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堵塞後身體會出現什麼症狀?

魔改模玩


血管是遍佈身體各個地方,既是人體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排出身體垃圾的重要媒介之一,它主要給身體的每個部位輸送氧分和營養。如果血管出現了堵塞,血液不能在血管中順暢地流動,人的健康就出現了問題,輕則引起身體不適,嚴重的還會危及到生命。那麼血管堵塞有那些症狀呢?

1. 突然胸悶、胸痛。

當我們在運動時發覺心臟的能力變差了,或者生氣、緊張、壓力過大時也會出現胸悶的現象,說明有血管堵塞的徵兆。另一個明顯的徵兆是心絞痛,常發生於勞動或情緒激動時,會有胸部被擠壓的感覺,疼痛通常由胸骨後開始,也有可能發生在手臂、肩膀、頸部、下顎、喉嚨或背部,甚至有人會有消化不良的感覺。

2. 運動後久喘不停。

如果以前運動後休息一會兒,喘氣很快會平息下來,但現在運動後會很喘,而且很久停不下來,出現這種情況的頻率越來越高,就要去醫院檢查是不是血管出了問題。


3. 單側手腳突然無力或麻木。

突然手腳發麻、無力,是俗稱“小中風”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常見的症狀之一,通常包括半側的臉部或手腳感覺異常,嘴歪、眼斜、流口水、吞嚥困難等症狀,都可能發生。當人體下肢血管缺血時,行走時會感覺到腿部疼痛,休息後可緩解,再次行走疼痛又出現,這種“間歇性跛行”也是症狀之一。

4. 單側短暫性視力模糊甚至突然看不見。

除了手腳發麻、無力外,單側短暫性的視力模糊甚至某一隻眼睛突然看不見,大約幾分鐘後又恢復正常也是“小中風”的常見症狀,可能還會有視野出現部分缺損、瞳孔的大小不一、眼瞼出現下垂和複視等狀況。

5. 手一直抖動,無法剋制下來。

包括夾菜、握杯時手一直髮抖,或眼皮一直跳、嘴角微微抽動,而且沒有辦法剋制停下來,短暫性神智障礙、失語症、失讀症,以及喪失方向感等症狀,都有可能是身體在提醒血管堵塞了。有時候可能還會出現耳鳴、嘔吐、打嗝、嗜睡、突然聽不到聲音和走路不穩等情況,莫名消化不良、噁心、嘔吐等,都有可能是血管堵塞引起的。


我是知食君,海龜奶爸,對食品有嚴格要求的資深媒體人,歡迎關注我,瞭解更多兒童餵養、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識。


知食說



當血管堵塞不足70%時,人體無任何感覺,當堵塞超過70%進入晚期時,人體才會有不良感覺。按照血管橫斷堵塞的程度,一般分為:

堵塞初期:堵塞30%無症狀

堵塞中期:堵塞達50%無症狀

堵塞晚期:堵塞達70%出現症狀

血管堵塞70%時出現的主要症狀分為四種:

1、腦血管堵塞出現頭暈、白天發睏、記憶力減退。

2、心血管堵塞出現腦悶、氣喘、心慌。

3、血管堵塞出現腰背發酸。

4、肢體血管堵塞]手腳發麻發涼乏力。

上述症狀也是高血脂所出現的症狀。


高血脂如不及時控制,會造成血管堵塞和硬化等嚴重後果:

1、腦血管硬化(中風、腦益血、腦血栓)

2、心血管硬化(冠心病、心肌梗塞)

3、血脂堆積(脂肪肝)

4、腎血管硬化(腎結石、腎衰竭)

5、血管堵塞(血壓升高)

6、下肢血管硬化(癱瘓、肢壞死)

哪些人群需要血液減肥?

