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我憑啥在城裡混日月


賈平凹:我憑啥在城裡混日月

賈平凹的朋友張敏,有篇寫賈平凹的文章,描摹普通人賈平凹尚未成為名人賈平凹前的種種窘狀。

竊以為這篇文章最妙之處,是張敏所記錄下的賈平凹的一段話:

我是個山裡娃,我憑啥在城裡混日月?不就是憑一支筆麼?還要養家餬口,有老婆有孩子。我又吝嗇,是有名的嗇皮,如果不寫文章,誰願意和我交朋友?其實我也不想嗇皮,幾塊錢多寫篇文章也就夠了。關鍵是在我眼裡,兩塊錢不是兩塊錢呀,而是白花花一堆鹽!小時候,我媽讓我去買鹽,兩塊錢要縫到襯衣口袋裡,到鹽店讓賣鹽人拆線。兩塊錢的鹽,是一大家子好長時間的唯一調料。”

張敏說:“賈平凹那天說了他這一輩子也許再也不會說的一段真話。”

世間最難的事情,莫過於說真話。

說真話需要勇氣,有時還要付出代價。

賈平凹說那番話,是在一次病後。某年某個夏夜,賈平凹肚子疼得厲害,去醫院診斷,是消化不良加感冒,打了一針柴胡就回家了,到家已凌晨3點多。

第二天早晨,張敏起床一看,發現賈平凹正趴在水泥板上寫作呢。

張敏一把抽了他的筆:“你不要命了!折騰了半夜,病還沒有全好,寫什麼寫!”又說,“日月常在,你何必貪這一點工夫

賈平凹聽得此話,一時動了真情,兩行清淚就滾了出來,便說出“山裡娃在城裡混日月,憑一支筆;如果不寫文章,誰願意和我交朋友”的話。

眼淚,也是真實人生的一部分。少年會覺得哭是一件很沒出息的事,成年後卻發現,欲哭無淚更叫人傷感。不過,成年人哭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沉默。

那天賈平凹突然落淚,大抵是張敏所謂“日月常在”的話惹到了他。一輩子很長,日月漫漫,這不假,但對於以文立身、彼時又尚未顯達的賈平凹來說,他大抵是覺得他窘迫地沉寂著,這沉默寂寂的時光也太長了。他要早日離了這窘境,早日名揚四海。

別無他途,唯有以勤破之。他要再勤再快些,或許想要的就能來得也會更快些。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啊!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

那些勸人“慢慢來”的,或許並不知道人家已在“慢”裡熬得心慌。

熬,都說偉大是熬出來的,其實人生最難熬的就是“熬”吧。

那沉默寂寂的時光裡,熬過天黑熬天亮,又從天亮熬天黑,天黑天亮,多的是孤獨,多的是惆悵,也少不了自我懷疑或否定。好在,從未放棄努力和前行,即使很慢也從未忘記朝幽暗深處的自己伸出手去,扯他向上。那樣的時光裡,恍似行走在四下無人的荒野,一個人披荊斬棘,一個人對話談心,對著自己的頭腦和心靈招兵買馬,行軍,持續行軍,直至一個人活成一支隊伍。一個人活成一支隊伍,人生也便擁有了櫛風沐雨後的晴朗和清澈,就像春雨裡洗過的太陽。

也難怪有人說:熬,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熬過去就好了。熬過去了,往昔所有煎熬都是值得的。

在回首往事時,一生中的光輝歲月,或許並不是後來閃耀的日子,而是寂寂無名無人問津時,你對夢想的執著,以及當年那最難熬卻又熬了過來的經歷。

賈平凹後來聲名大噪,活成了他想成為的樣子。

張敏說,賈平凹後來聲名遠播,秘訣就是個“勤”字:“在中國,像他這樣玩命的角色太少了。他要不成大名,也就天理不容了。”

勤奮源於自知,自知者明。“如果不寫文章,誰願意和我交朋友?”是呀,人生在世,獲得朋友的最佳方式就是,做好自己,挖掘並提升自我價值,將自己擅長做的事做到極致,活出自己不可替代的價值。你優秀了,自然有人來與你並肩。正所謂:你若盛開,清風自來,蝴蝶自來。

真正聰明的人,喜歡並習慣於向內而求。向內出發,向內完善,勤奮,自律,全力提升自己,做更好的自己。你足夠優秀了,你想要的都會來找你,你先前的所有辛苦所有煎熬也都是值得的。

不負己心,不負此生。做個心中有光的人,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徐中強,作家,詩教美育推崇者。喜歡一切天真自然又幹淨溫和的美好事物。已出版著作多部。


賈平凹:我憑啥在城裡混日月

賈平凹鼓掌推薦《君若閒時來吃茶》,噹噹熱銷中!

賈平凹:我憑啥在城裡混日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