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鎮小吳壩探奇

平地镇小吴坝探奇

平地镇小吴坝探奇

仁和區平地鎮糯巴溝村啊喇麼組位於躍進水庫旁邊的深山溝裡,是一個沒有喧囂和汙染的好地方。這裡氣候涼爽,空氣清新,天空湛藍,纖塵不染,青山綠樹環繞,生態環境優美,風光迷人,景觀獨具特色,最為引人注目的有奇壩、奇山、奇石、奇廟的奇特景觀,歷來為遊人稱道。

啊喇麼組的山上有一塊平壩名叫小吳壩,在山上出現一塊一百多畝大的壩子,令觀賞者嘆奇。據那裡居住的老年人說,這裡最早叫“老街子馬店”,是平地鎮最早的街市所在地。在清朝時期,今仁和區金沙江南片區為土司領地,分為苴卻十馬,平地鎮叫谷卻馬,那時的街市就頗具規模,加上又是南方絲綢之路的必經地,南絲古道曾在迤沙拉村設有驛站“萬加毗館”;再加上又是川滇一帶的物資貿易集散地,南來北往的客商雲集,形成了川滇交界處的一個繁華小鎮。遙想當年,谷卻馬街市車水馬龍,人流如織,是何等的繁華和熱鬧!但時過境遷,滄海桑田,後來遷走街子,只留下一塊大空壩,成為村民耕種的沃土。

平地镇小吴坝探奇

站在小吳壩中舉目四顧,只見壩子邊的兩座小山很對稱,山形舒緩而下,括號似的圈著一百多畝大的平壩,山頭彎轉過來,對著壩子中間一座圓形的石山。那兩座山形成得非常的奇特,一座山樹木成林,顯得鬱鬱蔥蔥,青翠欲滴,而另一座山草木稀少,顯得有些光禿禿的,兩座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地人把樹木蒼鬱的山叫做青龍山,草木稀少的山叫做禿龍山。遠遠望去,兩座山像在奔騰飛躍,兩山的嘴正對著大壩中間的圓形小山,被當地人稱為“二龍戲珠”,蔚為奇觀。

那被稱為“二龍戲珠”的圓形小山格外引人注目。那“珠”不是山,而是一塊巨大的岩石,有四層樓高,聳立在壩子的頭部,虎視著昔日的繁華街市。更令人叫絕的是岩石絕壁上生長著一棵蒼翠的大黃桷樹,樹梢直指藍天,樹的根系全部裸露在外面,在岩石上盤纏互繞,沿著岩石親吻著大地,順著20多米高的岩石壁深深地插進巨石下的土壤中。那樹高出岩石幾許,枝葉繁茂,宛如一把撐開的巨傘,嚴實地遮掩著巨大的岩石,似乎在為岩石遮日擋雨。形成了奇特的樹抱石景觀。

巨石側部有個天然溶洞,當地人稱為“仙人洞”,剛入洞極狹窄,人只能側身而入,進去數十米後,卻極其寬闊,地面平坦,可容納上百人,洞內石鐘乳奇形異狀,很是引人探奇。洞外的巖壁上雕刻著“別有洞天”四字,那字出自曾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獲得生物學博士、民國時期任永仁縣教育局長兼大田中學校長的寸曦炳之手,情文貼切,書法筆力雄健,結字大度,為人稱道。令人惋惜的是一場山洪引發了泥石流,毀了街市,堵住了洞口,小吳壩便從此冷落。仙人洞已不復存在,只留下依稀遺蹟和“別有洞天”題詞,供遊玩者無限的遐想。

平地镇小吴坝探奇

石壁的另一端雕刻著“萬家生佛”四個大字,落款為:“陸軍少將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八軍邊防獨立旅寸公方”。奇景配上名人書法,為其增色不少,使遊人大開眼界,都為那遒勁有力的筆力所折服。真沒有想到,在啊喇麼這偏僻的角落,竟有如此奇特的景緻,還有名人題詞,令人驚歎不已。

仰望岩石,其頂端還有一座袖珍小廟,令我們激動不已。為了探尋小廟,我們興奮地順著人工開鑿的石梯攀登上去,只見石縫中都插著香棍。廟確實很小,但小得精緻,小得極具特色,小得極富韻味。

平地镇小吴坝探奇

那廟是一座觀音廟。說是一座廟有點誇張,其實只是縱橫兩間屋。廟堂中間塑著觀音菩薩像,左右塑有眾多的菩薩像,塑像栩栩如生,廟堂裡煙霧繚繞,散發著濃濃的刺鼻的香味。真沒有想到,在這荒山野嶺也會有優美如畫的風景。當我們在小廟外觀賞時,已近中午,豔陽當空,微風徐徐,空氣顯得異常的清新純淨,我們深深地飽吸著,洗滌著肺腑的塵埃,真正享受到了神清氣爽。

審核:毛哲先

平地镇小吴坝探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