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如何寫好一篇記敘文?

森森螞蟻哥


🎊歡迎來到“老穆說語文”問答領地,老穆將用最大的熱忱和最好的回答來回饋您!🎊



老穆解析

✨問:初中如何寫好一篇記敘文?描述:適合初一模仿學習的記敘文寫法

關於如何寫好一篇記敘文,穆老師之前已講過數次,相信經常關注“老穆說語文”的同學應該掌握差不多了。

如何寫好一篇記敘文,它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根據提問者“描述”,穆老師就為大家詳細解析兩篇作文,方便大家模仿學習!

〖1〗作文品鑑


〖2〗文章構思:


〖3〗文章手法:開篇設懸,運用插敘,以小見大,託物言志、修辭手法、描寫手法

親愛的同學們,穆老師再給大家“品鑑”一篇優秀作文,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認真學習哦!

【1】作文品鑑

【2】文章構思

【3】寫作手法:倒敘、以小見大、借景抒情、修辭手法、描寫手法

最後,穆老師為大家送上記敘文寫作“系統流程圖”,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認真查看哦!如下圖: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學會了嗎?加油哦!


🎊如果您覺得不錯,記得關注“老穆說語文”,並點個贊哦!🎊


老穆說語文


中學時代記敘文是語文作文的主要文章類型,在語文成績中佔比很大。怎麼才能寫好呢?

一、記敘部分

1、故事清晰。記敘部分是記敘文的重要部分,可以釆用空間、時間等順序記敘,要表達清楚故事內容,不能模糊。

2、環境描寫。文中不能缺少環境描寫,否則就會成為流水仗,利用環境襯托心情,用詞要優美。

3、心理描寫。必須適當添加故事人物心理活動,使故事活起來。

二、抒情部分

寫記敘文不過是為了表達一個l宗旨或是作者的一個想法,所以重點要放在最後兩三段,進行感情描述,深刻描寫人物心理,並得出一個道理,點題。

三、書寫技巧

1、順序。按時間順序或空間順序逐一描寫,思路清晰。

2、倒敘。將重頭戲前置,吸引讀者興趣,勾起他人好奇心。

3、欲揚先抑。先將故事往消極方面描寫,最後一瞬積極起來,造成衝擊性。


筆神智庫


作文一直是很多學生頭疼的難題,為什麼作文那麼難寫呢?

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現在的學生:太懶!

不想寫,不鍛鍊,怎麼會寫好文章呢!

每個星期才練一篇,而且只有六七百字。

我們每個人的平均語速是一分鐘二百字,這個寫作量就相當於說了三四分鐘的話。

你能說他有多難嗎?

所以說,寫作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寫作的鍛鍊。

每天寫一篇,不出一個月你就能迅速地提高。

而且非常明顯。

第二個原因就是,讀書讀的太少。

為什麼有的同學拿筆想了半天就是寫不出東西來呢?

還不是因為肚子裡沒有積累啊。

那最快的積累是什麼方法呢?

在學生階段你不可能有太多的人生經歷。最重要的積累方式就是通過讀書去了解別人的經歷,然後積極的去思考,消化為自己的東西,可以是自己的見解,自己的看法。

杜甫曾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記敘文最重要的六要素就是: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原因,經過,結果。

抓住這六點,利用自己的積累,把詞藻儘量的華麗一些,想寫出一篇高分作文是很容易的。

過幾天我會在我主頁上分享記敘作文的寫作技巧,有需要的同學可以給我加個關注!





文豪一塊磚


中學生與小學生記敘文的區別在於:

小學生只要把事件六要素交待清楚就可以了。而中學生則不僅要交待清楚六要素,更重要的一點是要有思想性,將事件上升到一個思想認識的高度,包括人物的品質,個人的感悟,事件說明的道理等。

要求如下:

1、首先是命題作文不跑題。如果字數符合要求,最低可進二類文。

2、在不跑題的前題下,選材新穎,這就可以進入一類文了。

3、詳略得當,重點部分要細節描寫。恰當運用修辭手法。

4、結構巧妙。懸念式可以抓住讀者眼球。一般來講分為5~8個自然段。

5、文章結尾點睛昇華。

以上是中學生記敘文的基本要求。


語文研究


香雪海教育認為,寫作就像小孩學說話,是一個模仿的過程;怎麼把話說好,逐漸顯露創意,那是後一步的事。針對初中生,這裡不講寫作理論,只以同一作家魏巍的兩篇經典文章為範,講講怎麼寫好記人敘事的作文。

範文推薦:《我的老師》、《誰是最可愛的人》(魏巍)

感悟寫法:

1,到底寫幾件事來突出人物形象才好?

