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四千攢錢買十幾萬的器材,拍得好卻從不投稿賺錢。你見過這樣的攝影人嘛?你怎麼看?

柳侍墨


如果是一個月薪4000元,並且只有這一個經濟來源的人,一個月能存2500就不錯了。要買十幾萬的器材估計得攢5年左右,而且這期間還不能有任何意外。說實話這個真不太現實。而且器材的維護也是要花錢的。

我想這個問題本身和月薪多少沒關係。他家裡一定有礦,要不就是名下有幾套房子,或者是個拆遷戶,總之他不是一個靠4000元月薪過活的人。

至於不投稿、不參賽也沒啥奇怪的,畢竟是個愛好,不是職業。自己玩的開心就好,不是說非得要靠攝影來出名、去賺錢。

我就有一個類似的親戚,去年退休了,退休工資好像就4000多。經常開著他那輛破吉普車到處去拍東西,而且他們兩口子都喜歡攝影,經常是一起出遊。他的設備估計20萬左右吧,也幾乎不參賽,文中配圖就是他的作品,名字叫“北京土貓”。


手機攝影手冊


不是不可能,這個不在錢多錢少。對於愛好執著的追求,是一種人生生活態度,也是一種境界。相信有很多這樣的人持這種觀點。當年我們兩口子都是工薪族,工資加起來還不到2k,先是安裝了家庭電話,{這在以前都是連想都不敢想的事}後來又買了輛摩托車上班用,再後來買了人生中第一輛轎車……再後來敢於貸款置辦了稍大一點的商品房(到現在還是房奴)但生活質量提高了,隨著收入慢慢地增加,日子也過得越來越好,這都多虧了老婆有一個聰明的經濟頭腦,先消費後還款。雖然我們不是那種有錢人,無管生活再怎麼艱辛,但是生活還是必須要有點魄力的。


西蒙songqing


月薪四千攢十幾萬買了攝影器材,拍得好卻從不投稿賺錢,你見過這樣的人嗎?你這你怎麼看?

月薪4000元攢十幾萬買了一套器材點不現實吧,那得攢多少年?,我看到這個標題跟我有點像。我一年花了十二左右萬買了攝影器材,但不是攢錢買,是賺錢買的。



我拍照的技術不咋滴,就是器材多人稱器材黨,我主要是拍人像為主。以前在工作室拍過幾年的人像,現在已經退到二線崗位做與攝影相關的工作和其他兼職,風光攝影不怎麼也玩得不咋滴,拿不出手不好意思投稿。

其實很多攝影師跟圖片網站合作不是為了賺錢,更多是為了資源和頭銜。拍攝的好也不一定能賣的好,就算能賣也賣不了多少錢,或者他們不缺這點錢。


很多網站簽約攝影師為網站提供圖片,賺不了多少錢,如果出外地拍攝圖片,連行、住、食都不夠。投稿比賽中獎的幾率太小,我投過幾次就不想投,因為後來都沒有眉目了,不了了之。

除非你很厲害才機會跟生產商簽約成為尼康或者佳能的簽約攝影師,或者簽約國外的圖片社收入才可觀、國內的圖片網站簽約攝影師沒多少收入,賺的都是辛苦錢。

2018年我買十二萬左右的攝影器材,我月薪不高也就4500元管吃管住,抱歉拖後腿了!。

我買攝影器材跟我的收入沒有關係,因為我還有其他收入,我現在也沒有靠攝影賺錢,但我每年沒都會更新攝影器材,因為喜歡、沒別的。


人像圖庫


我覺得沒有必要攢錢購買十幾萬器材。作為愛好也就上萬把塊錢就能玩的很開心。就說你要拍啥,以啥為主題?偏重哪個方面。如果拍攝靜物花,就可以購買個長焦。如果是旅行就普通頭就足夠啦。要是拍攝人像就50 1.8或者85 1.8定焦就夠了。難道這些都不夠你玩滴?好多攝影大師根本不在乎攝影器材的多好,在於拍攝者頭腦,也就是說的拍攝思想意識。沒有優秀的拍攝思想就不會有成功作品。

假如把攝影看做器材是第一位的,那就沒有拍攝意識。如果沒有拍攝意識,那麼即便購買數百萬器材也就等於零。好多愛好者就是這樣,把器材很當回事。結果玩幾天就處理掉了。沒有了拍攝興趣。這樣人很多。

綜上所述,把器材不要作為追求的目標,要把拍攝理念和思想的認識提高才是攝影的永遠追求的目標!



