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如此的混亂,是美國造成的,還是俄羅斯造成的?

幸福地帶2


俗話說蒼蠅不叮無縫蛋,如果不是烏克蘭自身出現問題的話,那麼外部勢力使無機可乘的。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烏克蘭所處的戰略位置決定了,必然會成為美俄戰略博弈中的關鍵爭奪點。所以要想在兩個大國之間實現戰略平衡,就像在山谷間走鋼絲,一不小心就會落入萬劫不復。然而烏克蘭的自身戰略政策卻是偏向性的。

烏克蘭獨~立二十幾年來,唯一品質不變的就是美女

實際上國際戰略中從來沒有絕對的只賺不賠的贏家,但烏克蘭卻相信了外部干涉勢力的鬼話,謀求戰略利益最大化,在安全上靠北約、經濟和社會發展靠歐盟。這等於是直接切斷與俄羅斯的一切歷史和現實糾葛,徹底站在俄羅斯的戰略對立面。這個時候,從維護自身戰略安全利益上說,俄羅斯反擊烏克蘭及其背後的美國和北約是無可厚非的。

烏克蘭國內政~治動盪,戰亂不休,領土被切割。所有的弊端禍亂都應驗了,唯一沒有實現的就是加入北約和歐盟的夢想。然而只要一天不能加入北約,就不能享受美國和北約的保護,烏克蘭也始終不會有實現國內和平的那一天。只要一天不加入歐盟,烏克蘭就不能享受歐盟的經濟政策紅利,國內經濟只能在困境中掙扎。

毫不客氣的說,當前的烏克蘭無論在北約眼裡還是歐盟眼裡都是棘手的亂攤子。無論是美國還是歐盟都不可能為了烏克蘭的利益而甘願與俄羅斯直接對抗甚至開戰。烏克蘭那些寄希望於美歐的政客們到目前還在痴心妄想,他們仍然寄希望於美國和北約能夠通過綜合戰略壓力和一再加碼的經濟制裁措施迫使莫斯科屈服。

烏克蘭大選即將到來,在最新的民意調查報告數據顯示,支持率最高的不是現任總統波羅申科、也不是政治生涯幾多波折的季莫申科。一個人氣明星演員澤連斯基出人意料的突破,不得不不讓人聯想到為烏克蘭人對資本政客的失望和對烏克蘭的大選的嘲笑。既然換誰當總統都一樣的濫,還不如換上家常樂道的明星,看著還養眼。


高峰軍事觀察


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烏克蘭之所以會有如今的亂局,最大的原因乃是自己作死,自毀長城!

當初蘇聯解體,各加盟國分家之時,烏克蘭可以說是最大受益者。整個蘇聯35%的軍工產能都被他繼承了下來,這是一個有著3594家軍工企業,300多萬從業人員龐然大物。蘇聯是個什麼級別的國家不用我多講,其35%的軍工產能在當時的來說,除了美國和俄羅斯,再也找不出第三個比他規模大的。



我們看看這35%裡面都有啥?

有能造航母的黑海造船廠,有發動機技術之皇馬達西奇公司,有戰略轟炸機搖籃的安東諾夫設計局,此外還有當時世界第三大規模核武庫,其他軍工企業更是數不勝數。

烏克蘭還繼承了6500輛坦克、7150輛裝甲車、1500架飛機、7000多門大炮、350艘軍艦、130枚SS-N-19和46枚SS-N-24型導彈、1272枚洲際導彈核彈頭、2500枚戰術核武器、約170個核彈發射井。




從步槍子彈到軍艦飛機,從常規武器到核武器,烏克蘭可以說應有盡有!換句話說,當時的烏克蘭什麼都缺,就是不缺武器。

當然了,烏克蘭很缺錢,窮得只能靠售賣武器裝備來掙錢。說起來咱們還從烏克蘭得到不少好東西,比如說野牛氣墊船、遼寧艦、艦載機、大型飛機的發動機技術等等。



這個倒是可以理解!但令人意外的是,烏克蘭居然聽從美俄兩國的建議,銷燬了繼承自前蘇聯的核彈頭,圖-22M3、圖-95以及圖-160等等戰略級別給全部毀掉了。這些可都是其他國家所夢寐以求的的武器啊。特別是圖-95和圖-160,咱們國家做夢都想有一架。

