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散”機構都不要抱僥倖心理 操縱市場必被嚴懲

近日,證監會發布了對“牛散”舒逸民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因操縱股價被沒收違法所得4685.02萬元。筆者認為,舒逸民作為知名牛散,也是一名老股民,明知操縱市場是違法行為卻仍為之,除了利益的誘惑也是抱有僥倖心理,但殊不知,資本市場的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不管是“牛散”還是機構,不管違法手段如何翻新,違法行為如何隱蔽,只要他無視法律法規,終將付出沉重的代價。

提到舒逸民,很多老股民都認識,其被稱為”漲停板敢死隊三劍客”之一,曾和徐翔齊名。名氣一樣大,做的事情也很相似。2017年,徐翔因操縱證券市場罪被判有期徒刑五年半,罰金110億元。該案宣判之後,對操縱證券市場的定罪、量刑有示範效應,當年也被稱為記入史冊的證券案件,轟動一時。

由於利益誘惑巨大,操縱市場一直以來都屬於資本市場高發、頻發的案件。根據證監會2018年行政處罰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證監會作出行政處罰決定310件,其中,操縱市場類案件處罰38起。從案件情況看,既有涉案賬戶眾多,借用配資放大資金優勢的槓桿型操縱,也有涉及ETF、新三板、國債價格等新領域、新類型操縱。

比較典型的案件有:北八道控制包括配資賬戶在內的301個證券賬戶操縱多隻股票,罰沒款總額超50億元;阜興集團、李衛衛簽訂理財協議,先後控制使用25個機構賬戶和436個自然人賬戶,通過高槓杆配資集中資金優勢拉抬股價等方式對“大連電瓷”實施了操縱行為,這些案件均屬槓桿型操縱,涉案賬戶眾多,多借用配資放大資金優勢,嚴重危害資本市場秩序;此外,廖英強利用其知名證券節目主持人的影響力實施“搶帽子”操縱案、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何思模通過發佈“高送轉”預案提案實施“信息型”操縱案等典型案件。

對於這些行為,監管層的態度是非常明確的:零容忍,並依法予以嚴厲打擊、嚴厲懲處。

筆者認為,資本市場中的操縱市場行為嚴重扭曲證券價格,釋放虛假市場信號,惡意欺詐中小投資者,嚴重破壞了公平有序的資本市場發展秩序,因此,這些案件一旦發現,必須嚴懲,切實保護投資者權益,打造風清氣正的市場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