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高考,學生為何棄選物理,熱衷於政史地和技術?

愛分享的小兔兔


這是高考自由選科和賦分制帶來的必然。率先實行新高考的是上海與浙江,上海是6選3,浙江是7選3。若以6選3來計算,每一門課的選考人數佔比50%左右為正常。上海選考物理人數佔比在30%左右,浙江因為多了一門技術,選考物理人數更少。都遠低於正常水平。因為這兩個省市現在都不公開選考各科人數了,所以近年數據查不到,猜想棄考物理人數更多。

後實行“3+3”模式的山東省數據也可以參考,第一年選考物理人數不到40%,也一度被傳“山東六成考生棄考物理”,山東省教育廳還特別“闢謠”,表示說法不準確。

那麼棄考物理的人這麼多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我認為主要是這幾點:

1.物理較政史地等學科而言要難,甚至難於同為理科的化學。這從一開始就給考生帶來不小的心理壓力,覺得“學不好物理”。所以物理“差生”先棄考了。

2.賦分制不合理。按選考各科人數賦分,因為重點高中的學生選物理的多,所以選物理你就要和這些優秀學子PK。所以很容易出現倒賦分情況,這又逼走了一群物理“中等”考生。而失去了這些“分母”,最後一群優秀考生廝殺,賦分還是低,惡性循環。所以浙江出臺了6.5W保護政策,但也只是保證了優秀生敢選物理,差生可能碰運氣賭一把。(賭物理選考人數低於保護人數)但中等水平考生還是不敢選物理。這個政策最多也就保證物理考生在保護人數附近,對比二十多萬的浙江高考總人數,還是很少。

3.大學專業選科要求不嚴。大學很多理工科專業都是“物理、化學、生物”選一科即可報考,實際上這些專業物理是基礎,化學生物考生完全不能取代物理考生。但大學有擔心招不到人、擔心分數線過低等顧慮。所以限選不嚴。不過2020屆就沒這麼幸運了,單限雙限三限物理的專業近30%,而之前必選物理的只有約8%。

最後思考一個問題,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物理考生嗎?答案是不需要!但是物理考生人數不能低於正常水平,不能到了大學發現跟不上再來補高中知識吧?而且物理對鍛鍊人的思維有益,在制度趨向合理後,給物理一個機會也未嘗不可。


一隻羊1015


在我讀高中的時候就經常聽身邊的老師和大人們經常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很多人都建議在分科的時候儘量選擇理科。確實數學、物理和化學這三門學科包含自然科學中很多基本的原理,但是對於不少高中生來說,數學和物理這兩門學科的學習也是最難的,比較考驗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對於女生來說,邏輯思維能力天生就比男生差一些,在我高考分科時,不少的女同學因為物理這門科目差而無奈從文

然而現在好消息是國家正在進行高考政策的修改,實行3+3的形式,取消以前實行的分科制,讓更多的考生能夠發揮出自己真正的水平。但是卻引發了“棄物理”的浪潮.

有數據顯示,浙江省的29.13萬高考考生中,只有不超過8萬人選考了物理,佔比不足三成,同與浙江實行新高考政策的上海,在5萬人的高考考生中也只有30%選考了物理,絕大部分的考生都選擇了政史地或者技術作為選考科目。


如果站在考生和家長的角度上思考,背後的原因可能是以下兩點吧

NO.1 政史地和技術這四門科目相對來說,學習難度要小很多

生活中經常聽見人說文科就是靠死記硬背的,只要能記住就能拿高分。雖然我知道文科的學習絕對不止是靠背就能拿高分的,但是如果能夠記住很多的概念和書本上內容,至少可以保證成績不會太差。雖然地理這門學科在大學課程中更偏向於理科,但是高中階段的學習涉及到計算方面較少所以這四門學科的學習主要是依賴於“讀、記、背”。對於對於大部分同學來說,學習難度不大,上手也快,沒有數理化這三門學科的那種計算和思維要求。

再者因為政史地和技術這四門學科報考人數比較多,佔據大比例,所以如果能夠取得一個不錯的成績,整體排名靠前就可以取得一個比較高的賦分值(新高考政策引進“賦分值”,就是選考科目成績不再以卷面成績作為最終成績,而是根據卷面成績在所有考生中排名給出一個賦分值,作為選考科目的最終成績)

