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在華容道上關羽真的要殺曹操的話,能殺得了嗎?

輝煌201720



曹瞞兵敗走華容,正與關公狹路逢。建安十三年(208年),孫劉聯軍與曹軍在赤壁一帶展開決戰,曹操先是中了龐統連環計,又中了周瑜黃蓋苦肉計。周瑜趁著東風火燒曹操戰船,曹營頓時狼煙滾滾,火光沖天,著槍中箭火焚溺水者不計其數,曹軍一敗塗地。曹操率殘軍從烏林逃亡,又被東吳呂蒙甘寧等戰將截殺,行至烏林之西,曹操仰天大笑,卻又被趙雲截殺,急忙逃亡。待天色微明,曹操命軍士造飯之時,張飛率軍殺出,曹操猝不及防,丟盔棄甲急忙逃亡。


正行間,前面兩條路,大路平坦無比,小路正是華容道,且有幾處濃煙。曹操生性多疑,推測諸葛亮故意於華容道放火,逼其走大道。於是曹操率殘部投奔華容道而來,行不到數里,一聲炮響,五百校刀手擺開,為首大將正是關羽。曹操以昔日恩情感動關羽,雲長又是個重情義的人,曹操這才得以脫身。然而有人卻又疑問,如果關羽真的要殺曹操,能否成功?個人認為關羽可以成功斬殺曹操,以下依據演義內容做簡要分析。


首先曹操與關羽軍隊數量懸殊,曹軍不是對手。曹操被張飛截殺之後,倉皇逃亡,當時天降大雨,馬陷泥潭,不能前進。曹操命軍事下馬步行,又令人馬沿棧而行。據演義記載,曹操三停人馬,一停已經掉隊,一停填了溝壑,只有一停跟隨曹操,等待過了險峻的道路,曹操整點人馬,只有三百人。只可惜曹操赤壁之戰號稱八十三萬大軍,只有三百人最後跟隨。


而關羽攜帶五百校刀手,更有關平周倉等猛將。依據演義記載,跟隨曹操的大將有:張遼、許褚、徐晃等,其餘都是無名之將。而他們估計都不是關羽的對手,關羽的軍隊人數幾乎是曹操的兩倍。眾人見了是關羽截住去路,早已嚇得魂飛魄散,鬥志全無,畢竟關羽溫酒斬華雄,白馬坡斬顏良文丑以及過五關,斬六將,不是浪得虛名,因此關羽完全有能力斬殺曹操。


其次曹軍已是敗軍疲憊之師,關羽以逸待勞,曹軍沒有勝算。曹操從三江口成功逃亡已是不容易,又多次遭受東吳呂蒙、甘寧、興霸等將的追殺。好不容易逃出吳境,又遭受趙雲、張飛兩次截殺,軍隊士氣全無,就連曹操本人也說,能活著出去就是最大的勝利。曹軍一路坎坷,又遇到大雨,道路泥濘崎嶇,連續奔逃了一夜,這才逃到華容道。


而此時曹軍再無一個鎧甲整齊的士兵,人困馬乏,實在動彈不得,才原地休息。正在此時,關羽率五百校刀手殺出,這五百人跟隨關羽身經百戰,都受過嚴格的訓練,整齊待命,士氣正勝。看的曹軍渾身發抖,哪還有戰鬥的意志。況且後有追兵,趙雲張飛說不定正趕過來,可以說曹軍已經完全被嚇破膽,正所謂敗軍之將何言其勇。面對以逸待勞的關羽,曹操沒有勝算。


再次曹操請求關羽網開一面,士兵們更是狼狽逃竄,也足以說明關羽有能力斬殺曹操。話說曹操有意再戰,然而將士們卻說:人雖然不怯戰,馬已乏力,安能復戰?曹操不得不請求關羽,顧及曾經的情義,網開一面,又說起過五關,斬六將之事,為關羽拜將封侯等事。關羽又是個重情義的人,這才放行,曹軍一起衝了過去。正在此時雲長大喝一聲,眾人都下馬哭拜於地,關羽更加不忍心,這才放走。顯而易見,曹軍正是打不過關羽,這才跪地求饒,這些細節也能夠說明,關羽完全有能力斬殺曹操。

