方法、語言準確等,議論文中論點、論證、語言嚴謹等。

十五、文言文基礎知識

1、文言文常見的特殊句式:判斷句、倒裝句、被動句、省略句式的

判斷句:…者…也 …,…也 …,…者也 省略句: 省略主語 謂語 賓語 和介詞“於”

被動句: 翻譯時“為”譯“被” 倒裝句: 賓語前置 謂語前置 定語前置

2、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

通假字:通假字——本字(53個)

詞類活用:名作動(洞、名、賓客)——形作動(遠、親、苦、勞、餓)——形作名(良實、誠、廢)——動作名(疑、述)——名作狀(手、狐、山)——使動用法(勞、忿恚、苦)——意動用法(奇、樂、美)

一詞多義:(96個) 古今異義:(76個)

3、常見文言虛詞:“之”、“其”、 “以”、“於”、 “而”、“然”、

4、文言語句翻譯

(1)、詞語釋意:組詞法、添字法(單音節詞譯為雙音節詞)、同義詞法

(2)、句子翻譯的原則:信(準確)-達(暢達)-雅(生動)

句子翻譯的方法:留(人名、地名、年號等)補(省略成分)刪(不需譯的虛詞)換(用現代語詞替換古漢語詞)調(調整語詞或語序) 注:抓重點實詞,一字一句對譯得分高。

十六、古典詩歌鑑賞

(一)、詩歌類別:山水田園詩、邊塞詩、詠史詩、詠物詩、詠懷詩(羈旅詩、思鄉詩、登臨詩和閨怨詩)

(二)、情感: 憂國憂民之感慨、國破家亡之痛楚、遊子逐客之淒涼、征夫思婦之幽怨、懷才不遇之寂寞、報國無門之激憤、建功立業之豪邁、自由悠閒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熱愛、親情友情之真摯、歸耕隱居之樂、黑暗官場之苦、離別思念之緒、貶官謫居之恨、時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

(三)、詩歌鑑賞答題格式:

1、形象:身份+性格

2、詩歌意象、含義:表層含義+深層含義(即解釋詩句)

3、所抒感情:通過什麼內容+抒發(寄寓/揭露)什麼感情

4、體會意境:客觀形象+主觀感受+交融了什麼意境

5、品味關鍵詞句:含義+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賞析修辭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賞析表達方式:怎樣敘(描寫)+敘(描寫)什麼+抒什麼情

8、賞析表現手法: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9、概括評價詩歌內容:這是一首什麼樣的詩+詩歌各句分別寫了什麼+通過什麼手法+抒發什麼情感+評價(總分總式)

(四)、詩歌鑑賞可從4個層面入手:

a、語言層面

①動詞:在鑑賞詩歌時,我們要重點關照動詞,特別是具有“多重含義”的動詞。

②修飾語:大部分為形容詞,它在詩詞鑑賞中也是關注的重點對象。

③特殊詞:在詩文中,有一些詞本身與眾不同,讀者能很快找到它們:

a.疊詞:疊詞作用不外兩種,增強語言的韻律感或是起強調作用。

b.擬聲詞:有些擬聲詞就屬於疊詞,因為其出現頻率很高,特單列一條。作用是使詩文更生動形

c.表顏色的詞:這些詞有時作謂語用,有時作定語用,有時作主語或賓語用。但是作用只有一個,顏色一般表現心情,增強描寫的色彩感和畫面感,渲染氣氛。

④整體評估:對語言整體評估的重點是會用一些術語。在詩詞的風格上,詞有豪放婉約之別,詩曲又何嘗不是。專用鑑賞術語有:激越高亢、清婉秀麗等。用語華麗,極盡鋪陳之能事;用語平易,含義雋永;在語言結構上,倒裝一般表強調——意象羅列是使描寫更具鏡頭感。

b、內容層面

內容層面主要指從內容上把握鑑賞詩詞,把握詩文的大體意思和藝術手法。所以,在內容上我們還是要“會抓點”,“會術語”。

①注意景和情、物與情;景和人,物與人之間的關係:

專用術語:a.借景抒情b.託物言志c.感物傷懷d.情景交融e.以情馭景f.以景顯情

②注意詩詞體裁上古今關係:

專用術語:a.借古傷今b.借古諷今c.今昔對比d.懷古傷己

③特殊意象:有些事物本身具有特定象徵意義,詩詞中出現這些事物,我們要把這些特殊象徵意義作優先考慮的鑑賞方向。

④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詩句。這方面對學生課外閱讀量和歷史知識要求較高,但有時十分明顯。

⑤蘊含理趣:詩歌分抒情詩和敘事詩兩大種,其中還有一種說理詩,雖數量不多,但影響頗大。這些詩裡所蘊含的道理只要求學生稍微點出而已。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詩都是通過具體事物來說理,這是它們的共同特點。。

c、擴展層面

擴展層面主要指從整體對詩的把握,使自己的鑑賞提高一個層次的內容。

①意境及思想感情:主要術語有壓抑、沉鬱、歡快、雄闊、委婉、含蓄、空靈、直率、自然、風趣、平淡等。此外思想感情有時還有層次,主要術語有:“層層拓展、深入”,“感情漸起波瀾”。

②抒情方式:主要術語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

③修辭:詩文中運用對偶、比喻、比擬、借代、擬人、誇張、雙關、映襯等修辭手法,其作用大體和其它文體中的修辭作用一樣。學生所要做的就是發現修辭,直接說明作用。比喻為更形象生動、擬人是把事物人格化、反問為強調、誇張是為了強調和突出、對偶是為了增強詩詞的音樂美,表意凝鍊,抒情酣暢,增強詩歌外在形式美、呼告是為了表達感情更直接等等。修辭中有一點尤其要引起注意,即反襯。專用術語“以靜襯動”,“以響襯靜”。

④多角度欣賞:有些詩詞從聽覺、觸覺、視覺等多方面渲染氣氛,豐富了詩文的內容。

⑤表現手法:託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借古喻今、烘托渲染、直抒胸臆、以聲寫靜、對比反襯、誇張想象、白描、用典故等、虛實結合、

寫景類——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詠物類——託物言志

懷古類——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詠史類——借古諷今、借題發揮

送別類——即事抒情、借景抒情 邊塞類——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