NO.2 物理學習難度大和賦分值比較小

高中物理學科的重難點主要是集中在力學和電學這兩方面,特別是力學中的受力分析和分解是很多思維能力比較差的同學的痛點,電學中複雜電路圖計算也讓很多同學鬧心。總的來說物理這門學科的學習考驗思維和基礎能力,而且前期一旦落下太多,後期比較難以補救,耗時也比較長。在付出同等的時間和精力,在政史地的收穫會比物理更加明顯且更快,效率也會更高。

再者就是在新高考政策中選考物理的那30%的學生,大部分學習能力都是比較(畢竟一般的都選擇政史地或者技術去了),所以在物理這門學科中的競爭環境會比較激烈,也比較容易受到打擊。如果自己的物理成績很一般是比較難取得比較高的賦分值的

還有就是物理這門學科的賦分值會比較低,前面也說到新高考政策的選考科目實行賦分值的形式,不再依據卷面成績而是根據排名情況給成績。這樣就造成如果一門選考科目的報考人數比較少,那麼就比較難得到一個高的賦分值。

大家也知道浙江省報考物理學科的人數是不足30%的

儘管物理不被學生和家長看好,但是大家要知道的是物理單科可以覆蓋的報考專業可以達到91.6%,在7科選考科目中排第一。也就是說如果你能選擇物理,絕大部分的專業你都是可以報考的。再者國內名校也更加偏愛於物理,其中北大的20個要求選考的專業中,50%要求選考物理,比如法學和天文學,清華34個專業就有21個專業要求選考物理,人大語言類、國家政治和人力資源也要求選考的物理,浙大24個專業,70%要求物理。

所以對於大部分想考名校的同學來說,考物理還是難以避免的<strong>


最後,對於新高考政策的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棄物理”風氣,希望各位同學和家長不要盲目跟風,而是應該全面的認識自己,理智分析。記住“最好的並非是最合適的,最合適的才是最好的”,在選擇科目時應該符合自身發展和目標專業需求,做最合適的選擇。

感謝你在無數篇回答中閱讀到這篇回答,可能是處於一種偶然或者有心吧,但是相識即是一種緣分,祝你每天擁抱好心情,生活愉快!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


骨子裡的謙卑


從上圖中看出物理和任意兩個學科組合都可以報百分之九十七以上的專業。然而實際上從新高考地區得來的數據卻是選物理的學生在逐年減少。為什麼呢?小編作為一個高中物理老師來分析一下。

可能多數學生和家長還不瞭解高考的錄取規則。新高考錄取規則裡有一條很關鍵:學生報考大學專業時所選三門科目只要有一科符合大學該專業要求,就可以報考。例如某專業如果要求選考科目是物理、化學、歷史,考生只要學物理、化學、歷史中任意一科都可以報考該專業。那麼為什麼要選物理?所以老師給學生講選物理能報很多專業,完全沒有意義,學生選別的科目一樣可以報考啊。

還有一點我們要注意尖子生畢竟是少說,成績中等的學生佔多數。這部分學生的理想就是考個大學,什麼985、211啥的,跟他們也沒關係。在這種情況下,你跟人家講:名牌大學、好專業都要求物理成績,好好學習吧,要不然分再高清華也不收你。對不起,清華我本來就考不上,別跟我說這個了。學生要的不是更多選擇,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只要有選擇就可以了。例如上圖的最後一種組合方式只能報百分之52.9的專業,不過這也沒關係的,只要有能選的就行啊。我最終只能選一所大學一個專業,給我一萬種選擇和十種選擇沒有什麼區別啊。

新高考另外一個規則也導致了許多考生放棄物理,那就是賦分制。賦分制不是你考多少分成績就是多少,而是賦分。賦分制將本省所有考生成績排隊,分21檔進行賦分(浙江目前是這樣)。學生不選物理也就更容易理解了。賦分啊,我物理成績本來不好,本來分數就不高,結果跟學霸一比較賦到的分比我考的分還低,我選擇退出。那沒有了學渣們墊高分數,學霸的高分也有可能被賦成低分,於是一部分學霸也會選擇退出。所以物理這科就很尷尬,學渣學霸紛紛退出,留下來的人越來越少越來越少!

我們也看到無論從國家層面還是從省市層面,都在想辦法解決學生不選物理的問題。例如浙江設立學科保障機制,教育部呼籲高校招生時強制要求物理成績。目前來看收效甚微,原因我剛才已經分析了。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只要有的選就不會選物理,物理在將來可能真的會成為學霸的專屬學科了!