你是如何看待關羽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關羽如果真的想在華容道殺了曹操,是否真的能成功呢?筆者竊以為在華容道,關羽不一定能殺死曹操。

赤壁之戰中曹操的八十萬軍隊被燒的片甲不留,僅僅帶著身邊的人匆匆逃離,在逃跑的路上被諸葛亮命關羽、張飛、趙雲設伏,張飛趙雲設置的埋伏曹操都衝過去了,只剩最後關羽設伏的華容道。因為演義的安排關羽義薄雲天,念及之前曹操對他的恩情,不惜殺頭的危險放了曹操,其後是諸葛亮故意安排關羽放了曹操,第一是三足鼎立之勢未成曹操命不該絕,第二是通過這件事馴服關羽桀驁不馴的脾氣。

火燒赤壁之時,黃蓋本來駕駛火船少了曹操的水寨,還乘小船追殺曹操,把曹操比的是叫苦連天,張遼一箭射中了黃蓋才救了曹操。滿江都是火光四起,東吳軍隊是喊殺聲震天,張遼帶著曹操向烏林地面逃遁,淩統在這個地方截住了曹操,嚇得曹操是肝膽俱裂,幸虧徐晃出現了曹操得以繼續逃命。路上又得到三千兵馬護身,曹操跳動的心才稍微安定了下來,路上又遇到甘寧,太史慈和陸遜,曹操只得往彝陵方向逃竄。東吳的截擊算是闖完了,下邊就是該走諸葛亮給他設下的埋伏了。

曹操帶領殘部走遠了,到了一個險峻的地方,就是烏林之西宜都之北,心裡沒那麼慌張了就開始嘲笑諸葛亮和周瑜沒有這個地方埋伏兵馬,話音剛落趙雲就帶領兵馬殺過來了,截住了曹操的去路,嚇得曹操幾乎墜馬。曹操就安排徐晃和張郃迎戰趙雲,自己帶著人就先跑了,趙雲也沒有過多的追趕,而是奪取曹軍慌亂之中遺留下來的物資。

曹操一行走到了葫蘆口的時候,大家也都餓了就地開始埋鍋造飯,宰馬煮肉準備吃飯,曹操看到地形險峻自己也在安然的吃飯他又笑了,這一次把張飛給笑出來了。因為張飛在當陽橋大喝一聲嚇死了夏侯傑,在曹營的聲望是很高的,曹軍諸將見了張飛盡皆膽寒都很害怕,但是為了保住曹操的性命,許諸是第一個率先迎戰張飛的,張遼徐晃也來助陣,曹操趁著混亂鑽空子逃走了,其餘諸將也是趁亂各自逃離。這是躲過了又一劫。

由於兩次遇到伏兵,士兵傷患比較多,道路不好走,很多人都沒有吃什麼飯,跟隨曹操的士兵減員情況非常嚴重,在走到華容道的時候,曹操身邊只剩下三百多騎兵,後邊也跟著一隊老弱病殘在慢慢的走。這個時候曹操又看到地形險峻,又一次的嘲笑諸葛亮周瑜無謀,這一次把關羽笑出來了。見了趙雲曹操嚇得差點墜馬,見了張飛諸將膽寒,這次見了關羽,曹軍見了是亡魂喪膽,非常的害怕關羽。

