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再找不到像魯迅和朱自清這樣的文學巨擘了?

Mine礦丶


說真的,找不到大師的原因是:我們自己眼瞎。

瞎的來源是多方面的,分開說:

1. 好作品的評價標準

一般來說,對於文學作品的討論,是需要一定時間才可以看清楚價值的。一個最通俗的標準就是:

一本書,一篇文章,十年之後仍然有人看,那這本書就寫的不錯;五十年後還有人看,就已經直逼經典了。如果能流傳100年,那這個人就是大師。

因為時間太短,我們的閱讀量又極度有限,所以原則上近50年出現的優秀作品都看不完,所以能認定的,其實是從小到大語文課本里提供的那些文章。

儘管教材編寫組品位不錯,但我們能認清楚的人是有限的。

2. 好作品意義的再解讀

比如90年代初有一個電影《秋菊打官司》。這個電影本身很好看就不必多說了。但由北大的法學家蘇力老師對電影進行了一番“法律本土化”的解讀,這部電影猛然就變成了法學院學子必看的電影了(當然,也包括蘇力老師的書)。

用今天很多網友的想法,人家老謀子拍電影的時候可沒想那麼多。但是,通過後人解讀,豐富內涵之後的作品,反而更容易成為經典流傳。

3. 客觀條件:書太多了

今天的出版業和以前比大不相同,書太多以後,我們每個人能瞭解的,基本上還是自己興趣範圍以內的作品,興趣之外的作品,我們就不怎麼容易看到了。

這樣一來,真正的好作品,就好像一粒黃金丟在了沙子堆裡。找不到滴

4. 找不到就找不到了。

我一直堅持一個觀點: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他們不需要了解大師,甚至不需要關注儒家思想這種“博大精深”的思想。因為大師關注的,和我們升斗小民關注的東西並不一樣。

所以不要在意什麼大師。當然,魯迅離大師的差距,還有那麼一段距離的。

今天讀魯迅和牛逼點的論壇水軍一樣,無非是個有水平的水軍。


酒騎風


我只能非常痛心並悲哀地說 100年 200年 甚至更長久的時間裡 中國的國土之上都不太會再現魯迅這樣的民族之魂了 魯迅先生以筆為刀 披肝瀝膽 苦心孤詣 解剖了無數國民樣本 魯迅先生以筆作畫 心懷悲憫 涕泣為血 描繪了形形色色的社會現狀 撕碎了陳年流水簿 吶喊出救救孩子 給苦難深重的民眾以同情 給冥頑黑暗的社會以天問 哀其不幸 怒其不爭 萬馬齊喑 先生悲憤 可惜 這樣的愛國憂民 硬骨錚錚的大先生 我們不但越來越疏遠冷落了 還不斷地從教材裡悄悄地刪減他的文章 削弱先生的歷史和社會影響 說先生老舊了 陳腐了 不合時宜了 說先生心態陰暗 盡寫些國人的劣根性 抓住別人的小辮子不放 還一個都不原諒 更多的所謂食肉者怕了先生的匕首和投槍 怕揭了老底和瘡疤 還有無數驕傲無知的現代人 視先生如古董 古板無趣 只會諷刺揭露 缺少正能量 你們這些孱頭 先生已經悲哀地說不出話 我也不想多說什麼 那麼 就這樣吧 你們盡請隨便吧 有的人活著 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 卻永遠活著 魯迅先生永遠活在每一個熱血國人的心底


龍標五溪


看到這個題目,有些話不吐不快。

在社會發展進程中,不同時期都會出現一些個性鮮明、極具時代特色的人物。近代文學代表人物有魯迅、巴金、老舍、茅盾、錢鍾書、郭沫若、曹禺、冰心、梁實秋、林語堂等。當代文學代表人物有莫言、賈平凹、二月河、餘華、蘇童、鐵凝、陳忠實、路遙、王蒙、餘秋雨、梁曉聲、劉心武、余光中、金庸、王朔等。

對於魯迅先生的文章,我不做評論。朱自清先生除了背影這篇散文,我也記不住還有什麼傳世之作。無論近代、當代,死去的、活著的,這麼多優秀的作家,難道除了魯迅和朱自清這兩位,就沒有一個人能入題主的法眼嗎?你是選擇性失明嗎?

當代作家,如莫言先生等人的文學成就和造詣已經超越前人,不少鴻篇鉅著膾炙人口,比如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陳忠實的白鹿原和賈平凹的廢都,還有二月河寫的清宮三部曲,乃至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系列等等。無一不是當代最優秀的作品,怎麼就不能稱的上是巨擘呢?盛世文章難道非得苦大仇深、天天批判國民劣根性嗎?好日子過的沒意思了想找點不痛快是嗎?

歷史的車輪永遠向前行駛,王國維說:“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新時代需要新題材、新文學、新作家、新讀者。不要妄自菲薄,要說巨擘,中國人誰比得了孔孟、司馬遷。該翻篇就翻篇吧,別唧唧歪歪的,事實上你對武俠小說的熱愛一定超過魯迅先生的吶喊。






盛世南迦


1.缺乏魯訊先生佇立萬世的嶙峋風骨以及摧枯拉朽的人格力量!