軍旅天下蘭州旅遊


花幾十萬買器材,明智之舉。👍

看這問題前剛看到“團貸網”關門的消息,又有多少人血本無歸。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對夫妻堪稱投資界、攝影界的楷模,玩也玩了,不定頂級機器還有保值增值的可能,不僅沒損失,還修身養性。

還是那句話: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加上一句話:攝影無風險,儘管大膽玩!

至於這對夫妻拍得好照片不投稿,應該是他們心境高,看破紅塵,有多少人忙忙碌碌,為利奔波,到頭來卻落得一場空,何苦呢😊

大家可以說說看,當下還有啥比攝影更安全、更保值增值(投稿有獎)的玩法嗎😂




遠方的視像


我覺得有三種可能。第一是他真的攝的挺好,只不過可能害怕作品被別人抄襲,被別人P圖,討厭那種感覺。就在前幾天,我在網上發我拍的照片,居然被別人p圖,把我氣得不行,我沒什麼粉絲就可以被忽略,被不尊重。對方還是粉絲12萬,我自己的照片,我自己還沒P圖,還沒做成壁紙,還沒想好怎樣設計,發在網上的想法已經被別人給用了,可能他和我同感。第二是他真的只是嘴上說說,沒有真本領。第三可能想引起你的關注,關心,想跟你交朋友。

所以我猜平民攝影和土攝影的區別來源於一位大師級的攝影師說過:如果你拍得不夠好,是因為你靠得不夠近,所以導致很多人都偏片地以為是相機不夠貴,鏡頭不夠好,以至於買那種土豪級別的什麼徠卡單反相機。是的,它像素高,成像效果好,用起方便,是貴族相機,那就不是像我一樣的普通人可以玩得起。但是,也也不能決定你的攝影就拍不好?好的作品那都是有天時、地利、人和之說。比如說給你一個最頂級的相機,但是如果拍好的風光,沒有適合的天氣,加上沒有站到好的地理環境,就沒辦法好好的構圖,找角度,找光線,找好的前景,就沒辦法利用周圍應能利用的條件好好的利用,也導致了腦袋裡沒辦法浮現出各面奇特的畫面,直接或間接影響自己的創意思想,突出想要突出的主題。再加上人和之個有利地條件,比如說媒體、網絡、平民百姓的言論,那就決定你能不能拍出感人的作品,也決定它能不能由作品變成產品,上升到藝術境界。所以說如果條件只滿足於平民攝影,也不要刻意去追求土豪攝影,我覺得很沒必要。

好的作品,那都是經過反覆地學習,反覆地練習攝影,都可以從周圍的事物練起,可以拍天拍地,拍人拍物,不一定非要拍名勝古蹟,網紅模特。也不一定非要土豪相機,才能是好的作品。你還記得啥是佩奇嗎?那不也是平民攝影嗎?還不是一夜爆紅?不照樣感動全國人民,不管有錢沒錢的,不都個個稱讚!所以好的作品就是要有好的題材,好的故事內容,好的思想眼界,這才是走心的、感人。

所以我說周恩來總理為什麼是好總理,他吃得起皇帝的滿漢全席,卻偏偏喜歡和百姓一起吃家常便飯。這就告訴我們好的攝影師根本就不在乎用什麼器材拍攝,如果有條件,那就如虎添翼,更上一層。如果沒有條件,也不要抱怨我拍得不好,是相機不好,或所拍的人不好,所拍的事物不好,景不好,等等。

總之要想拍的好全在於個人的多練多看多想,在於個人的思想眼界,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美,或者別人常乎略常忘記的美,踏踏實實地走心攝影,這才能成功。








