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就業市場新變化:薪酬漲 選擇多 離家近

近日,省人社廳就業形勢處對我省就業結構性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4月2日,省就業促進會、湖北納傑人才,在漢舉辦湖北就業改革開放座談會,均對我省就業市場的新情況、新現象進行了深入分析探討。

工資福利好了,工作穩定率在上升

全省一季度企業用工調查,所有受訪企業均表示今年員工工資福利待遇不會減少,平均增幅為10.44%。

今年全省普工、技工的平均薪酬分別為3160元/月和4242元/月,較去年增長9%和10.25%。

“以武漢市為例,今年的返崗率大幅提升。這說明隨著薪酬水平的提升,農民工工作穩定率在提高,這是一個積極的市場信號。”省人社廳就業處負責人介紹。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在春風行動期間走訪企業發現,很多企業都採取了“以人招人”的方法,每名老員工只要介紹新員工過來,都能有300元到1000元不等的獎勵。但是,一些中小企業特別是餐飲服務、加工製造業企業反映,一些年輕人進入企業後,工資不要、招呼不打,不知緣由說走就走,敬業精神欠缺、就業觀念滯後的現象也依然存在。

今年春風行動期間,全省參會企業達4.5萬家,進場求職156萬人次,均創歷史新高。

經濟發展質量決定就業質量。省就業促進會會長、湖北納傑人才總經理湯宏表示,一方面產業要升級,向智能化、專業化轉變,用發展的辦法供應更多高質量的就業崗位,對於長期招工難、效益低的企業,遵循市場規律,優勝劣汰;另一方面,勞動者也應積極轉變觀念,通過技能提升為自己匹配更優質的崗位。

選擇更多了,家門口就業一樣養家餬口

潛江龍蝦工、棗陽數控技師、鄂州金剛石刀具工、石首建築防水工……

近年來,我省先後發佈三批“十大勞務品牌”,帶動300多萬城鄉勞動力轉移就業。

省就業促進會發布《湖北就業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報告》顯示,返鄉就業創業成為新趨勢,2018年底,全省返鄉就業人數為39萬人,同比增長46.6%。

“很多務工人員都向我們表達了願意回家鄉就業的想法,照顧父母和孩子是主要的拉力。這股力量其實是一直存在的,過去是沒有辦法,只能外出打工。現在老百姓選擇更多了,在家門口就業一樣能養家餬口。”省人社廳就業處負責人說:“實踐證明,只要努力就能找到滿意的工作。”

在陽新,平均每年輸出轉移就業20萬人以上,主要集中在溫州、東莞等發達城市。其中,該縣在溫州從事製鞋的人數就超過10萬人,形成了著名的勞務品牌——陽新鞋匠。這幾年,隨著縣域經濟發展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推進,大力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該縣農民工也由“輸出潮”向“回鄉潮”轉變。

浠水縣勞動就業管理局負責人介紹,浠水從1995年第一批有組織的勞務輸出啟動,到現在全縣常年在外務工人員超過30萬人,每年實現勞務創收120多億元。過去是“北雁南飛”,單向輸出勞動力資源,現在是“群鳳還巢”,浠水正經歷著輸出勞動力到引回生產力的歷史性轉變。目前,浠水窯爐陶瓷產業園和洪山汽車配件工業園、醫用紡織園等三個近百億元項目的形成,都是依託本地強大專業技術人才作為支撐。

新經濟來了,靈活就業吸引大批從業者

近10年來,全省城鎮新增就業規模連續實現70萬人、80萬人、90萬人的跨越。2018年末,全省就業人員約3700萬人。

“這10年,如果用一句話表達感受,那就是就業難和用工荒始終並存。”匯思集團·湖北省創新人力資源服務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秦姣說,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新技術創新帶來的“失業”逐年增加,電子化支付手段代替了一些收銀員崗位,一些分揀、裝卸、搬運的工作也逐步被機器人手臂所代替。

人都去哪兒呢?秦姣坦言,感受明顯的是靈活就業的用工方式和新就業形態的出現,讓大學生、家庭主婦、農民工、服務員等都加入到靈活就業行列。電商以及平臺化公司的發展,也使得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越來越多。靈活就業薪資高、發薪週期短,可迅速領現,吸引了大批從業者。

有的年輕勞動者寧願拿中低薪酬兩三千月薪當白領,也不願意拿較高薪酬四五千當藍領;寧願跑外賣、開滴滴、當網紅,也不願意學技能、進車間從事實體經濟。秦姣發現,製造業招工難已從一二線城市蔓延到四五線城市,甚至是鄉鎮。

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力資源的競爭,很大程度是薪酬待遇、分配製度的競爭,是企業質量和產業水平的競爭。省就業促進會會長湯宏建議,適應靈活就業、臨時兼職性就業的大量興起,加大對新經濟、新就業的支持力度,為社會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靈活就業用工方式勢不可擋,由此帶來的勞動關係模糊化、勞動保障薄弱等潛在風險,也需引起重視。”秦姣建議,由政府牽頭,民營人力資源公司參與,嘗試搭建社區為載體的靈活用工人員實名認證平臺,平臺提供就業服務、社會保險、商業保險代理等勞動關係服務,更好地保障靈活從業人員合法權益。

(記者陳會君 通訊員曹妤 耿麗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