憑心而論,以純文學來看,魯迅的文章並非字字硃磯,甚至部分章節佶屈聱牙,晦澀難懂,為什麼後代望先生文章而生敬意呢?魯迅先生"怒向刀叢覓小詩",筆於他不是寫文章的工具,而是戰鬥的武器;他苦心孤詣 解剖了無數國民的靈魂,體無完膚地揭露了國民的劣根性。


字字是血,悲天憫人,向舊制度、舊禮教、舊社會作出了堅決的不妥協的鬥爭,生命不息,衝鋒不止,這是難能可貴的;朱自清也以生命為代價彰顯了自己的骨氣!“從無字句處讀書”,我們的民族是崇尚英雄人物的民族。

2.先生把自己與民族的命運聯繫在一起,形成命運共同體。

先生生活在風雲激盪的年代,於舊陣營中掙扎出來,深諳形形色色的社會現狀 ,深諳勞苦大眾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根源,對萬馬齊喑 、病入膏肓的“吃人社會”進行“天問 ”;哀其不幸 怒其不爭 ,要救救孩子,喚醒睡在鐵屋子的人們, 錚錚鐵骨、拳拳情懷感染萬世。

3.當代社會的作家,作品多以生活哲理和心靈雞湯為主旨,不乏吟賞風花雪月,無病呻吟之作,經不起雨雪風霜的侵襲;現在的人文化水平普遍高了,你可以寫作我也可以寫;作品能風光一時,但曇花一現,沒有國計民生意識,現實意義不是很大。



4.當代“著書皆為稻梁謀”的作家不在少數,文學界與電影業聯繫緊密,為招人眼球,為票房,為突破多少億而寫作,縱使有才華,也出了不好作品,除掉商業包裝後,經不住歷史和市場、時代的考驗。



5.人們對文學作品的內容的需求呈現出多樣化,瘦骨嶙峋、類似如戰鬥檄文式的現實表達已沒有人欣賞了;而言情類、玄幻類、都市社社會類、穿越類受到歡迎;應景之作,沒有生命力的。


希望星晨58298869


魯迅是思想家、文學家、中國現代文學奠基人,公認的中國現代大文豪。

朱自清是文學家、學者、民主戰士,他的散文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為什麼現在沒有魯迅、朱自清這樣的文人了呢?

物慾橫流、金錢社會,讓現在一些文人銅臭了。不再追求真正的文學藝術創作,只在乎名利了。

現在的所謂文人,只能寫身邊事,不能寫天下事。文學創作走向偏失,不能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脫離了文藝為老百姓服務的根本宗旨。

好多文學家不注重自身文學修養,不讀萬卷書——文學功底淺薄,不走萬里路——創作水平侷限。

魯迅先生說:我哪裡是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學習上了。現在文人缺少的正是這種學習精神。

毛主席說: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魯迅先生的文學作品始終代表先進文化前進的方向。

我們現在的"文學家"不缺圖書館、不缺創作環境、不缺鍵盤筆記本電腦——他們缺少的恰恰是魯迅先生的精神!

綜上所述,如今社會不出魯迅、朱自清這樣的文人就很正常了。


星空56431


為什麼?



其實還是教育方式與宗旨出了問題!看看現在的高校教育都是奔著功利性去的!現在的高校已經失去了教書育人的功能,變成了極為短視極為功利性的組織。學術腐敗造假層出不窮,學術職稱可以不經學習與考核隨意買賣。

看看最近發生的翟博士(翟天臨)事件,讓人們心中神聖嚮往的國家學術殿堂北大的高大形象瞬間土崩瓦解!

還有現在的作家文人墨客專家教授全都特麼的為自己的私利失去了其身份應有的文人傲骨!失去了人格與尊嚴!失去了良心與底線!有文人傲骨的只有中國的傳媒大學的崔永元教授及學校的學生還在堅守!



劉震云為掙快錢成了劉褲子、翟天臨之流有錢有權就能買來最應該獨立神聖的知識學位。這樣的學校能教出什麼的學生?一個不是以教書育人而是以創收為目的功利性組織的學校怎能出的了大師級人物!


zhenyam


其實很簡單,時代不同了,社會環境不同於民國了,很早之前就有人說,民國的先生們,一個個消失,就是因為時代激情的消逝,環境的安逸讓我們這些當代的作家不再有民國文人讓深受憂患的思想,不再有反抗黑暗的社會,敢於說真話,直面社會問題的心境了。



第一,國家的危亡。魯迅生於1881年,成長於支離破碎的中國之下,外國的強大與自己民族的弱小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中國所對面的前所未有的災禍,正是因為如此,百年的憂患成為了中國文學的底色,魯迅先生,正值青年,熱血之際,他棄醫從文,為的就是用文學來喚醒愚昧的中國人,在國民黨的追殺下,他依舊不懼怕,堅持寫作,將文學當作匕首插入敵人的心臟。朱自清先生誓死不吃美國救濟糧,同中國古代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形成了傳承。