光影自賞


我過去就是風景攝影師,這種類型的我見過,也接觸過。

攝影愛好者(攝影師)除了拍攝內容劃分外,還主要分為兩種:商業的和自賞的。就跟作家一樣,分商業作家和純藝術作家兩種。商業的,就是通過自己的作品發表或者參賽,取得榮譽和獎金,別人需要什麼樣的就拍什麼樣的,以商業需求為第一位,我過去就是這種;自賞型的一般都有自己的正式工作,屬於純業餘愛好,搞攝影很燒錢,有錢的主就不說了,有家境一般的吃死工資生活的,省吃儉用去買攝影器械,也不投稿也不參賽,就在那裡孤芳自賞,有時候同行們交往拿出來給大家看看,聽到大家讚揚就很高興。

作為攝影師的一員,我從藝術層面上跟佩服這種人,屬於藝術圈的“陶淵明”,對藝術那是真正的愛啊!有技術好的作品,那是真漂亮!不懂為什麼不發表不參賽,就是不圖榮譽和獎金,起碼別讓好作品埋沒了。而且掙死工資的,與其每天和老婆因為錢的事情發愁吵架,為什麼不發揮專長改善家人的生活呢?家人沒義務給你的興趣買單!

而且這樣的人,從心理上一般分兩種,一種是孤芳自賞型的,覺得外面的攝影作品充滿銅臭,覺得自己的作品不為商業目的是純潔的;一種是自卑型,覺得自己就是個愛好者,拍出來的東西自己看看就好,上不了大雅之堂,真是可惜了他們的作品!


女施主你就從了老道吧


為什麼?因為你的圖片不是適合所有人的,有些照片需要留一些時間給它,時間可以讓它講好故事。為什麼不投稿呢?舉個例子,一個比較功利的環境下,那些更功利的人試圖低價或者廉價併購你的作品,這顯然已經不是金錢的問題了,國內一些影展,恕我直言看不起,而且不屑參與那些沒有底線的獎項,造假,販假……關於地理人文方面題材還是很多的,好照片,自己留下,等一些時間辦個影展巡迴展出難道不是更好的嗎?至於器材投入,沒辦法,誰也繞不來開這個難題,4000的收入,幾十萬的器材,工薪階層誰也架不住這麼敗家,因此一個好辦法:利用好手頭的器材,接單幹活!有限商業化的服務能幫助你渡過經濟的壓力,讓你的器材得到更新,同時在面對不同的商業挑戰時,更具備信心,當然這一切是為了讓你的攝影愛好得到更好的發展!慢慢的,金錢對你而言已經不是最大的難題,唯一的困難就只是時間,地點以及一些運氣了!


浮世相忘


自己開心就好,參不參加影賽已經是否投稿並不是十分重要。攝影愛好不同於打牌賭博,但是如果有機會能參加一些影賽還是好的,我就是攝影愛好者,理解其中的樂趣,偶爾遇到適合自己的影賽我還是選幾張片投稿的,也獲得過國家級金獎和一等獎,這樣可以增加擴大自己樂趣範圍,獲獎了有點成就感,沒獲獎也不必沮喪,我認識的影友有的是是多次投稿不中最後放棄投稿的,也有壓根就不投稿的。其實影賽不同於其它競技比賽,一分一秒或者一斤一兩隻差才能定出勝負,而攝影比賽不同,沒有一個固定標準,還和評委自身的水平以及風格愛好有關,並且一些影賽還存在一定的anxiang。

不要去計較,只要自己開心高興打發了業餘時間就好。


快樂海豚79502917


有一個粉絲說,他月薪四千,唯一的愛好就是攝影。然後他攢了十幾萬買的攝影器材(被人罵啃老了……其實是自己節衣縮食的錢);拍了很多年,水平還不錯。就是不願意參加攝影比賽,攝影展覽什麼的……遇到有徵稿的,出畫冊的也是一律不參加(投稿如果被選中是會有獎金和稿費的啊……)

——你身邊有這樣的攝影愛好者嘛?你怎麼看待他這樣的行為呢……

——講真,我身邊真有這樣的攝影愛好者。

——我對人家這樣的行為是隻羨慕並不嫉妒恨。

為什麼我的態度是“只羨慕並不嫉妒恨”呢?