至於核彈頭,這更是一個國家強大的象徵,是自保的本錢。當時美俄兩國之所以會建議烏克蘭銷燬這些武器,原因就是忌憚。



可是烏克蘭的領導者們,過於慫了,面對著美俄兩國的恩威並施,本著“我扔掉武器你放我一馬,再給我一百萬安家”的心態,主動的放下了武器,自毀長城。

這下烏克蘭可就成了拔了牙的老虎了,而且還是自己拔的。沒有了牙齒,誰還會忌憚你,有本事你咬我啊?所以,以前描繪的美好藍圖沒有了。烏克蘭瞬間從軍事強國墮落到了要他國提供保護的“小國”。什麼事都得看別人的臉色,受制於人。



沒有了核武器這一大籌碼,導致烏克蘭無論是找北約要錢還是與俄羅斯叫板,都顯得有心無力,反而是處處吃虧。加上自家領導班子確實不給力,最終導致了國家這一混亂局面。

要是當初不自毀長城,他俄羅斯敢在克里米亞那邊橫嗎?他美國會不來巴結自己嗎?

所以是烏克蘭自廢武功,這才有了今天的困難局面,真是“不作死就不會死”啊!



所以,一個國家多麼窮,都必須要有捍衛國土安全的國防力量,輕信他國銷燬保家衛國的武裝,那得到的也只能是受制於人。


白話歷史君


烏克蘭如此混亂,直接上是俄羅斯反制烏克蘭造成的,是俄羅斯干涉了烏克蘭。但是在根本上,烏克蘭問題的始作俑者是美國。如果不是美國在背後搞怪,烏克蘭不會出現現在這樣的混亂局面。

俄羅斯為什麼打擊烏克蘭,是因為烏克蘭要跟隨美國,要加入北約。而烏克蘭加入北約,對俄羅斯意味著生存空間的減少,意味著美國把威脅直接推進到了俄羅斯的國門口。在這樣的情況下,俄羅斯才不得不對烏克蘭進行打擊。

俄烏克蘭堅持加入北約,則完全是美國在背後的一手操縱。在美國實行北約東擴以前,烏克蘭從來沒有加入北約的計劃。但是隨著東歐各國對美國的屈服,美國將野心伸向了烏克蘭。

值得一提的是,烏克蘭第一個主張倒向美國的總統尤先科,這個人有“美國女婿”之稱,其妻子是一個美國人。在尤先科的鼓動下,烏克蘭迅速走向了疏遠俄羅斯,主動向美國靠近的道路。

至於尤先科為什麼能夠在烏克蘭站穩腳跟,其實完全離不開美國的扶植。在這一方面,美國的能力一直都非常強。美國要搞亂一個國家,或者將這個國家變成傀儡,往往會在這個國家尋找代理人,然後通過扶植這個代理人或代理團隊,達到控制這個國家的目的。

除了烏克蘭以外,利比亞、敘利亞、以及現在的委內瑞拉,都是這樣的情況。只是不同的是,烏克蘭的旁邊是俄羅斯,美國的顛覆行動因此更為艱難。而夾在中間最艱難、受損最大的,則是烏克蘭普同民眾。

其實站在俄羅斯立場上來看,俄羅斯也並不願意烏克蘭內亂的,因為那樣不符合俄羅斯的利益。只不過,美國的逼迫實在太緊,如果俄羅斯不反擊,俄羅斯將沒有一步退路。


蘇綻


無論從哪個角度講,烏克蘭的混亂都既怪不上美國,也怪不上俄羅斯,只能怪一群無識無能的所謂“精英人物”!