很多人都說關羽放了曹操這主要原因關羽念及之前曹操對他的恩情,還有張遼的意氣相投。筆者認為只是其中之一,還有重要的兩點就是:第一、關羽的性格不會恃強凌弱的,當時曹操的狀態是最落魄的時候,關羽就算是贏了對他來說也是勝之不武,關羽也不願以後落一個忘恩負義的名聲,關羽愛惜自己名譽的程度大家也都是知道的。第二、就是關羽是個性情中人,雖然關羽在曹營的時間不長,但是留下了極深的影響,並且張遼、徐晃和關羽英雄相惜關係很好。當時的曹操的將士們看到了關羽之後,已經知道了自己沒有了生路了,失去了鬥志幾乎都要哭了,關羽看到以後更加是於心不忍,就放走了曹操。

演義的情節是如此安排的,面對這個問題來分析的話,假如關羽真的要在華容道殺曹操的話,能成功的殺死曹操嗎?筆者認為成功殺死曹操的話是有難度的,概率不是很大,如果關羽要殺曹操的話,一定會有一場惡仗,也不一定就能成功。下面就根據演義的內容,再把關羽是否能殺死曹操做扼要分析。

第一、當時雙方武將實力比拼的話,關羽並不佔什麼優勢。

關羽確實是很勇猛還有周倉關平二將,而且還是以逸待勞曹軍人困馬乏,但是當時曹營的幾個主力戰將都在,張遼、李典、許諸、徐晃、張郃都在曹操身邊。在前兩次的戰鬥中,趙雲和張飛的名聲因為長坂坡和當陽橋兩場戰鬥,可以說是勇冠曹營了,但是曹操身邊的戰將是毫不猶豫的出馬迎戰,並沒有退怯膽怯的狀況,也沒有武將發生傷亡。假如開戰的話,五個人對陣關羽,關羽不一定就能贏的,在後來的樊城大戰中徐晃自己就單挑關羽,就不要說五個人了。

第二、困獸尚且猶鬥何況是人。

曹操是曹魏集團的核心人物,曹營中有多次拼死救曹操的榜樣,如果諸將拼死抵抗,關羽成功的概率不是很大。曹操懂得用兵而且善於用人,但是失敗的經歷也很多,在滎陽曹操被俘是曹洪拼死救了出來,在濮陽夏侯淵親自托住火柱曹操才逃生,在宛城典韋拼死護住門口曹操才有了逃生的時間。而且在曹操祭奠典韋的時候,對典韋捨身護主的行為高度的讚揚,使得諸將都以典韋為榜樣,諸將就是拼死也不會讓關羽殺了曹操。也許有的人說,當時人困馬乏根本無法戰鬥,但是忽略人的意志力是很重要的,當年周泰為了救孫權身中十二槍依然戰鬥,安全的救出孫權。

第三、當時關羽率領的是五百校刀手,曹操身邊的還有三百多騎兵,實力懸殊不是特別大。

曹操是一個很會用兵的人,曾經用瞭望梅止渴解決了行軍途中沒有水的問題。在遇到堵截這樣死地的時候,曹操一定會用封賞來鼓舞士氣,因為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一路能跟隨曹操走到華容道的士兵,也定是一些精壯忠誠的士兵,身體素質和忠誠度不高的士卒,不是掉隊了就是開小差跑了或者是投降了。再加上有張遼徐晃這樣的名將,還是可以和關羽拼一次的,曹操在這個時候是有機會可以趁機逃命的。

有人考慮過張飛和趙雲會尾隨而至和關羽一起夾擊曹操,這一點可以忽略不計,因為當時諸葛亮的命令沒有這樣要求張飛趙雲,只是要他倆儘量多搞軍器物資,降卒馬匹之類的,他倆在得到實惠之後,定會班師回營慶功受賞。

綜上所述:曹操多次都是死裡逃生,再加上身邊有五個當時名將,也有和關羽數量差別不大的精幹騎兵。關羽如果真的想對曹操動手的話,成功的概率不是很大,一定會有一場惡仗,雖然但是的曹操處於劣勢,但是也不一定能殺死曹操。

