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片獎“金掃帚”都第十屆了,它擊中國產電影的痛點了嗎?


爛片獎“金掃帚”都第十屆了,它擊中國產電影的痛點了嗎?


爛片獎“金掃帚”都第十屆了,它擊中國產電影的痛點了嗎?


繼王寶強之後,畢志飛也去領了一個爛片獎。

本月末,“金掃帚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獲獎影片《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的導演畢志飛親自到場領獎。

在本屆頒獎典禮上,《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和《富春山居圖》、《小時代》系列共獲了“十年最令人失望影片”之獎;而在去年的金掃帚獎上,該片也獲得了“最令人失望影片”和“最令人失望導演”兩項大獎。


爛片獎“金掃帚”都第十屆了,它擊中國產電影的痛點了嗎?



作為中國百年電影史上一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神片”之導演,畢志飛在維護自己心愛之作的路上一直親力親為,除了馬不停蹄地輾轉於各社交平臺和影迷聚集地,以一己之力舌戰各路影評人和網友,還一度高調狀告中國青年報和上書國家電影局。

而此次,他突然現身公開領獎,不僅讓他自己和本屆“金掃帚獎”賺足了眼球,也算是終於承認了《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的確是部爛片。

可喜可賀!

有人在擊掌歡呼的同時也不禁生出好奇,這個“金掃帚獎”到底使了什麼魔法,能讓一向極度自信的畢志飛公開承認自己拍了部爛片?


十年間頒獎機制數次變更,“金掃帚獎”到底想埋汰誰?

“金掃帚獎”於2009年由“青年電影手冊”發起和主辦,距今已舉辦了十屆。

而“青年電影手冊”是由個人創辦的雜誌媒體,現其主編為影評人、編劇程青松。相較於“金雞”、“金像”和“金馬”等表彰年度最佳電影的官方獎項,“金掃帚獎”則是一個“表彰”年度最差電影的民間獎項。


爛片獎“金掃帚”都第十屆了,它擊中國產電影的痛點了嗎?



而與各官方電影獎多侷限於專業評審團的判定標準不同,“金掃帚獎”在評選陣容上由“《青年電影手冊》編輯部”、“網絡票選”和“影評人”三部分組成。

以該獎項主辦方“青年雜誌手冊”在其微信公號公佈的第十屆評獎程序為例,該屆所有獎項先由《青年電影手冊》編輯部提供初選候選名單。評選的結果由兩輪投票產生,第一輪投票由網絡投票完成,並在網絡投票中產生提名名單;第二輪投票由獨立影評人組成的評委會,從提名名單中實名投票產生各個獎項的歸屬,並在此後的頒獎儀式上現場公佈結果。

爛片獎“金掃帚”都第十屆了,它擊中國產電影的痛點了嗎?


但這種看似有模有樣的評審程序,能在多大程度上保證最終結果的客觀和公正?

同樣都是為了“表揚”爛片,對比曾脫胎於美國“金酸梅獎”的評審機制,“金掃帚獎”少了其中“電影從業者”重要一環:

“金酸梅獎”創辦於1980年,其評審由電影從業者、專業影評人和影迷在內的500人組成,這一固定陣容已經持續了近40年。

在評選一開始,便把所有入選影片的選擇權放在一家“發行量只有區區數千本”的雜誌編輯部身上;評選的最後,又把最終的決定權交於數量僅有20位左右的評委手上,而且在整個過程中還將至關重要的電影從業者置之度外?

因此,在不少人看來,“金掃帚獎”最終評選出來的獎項能否具備廣泛的代表性,是有待考證的。

況且需要明確的是,近些年在中國電影市場,粗製濫造的影片過度氾濫。有時候,觀眾其實不用刻意選擇,多數影片都能符合爛片的標準。因此,在此角度來說,獎項評選的參考性意義似乎不算很大。

爛片獎“金掃帚”都第十屆了,它擊中國產電影的痛點了嗎?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金掃帚獎”目前雖然已舉辦了十屆,可在此期間,無論是參加評審的專業評委數量,還是獲獎影片的獎項名目和數量,目前都基本上尚未形成一個慣例和定數。

例如,據百科顯示,第三屆“金掃帚獎”的終評評委有27位,第四屆的終評評委有21位,而第十屆的終評評委則是25位。

再翻閱在豆瓣主頁上“金掃帚獎”十年間各種獎項名目和獲獎影片數量,也幾乎都在不斷變化。


爛片獎“金掃帚”都第十屆了,它擊中國產電影的痛點了嗎?



可以直言,雖有10年的成長時間,但至少在評審機制方面,目前“金掃帚獎”的專業度和穩定性上依然有所欠缺。

同時令人有些費解的是,或許是為了紀念“金掃帚獎”誕辰十週年,今年主辦方在“表揚”爛片之外,還增設了“十年十佳華語影片”“十年最佳演員”及其單項獎,即,在同一個頒獎典禮上,“佳片獎”和“爛片獎”一起發。

因此,在近日有關“第十屆金掃帚獎”的同一篇新聞通稿中,我們既能看到賈樟柯和王小帥等電影人捧著獎盃合影的場景,也能聽到畢志飛現身頒獎典禮並領取“爛片獎”的話題。

爛片獎“金掃帚”都第十屆了,它擊中國產電影的痛點了嗎?

畫風對比詭異的背後,獎項定位似乎顯得有點模糊甚至是凌亂。

所以,我們不禁疑惑,對於這樣一個屬性略顯不明的電影獎項,到底是想要埋汰或和批判什麼樣的國產影片?