烏克蘭本有機會成為東歐的首富之國。

得天獨厚的位置、資源與機遇

獨立後的烏克蘭,不但繼承了蘇聯遺留的龐大的科技、工業、軍事遺產,也是面積最大的純歐洲國家,還是曾經的蘇聯糧倉,煤鐵礦產基地,更是俄羅斯能源輸歐的橋樑國與俄歐間最大的中介國。很多生產甚至是俄羅斯必須依賴的,因此有最低的經濟保證。

烏克蘭本孩最明白俄羅斯、歐洲、北約與美國最大的關切:俄羅斯嚴防美國與北約、歐洲兵臨城下,這不僅是事關發展的問題,更是事關生死存亡的問題;而美國與北約、歐洲無疑要完成俄羅斯最害怕出現的局面。

表面上看,烏克蘭夾在了兩大勢力中間,左右為難,實質上卻可以左右逢圓、從中取利,而且藉機發展經濟、民生與獨立政治影響力。

烏克蘭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歐洲東擴要先完成原華約國家,俄羅斯忙於進行國內治理,因此短時期都沒有餘力對其下重手。雖然可能讓西方不太滿意會出很多小動作,但在發展經濟與民生獲得國內社會支持、俄羅斯的暗中助力下,克服困難不會有多難。

獨立之初烏克蘭的運行還很正常:積極消除繼承於蘇聯的核資產與軍力讓俄美放心,參與獨聯體也與東西交好沒有大壓力,軍事技術出口獲得眾多俄歐美外國家的友誼,等等,使國家走上了正軌。但接下來就是一系列的昏招。

選邊政策兩邊受氣

親俄還是親西方,一直貫穿了烏克蘭政治的始終,也成了發展的瓶頸。

作為一個歷史悠久、資源獨特的國家,政治精英們為什麼頭腦那麼簡單,就只有二元選擇,沒有自強自尊自重的意識,實在令人費解。

比較土耳奇的發展可以更好理解烏克蘭的愚蠢。土耳奇在軍事上堅定選擇一方,但經濟與外交上有獨立自主,始終是有份量的大國。烏克蘭本可以作得比土耳奇更好的,因為其具有比土更強的工業、科技基礎與地理位置。

試想,如果烏克蘭堅定選一方,或不作二元選擇而成為中立的第三方,直接成為俄羅斯與西方的緩衝地帶又如何?

選邊的政策且猶豫不定,導致得不到仼何一方的全力扶持。因為誰都擔心扶其強大後卻突然倒向另一方。而解除武裝又沒有取得經濟上強大,也讓任何一方都不再真正的重視,烏克蘭也從當初的被爭相拉攏變成了打壓與冷落,烏克蘭只能獨自面對國內的意見分裂。

總之,當初的烏克蘭只要有明確的國家定位就可以了!

然而烏克蘭在猶豫不定中,白白浪費了戰略機遇期,讓俄羅斯恢復了元氣、北約與歐盟也逼到了國境,雙方都擺明態度:表態吧,好,作朋友,壞,收拾你!

不自量力、要價太高、投機太過是根源

烏克蘭也不是不明白自己的價值,只是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價值,而且想成為兩方博弈遊戲的主導者。

從根本上講,對於擁有強大核實力的俄羅斯,美歐的東進依然是屬於積極防禦,因為誰也沒膽量真正進攻,能夠壓縮俄羅斯的發展空間,使其不再成為蘇聯一樣恐怖的龐然大物才是戰略目的。而俄羅斯也只是要建立一個有利的戰略空間,保證國家安全的同時保證發展。


烏克蘭在沒有準確認知雙方戰略目的之下,將自己當作了籌碼要實現利益最大化,將自己的國家前途與地位押在了雙方的需求上,對於俄美這樣的國際戰略大玩家,當然也樂意烏克蘭這樣“玩自己的國運”,因而一邊都對其諾言滿滿,行動上卻大打太極,終於將烏克蘭拖過發展期,然後將其作為對沖力量的戰場。

烏克蘭的涯岸自高與投機行為就不枚舉了,於此只作結論性點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詢2000年以來,烏克蘭在俄羅斯與西方之間的外交變化。

到了2013年,烏克蘭終於玩不下去投機遊戲了,才開始作出選擇。先是 2013年11月底,烏當局宣佈暫停同歐盟簽署聯繫國協議,引發大規模抗議示威活動並升級為流血衝突,引發顏色革命,倒向西方。 隨於2014年3月16日,根據克里米亞地區(含塞瓦斯托波爾市)全民公投結果,俄迅速接收該地區為新聯邦主體。5月11日,烏東部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兩州舉行公投,宣佈成立“人民共和國”。烏克蘭徹底陷入亂局,俄羅斯與西方力量也全面進入烏克蘭展開或明或暗的較量。而烏克蘭的局勢,也不再是烏克蘭當局能控制與主導了。