我認為,小學生寫一兩件事可止,初中生認識能力提高了,可寫詳略不等的多件。

《我》文先略寫蔡老師佯裝打我、教舞、觀蜜蜂吃蜂蜜、愛詩教詩等事件,從整體上刻畫了蔡老師溫柔美麗、熱愛學生、引導實踐、注重詩教等性格,讓我們瞭解到一個深受學生喜歡的年輕女老師的多側面形象。這裡的"略寫",可以略到一兩句話一件事、一個段。

接著詳細敘述了兩件事:排除糾紛、夢裡尋師。前者是老師本職工作的體現,突出對學生的深刻影響;後者是學生對老師的深深的依戀,是師愛換得的珍貴禮物。

《誰》文則平墨均勻地寫了松骨峰戰鬥、火場救小孩、吃苦明心跡等三個事例,分別從英雄主義、國際主義、愛國主義三個方面刻畫志願軍戰士的形象。

詳略結合寫多事,使人物形象更豐滿了。

2,怎樣描寫?

不會描寫,必然乾癟。上述兩文之所以人物形象豐滿,是因為作家善於描寫。而描寫並不神秘,我經常給學生講的用筆放電影就是如此。生活本就多側面,人物總在一定環境下活動而產生事件。所以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描寫就不是枯燥的概念。只不過有取捨而已。有的學生寫同學相約外出釣魚,完全不涉及景物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這還是生活的本來面目嗎?

3,主旨一定要"高大上"嗎?

《我》文寫凡人小事,側重於談真實感受、抒真摯情感。《誰》文站的高度要高些,那也是由寫作對象決定的大主題。我以為只要有意味,學生儘可能放手寫,何況在大型考試中對學生都不設障礙了。只要力戒"假大空"即可。

4,開頭、結尾須講究,不可老是一個寫法。

上述兩文在首尾處理上就追求變化,而不一律。


香雪海教育


我認為,初中作文寫不好(或稱“分不高”)的人大概佔兩種,一種是文筆不好的,這些人平時缺少積累練筆的經驗,往往選材無趣,敘述單調,閱卷老師覺得了然無趣,常常給個及格分了事;另一種則表現為文筆過於雕飾(顯出不真實感),而題材又較無病呻吟,即空有文學家的姿態而又欠缺實力內容,使閱卷老師心生厭惡,難以得高分。這兩種人的實質,其實都是不夠了解、體諒閱卷老師。

中考作文,作為應試的一種特殊文體,其本質就在於能否在短短90秒內,通過一定的選材、文筆,使閱卷老師對你心生好感,感到高興,進而“高興地”欣賞、贊同你的立意主旨,再“高興地”給你打高分。所以,不要再把別人當傻子一樣亂編故事,也不要胡亂模仿大文豪隨意切換視角和時間線“炫技”!

換而言之,就是要有一顆溫暖,善解人意的心,去記敘讓人能夠感到幸福、有正能量的事。

(這是我寫中考作文以來,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我這篇答案的核心。屢試不爽,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以下原回答-----------------------------------------------------------------

就我而言,中考的作文還是很好提分的。南京中考作文50分,我自己參與中考的寫作,從未低過40分。由於本人語文是個渣渣,每次語文考高分,全靠作文拉分。

記敘文想寫好,離不開“三座大山”:選材、立意和文筆

(一)選材(美在點滴間,愛在細微處)

記敘文,就是記錄一件事。這件事,就是你作文的骨骼。對於初中生來說,我的建議是:

(1)一定要選小事,日常生活隨處可見,隨時可以發生的事,但是一定是別人沒有寫過的,專屬於你的素材。這樣就有兩個好處:一是易讓老師產生共鳴,便於理解你的立意;二是有新意,讓老師感到驚喜與好奇,願意去讀。

(2)這件事要有波折,有矛盾,不能一帆風順,一看開頭就猜到結尾。但是生活中一波三折的事例是比較少的,這就需要一些正常、合理的藝術加工,來增加文章的可讀性。這樣又添了個好處:與單純的編故事不同,對生活小事的適當加工,更有可信度。

【注意:經答主多年實踐,發現有兩類題目最得閱卷老師歡心:一是記敘經過一件事(小事!),自己的習慣、思想、道德修養等等發生了變化,獲得了成長:二是描寫社會生活、學校生活、家庭生活中表現人性善良。


阿宣姑娘


現在社會已經發展到做任何事情都要講究模型,那麼記敘文也是逃脫不了這個命運,所以作為一個初中生,我們要寫好一篇記敘文的話,首先我們應當明確的就是記敘文中有哪些要素。


上面一幅圖中已經很明確的標示出了記敘文的六個要素,閱讀的方式是從左側豎著讀,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

每個學生如果在寫作文,寫記敘文的時候,首先我們應當明確的是上面所列的六個要素,這些要素在整個作業過程中必須清晰的表達出來,否則就不能構成一篇記敘文,或者不能構成一篇比較完美的記敘文。

有的人會提出一些反駁的意見,但恰恰相反,這些要素是最精煉的,是經過多少人錘鍊出來的結果,我們沒有必要反對,我們只要利用好就可以。


當我們已經明確了一篇文章構思過程中的六個要素之後,那麼我們就要對我們的寫作技巧進行一些適合的選擇。

因為初中已經把我們在寫作過程中所使用的一些寫作技巧進行了簡單的描述,這裡面寫作技巧涉及的是每個人在作文時候的方法,每個人的技巧都不一樣,上面的圖中只是供您參考,真正的寫作還需要你自己去研究,自己去提煉,自己去提升。

當然我們還需要明確的就是一篇好的記敘文,他所需要的就是讓人們在閱讀的時候有一種感覺,這種感覺就是身臨其境的感覺,如果實在達不到這個要求的話,那麼就在寫作技巧上下功夫吧。

所謂的寫作技巧,就是上面的第二幅圖中所列舉的一些內容。


宜城老師


今天,重點說一說記敘文寫作的幾種構思方式。可能你會問,什麼叫構思方式?構思方式啊,就是構建一篇文章的方式。小學的時候,當你寫一篇記敘文,常常會寫一個人或者記敘一件事,這就是一種最基本的構思方法。

一、以事件為核心的構思

我專門講講以事件為核心的構思。這類構思方式更加多樣。通篇只寫一件事,是你從小就熟悉的構思,要想寫好,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注意細節描寫。比如一位同學寫爺爺為自己炒小龍蝦:買菜時,爺爺跑了很遠的菜市場;清洗時,爺爺為方便小作者剝,剪開了龍蝦的殼;炒制時,爺爺被廚房的悶熱弄得汗流浹背。你看,因為抓住了細節,普通的選材、敘述方式也可以很動人。

其次,可以設置雙主題。比如《勤奮之路我不孤單》這篇文章,作者寫的是自己和好朋友一起努力學習。它包含了友誼和勤奮兩個主題,讓原本平淡的話題增加了許多新意和厚度。

另外,選材時要注意雙關性。比如一篇文章的題目是《甜蜜是這樣煉成的》。小作者寫他做千層蛋糕的過程,結尾的時候,他這樣說:蛋糕很甜蜜,可是我的心裡更甜蜜,因為這是我“煉成”的。你看,如果換成炒一盤西紅柿雞蛋,也可以說心情甜蜜,但卻沒有蛋糕好,因為蛋糕本身就是甜的。