以上觀點純屬個人愚論,不正之處歡迎評論斧正,你的關注是我最大的動力,謝謝。


蔡公子講歷史


華容道上,關羽戴住曹操,縱馬向前,青龍偃月刀取力劈華山之勢,向曹操兜頭砍來。

說時遲那時快,一支竹管兀的架住了青龍刀。"且慢"

一位年邁五旬的長者出現,手持竹管,竹管一端毛絲一撮,浸滿黑汁。那人道:曹操你不能殺。當初他對你管吃管喝,你殺了他,是不仗義。

一枝短短竹管竟擱開了冷豔鋸,關羽正在詫異,這是何方高人。那長者已突起一腳,踹在曹操馬後臀上,曹操馬往前竄,關羽急揮刀欲阻,長者舞動竹管,但見漫天黑汁螺旋盤動,關羽竟刀插不入。

黑圈散盡,那還有那人與曹操的身影。關羽愕然。揖手對空道:敢問何方高人?

樹叢高處,一聲飄過:我乃湖海散人羅貫中,曹命不該絕,你雖未殺曹,後世亦福業大積。


跨越時空—散發弄舟


華容道上關羽如果真要殺曹操,能殺得了嗎?



這需要按照演義描述情節,具體分析。看三國演義第50回:【 操大怒,令張遼、許褚、徐晃引百騎執刀在手,遲慢者便斬之。此時軍已餓乏,眾皆倒地,操喝令人馬踐踏而行,死者不計其數,號哭之聲,於路不絕。……一聲炮響,兩邊五百校刀手擺開,為首大將關雲長,提青龍刀,跨赤兔馬,截住去路。曹軍見了,亡魂喪膽,面面相覷。操曰:“既到此處,只得決一死戰”!眾將曰:“人縱然不怯,馬力已乏,安能再戰”?……】



這時候的曹軍,人皆飢渴難耐,馬盡睏乏,少鞍無轡,焦頭爛額者相扶而行,中箭著槍者勉強硬撐,衣甲溼透,全無體面,軍器槍械,有杆沒刃,全是鈍刀殘槍,部分騎兵,因前面張飛、趙雲兩次埋伏追殺,只騎得禿馬🐴,鞍轡衣服,盡皆丟失。正值隆冬,飢寒交迫,苦不堪言。



曹操下令張遼、許褚、徐晃為督戰隊長,帶一百多人,拿刀專殺遲慢的自己人。在前面趙雲、張飛的關卡,許褚徐晃曾經雙戰趙雲,都落荒逃走。因為那兩次地形、加上許褚、徐晃消耗不多,還能拼命奪路。但是,華容道是一條峽谷通道,沒有隨意可逃過的路徑,許褚、徐晃也又飢又渴,疲憊不堪,而關羽五百校刀手,人人都知道,抓住曹操意味:榮華富貴、高官厚祿,不用動員,都憋足了勁。而曹軍卻是:人人落魄,個個喪膽,在哭聲震天中應戰,是個啥場面?不知情的,還以為是一枝哭喪隊,這那裡是軍隊嘛,不動手僅雙方士氣,就勝負已分。



表面上看,似乎曹操還有張遼、許褚、徐晃等都是猛將,但別忘了,在張飛那個卡口,最能打的許褚,就被逼只騎了一匹無鞍馬,比劃兩下就匆忙跑掉,這會肯定還是無鞍馬,再猛這怎麼打啊?還有,許褚等人這會又是劊子手,說不定被殺了親友、或父兄的士兵,早就想給許褚、徐晃背後一刀,只要有機會,誰敢說沒有戰場起義?從總兵力看,關羽五百校刀手,而曹操被曹仁接應時,全軍只剩二十七騎,就是隻有些騎馬的軍官、謀士,沒有兵了。因此,如果關羽不放曹操,甚至都不用關羽動手。關羽不開口,曹操肯定難以脫身。