1、有明確的高血脂家族史;

2、有明確的冠心病、高血壓、中風、糖尿病等病史;

3、體重明顯超過正常標準體重;四、有不良生活習慣,嗜食肉類,運動量少,吸菸、喝酒


高血脂是極端危險的人類殺手,血脂異常的人應該及時服用健康品來積極治療,這是不折不扣的科學道理。血液裡紅血球的作用是攜帶氧氣送到每一個細胞,然後把細胞裡的二氧化碳帶出來經過肺呼出去。身體裡的紅細胞是最勤勞的,它不停地在奔跑,它們在體內流動的速度非常快。假如這些紅細胞堆積在一起,就會造成血管堵塞。生活中,如果白眼球裡面紅血絲多,基本上可以判斷毛細血管的阻塞率已經很高了,或者有些老年人的臉上佈滿小紅血絲,鼻子上有小蚯蚓似的紅血絲,也表明毛細血管被結團狀態的紅血球阻塞得非常厲害,這將預示下一步將會出現更多的問題。

肌肉運動和血液循環之間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比如,心臟可以把血泵出,但是血液迴流心臟靠肌肉收縮。所以血液循環的這種能力與肌肉的收縮水平有密切的關係。再如,動脈血管被包在肌肉當中,肌肉有效收縮一次就會對血管擠壓一次,每一次有效收縮形成的擠壓使得血液才能在血管內流動,而且這種對血管形成的擠壓過程實際上等於良性的血管按摩。因此,體育鍛煉的作用,首先肌肉可以控制血液的流向,其次可以對血管壁進行按摩。人在不運動時心跳、呼吸是一種速度,跑步,心跳、血液循環、呼吸自然加速。這兩種狀態下血流量是不同的,這個量對血管壁形成的張力和肌肉對血管形成的壓力,其實就是一個保持血管彈性非常好的方法。每個人天生就有一套保持血管彈性的方法,這就是經常參加一些有氧運動,如走跑、騎車、游泳等,它們都會有效改善循環系統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每做一種運動要持續一定的時間,比如跑步持續45分鐘,游泳持續1個小時,走步一氣走2~3個小時等等,才能達到對心臟、血管的有效鍛鍊以及對血液品質的良好培養。


西藥如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效果迅速,藥效穩定;中藥如丹參、銀杏等活血化瘀效果不錯。長期服用藥物效果不明顯或者藥物已對身體產生傷害而引發肝腎的衰竭和其他病症外的身體傷害的,可以配合吃多肽地龍,減少藥物傷害,促進人體血液循環,達到清除血液垃圾,保健養生的功效。腦梗塞患者日常飲食中要制約攝入富含脂肪、膽固醇的食物,如:蛋黃、奶油、動物腦和內臟及各種精巧蛋糕和糖等。日常飲食宜選用低脂肪食物,如動物油、酸奶、豆類、雞蛋蛋清、適量瘦肉、家禽、魚類等,並注意增加維生素纖維的攝入,如各種蔬菜、瓜果、適量洋蔥、大蒜、香茹、木耳等。


純淨星空


一般身體如果出現血管堵塞後會出現以下的一些症狀:

  1. 血壓異常。血壓突然持續升高到200/120mmHg的時候,是發生腦血管堵塞的前兆;血壓突然下降到80/50mmHg以,是形成腦血栓的前兆。(參考:人體的理想血壓是80-120mmHg)

  2. 突發劇烈頭痛。最主要表現為突發的頭痛,抽搐,昏迷,嗜睡等,或者因咳嗽用力而加重的頭痛等,都是腦血管堵塞的前兆。

  3. 鼻子出血。多次鼻子的大量出血,再伴隨著眼底出現血絲,尿中帶血,這也是腦血管堵塞的信號。(一般在半年之內可能會發作)

  4. 突發眩暈。眩暈是心腦血管疾病最為常見的症狀,如果伴隨著高血壓,1-2天內反覆出現5次以上的眩暈,發生腦出血或者腦梗死的可能性增加。

  5. 步態突然異常,出現姿體麻木。這可能是偏癱的先兆之一。這時,就要多留意老人心血管的狀態了。

  6. 不斷打哈欠。缺血性腦血栓患者,80%在發病前5-10天會出現哈欠不斷的現象。

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其實並不是一天形成的,一日一日地積累,可能就會造成急性疾病。因此,解決心腦血管疾病的關鍵就是解決“血管堵塞”,只要清除血管垃圾,就能從根部解決心腦血管疾病。這也是許多患者每兩年輸液來“沖沖血管,擴擴血管”,防治疾病復發的原因。反過來想,如果在平時的生活中就能注意,並且加以預防,做到有病早治療,心腦血管造成的死亡率就會大大降低。