第二,中國文人的使命感。自從晚清以來,中國知識分子的天下意識被民族意識,國家意識所取代,中國知識分子自覺地同中國文學承擔起了救國的重任。魯迅先生是其中的佼佼者,他表現了個體生命對人的存在的隱秘的一種關注,對不合理的存在的一種批判,他帶領著眾多青年走到“十字街頭”。朱自清先生亦是如此,他一直致力於為中國文學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他的影響不僅僅在於民族氣節上,而且在學術上也影響了眾多學者。


第三,文人群體。從晚清開始,梁啟超的《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小說被提到最高的地位,中國的知識分子也開始以“群”的形態出現,他們以共同的理想或者創作傾向聚集在一起,如創造社,文學研究會,湖畔派,新月派等,文人之前互相批評,互相成就。其次,外國文學的影響也使他們的成就更加突出。


其實,再也找不到魯迅,朱自清這類人有很多原因,社會,政治,讀者,作家,世界,作品都在發生著影響,但是如今的文學成就不再如從前,最大的因素還是歸於時代,現在的我們,不再經歷著國破家亡,不再經歷著苦難,思想也越發的安逸了。

我們不是感慨和平安逸,國家富強反而讓人們安樂,而是強調每一個人都應該肩負起個人責任,家庭責任,社會責任,保持危機意識,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


紅雨說歷史


為什麼董明珠不是以前的董明珠了?為什麼她不能重複空調的輝煌?為什麼她現在無奈地寄希望員工市場?此一時彼一時,時代不同了,環境變化了,亂世出英雄,時勢造英雄!現在誰敢象魯迅那樣針砭時政?現在誰敢象朱自清那樣拍岸而起?一是現在的環境讓你找不到怒和憤的理由,沒有內生動力,沒有靈感,哪來作品?二是現在即便有些你看不慣想怒想憤的現象,誰給你發表作品的平臺?三是現在的文人都是得過且過的軟骨頭,歌功頌德是正統,是潮流。四是現在的社會金錢至上,世風不純,文人也滿身銅臭味,眼界和境界平庸,同時也被物質生活的壓力壓扁了。

綜上,現在沒有了出大師的環境和土壤,沒有了大師的眼界和境界,出不了魯迅朱自清很正常,即便莫言獲得了諾獎,和魯迅朱自清比起來,只能說是沾了時代的光,沾了中國的光!


無語石1


1,因為時代太平了,人的生活已經脫離了苦難,寫的東西很容易變成無病呻吟,比如一些大學生看點破書,只知道寫詩,在哪裡啊啊啊個沒完,你都不知道他要感嘆什麼。另外寫現實的東西又顯得太浮躁。比如如實寫我們的社會,你要寫繁華?腐敗生活?各種亂性亂交行為?顯然是不入流的東西,但除此之外,又有什麼東西值得寫。



2,現在的人文化水平普遍高了,你可以寫作我也可以寫作,你當作家我也要當作家,三教九流的不三不四的人都可以文學創作,所以,文學界就這樣亂套了,良莠不齊。好的作品被埋沒,不入流的作品被商業包裝一下,一時間暢銷無比,卻不會經得住市場和時代的考驗。

3,好作家生不逢時。大眾的審美標準太多,有的人喜歡愛情,有的人喜歡看玄幻,有的人喜歡都市社會……總之,現在能靜下心來看一遍散文的人,少得可憐,看一部名家小說,那更少了。



4現在我們還有有文學巨匠的。比如餘秋雨,就是我唯一最喜歡的作家,或者是我不太瞭解的莫言……不管其他人怎麼看,對一個人要怎麼評論,還待蓋棺論定!所以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也很重要。


東方衛視記者周思傑


謝謝。

不盡然。魯迅與朱自清的文學來至於深度思考,尤其魯迅先生。思考的深度越大,靈思妙想珠圓玉潤的字字珠璣,化成文字落玉盤。

而深度思考的社會背景一定是亂世,在和平年代裡面極少出現熊十力先生這樣的與普通人思維迥然不同的深度思考成熟的智者。

所以現在說中國沒有魯迅和朱自清這樣的巨肇不客觀。或者說急於求成了!智者需要漫長的時間過程完成兌變,魯迅先生不是也是棄醫從文的人。那麼學醫的過程就是他兌變的時間過程。

魯迅先生生活在那個屈辱的時代,那個時代也是英雄輩出的時代,為什麼呢?學習。人們只有學習,才有改變。和平年代學習是負累,亂世裡,學習是最好的武器。

當下中國正在崛起,但是經濟戰爭陰霾一直籠罩著中國社會,從中美建交開始到現在。或者說,這也是亂世,經濟亂世。

亂世出英雄,不知為什麼,這卻是中國傳統之中不可分離的重要組成成分。

因此,完全沒有必要擔心中國在沒有魯迅先生,中國人恢復思考之後,泱泱大國,各行各業的精英如同過江之鯽,綿延不絕。前提是,學習,思考,深度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