不能把關羽華容道放曹操,只簡單理解成:是關羽報答當年曹操恩遇。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假如曹操是帶一隊風頭正盛的勁旅,要過華容道,那關羽即使打不過,也沒準與曹操幹起來。但曹操一副可憐惜惜的熊樣,倒讓關羽不忍心。因為這才符合關羽欺強而不凌弱、傲上而不忍下的性格。



當年曹操把劉備兄弟帶回朝中,曾有一次圍獵,曹操當時志得意滿,在眾人不明真像,以為是漢獻帝射中獵物,高呼“萬歲”時,曹操放馬上前,接受歡呼,關羽憤怒,曾經提刀欲幹掉曹操,被劉備用眼神阻止,那時是強勢的曹操。關羽並不懼怯,現在曹操來一番苦肉計,關羽看到曹軍人人恓惶、皆欲垂淚,倒有點招架不住,心中不忍。加上歷史真實,並沒有曹操被擒、被殺,因此,提問不過引一番話題而已。實際在羅先生整部構思中,不是關羽殺得了、殺不了曹操,而是咋殺?怎麼動手,從何下筆,在哪落墨、用何詞句?(111)


流譽後


諸葛亮算出曹操必走華容道,又算出義氣的關公必然不會誅殺曹操。因為曹操不能死,曹操一死,三方鼎力三分天下的隆中對之戰略規劃將毀於一旦,西安事變中張學良如果殺了蔣介石。必定是天下大亂軍閥渾戰。沒有人可以一言九鼎威懾天下。同理關雲長華容道斬殺曹操。在那個特定的時間。曹操一死北方群龍無首根本沒有人能取代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勢必會群雄割據天下大亂。而劉備正謀劃地盤生存羽冀還沒有真正豐滿。更沒取川的勢力尚待韜光養晦。需要時機的成熟時間去發展。



但是真實的歷史恐怕並非是演義中的故事。即使曹操落敗狼狽不堪也具備全身而退的力量。畢竟曹公身邊也是忠臣良將不令捨身取義之人。但正因為這樣精彩的演義。才描寫出了關二斧愛恨分明有恩必報的男兒義氣。畢竟曹操對關公有不殺之恩。又有漢壽亭候的至高榮耀。有上馬金下馬銀的厚待。關二斧明知自己立下了軍令狀卻堅持放了曹操,才能真正託顯出關二斧堂堂正正寧願捨身有恩還恩的男兒本色江湖俠義情懷。這也是關二斧走上神壇的英雄事蹟。華容道義釋曹操是關老斧的義。身在曹營心在漢是關老爺的忠。因為這些事情。關老斧変成了忠義的化身。被後人奉上神壇。這也是中華兒女為人處事的基本原則!



居士恆光火炎焱燚


話說孫劉聯軍火燒赤壁,曹軍大敗。曹操一路潰逃,又遭一路追殺。走華容道北竄時,身邊只剩三百騎,人困馬乏,又累又餓,狼狽不堪。

卻見華容道上,一對人馬一字排開,為首一員大將,手持青龍偃月刀,足蹬赤兔馬,美髯長鬚,面如重棗,曹操定睛一看,正是關羽。

此時關羽有三種選擇。一是截殺曹操,二是生擒曹操,三是放走曹操。截殺曹操,關羽是無論如何做不到的。曹操曾對關羽拜印封侯,上馬金下馬銀,豪宅美女,贈送赤兔馬,恩寵有加。關羽重情重義,一直感激曹操的知遇之恩,是斷斷不會恩將仇報而殺曹操的。正因為如此,諸葛亮才安排關羽在華容道截擊曹操。其真實意圖是,放曹操一條生路。曹操若死,中原重新陷入混亂,東吳趁機坐大。劉備弱小,極有可能被孫權一統天下。所以,曹操是萬萬殺不得的。