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中醫學院一教授力薦飲用青錢柳薏仁茶

實驗研究證明:各種茶葉均有降低血脂、促進脂肪代謝的作用,其中以青錢柳薏仁茶降血脂作用最好。主要生物活性成分為黃酮、多糖、皂苷等具有降血糖,降血脂的功能,因此,高脂血症的人不妨多飲此茶。

青錢柳多糖可以很好的幫助降低血脂,緩解血液高凝狀態,增強紅細胞彈性,緩解或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經常飲此茶可以軟化動脈血管,降低腦梗的風險。


美食之城


血管堵塞要看堵在哪裡?最常見於心、腦、外周血管等!

堵在腦血管,就是我們常說的中風!一般會有頭暈頭痛,肢體麻木,肢體活動不靈活,肢體活動障礙等症狀。


堵在心血管,就是心肌缺血,心絞痛,心肌梗死等。一般會出現胸痛、胸悶、胸部緊縮感,伴有大汗、噁心等典型症狀。
堵在下肢靜脈等外周血管,就是栓塞性下肢淺、深靜脈炎。患肢局部紅腫,疼痛,行走時加重,可觸及痛性索狀硬條或串珠樣結節。深部靜脈炎患者,發病突然,患肢呈凹陷性腫脹,皮膚呈暗紅色,後期出現營養障礙性改變,伴有瘀積性皮炎、色素沉著或淺表性潰瘍,行走時腫痛加重,靜臥後減輕等症狀。
如果突然出現呼吸困難,尤其是在夜晚的時候常常會被氣促而憋醒,患者在睡覺的時候不能夠平躺著,需要坐起來來才稍緩解。或突然意識不清楚,倒在地下,還會伴有四肢抽搐,等到數分鐘之後會自行清醒,其後無特別不適或突發頭痛,一側肢體麻木無力,不聽使喚等,這些情況可能是堵塞心腦血管的急重症,如心源性暈厥,血管性狹窄,嚴重心肌梗死,中風等,此時必須及時就醫,否則有猝死等危及生命的危險。

心腦血管堵塞是一種很嚴重的疾病,大家務必引起重視。為了自身及家人健康,我們平時要注意觀察身體狀況有無異常,調理好飲食和起居,勞逸結合,避免長期熬夜,保持好心情,做好該病的預防。心腦血管堵塞患者若想更快康復,千萬要及時治療,謹遵醫囑按時服藥,不要耽誤了病情,否則後患無窮。

那麼好好的血管怎麼會堵塞呢?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是一個慢性積累性損傷的過程。
心、腦動脈粥樣硬化性、血管狹窄等病理變化是引起心、腦供不足或心、腦血管堵塞的關鍵。防治重點在於平時生活飲食起居習慣。低鹽低脂,清淡飲食,多喝水,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忌辛辣食物,忌菸酒,適當運動,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避免情緒激動。


針尖上的生命


5個症狀說明血管已經堵塞了!

1.呼吸急促、氣喘

說明肺中的血栓已經影響了供氧量,當供氧量不足時,便會有缺氧氣短現象,如愛深呼吸、心跳加速、頭暈、乃至暈厥等。

2.胸痛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胸痛絕對是危險信號,心血管堵塞導致的心絞痛、心肌梗塞等。

3.步態異常

走路時發生輕微的坡腳、拖沓現象,通常是血管堵塞造成的偏癱徵兆之一。多是因為腦血管堵塞,引起四肢的神經功能造成。

4.四肢疼痛

中醫講“不通則痛”,血管中存在血栓會引起疼痛,但是常容易與肌肉拉傷、痙攣而混淆。

5.肢體腫脹、皮膚易出現青瘀

腿、手臂水腫是深靜脈血栓的一種表現,主要是因為血栓影響了血液流動,發生腫脹情況。另外,皮膚經常發生瘀傷、紅紋也是血管堵塞的症狀。

早點“養”血管,勝於老來“治”!