當政不以民為本一一更深層解讀烏克蘭亂局之因

烏克蘭的政治精英們,無論哪一個政黨,雖然提出了各自響亮的治國理政思想,但真正獲得政權之後,都熱衷於在國際政治舞臺出頭,而不將精為放到治國國家的本質上來。

首先是沒有拿出切實有效的發展國計民生的措施,當然更沒有切實的行動了。而是選舉政治的無相攻奸、集團利益優先,使國家經濟與國民生活的質量每況愈下,終致國內予盾不可調和。

美歐的選舉政治有一個基本前提:社會、經濟穩定,然後國民樂見“政治家”們攻奸娛樂。在娛樂好國民後,就可以拿著納稅人的錢與國家實力在國際上充大爺,耍威風,滿足國民自有的“大國情結”後樂呵呵的交稅。

烏克蘭當然沒有這個前提。

不能說烏克蘭政治玩家們沒這個治國能力,只因為他們沒這個興趣。蘇聯就是因為發展不力而崩潰,而烏克蘭曾在蘇聯經濟中佔極高的比重,只要當政者有意願,當初的烏克蘭走向繁榮富強並不難,何況還有那麼多軍事技術賺外快?

其次是精英們的國家認同缺失。如果有,他們就可以好好坐在一起先拿出國家發展大計,然後才玩政治遊戲。而不是如他們乾的那樣,不惜以分裂國家為代價去打壓對手。

而放任外國勢力滲透到可以隨意組織起各種反對勢力,也是他們缺乏“國家認同”的證據。

保家衛國,確實首先是精英們的責任!

第三是權力迷信。在治理乏力、社會矛盾不可調和的背景下,依然敢於作出各種武斷的決策,國家不亂才是怪事!

要詳解還有很多可表述的,足以寫一部三百萬字的專著,但主要的觀點也差不多了。朋友們,說“烏克蘭的亂局只怪一群無識無能的所謂精英人物”,不過分吧?

烏克蘭的結局

四大因素決定,烏克蘭分裂已是註定結局:

烏克蘭已經沒有一個可代表全國的政治組織。

民族矛盾已經不能調和。

俄羅斯絕對要在烏克蘭建立戰略區。

西分勢力已不可能撤出去。

在俄羅斯的力量存在下,無論美國率領的北約多高調,也不敢真正發起決定性的攻擊。高調與援助,不過是給一些人壯膽,讓其消耗俄羅斯而已。


巴山肖鵬


烏克蘭混亂不堪,是美國還是俄羅斯造成的?可以說完全是烏克蘭執政者咎由自取造成的。

一丶不可饒恕的自廢“武功"。

蘇聯解體,烏克蘭佔得天時地利人和,是蘇聯時期的主要軍工、造船丶核彈基地。烏克蘭境內當時有核彈頭近1300枚,發射井(車)等發射裝置數十口(套);大型戰略轟炸機近20架;還有航母和正在建設的大型先進的大噸位現代軍艦。

烏克蘭執政當局卻聽信美國、俄羅斯的忽悠,將核彈頭拱手送給俄羅斯,核彈發射井悉數銷燬,發射車轉讓俄羅斯;戰略轟炸機在美國軍事專家的監督下,全數鋸毀撤卸不存;將航母和正在建設的大型先進軍艦撤毀和永久停工,以換得美國的“口頭保護”和資金補貼以及俄羅斯的不對烏克蘭使用核武的“承諾"。

烏克蘭執政當局自廢武功的愚蠢行為,導致瞭如今被欺負的局面。想當初,如果保存軍事實力,至今其核彈頭的擁有量和戰略轟炸機的擁有量仍可排在世界前5名前列,如此“雄厚"的軍事實力威懾,誰奈我何?!誰敢動我?!

