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魚類——鯪魚,該如何更好養殖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時候都能夠看到魚類,無論是深海魚或者是淡水魚亦或是池塘飼養的魚類,都是有很多人喜歡食用的。其實魚它自己本身的營養物質也是很高,可以清蒸燉湯或者煎炸,就比如我自己來說,我最喜歡食用的還是要屬鯪魚。鯪魚事實上是屬於淡水魚類的一種,經常生活在熱帶以及亞熱帶地區。鯪魚除了這個名字之外很多地方還是會稱它為鯪公甚至是土鯪魚。相比起其它的魚類來說,鯪魚它對肥水環境的適應能力是很強的,而且食慾方面也較為旺盛,重點是抗病能力強而且產量還高,同時又對池塘水體的溶解氧低,所以從這些方面看來鯪魚確實是我們肥水魚塘中必須飼養的品種了。那麼對於現在越來越多的養殖戶飼養鯪魚,他們的飼養的時候應該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呢,才能使得鯪魚能高產量以及高質量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談談究竟該如何更好地飼養鯪魚。

常見的魚類——鯪魚,該如何更好養殖

第一方面是要做好飼養池塘的準備工作。通常飼養鯪魚的池塘我們會選擇面積大概在五畝至八畝的池塘,而至於水深的話大概是在一米半附近,當然在比較乾旱的季節如果池塘的水位大概在一米二左右也是可以的。不過養殖戶要注意的是在飼養的過程中,池塘裡的淤泥是不能超過二十釐米,淤泥太過厚是會影響到鯪魚的正常生長,所以當發現池塘淤泥太過於深的時候,養殖戶需要對池塘進行及時的淤泥清理工作,要做到池塘裡的水質是清晰而且無汙染的,同時又方便池塘的排灌。在養殖戶要放苗的前一個禮拜左右是需要先將池塘裡的水給排出去,經過陽光的暴曬之後還需要用漂白粉來對池塘進行一個全面的消毒,至於漂白粉的用量正常來說是一畝面積是需要用2~3千克的漂白粉左右。

常見的魚類——鯪魚,該如何更好養殖

第二方面是魚苗在放養的時候是需要分塘分批進行。魚苗放養的時間一般是在每年的六月份到十月份左右,但是也不是隨意哪天都能夠進行放養,通常我們是給分為三個時間段來進行的。按照各地不同地區所上市的時間不同,我們可以在6月底至8月初的時候進行第一次放養,放養的密度大概是一公斤有5000條左右,而這樣看來一畝地可以投放5萬條左右,等到出產的時候才能夠有比較好的收成。而第二個放養時間是可以在8月到九月初,這個時候的投放規格是差不多投放一公斤1000條,而每畝的投放量大概是在10000條左右。最後一個放養的時間就是九月份到十月份左右,這個時候要注意投放量要大量減少,大概一公斤200條左右,而每畝地也只能2500條,這樣的投放時間段,到最後出塘的時候能夠達到畝產量為550公斤左右。

常見的魚類——鯪魚,該如何更好養殖

第三方面是要注意好池塘水質的全面管理。在魚苗放入池塘飼養的一個禮拜內我們最好是要以清水飼養比較好,不能夠直接就對池塘使用肥水飼養,而水位的控制這個時候也不宜太高,現在這一階段是要在80釐米左右比較合適,等到一週之後就可以對池塘進行施肥以及適當地增加池塘水的肥度。可以每畝地投放6千克左右的雞糞,潑灑的時候要注意全池均勻潑灑,大概池水的透明度在28釐米左右就可以了。正常情況下,在魚苗的生長過程中我們一般是每星期注水一次就可以了,而水位的話就儘量控制在1米2到1米半這個階段最合適。

常見的魚類——鯪魚,該如何更好養殖

第四個方面是要注意好對鯪魚的投餵管理。對於鯪魚的飼料餵養管理也是很重要的,不能夠忽視。魚苗剛剛放入到池塘的時候體型相對是比較小的,這個時候我們的飼料一般是以豆漿為主要,而菜餅為輔食。每天投放量是兩次,而菜餅就需要少量一些。等到魚苗飼養了十天左右,魚苗上灘了這個時候就可以在池塘角上種漿。而施加有機肥要根據分塘後魚苗整體底質的好壞來進行施肥,正常情況下每畝地是要投餵130千克的紅蟲來作為開口料,而對於沒生產1千克左右的鯪魚是需要消化1.5公斤左右的菜餅。

常見的魚類——鯪魚,該如何更好養殖

其實對於飼養鯪魚它的方法跟技巧也是比較容易的,最重要的是要處理好池塘的水質問題以及魚苗的投放密度,當然在後期的話還是要注意好池塘的衛生情況。上面就是我今天所整理的關於飼養鯪魚該具備的一些小技巧,希望對養殖戶能夠帶來一些幫助。鯪魚雖然前景樂觀且收益也比較好,但是養殖戶不可以隨意跟風進行飼養,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合適的魚種來進行飼養,這樣才能夠獲取到更多的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