現代人生活條件好了,飲食也就更加隨心所欲了。同時生活壓力大,運動少,這些都加速了血管的衰老和損壞。所以,早點“養”血管,勝於老來“治”!

下面這5種食物,讓你養好血管!

1.黑豆--血液循環催化劑

很多人都知道黑豆可以讓人頭髮變黑,其實黑豆也可以生血。黑豆是一種神奇的食物,可以幫助血液循環、調節腸胃功能、使代謝能力加強,並積極輸送到全身,讓女人面色紅潤,內分泌也達到平衡狀態,改善怕冷狀況。這都要歸功於黑豆中所含有的花青素,這是一種多酚類物質,對於血液有良好的保健作用,而且極其容易被人體吸收。

2.荏胡麻油--血液淨化劑

荏胡麻油富含α-亞麻酸,是人體必需脂肪酸,自身不能合成,必需從外界攝取,是目前人體最缺的一種營養元素。可根據人體需求代謝成DHA和EPA,可以降低人體內壞膽固醇的含量,是血液不可取代的“清道夫”,降低血栓、血脂的凝結幾率,讓內臟功能時刻保持完美狀態。

同時,α-亞麻酸可以將低密度脂蛋白轉化成高密度脂蛋白,進而形成膽酸,排除體外,從而排除血液垃圾,調節血壓血脂、預防心血管疾病。

建議每日食用荏胡麻油5ml即可滿足膳食營養推薦的攝入量。

3.黑木耳--血管保護傘

現代醫學以為,木耳益氣強身、滋腎養胃、活血等功能,它具有抗血凝、抗血栓、降血脂、降低血黏、軟化血管、使血液流動通暢、減少心血管病發生的功效。

4.洋蔥

洋蔥含有一種能使血管擴張的前列腺素A,它能舒張血管,降低血液黏度,減少血管壓力,同時洋蔥還含有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和含硫氨基酸,可增強纖維蛋白溶解的活性,具有降血脂、抗動脈硬化的功能。

5.大蒜

大蒜是保護血管的良藥,大蒜中所含的揮發性辣素,可消除積存在血管中的脂肪,有明顯的降脂作用,可防治血脂異常和動脈硬化。

少吃大魚大肉,多吃青菜粗糧。不是憶苦思甜,也為健康!最後,希望這篇文章對你和你的家人有益,如果你覺得有用,請不要忘記轉給別人看一下,讓更多的人受益哦!


古風二次元


初步堵塞時:腳怕冷,足部“脈搏”減弱

  血管堵塞是長年累月的結果,最初發生問題的“徵兆”是什麼呢?

  腳是人體的末梢,也是心臟最遠端,血管有問題,腳最先有感覺。

  最開始,兩個感覺:第一:腿有點怕冷;第二:如果走路有點遠,一邊的腿容易疲勞痠痛。

  還有一個比較明確的信號可以驗證:人的手腕上能摸到脈搏,其實,人的足部足背正中最高點,輕輕摸,也能感受到脈動。

  平時能摸到這個足部的脈搏,證明我們的動脈血一直通到了足背部。可當走路一段距離之後,再摸反而摸不到這個脈搏,此時,就可能發生了輕度的動脈血管堵塞。

  堵塞加重時:間歇性跛行

  當血管堵塞情況加重,就會出現一種奇怪的狀況——間歇性跛行。

  比如有些老人家,走了2站路就感覺走不動了,腿痠痛不適,休息一會兒,又能走了。這就是典型的血管動脈堵塞的症狀——血管性間歇性跛行。

  這種痠痛,不是來源於關節疾病,而是源自肌肉痠痛,主要就是因為肌肉運動需要耗氧量大,而血管沒有及時供給造成的痠痛。

  更嚴重時:

  斑塊遊離到了心臟,引起心血管阻塞!