二、如今的混亂不堪,完全是烏執政者的賭徒性格造成。

烏克蘭政府執政者,不是認真檢討自己的國策失誤,不是認真調和與不同政見者的矛盾,不是努力平息國內糾紛,不是認真搞好國內經濟建設,改善國民生活。而是一門心思為了鞏固執政者的權利地位如何修改憲政,一門心思投靠西方,尋求西方的保護,惡化與俄羅斯的關係,隨同美國西方合力打壓俄羅斯。如此拙劣的表演,使俄烏關係水火不容,最後導致克里米亞“迴歸"俄羅斯,東部另兩州宣佈獨立,脫立烏克蘭。

烏克蘭的現今混亂不堪,客觀原因由美國俄羅斯造成,美俄的纏鬥使烏克蘭成為犧牲品。主觀原因,還是在於烏克蘭執政者的決策失誤,說白了,還是在於當政者為了鞏固自身的權力和利益造成的。烏克蘭從地緣上說,與俄羅斯“友好合作300年",從都是曾經的蘇聯兄弟來說,是鄰居是朋友,從親緣關係上講,是“同宗同祖"的親戚親人。烏克蘭當局只要在外交上保持中立,不選邊站隊,完全可以置美俄鬥爭與局外。悶頭搞好自己國家的經濟建設,即使政憲上有所變動,也不會受到美俄的干涉,也不會象如今老鼠鑽風箱一一兩頭不討好。

烏克蘭現今的混亂局面,完全是由現政府執政者的賭徒性格造成。


老狼48440790


烏克蘭從2012年由於國內矛盾不斷惡化,導制國內爆亂上升到武裝衝突,矛盾的的發生主要由以下幾點造成。

第一點,烏克蘭國內領導無能,不能正確協調各方面關係,當時克里米亞和東部頓涅斯克等幾個洲要求自治,烏克蘭政府沒允許,再到後來要求獨立。起初由於一些內部矛盾演變成敵我矛盾,以致於政府軍隊和東部各州之間發生武裝衝突。

第二點,從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的經濟不見起色,烏克蘭當時在蘇聯時期航空工業非常發達,軍用大型運輸機及大型轟炸機工廠就在烏克蘭,安一225、伊爾78、伊爾76等大型軍用飛機是蘇聯時期的代表作品,解體後烏克蘭經濟陷入困境,這些廠子陷入停頓狀態,大批科學精英流入國外。

第三點國外滲透,2013年以來烏克蘭內戰擴大到東部幾個洲,其中由美國的長期介入不無關係,因為烏克蘭是俄羅斯的西大門,美國為首的北約東擴,烏克蘭是重點之一,烏克蘭總統波蘿申科親美,一旦納入北約對俄羅斯是致命打擊,為此,美俄博弈在烏克充分體現。2014年6月份俄羅斯一夜奇兵奪取克里米亞,後來俄羅斯又向烏克蘭東部幾個州提供武器,烏克蘭政府軍隊的武器由美國提供,烏克蘭下政府軍和東部武裝戰爭持續兩年之久。

在2016年達成明吉斯克停火協議,雖然烏克蘭政府和東部停火兩年多。但是美國始終沒有停止對烏克蘭的干涉,派軍隊進入烏克蘭並給烏克蘭政府軍提供進攻性武器。

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條件,烏克蘭政府管理不善及總統無能是主要原因,美國的野心膨脹和長期滲透導致烏克蘭動亂的根源。





張書明8023


都不是,烏克蘭的混亂局面是他自己造成的!


中國有句古話: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貪馥而拙交者,可亡也(出自《韓非子》)。

烏克蘭曾經是蘇聯的一部分,在蘇聯解體時通過和平的手段實現了獨立。這樣的一個國家在獨立之後的外交政策尤其是面對俄羅斯這樣一個與烏克蘭有著千絲萬縷聯繫又十分強大的鄰國的時候就必須有足夠的智慧來應對。

其實對烏克蘭這個國家最合理、最有利的國家政策就是——做好俄羅斯的盟國,也做好俄羅斯與西方交流的節點!

在軍事上,與俄羅斯站在一起做好“俄羅斯軟腹”的保衛者,這樣就可以在安全問題上獲得俄羅斯的保障以及援助。在政治上,在保證軍事立場的前提下,嚴防死守,排除俄國和西方勢力的滲透,已保證自己的獨立性。在經濟上,做好俄羅斯與西歐國家交流的中轉站,以獲得俄羅斯的資源與西歐國家的資金。在外交上在保持政治立場的前提下,開展平衡外交;以維護烏克蘭的國家利益。總而言之一句話:烏克蘭不能使俄羅斯和西方國家感到威脅,而要讓兩邊都明白她的利用價值!

