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圖、洛書的一統數理文化的內涵表達在哪裡?古人好像沒說但做了

王羲之的故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 --《蘭亭序》

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幾十位軍政高官,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修禊”會上各人做詩,王羲之為他們的詩寫了序文手稿,稱為《蘭亭序》。

學書法的,幾乎都知道這個大名鼎鼎的《蘭亭序》這個書帖,這幾乎代表了古代書法的最高境界之一。

後人的書法有超過的嗎?有!但是誰也不願意去搶這個第一,也沒法搶。即便書法再美,這幅字的歷史文化地位是沒法撼動的。除非後世的書法家也能玩穿越!

漢字從象形的圖符發展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逐漸正規,逐漸簡化。再到秦末、西漢的隸書,至東晉,出現更為簡化適合快速書寫的行書,其表意功能、書寫功能、觀瞻性等方面,日趨完美中。

在這種前提之下,出現了當時的《蘭亭序》。這已經不僅僅是字好、行文的文筆好的簡單意義,它代表了漢字的一個轉折點,一個未來的發展方向,一個規範化、美化的未來。

殷商甲骨文作為文字的發展,功用優先;而規範一些的金文更在意表意,書法的美感略顯樸素;至秦朝李斯的《嶧山石刻》,代表了秦朝書法的一個高峰,美感有了,但過於繁雜,不易快速書寫;至《蘭亭序》,這些問題初次幾乎完美地同時解決了。

河圖、洛書的一統數理文化的內涵表達在哪裡?古人好像沒說但做了

《蘭亭序》簡單介紹到這,現在通過上述這個故事,請回答一個大題:

當時修禊這亭子,幾個角?

這腦筋急轉彎有點突然,但是,這才是今天要說的正事。

古代的四角亭

當時沒照片,也沒錄像,也沒畫家畫出當時的景象。

但從文化的歷史發展角度來看,當時的亭子是四角。

兩點證據:

一、維字的古意

《説文解字》:維,車蓋維也。從糸,隹聲。

當時的車蓋,稱為維。後來的轎子的頂蓋,多為四角。

從秦始皇兵馬俑坑中發現的車蓋,是圓形的,酷似現代的雨傘。而維,古代是指那些從頂部引出的斜拉筋,古人用的材質是繩子。

且洛書的幾何之象是金字塔的俯瞰圖,亭子頂部的俯瞰圖,也就是四角。

二、亭子的發展

後世的亭子有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十二角。

從古代數理文化的發展而言,四角是河圖、洛書之象;五角是五行之象;六角、十二角是道家用數;而八角是儒家用數,後來佛教傳入,與儒家同時使用八角,出現八角塔。

也就是年代越往前追溯,四角亭的概率越大。

河圖、洛書的一統數理文化的內涵表達在哪裡?古人好像沒說但做了

古人建亭子的功用

古代亭子,多在路邊,為行人歇腳、避雨之用。當時的紳士,錢若有盈餘,便去修功德,建亭子成為一種公益。

後世亭子,演變為園林內部景觀之用。

王羲之等人修禊的這個亭子, 便是修功德而建。

一眾文人,在修禊之後的剪彩儀式上,飲酒賦詩,才有了王羲之這個總序。酒過兩碗,藉著酒勁和興致,王羲之揮毫,一蹴而就。其文采才情自是不用說。即便當下,能夠立即寫出如此一篇精彩文章的,也是文人中的精品。

河圖、洛書的一統數理文化的內涵表達在哪裡?古人好像沒說但做了

古人為何建亭子

即然為了遮光擋雨,古人為何要建個亭子,而非房子?

為求美觀、經濟、有文化內涵!

這裡僅僅解釋這個有“文化內涵”。

在魯班之前,古人造房,未見有圖紙留存。至魯班,已經是整理完善了古代木匠的基礎工藝。

那麼,這個亭子的圖紙是什麼?

河圖、洛書的數理一統兼容表達!

河圖、洛書之象

發現河圖洛書的幾何之象,還是從學國畫說起。

河圖、洛書的一統數理文化的內涵表達在哪裡?古人好像沒說但做了

國畫的亭子

當我們將畫的後側確定為南方的時候,河圖中間的一、四、十就成為亭子的頂蓋。

河圖、洛書的一統數理文化的內涵表達在哪裡?古人好像沒說但做了

河圖中間的一、四、十

一、四、九數序是簡單平滑的平方拋物線,而一、四、十中的十。造就了亭子的簷角上翹,曲率改變了。

河圖、洛書的一統數理文化的內涵表達在哪裡?古人好像沒說但做了

亭子的角為何上翹--關鍵在十

處處有數學,就看我們留心不留心了。這個飛簷,後來被誇張美化,掛上風鈴,騎上龍子,誰還記得這個數字十的功用呢?

河圖、洛書的一統數理文化的內涵表達在哪裡?古人好像沒說但做了

河圖、洛書宮位變化比較

河圖接下來的外圈,與洛書的外圈,數字總數是一致的。這也就是這是亭子頂部與下方的重簷的銜接部分,或者說數理一統的部分。

文王演繹後天八卦,就是將火宮與金宮調換了一下位置,以對應洛書的數字,為伏羲八卦增加了一層文化的加密鎖。

河圖、洛書的一統數理文化的內涵表達在哪裡?古人好像沒說但做了

河、洛的對比表達

當我們把河圖、洛書這樣畫在一起的時候,這種數字特徵就明顯了。

從幾何形態而言,只要四方就可表達河圖、洛書數理一統的概念。它即是洛書九宮的外圍,也是河圖的外圍。

當然,這裡如果採用太極的圓,也會起到數理一統的文化目的。鑑於天圓地方一統的考慮,以及圓在建築上的難度,古人選擇方是簡化的首選。

河圖、洛書的一統數理文化的內涵表達在哪裡?古人好像沒說但做了

用太極的圓進行數理一統的銜接

那麼,亭子下方的重簷,可以是圓形,也可以是四方形。在古代數理文化中,圓方是一統的。後來的天壇,採用了天地都是圓的特徵,這時候的建築工藝水平也提高了,圓不再是建築的難點了。

下圖是幫古人畫出來的四角重簷亭子的圖紙:

河圖、洛書的一統數理文化的內涵表達在哪裡?古人好像沒說但做了

河、洛一統數理的表達

中國古人,從未操心過河、洛數理一統的問題,這是基於圓方一統為基礎產生的兼容性的數理文化。這個亭子就是古人數理文化一統兼容的見證。

河圖、洛書這是陰陽表達,而真正河、洛一統的表達,就在我們司空見慣的亭子裡面。默默流傳幾千年,以至於我們甚至忘了古人的初衷。

歲月如梭,“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多少個長亭外,古道邊的故事,在流傳。多少個亭子下面,曾閃過古人倩麗婀娜的身影。

亭子的發展,如今已經更多是園林建築裝飾意義了,但是,那翹起的飛簷,仰天的龍子,保留下來的是一種文化的情懷。雖不曾想起,但也從不會忘記。

河洛文化的情懷,隨時光流淌。夢迴之際,不妨看看古人的數理。

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