  在發生急性血栓堵塞時,人會感覺到腿突然疼痛。此時,一般可以確定是血栓突然脫落造成的,這樣的情況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如果血栓隨血流遊離到心臟處,發生堵塞,就會導致心肌梗塞!

  自查血管狀況,只需一步!

  自查血管堵塞,有一個比較簡單的檢驗方法:

  雙腿抬高,角度45度左右,時間2分鐘,然後觀察自己的兩條腿:如果有一條腿蒼白,甚至有點蠟白,感覺腿的皮膚有點透明狀;而腳放下去、恢復正常坐姿後,這條腿變得潮紅,就說明這條腿已經發生了缺血癥狀。

  這時,需要到醫院血管外科做相應的檢查,一般通過動脈測壓、B超等檢查,就能診斷出腿部血管的厚度、斑塊的位置等。

  防腿部血管堵塞6個方法

  預防為本,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極大地降低發病的危險性:

  1.戒菸,這是首要的;

  2.注意雙腿的保暖;

  3.低鹽、低脂肪、低糖的清淡飲食,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豆類等富含維生素、纖維素的食物;

  4.適當的健身鍛鍊可以控制體重,等於經常讓血管做體操,可以增強血管彈性,防止老化。走路鍛鍊就很好;

  5.積極治療“三高”,它們是下肢動脈堵塞的誘發因素;

  6.善於調整情緒,避免長期精神緊張、壓抑。


搞笑娛樂大雜燴


當血管堵塞不足70%時,人體無任何感覺,當堵塞超過70%進入晚期時,人體才會有不良感覺。

按照血管橫斷堵塞的程度,一般分為:

堵塞初期:堵塞30%無症狀

堵塞中期:堵塞達50%無症狀

堵塞晚期:堵塞達70%出現症狀

很多人以為,只有到老了的時候,才用為我們的血管操心。殊不知,血管斑塊變大,從30歲以後就加速了,再加上現代人活得越來越累、吃得越來越不健康、運動得越來越少,不知不覺中加速了血管的衰老和損壞。專家提倡:早點“養”血管,勝於老來“治”。

血管“天敵”黑名單

1、餐餐大魚大肉,血管容易堵。

三四十歲的人常在外面應酬,餐館裡的菜多用“高油、高鹽、高糖”和“濃油赤醬”炮製出來,導致血管裡的脂肪越來越多,容易將血管堵塞。

2、晝夜顛倒,打亂血管生物鐘。

三十歲以上的人大多是單位的中流砥柱,不可避免地成為“熬夜族”。從養生角度來說,晚上11時到凌晨四五點鐘,是保證肝臟代謝血流的時間。熬夜時,不止你自己,心腦血管的生物鐘也會被打亂,導致體內過多地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讓血管收縮、血液流動緩慢、黏稠度增加。長期“黑白顛倒”的人,患心臟病的風險會比正常人增加一倍。

3、一天兩包煙,血管易“中毒”

“吸菸是導致血管發生故障的元兇之一,哪怕你身體再好,一天兩包煙,也肯定會給血管留毒,讓它一天天脆弱下去。”美國科學家50多年的研究表明,每天吸菸20支以上,冠心病風險會增加2—3倍。還有研究發現,熬夜時吸菸,會使血液的黏稠度比正常時升高8倍以上。

4、運動少,血管垃圾多。

下肢血管也很重要,但常被大家忽視。如果腦血管有問題,出現心臟病的幾率是正常人的2—3倍,可如果下肢血管有問題,這幾率就會變成4倍。正常人皮膚上每平方毫米約有600根毛細血管,平時只開放100—200根,多運動能讓更多的毛細血管開放,促進血液微循環;而長期不運動,血管內的垃圾會逐漸累積,形成粥樣硬化斑塊這個“不定時炸彈”,還會影響到毛細血管供血,並且隨時可能被引爆。

5、高血壓、糖尿病拖累心腦血管

沒有症狀或不加控制的高血壓,是引發諸多血管病的導火索。 高血壓患者發生腦梗死的幾率是正常人的4—7倍。而高血糖不僅累及微血管,還會導致大血管病變,血糖高的人,腦卒中的發生率比正常人高2—3倍。