而現在的烏克蘭呢?由於烏克蘭自己的作死,讓俄羅斯感到了威脅所以……克里米亞沒了,東烏克蘭內戰達成了一鍋粥!同樣也是由於烏克蘭的作死,也失去了那些西方國家同俄羅斯討價還價的價值!於是乎,那些在“廣場革命之前”承諾給烏克蘭的援助和優惠就統統變成了一個…………屁!

最後,烏克蘭就變成了一個“精英誤國”的典型案例——守好自己的國門,排除外部勢力的滲透;否則,你就會變成下一個烏克蘭!


TDtank126


烏克蘭的混亂內因是烏克蘭人自己造成的,外因是俄羅斯和美國的地緣戰略角力造成的,烏克蘭的混亂內因是主要原因,如果烏克蘭把握了烏克蘭的歷史方向和歷史定位,任由美國和俄羅斯怎麼爭奪,怎麼威逼利誘,烏克蘭都不可能象現在這麼混亂不堪。

烏克蘭從蘇聯獨立是烏克蘭選擇歷史方向和歷史定位的最好時機,烏克蘭地處歐洲腹地,又是歐洲的大糧倉,戰略地位極其重要,是美國和俄羅斯競選拉攏的對象,如果此時烏克蘭宣佈永久保持政治外交軍事的中立,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建設,那烏克蘭的經濟潛能不可限量。

只要烏克蘭保持中立,烏克蘭在俄美的地緣戰略競爭中就可以左右逢源,兩邊通吃紅利,俄美為了地緣戰略競爭會爭相示好烏克蘭的,因為只要烏克蘭宣佈中立,俄美在烏克蘭就不可能發生軍事摩擦的競爭,俄美只會在對烏克蘭的經濟投入上發生競爭,俄美在烏克蘭的經濟競爭是對烏克蘭經濟的最大利好,烏克蘭經濟不飛躍發展都對不起俄美在烏克蘭的經濟競爭。

但烏克蘭獨立時正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上,烏克蘭迷失了方向,烏克蘭人選錯了國家發展的康莊大道了,烏克蘭人沒有能抵擋住美國的威逼利誘,要毅然決然的投入美國懷抱。

烏克蘭方向的迷失造成的慘烈惡果就是俄美對烏克蘭地緣戰略的撕扯,烏克蘭如果保持中立,那俄美在烏克蘭的競爭上就會形成推力合力,俄美會一起推著烏克蘭經濟蓬勃發展。

現在烏克蘭選擇一邊倒的政策,那俄美的地緣戰略競爭就會形成互相拔河的撕扯力,烏克蘭的命運只會在俄美無情的撕扯下分裂解體,俄美各拿一塊殘缺的烏克蘭。


松間山水畫


烏克蘭的混亂,既不是主要由俄羅斯造成的,也不是主要由美國造成的,主要造成烏克蘭混亂的,就是烏克蘭自己。

烏克蘭本來就和俄羅斯同族同宗,是兄弟,而不是敵人。歷史上兩個國家之間也沒有太多的恩怨糾葛。而由於種種原因,烏克蘭和俄羅斯隨著前蘇聯的解體變成了兩個國家,它們之間最應該發生的故事是不離不棄,和平共處。而不是反目成仇,同室操戈。

在這個過程中,美國和西方集團試圖在俄烏之間製造裂痕,這本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接下來烏克蘭的反應就顯得異常的奇怪和愚蠢了。

烏克蘭事實上是不可能從俄羅斯的身邊搬走的,就算它對俄羅斯充滿了怨念,但卻應該具有化解仇恨儘量和解的願望和理智,但烏克蘭在這上面表現的卻是相當的任性和幼稚,就像一個三兩歲的小孩子一樣的低智商,被西方一塊並不算大塊的糖就很輕易的哄騙了。

烏克蘭天真的認為,只要它投向美國和西方,就可以從美國和西方得到真正的愛和關懷,北約會幫著它打俄羅斯,歐盟會幫著它搞經濟,美國說不定還能幫它反過來欺負欺負俄羅斯這親兄弟……