那麼,既然殺不得,生擒活捉如何?於劉備而言,這應該是最好的選擇了。活捉曹操,然後勸其歸降,一來劉備中興漢室,一統天下少了一個勁敵。二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就變成劉備挾曹操以令中原了。而曹操舊部投鼠忌器,斷然不敢進攻劉備。所以,關羽如能生擒曹操,對劉備集團才是上策。

最終選擇了放走曹操。於關羽個人來說,還清了曹操的人情。於劉備集團來說,符合《隆中對》的思想設計,因為曹操始終是三足鼎立中的一極。放歸曹操,制衡孫權,劉備才有發展壯大的機會。但是,曹操終究是劉備統一天下的大敵,在可以生擒的情況下沒有生擒,反而放虎歸山,應該說是下策。

謝謝閱讀!

2019-2-22日






皈峰


就演義中來講,似乎關羽要殺曹操,曹操必死。曹操赤壁敗退,一路遭到張飛、趙雲截殺,到關羽這一關已是第三站,將士疲憊

不能再戰,似乎很說得通。但就算真如演義中那種情況,關羽僅憑五百校刀手及一人之手要殺曹操,恐怕也沒那麼容易!一是如果真殺曹操,其手下諸將會拼死抵抗,換句話說,關羽必須殺死曹營諸將之後,方才可能殺死曹操。二是曹操雖說是殘兵敗將,士氣低落,但人數絕對不止五百,而且面對生死會不顧一切,人為了活命,往往會暴發出不可思議的潛力。所以,如演義中場景,也許關羽能殺曹操,但不那麼容易,曹操絕不是那麼容易手到擒來,就算曹操作“困獸之鬥”,關羽及五百校刀手能抵擋得住嗎?


梁溪居士陸建榮


曹操敗走華容道,剩下殘兵敗將二十餘騎,偏偏遇上斬殺牛逼戰將的“專業戶”——關羽,關雲長!

既然有這樣的提問,那麼就與史實無關,依據“演義”而論,華容道守將關羽,率五百校刀手堵住曹操潰逃之路。而曹操雖有許褚、張遼、徐晃等虎將護衛,然敗逃之軍,盔甲不整、座騎無鞍,疲憊不堪!反觀關羽手下,左有關平,右有周倉,五百校刀手屬雲長嫡系親兵!

征戰長沙時關羽曾豪言:只需本部五百校刀手,定斬黃忠韓玄首級。

校刀手所持兵刃與關羽的青龍偃月刀近似,柄長刃利,雲長親訓精銳,面對一支潰敗的疲憊之師,其戰鬥力可想而知了!

問題中能不能殺得了曹操,在“演義”所描述的景況下,以關羽當時之力,誅殺曹操應該不是問題!

關二爺斬彥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在曹營中無人不知,無人不服!曹操縱有許褚等虎將力保,奈何裸馬無鞍之將能有多大的戰鬥力啊!況且其時曹軍人困馬乏,飢渴難耐,面對跨騎赤兔馬,倒拖冷豔鋸,威風凜凜的關雲長,誰還有一戰高下之心呢?

華容道,狹路!狹路相逢,勇者勝!

奈何“演義”終歸不是史實,羅貫中先生揚劉備一系仁德,關二爺忠肝義膽,不負曹操厚愛,不惜違抗軍令,還以人情。義釋華容道,二爺被冠以忠義美名!

題外囉嗦一句,就演義而言,華容道,關羽為報答曹操厚愛,非是不能斬殺,而是不忍斬殺。那麼,關羽為何不將曹操生擒獻功?是不是“演義”中的“漏洞”呢?





