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鑫:“一帶一路”已經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外交的亮麗名片

2019年3月24日,由萬里智庫主辦,絲綢之路城市聯盟和絲路綠金產業聯盟協辦的“萬里智庫春季大會”在北京亞洲大酒店召開。會議圍繞2019年世界經濟格局如何演變、中國經濟如何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中國企業如何對接一帶一路開放戰略、金融如何助力綠色發展、更有效率的服務實體經濟等議題展開熱烈討論。

金鑫:“一帶一路”已經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外交的亮麗名片

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金鑫聚焦一帶一路,圍繞“一帶一路”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話題展開發言。

金鑫表示,經過五年多的實踐,“一帶一路”已經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外交的亮麗名片,成為了中國對外開放的金字招牌,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大舉措,也成為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平臺。第二屆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即將召開,我們有必要與合作伙伴一起總結五年來“一帶一路”取得的成就和經驗,查找一些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傾聽國際社會不同的聲音,懷著開放包容的心態,不管是善意的提醒還是惡意攻擊,我們都要吸取經驗教訓,共同規劃下一步的發展路線圖。

金鑫總結了“一帶一路”的四個特點,第一,“一帶一路”的核心是“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連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意相通,這五通一直是“一帶一路”追求的目標。可以說,我們一直和國際社會在共同書寫一本新書,叫世界是通的。國內講經濟脫虛落實,我們在國際上也是推動國際資本往實體經濟投、往產業投,這些對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第二,“一帶一路”的關鍵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這一原則一直貫徹在“一帶一路”整個實踐過程。五年多來,在具體項目落地過程中,中國與沿線國家平等協商,我們的企業與沿線國家企業有效互動,我們的員工與沿線國家員工並肩工作,“一帶一路”已經成為沿線國家共同的事業。現在,已經有123個國家和29個國際組織和我們簽署了協議,包括前兩天意大利也加入了“一帶一路”,這說明“一帶一路”確實幹了很多實實在在的事,解決了沿線一些國家發展的問題。

第三,“一帶一路”品牌實、措施實、平臺實、項目實。我們推出了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舉措,我們用真金白銀進行支持,開發了一系列很實惠的平臺。

第四,“一帶一路”的特徵是暖。不僅僅是經濟合作方面的硬連通,我們還有軟連通。我們做了一系列民生工程,這和我們大國地位是相匹配的,同時,大批具有國際情懷的優秀企業家們走出國門。比如,華健集團董事長在埃塞俄比亞投資,一家企業在一個國家創造八千人就業,在非洲創造十萬人就業。我們還在埃及的園區看到天津一家集團企業在荒漠地帶離家創業,沒有這種情懷和精神是很難堅持下去的。“一帶一路”既有政府大項目也有民間的小活動,而這些小活動特別“暖”,也特別能引起民心的共振。


金鑫:“一帶一路”已經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外交的亮麗名片

金鑫指出,現在,“一帶一路”已經進入了精耕細作的階段。五年來容易摘的桃子也摘得差不多了,下一步要發展新的項目,包括哪些項目應該和合作夥伴共同建設,這都需要我們智庫發揮更大的作用,幫助我們政府和其他相關國家政府一起摘這個桃子。為此,金鑫給出了以下四點建議:

第一,在思想認識上需要進一步凝聚合作共識,建立多元主體,積極參與,共同做大做優這一世界經濟蛋糕。“一帶一路”具有開放性包容性,要照顧各方的舒適度和參與度,而不能強人所難。我們在推動地區和國家的聯動發展,得到國際社會廣泛響應,但是也有一些國外民眾誤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一方的事情。因此,下一步我們要利用峰會的機會,系統闡述“一帶一路”的世界意義,讓國際社會充分認識到,在世界經濟進入平庸增長期的背景下,“一帶一路”正帶動歐亞非大陸進行新一輪生產力革命,實現經濟發展。同時也要讓國際社會充分認識到“一帶一路”是中國為優化全球治理提供的一個可行方案,更要讓國際社會充分認識到,“一帶一路”旨在推動國際社會共同發展,形成發展共同體,而不是單方面的援助,是需要各國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和智庫等都作為主人參與進來的。為了呵護好這個偉大的倡議,所有參與者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做增量,做大做優。

第二,在合作內容上進一步拓寬合作領域,提高合作質量,增加合作的可持續性。可持續發展需要在開放、綠色、創新、廉潔、文明、健康、和平這些關健詞上下工夫,不斷充實合作內容,推進合作機制模式、合作平臺以及要素配置的創新。把“一帶一路”建成“開放之路”“綠色之路”“創新之路”“廉潔之路”“健康之路”“和平之路”,這些既包括硬件也包括軟件,硬件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軟件是制度、法律、政策、技術、人文的互聯互通,下一步在軟連通方面我們應該更加著力。而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國際產能方面,各方參與企業要弘揚工匠精神,打造合作精品,已有互聯互通項目應該做好項目建設和後期運營工作。同時要探索經濟合作、生態環保與人文交流相互促進的模式,要根據合作伙伴發展需求,把我們的電子商務、大數據、雲計算、智慧城市等這些新的科技和理念運用到“一帶一路”建設上,助力合作伙伴們實現跨越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特別是要歡迎發達國家參與進來,不能讓發達國家僅在場外指導,而是歡迎他們加入進來實現優勢互補。

第三,在建設方式上注重內外聯動發展,實現“一帶一路”建設與國內發展的銜接。“一帶一路”早些年注重走出去,各地都在自發地走出去,而現在錯位發展不夠,合理發揮尚不充分,隨著發展,下一步應該解決各地如何統籌協調、錯位走出去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智庫可以幫助一些地方做一些規劃,使各地區可以根據自己的資源稟賦、意識文化、產業發展等優勢,研究制定本地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準確定位和參與目標,研究“一帶一路”與本地區生產力佈局的關係,包括推進“一帶一路”需要哪些制度工具,如何共建,參與“一帶一路”的路徑選擇等等。我們的項目不應求大而應求精準,一定要是和合作夥伴國家發展相匹配的項目。我們要鼓勵企業到沿線國家去投資,這樣可以幫助沿線國家完善產業鏈,提升工業化水平。

第四,在智力支持上,我們需要加上宏觀、微觀、中觀三方面的研究。要鼓勵各界智庫做某些研究領域的單打冠軍或雙打冠軍,而不要搞大而全的頂層設計,一定要和進程相匹配,根據進程中發現的問題和需要做一些研究。而關於一帶一路的表述,我們都要講好什麼是一帶一路,一帶一路肯定不能說是戰略,一帶一路建設,一帶一路倡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這幾個詞都是準確的,我們要講好一帶一路三好的故事,對中國好,對合作夥伴好,對世界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