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社會,正在淘汰這三種心態的人


這個社會,正在淘汰這三種心態的人


一、我沒本事,但是我要比別人強

我們本是,但是我要比別人強,這話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小孩子氣”?

是的,這乍聽之下似乎有些不合理,一個成年人怎麼還會有這樣的要求?

不過,如果您在社會上經歷過一段時間的人際觀察(其實在校園之中也不乏少數)

您會發現這樣的人,真的不算少:

我不努力,但是我總想表現出我比別人厲害,比別人高深莫測的樣子出來,

我不付出,所以我就要指點那些付出的人,告訴他們,你們的付出其實沒什麼意義。

我不改變,因此看到那些正在進步的人,我會惡語相加,甚至嘲笑他們的“愚蠢”。

隨著對這些人的深入瞭解,您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他們不認為自己無能,或者說,他們把自己的無能當做是“沒辦法的事情”。

而在這個日新月異,以快節奏發展的當代社會的影響下,人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大踏步的前進。

而對於他們而言,除了看著,就是罵著,

時不時的指點著,還有怨天尤人著。

他們看這個社會可憐,

這個社會看他們,更可憐。


這個社會,正在淘汰這三種心態的人


二、想事做事喜歡走極端

喜歡走極端的人,不一定是壞人,

但一定是控制力較低的人。

喜歡走極端,意味著無法用客觀的方式與合理的方法去做事。

那麼這樣想事做事的效果,往往會導致兩種結果:

第一種,過於樂觀,無視風險,忽略權衡,傾其所有,結果輸的一塌糊塗。

第二種,過於悲觀,不信任何事,錯過重大機會,看似保守,實際是不懂做事規則。

我們都聽過這樣一句話: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既然是準備,必然要用客觀的、符合邏輯的以及符合機會要求的方式去把握機會。

這期間,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能用極端的態度去看待機會。

進一步說,一個心態平穩的人,即使一次兩次抓不住機會,他也會在鍛鍊中漸漸適應事態的發展,最終學會抓住機會。

而如果一個人喜歡走極端,那麼他永遠無法抓住機會,

因為他只能看重極端的表現,只能用極端的方法,去證明極端的想法。

久而久之,喜歡走極端的人,就成為了“屢敗屢戰”的常客。

別人能從屢敗屢戰中獲得勝利的經驗,

而走極端的人,只能從屢敗屢戰中,

看到自己不願屈服,又不願適應現實要求的背影。


這個社會,正在淘汰這三種心態的人


三、心思成熟,行為幼稚

有一種人,他們很矛盾:他們心思很成熟,但是行為很幼稚。

他們總是想的很多,也很周全,似乎有一種運籌帷幄,宰執天下的報復。

但是一旦牽扯具體的行動,就會變得無所適從,好像怎麼做都是錯的,又發現自己根本不會做好這些事。

是想的太簡單了嗎?不是。

從根上講,不是想的問題,

而是行動力的問題。

這些人只懂得紙上談兵,而對於實踐,他們卻嚴重缺乏經驗。

他們也去學,也去琢磨,但唯一也是至關重要的問題,就是他們不去實踐。

這些人,總是把問題考慮的過度“有把握”,而一旦行動,一下子就會變得特別“沒把握”。

所以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為什麼有些人活的很痛苦?

因為他們想的太清楚,而做的又太糊塗。

久而久之,他們就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想的不那麼清楚?否則為什麼做起來如此的糊塗?

實踐,真的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這個社會,正在淘汰這三種心態的人


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即使是那些成功人士,也有著一些顯而易見的毛病甚至是問題出現。

但他們為什麼成功了呢?

因為他們在關鍵問題上,做了最正確的事情,堅持到底,沒有放棄。

所以,看一個人對社會適應能力的強弱,往往決定了這個人的綜合素質的強弱。

適者生存,人因環境而改變,不是壞事,

怕就怕有些人拒絕適應,又不甘自己成為失敗者,

說句可能有些刺痛一點的話:

大家都這麼忙,

誰會去可憐一個自怨自艾的人呢?


這個社會,正在淘汰這三種心態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