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名副其實”的一首清明詩,結尾振聾發聵,令人深省!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上次說到清明節的古詩詞,此類詩詞大多是取自三種題材:一則清明節氣氣候、二則清明節日掃墓祭祖、三則清明踏青出遊。比如杜牧的《清明》就是取材自清明節的節氣氣候“清明時節雨紛紛”!上次介紹的薛昭蘊的《喜遷鶯》則是一首寫清明踏青出遊的詞。

今天向大家介紹的則是一首最“名副其實”的清明節詩詞,這首詩所寫的便是清明掃墓上墳的場景。且欣賞南宋詩人高翥所作的《清明日對酒》:

史上最“名副其實”的一首清明詩,結尾振聾發聵,令人深省!

清明日對酒

南宋·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高翥是南宋有名的江湖派詩人,人稱“江湖遊士”。他少年奇志,卻不屑科舉功名,一生以布衣之身遊蕩江湖,吟詩作畫,四海為家。其實大多語言樸素而慷慨有力,讀之意蘊深刻,這首《清明日對酒》便是其中佳作,被收錄入《千家詩》中。

史上最“名副其實”的一首清明詩,結尾振聾發聵,令人深省!

首聯直接寫清明掃墓上墳之景: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寫景一遠一近,蕭然有悲涼氣氛。頷聯則寫更近之景,特寫掃墓之人的悲傷之態: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清明燒紙,冥紙灰飛如同溝通陰陽的蝴蝶;陰陽兩隔,相思愴然,淚滴成血,彷彿要染紅杜鵑。

頸聯隨時間線寫至日落之後,掃墓之人各回各家,唯有狐狸日落之後窩眠墳冢之上,所謂“狐死必首丘”,狐狸尚且對死去的同伴不離不棄,人何以堪!而回家之後的場景反差更是強烈,幼兒小女嬉鬧燈前,天真無邪無憂無慮,他們理解不了掃墓之人生離死別的痛苦。

史上最“名副其實”的一首清明詩,結尾振聾發聵,令人深省!

結尾詩人跳出場景,直髮議論“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人生在世,有酒就當痛飲,死後他人掃墓祭祀的酒一滴也流不到九泉之下!大有看死厭生、及時行樂的態度。實則是詩人愁極無奈,故作曠達。

這一句“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筆力鋒健、意蘊深刻,讀來振聾發聵,令人不覺深省人生!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