因為我的習慣是不盯著別人碗裡有沒有肉,更不會覺得別人碗裡有肉了我碗裡只有素的就想著怎麼把別人碗裡的肉扒拉得地下,讓別人吃不成;我只操心我自己這一頓能吃啥,碗裡有肉不?下一頓能吃啥,怎麼能讓自己的碗裡有肉。

講直白一點,人家吃啥,我就看看;就算別人吃得比我好,那也是別人的事情,我自己吃啥才是我最應該關心的事情。

把別人碗裡的肉扒拉地下,我就能多吃點油水嗎?不見得吧?

人活一世,損人利己和損人不利己的事情還是少做吧!


我只說我見過的,我不給您編謊話。

“月薪四千攢錢買十幾萬的器材,拍得好卻從不投稿賺錢”——這樣的攝影愛好者我就見過兩例。

這兩例都是退了休的老兩口,情況差不多,能夠合併在一起說。

我見過的“月薪四千攢錢買十幾萬的器材,拍得好卻從不投稿賺錢”老兩口,是這樣的畫風——

閨女兒子都有房,自家有餘糧;孫子外孫不用看,兩口子退休走邊疆。

講真,攝影這個事情,是個強身健體的愛好。整天憋在棚裡拍人像的愛好者還是少數。絕大多數玩家,就算是以拍人像為主的,也會帶著模特四處走走,出去外拍的。

出去溜達心情好……就我不用多解釋了吧?

閨女兒子都有房,自家有餘糧;孫子外孫不用看,兩口子退休走邊疆。

我繼續說我見過的這樣的老兩口。

老兩口家裡沒礦,但是人家兒女均已成家,家裡沒有再出大錢的地方,生了孩子不用他們看,日常家務也不用太操心;老兩口身體好,想趁著退休還能動的時節出去遊歷,於是就自駕旅拍。

人家還在海南買房了,聽說每年都要過去住倆仨月……

——講真,這樣的生活我很羨慕啊!

但也只是羨慕而已。

“月薪四千攢錢買十幾萬的器材,拍得好卻從不投稿賺錢”——對於這個觀點我是這麼看的

如果是我的話,“月薪四千攢錢買十幾萬的器材”我是支持的,畢竟攝影玩家升級器材是隨著攝影技術提高後,順理成章的事情;但是我卻不太贊成“拍得好卻從不投稿賺錢”。

為什麼呢?

因為結合大多數平民玩家的實際情況,月薪四千畢竟還是每個月的主要收入,如果拍得很好,不投稿不參加攝影比賽,不用攝影作品賺錢的話……就變不了現。我個人覺得,有點虧得慌~~~

所以,我個人的觀點是“以影養影”,拍得好的作品,應該想辦法變現。

“月薪四千攢錢買十幾萬的器材,拍得好卻從不投稿賺錢”——


如果拍得很好,我真心覺得是應該用攝影作品來變現。

月薪四千,這個數字如果是作為收入的唯一來源,在一線城市餬口是比較困難的,攢錢更難;要是在二三線城市嘛,家裡沒礦,想攢一套十幾萬的設備也絕非易事。所以我的觀點是——如果您拍得不錯,最好還是能用作品換點錢。

兜裡有錢,心裡不慌。攝影作品變現也是勞動所得啊,我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對的。

攝影玩家不指著攝影養家餬口,但是,攝影作品拍出來,是要被人欣賞的是吧?

如果能在被觀眾們欣賞的同時,換點稿費,賺點零花錢,讓自己手頭富裕一些,何樂而不為呢?

我個人就一直在努力用攝影作品變現。雖然我做的並不好,但是我喜歡零花錢。


我是柳侍墨,一個喜歡攝影的段子手,喜歡詼諧幽默地講攝影故事。

希望您也可以喜歡我!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就來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