上善若水36526


“華容道上關羽義釋曹操”的故事出自《三國演義》第50回《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這個經典橋段還被改編成京劇劇目《華容道》。

而實際上,在史書上是沒有“關羽在華容道埋伏曹操”的記載。

羅貫中是根據下面這段記載,改編出來的:

《山陽公載記》:公(曹操)船艦為(劉)備所燒,引軍從華容道步歸,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軍既得出,公大喜,諸將問之,公曰:“劉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無類矣。”備尋亦放火而無所及。

在這段故事裡提到:

曹操在赤壁吃了敗仗之後,從華容道撤軍,又因為天氣的緣故,死了很多人,非常慘。

事後,曹操認為“劉備的計謀決斷比較慢,如果能在華容道埋伏,肯定能消滅自己”,後來果然劉備派人去了華容道放火,一無所獲。

由此可見,在史書(野史)記載上:

  1. 曹操確實是從華容道撤軍。

  2. 曹操在華容道撤退時,劉備軍並未提前抵達設伏。


既然在歷史上,沒有華容道上並沒有關羽設伏的事,那麼這個問題只能在《三國演義》的框架之下來思考了。

當時曹操被關羽攔住,曹操說:“既到此處,只得決一死戰。”可是曹操麾下眾將不敢上,紛紛說:“人縱然不怯,馬力已乏,安能復戰!”

此時,程昱向曹操提議,請曹操出面向關羽求情,曹操只能聽從。

  • (曹)操從其說,即縱馬向前,欠身謂雲長曰:“將軍別來無恙。”
  • 雲長亦欠身答曰:“關某奉軍師將令,等候丞相多時。”
  • 操曰:“曹操兵敗勢危,到此無路,望將軍以昔日之情為重。”
  • 雲長曰:“昔日關某雖蒙丞相厚恩,然已斬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危以奉報矣。今日之事,豈敢以私廢公?”
  • 操曰:“五關斬將之時,還能記否?大丈夫以信義為重。將軍深明《春秋》,豈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

曹操三句話就讓關羽勾起往事,想起“當日曹操許多恩義”,又看到曹軍“惶惶,皆欲垂淚”,於是關羽“一發心中不忍”,於是宣佈讓路放走曹操。

在羅貫中筆下,關羽也在當時便有了悔意,於是在曹軍身後大喝一聲,曹軍將士下馬哭拜致謝,關羽的心又軟了下來。

最後,張遼也從身後趕來,關羽和張遼有交情,於是又動了“故舊之情”,“長嘆一聲,並皆放去”。

羅貫中做詩評價:

曹瞞兵敗走華容,正與關公狹路逢。只為當初恩義重,放開金鎖走蛟龍。

在《三國演義》的故事框架中,羅貫中並沒有改變歷史走向:讓曹操在赤壁之戰中戰死。

他設計“關羽在華容道義釋曹操”,著重刻畫了“關羽義薄雲天”,“諸葛亮神機妙算”等人物形象,僅此而已。

如果羅貫中讓關羽在華容道殺了曹操,這後面的故事就沒法編下去了。

當然羅貫中不這麼寫,不代表後人不會這麼寫,在民國時,文人周大荒就寫過《反三國志演義》,在這本書裡,趙雲、馬超天下無敵,一路高歌猛進,把曹操、司馬懿等一干魏國文臣武將打得一敗塗地,最終劉備一統天下。

所以說,這種事,自己開心就好。

【周大荒《反三國志演義》楔子】


潯陽鹹魚


華容道,當然可以殺死曹操,但是曹操不能死,為什麼?因為曹操是北方的統帥,死了,北方會大亂,到時民不聊生,戰爭四起,而且曹操死在劉備手裡,肯定有忠勇之士為曹操報仇,劉備就首當其衝,

所以聰明如諸葛,叫關羽守華容路,是故意放曹操一條生路 ,其實也是給自己主公劉備一條生路。

曹操沒有死,回去後元氣大傷,北方會生養生息,天下才會太平一段時間,現在的劉備需要的正是時間發育,正如三國一般,後來才有三國鼎立的局面,也是諸葛亮放走了曹操,才有這個局面,不放曹操,或者殺了曹操劉備,就的死,沒有別的出路,這就是諸葛亮的高明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