物理老師老李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我是文科生,感覺應該降低中學數學及物理的難度,個人感覺數學考題太過於注重解題技巧,完全忽視學科趣味性與實用性。物理略有同感。化學我是渣渣,不說什麼。 而像政治,感覺真的應該剔除,那種結合課本上所謂的理論分析材料的題目簡直是在禁錮思想。歷史考試也太過注重思維與分析,考題應該注意考生對歷史基礎知識以及廣度上的考察。總之,我覺得問題就在那一紙試卷上,學生面臨出題人對一個公式或知識點無聊的扭曲改造。知識本身變得毫無意義,以知識為依託且捨本取末的題目卻成了學生的心疾。 有些人可能會說專家出的考題是為了鍛鍊學生思維能力,我對此無話可說,只能呵呵。

另外,我相信絕大部分那些在高中理科成績好的學生,他們對公式本身的意義並不真正領悟,先前的科學家有些付出畢生精力推導出的各種自然規律和法則,在教材上呈現出的是毫無人文關懷意義的公式,在考生眼中他們只是解題(這兩個詞真的應該加著重符)的工具與手段。成績好的學生大多數是依靠著題海戰術所得到的解題技巧。我絲毫沒有貶低這些學生的意思,相反,從某種意義上他們依然是非常優秀的,因為他們更有毅力,恆心,知道付出和下功夫。這也是日後成功的關鍵因素。而年輕時候缺乏這種品格的同學,因為沒有得到教育大環境上好的引導,有些非常有才能的學生便成了老師家長口中的差生。


那年的輕琉


這也許時專家沒有想到的結果。理想化的改革設想,最終還是要讓位於功利性的教育實際!當學生髮現選擇物理吃虧時,即便是感興趣,也不得不選擇放棄!棄物理現象,不僅在浙江存在,在其他實行新高考的省份也存在,除非新高考方案進一步完善,或者大學招生錄取採取相應的對策。

一、選擇物理性價比低是主要原因!

對於很多學生來說,物理是高中各學科裡面最困難的一科,甚至難於數學,雖然物理與實際聯繫密切,但過於抽象。物理不僅僅考察數學運算,更重要的是考察同學們的思維。每天都用大量的時間做物理,但是物理的分值卻不高,如果把物理和其他科一樣的分數來對待,那麼學習物理顯然是性價比比較低的,不合算的。所以,多數學生,尤其是成績中下游的學生,自然會放棄了選擇物理。

當然,對於一些痴迷於物理的學生來說,這門學科並不難,有些學生幾乎每次都能考滿分,這是學政治歷史這些學科做不到的,所以,對他們來說,不存在棄物理的說法。

二、新高考賦分政策,擊退了大部分中等學生!

由於物理學科的這種特點,決定了成績下游的學生不可能選擇物理;而一些成績中等的學生,也不願意成為”炮灰“,紛紛選擇了放棄物理,使得物理成了尖子生角逐的戰場。

一些成績還不錯的學生,選擇物理後,發現自己的賦分竟然比原來一些不如自己而選擇其他學科的學生多,所以又改變了想法,由物理改成了其他學科。

至於技術,由於高中才接觸這門學科,老師和學生都不是很熟悉,所以浙江最開始選的並不多,和物理差不多,後來經過高考後,學生髮現這門學科賦分較高,所以選擇技術的

三、唯有進一步完善高考改革方案,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新高考的設計初衷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自主自由選擇,並增加了物理的地位。然而實施過程中卻是事與願違,所以必須進一步完善改革方案。

比如,據說遼寧將要實行的3(語數外)+1(物理 歷史任選1)+2(化學 生物 政治 地理任選2)方案,就可以避免物理學科賦分帶來的弊端,有利於鼓勵學生選擇物理學科。

另外,大學在專業限制方面,可以適當增加物理學科,也是一種解決方案。

新高考改革已經在路上了,雖然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但是放棄的可能性不大,想辦法完善,是現階段唯一的對策。

我是”贏在高三“,致力於教育和教學工作,如果你同意我的觀點,請點擊右上角的【關注】,獲得更多信息。


贏在高三


9月11日,安徽省發佈新聞,推遲“新高考”的落實,延緩到明年。至此,原定18省推行的新高考,已有包括江西,安徽,黑龍江等省在內的11省份暫緩推行“新高考”。

對考生來說,這意味著什麼呢?