不料願望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智商太低,只能被欺。

在伊拉克的一系列錯誤中,既有烏克蘭精英層的不爭氣,也有烏克蘭民眾的不爭氣。

據說這個世界有三大傻,中東,波蘭,烏克蘭。看來在智商情商上,烏克蘭和波蘭才是如假包換的親兄弟,和普京的俄羅斯好像就是同父異母的假兄弟,我看是不是在這三個相愛相殺的斯拉夫兄弟之間,也做做“親子鑑定”什麼的,看看誰才是古老祖先的那個真正的嫡系遺傳,誰又是那個近親繁殖出來的怪胎。


蛙眼看天下


在當前的俄羅斯和烏克蘭衝突中,烏克蘭始終沒有還手之力,被普京用各種手段反覆收拾。但烏克蘭也曾是軍工大國,眾所周知1991年底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繼承了蘇聯留在其境內的全部核武器,僅僅核彈頭就有1272枚,各種用於發射核武器的洲際導彈數量驚人。還有蘇聯空軍留在烏克蘭境內的19架圖-160“海盜旗”戰略轟炸機,這是世界上威力最強大的戰略轟炸機,每架可以攜帶12枚空射戰略核導彈,完全不在美國的B-52戰略轟炸機之下。然而,如此龐大的核武庫今天早已蕩然無存。人們問:這些武器都哪裡去了?

答:被美國人用援助作為誘餌,讓烏克蘭自己全拆掉銷燬了。

如此龐大的核武庫,讓美國人寢食難安。至於烏克蘭,自己也因為蘇聯解體後極端的經濟困難,無力維持。俄羅斯同樣有心無力,經濟更差。於是,美國人開始動手了。1994年,美國總統克林頓與時任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簽署協議,開始了用援助作為誘餌,讓烏克蘭“自廢武功”。然而,這些援助實際兌現了多少,說起來真是讓烏克蘭和俄羅斯痛心疾首,大呼上當。

根據美國人的協議,烏克蘭的核彈頭裝箱運回俄羅斯境內,由俄羅斯負責拆卸和處理。至於洲際導彈、戰略轟炸機之類的核武器載具,全部在烏克蘭境內就地銷燬。美國人要求,對於SS-24之類的固體導彈,烏克蘭要採用引爆法或發射法,對液體導彈則採用切割法。所謂引爆法,就是將一枚或數枚導彈集中到一起,用炸藥引爆。所謂發射法,就是將導彈直接發射到人煙稀少的地區。切割法跟切割銷燬飛機相似,順帶要將導彈上的貴金屬拆下來回收。一枚枚冷戰時期原本要射向美國和西歐的洲際導彈,就這樣被美國人全部報銷。

美國還要烏克蘭將導彈發射井全部爆破炸燬。這些銷燬工作持續了數年,然後是更悲壯的階段——銷燬前蘇軍的戰略轟炸機。由美國國防部官員在場監督,一架架圖-160“海盜旗”戰略轟炸機被切割成5段,切割部位由美國專家嚴格確定,以防被切割後再度組裝。

最悲壯的時刻是2001年5月17日,烏克蘭最後一架圖-95“熊”戰略轟炸機在美國官員的監督下被切割成5塊。4塊進一步切割,然後送往烏克蘭冶金公司作為報廢金屬重新回爐。剩下一塊竟然作為展品被運往美國,陳列在華盛頓一家博物館中供人觀賞。許多烏克蘭軍人,包括戰略轟炸機的機組成員,親眼目睹了最後的拆解過程。許多人流下了淚水,然而無可奈何。這些先進裝備能賣給中國該多好,真的讓人只能嘆息,淚流滿面……

根據協議,作為對等交換,美國也應該銷燬600架B-52戰略轟炸機中的515架。美國卻根本就沒打算遵守協議,而是將這些B-52戰略轟炸機絕大部分都保留了下來。無論伊拉克戰場還是阿富汗戰場,這些B-52依然發揮作用。可是,這個世界上誰又能去監督美國人?

今天的烏克蘭動盪不堪,任人宰割,誰能說這不是當初被美國人騙得“自廢武功”才落到的下場呢?是不是隻要向美國屈服,就能得到美國的信任?這個問題相信讀者們自有答案。參考資料:斷劍——解密烏克蘭變局中的武裝力量

關注微信公眾號:戰爭史,多位專家將在公號中將繼續為您解讀。獨立專業,有種有料,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戰爭史,收看全部戰爭史政治軍事歷史系列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