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書是一種病,得治

我喜歡讀書,是小學就開始的;但喜歡淘書,是從高中開始的。

記得剛上高中的時候,我跟著我媽在新華書店買了三本書----《駱駝祥子》、《雷雨》、《三國演義》。從那時起,我就愛上了買書(那時候還沒有“淘”這個說法)。把書買回來後,愛不釋手,只能自己碰,別人碰不得。感覺被自己捧在手中的書就是我的整個世界。那時候經濟條件有限,買了這三本書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沒有再買過書了,而這三本書也被我翻過來倒過去讀了很多遍。直到現在,我還記得這三本書的封面和厚度,只是他們已經不在我身邊了。

淘書是一種病,得治

高三的時候,我買了一本《魯迅全集》,是一本夕陽紅色的封面。那個時候,我特別喜歡魯迅,也只喜歡魯迅,每次寫作文都刻意用魯迅的風格,直到現在我都記得當年某一次考試作文引用的“不說。。。也不說。。。單是。。。”這個句型還得了高分,還被老師表揚。《魯迅全集》我每天都讀,只可惜他也不在我身邊了。

那是我上大學的時候,家裡面堆滿了從小學到高中我讀過的書和課本,我媽一直給我保存在幾個紙箱子裡,捨不得賣,說萬一以後還要再用。上大學的我還嫌父母思想落後,說“我都讀大學了,還留著小學初中高中的課本幹嘛,趕緊賣了吧,留著佔家裡地方,再說即使以後用,那課本也不一樣了”。就這樣,我媽把我從小學讀過的書都賣給了收廢品的,可能當時賣了十幾塊錢。但現在想想,如果那些書還留著,是多好的回憶和記憶呀。我發現小的時候總是什麼也不珍惜,長大了就變得懷舊和捨不得了。

淘書是一種病,得治

說了這麼多,其實還沒有說到淘書。現在,已經參加多年工作的我,還會時不時的、習慣性的去書店或者在網上淘淘書。只要是進去書店,很長時間都出不來,尤其是找到自己喜歡的書,一定是如獲至寶,欣喜若狂,然後拿在手裡繼續尋找下一個獵物,生怕這個也被別人喜歡。買回來以後,當天一定要看,且不外借。有一次我在網上買了一本《歐洲極簡史》,是一本極普通的新書,不屬於絕版。上班午休中間我翻看著,我的領導看見後覺得這書不錯便向我借兩天看看,礙於同事關係,我借給她了,結果她遲遲也不還,直到最後也沒還給我,從此以後我再也不帶書到公司了。雖說這本書現在到處能買得到,但是我還是不習慣自己喜歡的書被別人借走不還,直到現在這件事我還記得。所以,我感覺我對我買的書的感情不同於其他物品。

對於兩本的一樣的書,比如兩本都是《堂吉訶德》,我會根據書的排版、字體、封面設計、插圖、譯者、出版社等因素,從中挑一本自己喜歡的,感覺符合自己品味的進行購買、收藏。所以我現在特別在意書的出版社、設計和譯者。

淘書是一種病,得治

現在,我慢慢又發現,收藏舊書是一件有趣、開心的事情。我現在一有時間就去舊書店泡著,在裡面找自己想要的舊書。我認為在裡面淘的最好的書是一本《金梅瓶人物大全》和日文版的《毛澤東選集》,這兩本在網上也難買的到。當時我正在學習日語,正在讀《金瓶梅》,所以,看到這兩本書我立即買了下來,現在還經常翻一翻,常常能帶來不一樣的知識。

總之,淘書是我的一個愛好,我現在收藏的書也有400多冊了,家裡的客廳臥室有兩個大書架。現在的我還正在著手做回收舊書的工作,主要是想逼著自己多讀書,也可以以書會友,結交更多的朋友。

淘書雖是一種病,但對我來說,沒得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