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乾隆,穩坐皇位63年,全靠雍正死前這兩道密詔


千古一帝乾隆,穩坐皇位63年,全靠雍正死前這兩道密詔

古代的封建帝王最重視的一件事兒就是把自己的江山順利傳延下去,通常都會立下規矩,讓皇帝的長子得到繼承權,這叫做立長立嫡。如果長子遭遇不測無法繼位的話,那整個皇室都會出現危機。權力真空的狀態必然會引發老皇帝的兒子們紛紛出手爭奪,讓天下出現動盪。比如清代的雍正皇帝,他就是親自體驗過諸位皇子奪嫡的滋味,對那種情景感同身受。

千古一帝乾隆,穩坐皇位63年,全靠雍正死前這兩道密詔

雍正在重重危機中掙扎求存,最終順利即位。不過當年做皇子時根基較為淺薄,坐上皇位後缺乏人脈積累,手下人才凋零,他不得不經過長期隱忍後,才終於出手除掉了八王黨羽。雍正帝對繼位這件事的重要性深有體會,所以在死生前就給自己的兒子們定立了秘密立儲這個傳位規矩,從此不再公開立太子位,避免兒子們爭奪權利。

千古一帝乾隆,穩坐皇位63年,全靠雍正死前這兩道密詔

雍正定的秘密立儲制度,說起來也簡單。也就是在生前就把自己心目中選定的繼承人名字寫在秘密詔書當中。並將其高高放置在乾清宮裡那塊寫著“正大光明”的匾上邊。他規定除非自己駕崩,否則任何人不得私自偷看密詔的內容。這就令人無法猜測皇子的歸屬,杜絕了種種的紛爭。

千古一帝乾隆,穩坐皇位63年,全靠雍正死前這兩道密詔

雍正皇帝臨終前特地給兒子弘曆頒了兩道密詔,並叮囑在其死後召集王公大臣們當面宣讀給大家聽。第一道詔書是說把皇位傳給弘曆,也是後來的乾隆皇帝。二是令張廷玉、鄂爾泰兩人忠心報效輔佐弘曆。同時雍正還在詔書中對莊親王允祿和果親王允裡進行了權力限制。這兩位為高權重,如果心懷異志的話,必然會對弘曆造成不利影響。雍正在詔書中嚴厲警告他們,不得以皇叔身份威脅弘曆的皇權。這兩道詔書,果然保正了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帝皇位的穩固,成為了很有口碑的一代明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