1 大背景

隨著應試教育的弊端不斷顯現,素質教育也呼之欲出。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2014年,以上海,浙江兩地為改革試點的新高考政策也出爐。素質教育的目的也很明顯,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一年2考(選考+高考)的模式也打破了單一的選拔體系,各大院校的三位一體政策,也是增加了人才選拔的可能性。從種種初衷來看,新高考確實充滿期待。

2 實際效果

2014年,上海,浙江兩地新高考改革正式拉開帷幕。做著做著,發現初衷與實際效果背道而馳。選考的7選3考試,不僅沒有達到較高的區分度,很多理科類的學科,令很多考生望而卻步。但是另外,政治,技術等相對較容易的學科一時間甚囂塵上,不少高中技術類的老師頻頻告急。但是物理等理科類學科,卻無人問津。即使浙江省出臺了6.5萬考生的保障措施,似乎看起來也是杯水車薪,對考生來說,真正在意的還是相對容易的學科。

而且,選考+學考的措施,也加大了考生的負擔。2次選考,耗費的是人力,物力,有校長就直言,很多學生的課程沒上完就去參加選考,結果可想而知。本來的減負,卻在無形中成了增負。這樣的結果,是誰都不願意見到的。於是浙江省的2020年高考,選考時間由10月份,4月份變成了1月份和高考的6月份,同時學考,選考分離,為的就是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複習。同時學考,選考分離,增大選考的難度,也是為了增加考試的區分度。

3 推廣的難度

最大的難度還是在推廣上。由原來的文理科分班制變成選考7選3,每個學生選擇的選考科目不一,就意味著原來的同班制度需要變成現在的走班制度,如果根據7選3的措施,有人統計過共有35種方式,意味著原先的單純文理科變成了如今的35種,17倍的變化。不用說經濟發達,教育資源相對優質的上海,浙江難以應對,更遑論其他地區。師資力量的不匹配,是推廣最大的難度。於是,我們看到,原先計劃的18省啟動新高考,變成了11省推遲“新高考“政策。


其實迴歸物理學科來說,棄物理還是不太可能。畢竟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物理的基礎教育還是十分必要的。


藝考生文化課


得罪了,我是來搞笑的。我看這麼多年玄幻中的毒,把對學科的淺見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權當一樂。

初高中如練氣期,重在練出氣感,為築基作準備。除了個別天才,大部分人應該培養一種周正平和的思維模式,為大學選擇學業方向做準備。而最適合建構思維基礎的,我覺得第一是語文數學,其次是歷史物理,然後才是生化政地。

語數的主導地位不可動搖,生物和地理側重知識積累而非思維引導,這兩點可能分歧小。物理化學歷史政治四門中,不考慮分數,只考慮思維,我更願選出物理歷史兩門。我認為政治是歷史的沿伸,化學是物理的沿伸,政治化學更具專業性,可以提出基礎部分放入歷史和物理,主體部分更適合大學專業學習。而初高中不必太專業,打好思維基礎,煉出一種氣感更重要。

英語應該打個什麼比方?我覺得英語像練符,這是一門工具,一種手段,練得好了有很大禆益,可以發現一方新天地,開創一種新局面,對練不好的人也不必強求,畢竟只是輔修工具。英語適合從小培養語感,年齡大了反而事倍功半,得其形而不得其神,好在我們的英語考核偏重形似,不求神韻,現在過關還是容易的。是不是練符也一樣?寫得好的神形兼備,寫不好的畫虎類犬。

進入大學,差不多算築基有成了吧。大學最重要的是培養自學能力,老師開始放手了,能否有望金丹,多半還靠自己。這時候學業大目標應該都定了,可以考慮兼收並舉,一專多能,搞通識教育,成為一個能輕鬆駕馭各門學科的人,也可以心無旁騖,搞專才教育,一心直指大道。當然大部分的還是成不了金丹的,就算混了個畢業證,也只算是廢丹。也沒事,天下廢丹茫茫多,工作還是找得到的。

能夠進入碩博階段,就有望修成元嬰老怪了吧?那些最後能成為文學家、科學家,經濟學家的,怎麼也得是大乘吧?當然,草莽之間亦有英豪,社會也是修練場,不是隻有大學一條路。


atubofisher


新改問題太多,3+3最垃圾,3+1+2好一丟丟,3+2+1又好一點點,但是都不是最佳方案,高考為什麼一定要湊齊不相干不可比不科學不合理不公平的3門課程呢?

