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前清軍最精彩的一戰:10萬叛軍臨河列陣,卻被一擊即破

鴉片戰爭前清軍最精彩的一戰:10萬叛軍臨河列陣,卻被一擊即破

(電影《阿努哈屯》)

喀什噶爾取得大捷後,官軍乘勝追擊,1827年2月29日,進至喀什噶爾城下。

張格爾圖窮匕現,傾巢出動,十餘萬人臨河列陣,黑壓壓竟長達二十餘里。面對著數倍之敵,只能智取,不宜強攻。長齡挑選敢死隊,準備實施襲擾戰術,以疲憊敵軍,但是當晚敢死隊出發後,忽然出現了一個誰也沒想到的意外狀況:平地颳起大風,一時間飛沙走石,別說人,連前面的道路都看不清楚。

看上去這不是好兆頭。敵眾我寡,假使張格爾藉著這陣大風發起反擊,官軍未必抵擋得住,長齡和楊遇春商量,要不要退營十餘里,待風停後再攻。

為什麼要退?這不正是老天助官軍一臂之力嗎,大風一起,張格爾不知道官軍有多少兵,又怕官軍藉機渡河,必然心虛。作為一支客軍,打持久戰不利,最好的生存方式就是速戰速決,楊遇春對長齡說:“我認為,不是退,而是要進,不是用敢死隊,而是要用大部隊!”

鴉片戰爭前清軍最精彩的一戰:10萬叛軍臨河列陣,卻被一擊即破

(電影《阿努哈屯》)

到底是久經沙場的老將,有見的,長齡點頭讚許。當下他就派出千餘名騎兵,打馬直奔護城河的下游,虛張聲勢地做出要從那裡渡河的假象,以牽制叛軍主力,而楊遇春則親率主力以夜色為掩護,從上游實施搶渡。

一過河,官軍再次發揮連環銃炮的威力,炮聲夾著風沙,給張格爾上演了一部聲光俱佳的立體大片。叛軍有性能較好的燧發槍,但缺乏殺傷力大的火炮,不僅城下連營被衝得稀里嘩啦,城池也很快就守不住了。

佔領喀什噶爾後,官軍已取得明顯優勢,長齡不再害怕分兵會削弱戰鬥力,除他自己坐鎮喀什噶爾外,楊遇春和楊芳分別出兵,將南疆四城全部予以收復。

仗是打贏了,但道光並不高興,原因是張格爾跑了,其後儘管下諭旨再三緝拿,仍然到處都沒有張格爾的蹤跡,就好象人間蒸發了一樣。

鴉片戰爭前清軍最精彩的一戰:10萬叛軍臨河列陣,卻被一擊即破

(電影《阿努哈屯》)

自古擒賊擒王,張格爾乃此次南疆之亂的禍首,天生的搗亂分子,三番五次地來興風作浪,這個人不除掉,南疆還是得不到真正的安寧。道光很生氣:“我以前為什麼一再強調要出奇兵,不是為了好玩,為的就是要在正兵從正面出擊的同時,以奇兵截斷張格爾的歸路,如果當時那麼做,張格爾還能溜得掉嗎?”

長齡無言以對,交不出人來,即使捱罵也得受著。

張格爾到哪裡去了呢?都以為他又逃去了浩罕,沒曾想這廝跟浩罕國王也鬧掰了,人家拒絕收留,於是只好暫時鑽進了遊牧部落的帳篷裡。

如果張格爾就這麼做了牧民,看看藍天,放放牛羊什麼,倒可能沒事了,畢竟南疆這麼大的地方,長齡也就那麼點兵,不可能進行地毯式搜索,更不可能長期駐紮。

鴉片戰爭前清軍最精彩的一戰:10萬叛軍臨河列陣,卻被一擊即破

(電視連續劇《天地民心》)

可是當不了良民的終究還是當不了良民。道光也深知張格爾的賦性,他不僅“瞞天過海”,故意派人四處散佈官軍已然全部班師的假情報,而且還使出了反間計。

南疆不止一種教派,有對張格爾死心踏地的,自然也有跟他不一條道的,道光通過積極善後,竭力取得這些教派的支持,並告訴他們:以後你們只要看到張格爾這個到處惹事生非的傢伙,千萬別客氣,記著一棒砸過去就是!

張格爾對道光設下的局深信不疑,而且他的臉一向夠大,被扁多少趟也不覺得臊得慌。當年年底,這老兄就按捺不住寂寞,湊了一支五百人的騎兵冒了出來。出來後,確實沒看見官軍的大部隊——楊遇春真的撤回了內地,但卻撞見了維吾爾人。

這些維吾爾人就屬於跟張格爾不對付的,一瞧,哎呀,是這冤家:就知道你還要出來得瑟,受死吧!

見維吾爾老百姓密密麻麻,不是熱烈歡迎,而是捕捉獵物的神情,張格爾趕緊打馬就走。

鴉片戰爭前清軍最精彩的一戰:10萬叛軍臨河列陣,卻被一擊即破

(電影《阿努哈屯》)

在道光的“瞞天過海”之中,楊遇春走人是“正”,還有一個“奇”始終在南疆蹲守,率領奇兵之人稱得上張格爾真正的命中剋星,他就是楊芳。

在得到張格爾終於再次出現的報告後,楊芳發力猛追,在消滅張格爾所率騎兵後,將其本人一舉擒獲。1828年1月,道光在紫禁城內獲知了這一特大喜訊,當即親筆題寫了兩個大字:綏邊。

平定張格爾之亂的功臣被繪像於北京紫光閣,其中長齡、楊芳、楊遇春居於首位。

(節選自關河五十州《晚清帝國風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