最後,可以用“一”代指很多。有篇文章叫《我這樣長大》,作者寫了一整天的時間,媽媽為他做的所有事,他用這一天代表了自己成長路上的很多天,表現了媽媽一直的陪伴和愛。

當然,除了寫一件事,還可以寫兩件事、三件事,寫兩件事通常是一詳一略,寫三件事可以考慮用平行結構。其實一件事詳寫,再加多件事略寫,是一個很好的構思。比如一位同學寫《值得》這篇文章,他想表達的主題是“在學習之外,還有很多事情值得我們去做,有時一件看上去浪費時間的小事也能使人受益匪淺。”首先,小作者詳寫了畫畫帶給自己的享受,接著是一段略寫,以羅列的方式強化主題。他是這樣說的:

每週的週末,我都會抽出一個晚上的時間和長輩家人團聚,只為吃一頓晚飯;放學後,回到家我會先打理陽臺的花草;每天午飯的時間,我會和同學聊得不亦樂乎,而這,也花去了幾十分鐘的時間……週末和家人的團聚讓我體會了濃濃的親情,晚飯和長輩之間的幾句家常使家裡洋溢著溫馨;放學後打理花草,不僅讓我精力更充沛,而且還能讓我從堆積如山的書本中解放出來,去感受自然的美妙;而和同學的聊天,則能增加我和同學的友誼,給我的初中生活添上一份色彩。

這一段略寫的部分對充分表現主題有著重要意義。特別是當你的主體事件不是一波三折,充滿內在情節張力的時候,加一段略寫會讓你的文章顯得內容更充分。

二、構建文章的幾種方式

1.平行關係

現在升入初中,你需要去嘗試更多構建文章的方式。

我先說一說第一種構思方式,在關係上基本是平行的。比如一篇名字是《美味情緣》的文章,小作者在開篇這樣說:“壽司是我最喜愛的美味,但說到這個美味,還有許多令人回味的情緣呢!”文章的主體寫了三種情緣:和老師學會了做壽司,和好朋友一起吃壽司,給媽媽做壽司。還有一篇名為《我有我的方式》的文章,小作者是這樣構思的:“面對繁重的初三學習,我有我的方式。”“吃一頓美味的午餐——和她們”,這裡指的是小作者和閨蜜一起吃午餐,談笑風生釋放壓力;“用心做一頓晚餐——和媽媽”,說的是小作者和媽媽邊做飯邊談心,從中找到前進的動力。

你發現了嗎?這兩篇文章都選擇了平行構思,它們都圍繞著一件共同的事物,前者是壽司後者是飯,小作者在排列這幾部分時也都用了很大的心思。寫《美味情緣》的同學按照學、吃、做的時間順序排列文章;寫《我有我的方式》的同學排列文章時既有時間順序,也遵循了由釋放壓力到找到動力的邏輯順序。

我還看過一篇名為《綻放》的文章。主體部分也是平行排列的:先寫媽媽一邊喝茶一邊考小作者文學常識,茶杯在木桌面上燙出一個花一樣的疤;再寫期末考試媽媽陪小作者熬夜複習,濺出來的咖啡汙漬在杯子底開成一朵花;又寫媽媽為我剪切複印好的錯題,紙屑掉在書桌上,像盛開的鮮花。可以說這三部分都擁有一個共同的主題:母愛。

總之,採用平行的構思方式,要注意幾部分之間最好有一個共同的話題或者主題,排列的順序也要有講究。

2.遞進關係

接下來,我來說第二種構思方式,它在關係上是遞進的。這種遞進在表面上往往是時間的推移,在內裡又往往遵循事理的邏輯。比如一篇名為《禮物》的文章。小作者收到的禮物是一雙芭蕾舞鞋,裡面有一句話這樣說:“它給我留下深深的印痕,影響至今。”什麼叫“深深的印痕”?什麼又叫“影響至今”?小作者一步步給出了答案:八歲的她穿不上足尖鞋,沒有能力接受這個禮物;為了這個心心念唸的禮物,她開始了苦練,掙扎過、痛苦過,終於可以很舒服地把芭蕾舞鞋穿在腳上;其實,那鬼哭狼嚎需要刻苦鍛鍊的日子才剛剛開始。小作者跳了一圈又一圈,終於把旋轉的動作做好了。可是,當她脫下芭蕾舞鞋的時候,白色的襪子卻染上了血……