是蹭熱度,還是評爛片?“金掃帚獎”擊中華語片的痛點了嗎?

“愛之深,責之切。希望有一個獎,可以表達電影觀眾和消費者的聲音,也是基於對中國電影的熱愛”;“以專業的立場,獨立的身份,以電影批判影響電影創造,鞭策中國電影更好地前行。”

以上,都是“金掃帚獎”的創始人程青松創辦“金掃帚獎”的初心。


爛片獎“金掃帚”都第十屆了,它擊中國產電影的痛點了嗎?

▲程青松和黃曉明合影


甚至還有網友如此評價這個似要肩扛國產電影批判重任並不走尋常路的獨特電影獎:

“這應該是中國目前最有公信力的電影獎項了。”

但所謂的“公信力”,是否就是根據觀眾的喜好,只是不費力氣地將有熱度的影片或影人進行慣常歸類,並在其中摻入足夠有話題度者?

也許是爛片越來越多,從近兩年的“金掃帚獎”評選情況來看,這個趨勢也隨之初現苗頭:在該獎的初選階段,開始出現一些具備足夠的話題性和爭議性的候選影片或影人。

2018年末,成也營銷、敗也營銷的影片《地球最後的夜晚》在收穫不俗票房的同時也成為了眾矢之的,尤其是很多被宣傳“忽悠”進影院的觀眾,甚至難平憤怒。

但客觀而言,更多的問題顯然出自影片發行和宣傳方面,而不在於電影本身。但令很多參與投票的網友感到訝異的是,在第十屆“金掃帚獎”的“最失望影片”候選名單上,這部飽受爭議的影片也赫然在列。

爛片獎“金掃帚”都第十屆了,它擊中國產電影的痛點了嗎?


若不從市場表現和觀眾口碑角度論影片好壞,只與其他的專業電影獎對比,《地球最後的夜晚》曾先獲得第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大獎”、“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提名,後又斬獲了第55屆金馬獎“最佳攝影獎”。

因此,作為一個標榜專業性的電影獎,讓《地球最後的夜晚》這樣一部影片入選年度爛片之列,不僅顯得“金掃帚獎”的選擇標準過於自我和過於標新立異,而且還脫不開蹭熱度和惹話題的嫌疑。

爛片獎“金掃帚”都第十屆了,它擊中國產電影的痛點了嗎?


此外,楊冪作為流量系明星,自然是“金掃帚獎”提名和獲獎單上的常客,但據悉,該獎的第四屆,在投票階段無楊冪提名的情況下最後卻直接讓其掛名出現。

雖然要評選此類觀眾最喜歡看的“最令人失望演員”獎項,必然無法避開這些一直遭人詬病的流量藝人,但若組委會刻意抓取流量藝人博人眼球,理由想來也會照樣充足且正當。

只要對口觀眾的喜好,“金掃帚獎”也算是為遭受爛片折磨之苦卻無處發洩的一部分網友,提供了一個吐槽的去處。有的對流量明星敵意感十足的觀眾,就是喜歡看他們被釘在恥辱柱上蒙羞,併為他們喝倒彩。

所以,很多人也不禁質疑:這個“目前是最有公信力”的電影獎項所謂的公信力,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帶著討好觀眾性質的公信力?

因此,對於這樣一個獎項,很多電影人和演員始終唯恐避之不及,頒獎典禮上的領獎者也往往寥寥無幾,大咖者更是總未見一人。

但不同於在舉辦了16年之後才等來了第一位明星前來領獎的美國“金酸梅獎”,在舉辦了9個年頭後,“金掃帚獎”就迎來了它第一位親自前來領獎的一線明星——王寶強。

爛片獎“金掃帚”都第十屆了,它擊中國產電影的痛點了嗎?



初為導演的王寶強在該頒獎典禮上的意外現身和虛心真誠,引來一片讚譽。但第二年,畢志飛的出現卻不能不讓人提防其作秀的可能。

因為據程青松透露,在去年組委會邀請了畢志飛參加該頒獎典禮時,畢志飛以“這個獎影響太大”和“堅持自己不是爛片”為理由拒絕。但時隔一年,幡然醒悟的他,卻以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的態度突然現身現場。

爛片獎“金掃帚獎”和爛片導演結合,都足夠為彼此做一波話題度十足的宣傳。

後記

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說,“金掃帚獎”創辦了多少年,中國電影的爛片時代就開啟了多少年,而且數量上一直有增無減。

“讓電影製作方、拍攝方逐漸意識到只有好片子才能長久留住觀眾”或許也是“金掃帚獎”舉辦至當前的一種直接意義。但這個打著“要擊中華語片的痛點”旗號的電影獎,專業不足,討好由余,顯然也還尚未完全喚起電影人和觀眾兩方面的參與興趣。

作為參照,美國“金酸梅獎”雖然也是電影人避之不及的爛片獎,但大有拿過影帝、影后的好萊塢明星積極參加其中,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以娛樂性為主導、但同時也具備不小影響力和認可度的專業電影獎項。

因此,如網友所言,在這樣一個頒獎典禮上,應該有更多的歡樂惡搞、扎心諷刺、嚴肅批判,而不是刻意討好和莫名敵意。若自視過高又不能專業如一的話,既不能使明星欣然入局,也不能與民真正同樂,剩下的就只能是評委和主辦方的自娛自樂了。


記者 / 玉嬌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