當血管部分"堵塞"時,發生在心臟就會引起心肌供血不足、冠心病、心肌梗塞,臨床表現為:心慌、氣短、胸悶、呼吸困難、胸痛;反覆出現脈搏不齊、過緩或過速;睡眠時感到憋氣,需高枕時才能感到舒服;胸骨後左肩部疼痛,伴有虛汗;長期發作左肩痛(帶輻射性)。"堵塞"發生在腦部就會引起腦供血不足、腦血栓、腦栓塞,腦出血後遺症等,臨床表現為頭暈、目眩、耳鳴、視物不清、眼前發黑;間斷性或持續性的頭痛;神經系統衰弱、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衰退;全身無力,伴隨出汗、低熱;中風偏癱,肢體、面部、口舌麻木(尤其是手指)、吐字不清、流口水、鼻出血;噁心、嘔吐、失眠、嗜睡、急躁、猜疑;情緒反常、幼稚、遲鈍、強哭強笑;早上起床精神不好,夜裡不能入睡,失眠、多夢、情緒不穩定,週期性精神異常、整天感到很累、疲乏無力;精神不好、步態不穩;肢體麻木無力、發涼等。當血管完全阻塞,就會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腦梗死,這兩種疾病是致死性的,無症狀,或有以上症狀,是來不及搶救的。因此解決心腦血管疾病的關鍵是解決"血管堵塞",只要清除"血管堵塞",就能從根本上解決心腦血管疾病及其症狀。


冬雷腦科


心血管疾病的可怕之處就在於發病突然,而且致死率高,發病越來越年輕化,更讓人惋惜的是,很多人其實已經不適很久了,但一拖再拖,最終導致了悲劇。

所謂冠心病,其實就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或動脈痙攣,引起了血管狹窄,堵塞,導致了心臟供血減少,從而誘發了心臟病。

第一,胸痛。

早期胸痛可能不劇烈,以胸骨後或心前區絞痛為主,陣發性,有時休息就能緩解,如果不重視,症狀就會越來越明顯,胸痛劇烈,持續時間很長,都暗示著血管可能堵塞的更加嚴重了。

第二,胸悶氣促。

常表現為心前區憋悶,活動後明顯,特別是上樓的時候,氣喘吁吁,呼吸困難,感到喉嚨像被人掐住一樣,如果不重視,血管越堵越厲害,可能連休息都會有這種不適。

第三,心慌。

心臟跳動的沒有規律,心跳過快都有可能引起心慌,症狀和心臟的嚴重程度有關。

第四,背部不適。

很多人出現背部不適,以為是骨頭的問題,其實也有可能是心臟,心臟的放射痛會累及背部。

心臟病中最嚴重的是心肌梗死和猝死,這兩種都提示了心血管嚴重的堵塞,如果就醫不及時,死亡率非常高,可以說是健康的一大殺手。



當血管堵塞不足70%時,人體無任何感覺,當堵塞超過70%進入晚期時,人體才會有不良感覺。按照血管橫斷堵塞的程度一般分為:

堵塞初期:堵塞30%無症狀。

堵塞中期:堵塞達50%無症狀。

堵塞晚期:堵塞達70%出現症狀。

一、血管堵塞70%時出現的主要症狀分為四種:

1.腦血管堵塞出現頭暈、發睏、記憶力減退。

2.心血管堵塞出現胸悶、氣喘、心慌。

3.血管堵塞出現腰背發酸。

4.肢體血管堵塞手腳發麻發涼乏力。

上述症狀也是高血脂所出現的症狀。

二、高血脂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

1.腦血管硬化(中風、腦益血、腦血栓)。

2.心血管硬化(冠心病、心肌梗塞)。

3.血脂堆積(脂肪肝)。

4.腎血管硬化(腎結石、腎衰竭)。

5.血管堵塞(血壓升高)。

6.下肢血管硬化(癱瘓、肢壞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