再看另一種遞進方式,它是按照由表及裡的邏輯關係推進的。比如一篇名為《規》的文章,小作者以《弟子規》為線索,寫小學低年級時不懂意思,只是按照班主任的要求背誦;中年級時通過老師的講解,理解了其中的意思;高年級時雖然不用再背《弟子規》,可是裡面的規矩卻已經潛移默化,變成了行為準則。

和這篇文章類似的,有一位同學也寫《規》,寫他小時候被老師任命為紀律委員,卻不知道怎麼幫助同學們守規矩;長大後,他明白了事理,主動申請做班委,維持班裡的規矩。你看,這是從被動到主動的邏輯關係。還有一篇名為《悅讀》的文章,這裡的悅是愉悅的“悅”,作者寫她讀北京城,讀到了食物的厚實,人情的厚德,歷史的厚重,這遵循的是由小及大的邏輯關係。

你發現了嗎?遞進關係的構思,最重要的是在排列上理清所遵循的邏輯關係。

3.襯托關係

第三種構思方式是襯托關係,包括對比式的反襯,也包括陪襯式的正襯,可以應用在全篇,也可以用在局部。反襯是運用對比來構造情節的張力,突出人、物的特點,是我們比較常用的方式,這裡我就不再舉例了。下面我來說說常常被忽略的正襯。舉一個例子吧,方便你更直觀地感受。這是一篇習作,寫的是小作者在書店讀書的情景,我來讀一段你聽聽:

最絕妙的是有人會停留,他們或站或坐就在我身旁的不遠處。不用抬頭,我便能感受到他們的歡樂與激動,他們對文字新知的渴望與痴迷。這時,我便能感受到寂靜的“林間”平地而起愉悅的颶風。文字飛揚旋轉升騰,思想、靈感依次如水滴向我湧來。我不知道身旁的人是誰,也不知道轉角處的人是誰,但他們都在讀書,同我一樣在讀書。我感到所有讀書人的心靈都是相通的,即使是不同的文字、不同的感受,也一樣會使我們感到相同的渴望與歡樂。在這心靈相通的時刻,我們便對文字有了新的認識,甚至從那鏡子般的文字中望見了自我的價值。

你看,這個正襯用的是不是非常巧妙?小作者從別人的閱讀裡望見了自己的閱讀,表達主題更有力量了。

好了,下面我來總結一下今天的內容:寫文章有很多種構思方式,在內容和內容之間可以是平行關係、遞進關進、襯托關係,如果是以一件事為核心的構思方式,可以運用特別的技巧,比如注意細節描寫、設置雙主題、選材時注意雙關性、用“一”代指很多,等等。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希望能對你的記敘文寫作有所幫助,下次再見。


師兄說教育


首先明白記敘文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的起因,經過(轉折或高潮),結果,其中重點是人物和故事的經過以及結果。

人物的刻畫:形象生動,抓住人物本身的特徵,可以是外貌動作,比如眼睛雖然很小,但卻讓人不敢直視、喜歡某一特定顏色的衣服,也可以是行為性格,比如吝嗇摳門等,也俗稱為“標籤法”。初中作文字數要求800字,所以使用這種方式,可以讓讀者更快的記住這個人物,但這種方式不會錦上添花,不可過於依賴。

描寫故事的重點在經過,簡潔而完整的將故事呈現出來,這篇文章就已經成功了一半,轉折主要是故事中的主人公發現事情的真像和自己想的不一樣(這只是其中一種),故事的結果一般是學到了什麼,認識到了什麼,也就是所謂的感悟,如果文筆好,可以只描寫結果,所謂的感悟讓讀者自己思考,不過初中學生,一般不要求達到這種水平。

寫好一篇記敘文的步驟:

確定主人公,刻畫主人公(一般都是小作者自己),故事一般都是開源於生活,初中學生還是描寫身邊的事最好,自己遇到的或者自己看到的,有感而發,字由心生,感情才會水到渠成,一氣呵成。

故事描寫的技巧,抓住事情的特色點,也就是最吸引主人公的東西。


濟南樸新


人孩子親身經歷,只有親身經歷的事才能寫得真實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