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包麦子》:余秀华,我有三种身份:女人、农民、诗人

《一包麦子》:余秀华,我有三种身份:女人、农民、诗人

《一包麦子》:余秀华,我有三种身份:女人、农民、诗人

成名后的余秀华,虽然隔段时间就要出门,往全国各地跑,看起来真的是要“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了”,可是,她依然勤奋,出完新诗集《我们爱过,又忘记》,又出了本散文集《无端欢喜》,指不定哪一天又出一本小说集,这些都不应该感到奇怪,毕竟她总会给人带来惊喜。因为天赋,也因为勤奋,她说只有当手在电脑上敲出一个一个的字时,才是开心和快乐的。

《一包麦子》:余秀华,我有三种身份:女人、农民、诗人

当然她的散文,依然是写她的生活,在横店的生活,成名后,游走在全国的生活。她依然会写她作为残疾人的境遇,她说过“她不关心国家和政治”,向内而生,她写苦难,写生活,更加敏感。她还写她的思考,残疾和成名的双重不幸与幸运,让她能够体会更多,自然也生出更多的思考。这一点很像史铁生,当然,在她的散文中也提到过史铁生,大概二者也是有相通之处的。

《一包麦子》:余秀华,我有三种身份:女人、农民、诗人

只不过史铁生的散文,充满悲悯,他更多的是精神意识层面的,所以他说“昼信基督夜信佛。”而余秀华不一样,她的思考,更加质朴,也更加诗意化,他们就存在她生活的村庄,生活的横店。所以余秀华的散文,更加内省和私人化,她在尽可能的描述她的生活,但一旦下笔千言之后,这些堆积起来的文字,便开始变得热烈、温暖,令人心头发烫,眼眶湿润。

读余秀华的散文,她有这种魔力。诗人的内心深处,大概都是柔软和敏感的,只是诗歌简洁的文字,让他们变得锋利,变得充满锋芒。你看余秀华在微信里,嬉笑怒骂,俏皮天真,一旦散发出真性情,往往一发不可收拾,诗人大底都是如此,如果诗歌表达深邃,那么散文就会表达温暖和悲悯。这是互补和互通的,大概这才是真实的诗人本身。

《一包麦子》:余秀华,我有三种身份:女人、农民、诗人

恰如开头所说,只要余秀华出一本书,我必定买来看,不为其他,只是因为,看多了浓妆艳抹的文字,或者说看多了精致的文字,亦或是看多了缺乏性灵的文字。其实读一读余秀华就够了,她打字慢,所以每一个字就像是一笔一笔写出来一样,格外用力,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文字脉络。

《一包麦子》:余秀华,我有三种身份:女人、农民、诗人

刘年评价余秀华的诗,“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般瞩目”,这是某种夸张的赞美。因为够真挚坦诚,够字字见血,所以打动人。食指说余秀华小资,不关心国家,没有捧红的理由。余秀华反击食指,散文集里说得要委婉悠扬些:“许多人说我的诗歌是个人抒情,不关心国家社会。亲爱的,关心是要实际付出的,我们不能在一个高大上的话题上粉饰自己。比如灾难,诗歌有什么用?比如腐败,诗歌有什么用?诗歌一无是处啊。”

《一包麦子》:余秀华,我有三种身份:女人、农民、诗人

微博里显得人间烟火缭绕:“人活在世界上是追求真理的,人应该年纪越大,越知道什么是真理。不要以为谁是什么什么前辈,谁年纪大,说的话就是对的。如果年纪大了就是好人了,那就没有流氓了。”余秀华始终是在努力生活、描述生活的人,她的诗歌是属于生活的诗歌。

《一包麦子》:余秀华,我有三种身份:女人、农民、诗人

瑰丽的想象和平凡的生活,漫长的一生和短暂的回忆,就这样融在一起。想象散去之后,“生活仍然滴水不漏”。惯常对于平凡妇女的描写,除了歌颂母爱的伟大奉献,便是一种幽婉的哀怨和关于虚无的追问,一种永远无法与男性分离的描述。但是余秀华看到的是女性本身,是属于女性心灵深处的一部分。这是她作为她的妙处,别人替代不了。

《一包麦子》:余秀华,我有三种身份:女人、农民、诗人

她说:“我有三种身份:女人、农民、诗人,但你若读我诗时,忘了我所有的身份,我会尊重你。”我就是喜欢她这样的个性。别的,似乎我也说不出什么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