能否推廣可以先看下試點省份。試點省份暴露的問題解決了,再擴散到其他省份,強行推廣就是帶病推行啊。。。

那現在的新高考存在哪些問題呢?

1、科目無關聯,比如本來生化不分家,政史地不分家,現在為什麼一定要湊齊3個不相干的科目呢?任意組合註定出不了大師

2、物理沒必考,工業科技類生源基數遠遠達不到80%的基本要求,另外物理作為素質訓練核心課程卻不必考,還談什麼素質教育呢

3、物理分值低,十年物理不如兩年背誦類副科好拿分,棄物理趨之若鶩

4、英語分值高,英語是孤立的工具科目,分值竟然比物理還高,全民苦背單詞佔用了太多素質訓練和實踐創新的時間

5、背誦類必考,一個優秀的理科生必須投入大量精力在背誦類副科上才能不落選,這是人才不能脫穎而出的主要原因

6、背誦分值大,文科類答題和評卷主觀影響大,少做個題不影響啥,少背段話就可能落榜啊,但是那些開卷百度都能查到的東西與能力有毛關係

7、選文比例高,晨讀加倍,大家都在朗朗背書,這哪是在搞素質教育,哪是在搞科教興國,洋人是不看你嘴皮子功夫的

8、兩考制問題,除非考滿分,不然都得兩考,負擔更重,且兩考試題沒有可比性,必然影響公平

9、賦分制問題,其實理科優秀文科不差就是我們需要的人才,但是不行的。因為大家都背的很好,你的政治歷史地理雖優秀但只能按低分算,文科賦分會刷掉不少科學家啊

10、物理保障機制的侷限,年年保障,不對物理高標準嚴要求,反倒按最低水平算,理念有問題啊,這明顯是把科教興國廢棄了啊

11、自主招生,立法執法要分開,本可以在高考框架內通過優化高考科目組合和題型設計解決,而現狀高校自導自演,雖堂而皇之卻也暗藏貓膩。降分太大數量太多已嚴重破壞公平

12、綜合素質評價,素質除能力以外的部分根本無法客觀評價,現狀又由底層分散操作,必然導致堵不住的漏洞,一發不可收拾,嚴重破壞教育公平

思路錯了,就是南轅北轍。試點沒通過,莫如不改啊。。。

3+3既沒有科學性,還引入很多問題。其實高考科目組合多根本不是目的,更不是必需的。而危害最大的問題就是棄物理重文科、輕能力重記憶!

物理是最佳的素質訓練課程,也是素質教育的核心課程,新改去物理效果顯著。另外6選3科目間沒有任何關聯,投入產出價值也沒有可比性卻都是100分,顯然是不合理的,而大師之路也止步於此了。。。

我們天天在喊素質教育。素質包括品格和能力,品格是可以持續訓練的,但卻很難客觀評價。而能力即可以持續訓練,也可以客觀評價。

所以,素質教育之品格,訓練在平時,做足過程即可。而素質教育之能力,關注結果,需要考試。高考就是對素質之能力的客觀評價。

從科目的角度看,我們需要的人才,就是接受過初高中全科教育,有較強的溝通能力(語文)邏輯思維(數學)和科學素養(物理),又在專業領域和專業交叉領域(如計算機、生化、政史哲地)有較強技能的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成長為大師,才能擔當重任。

最佳方案:初高中全科教育。高考除翻譯和藝術體育專業外,語文數學物理必考150,然後生化、計算機、政史哲地三選一,英語自由選擇僅對成績前10%的學生給予最高20分的加分。統招按對口專業和規劃比例錄取!

*初高中全科教育加高考物理必考,這樣就從根本上實現了文理不分科,避免了傳統教育模式下的純文科偏科現象。有人可能會說,文科生考物理成績一定很差,是的,但是大家都不好,所以也就沒什麼了。但是如果哪個文科生物理成績也不錯那自然會有優勢,因為這說明他不僅僅會寫文章,更懂得如何科學地寫出一篇更有價值更禁得起推敲的文章。而對於那些理轉文的學生,這種跨界更是值得鼓勵的。。。

而3+3新改,首先初衷就有問題。理科生聽不懂政史的極少,文理分科的問題不是理科生不懂政史,而是多數文科生數理水平停留在初中甚至初中前階段,科學素養太差,培養的都是一堆偏才廢材。萬一這些人誇誇其談做了領導,就很可能成為國家和企業發展的阻礙。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啊。文科課程退休了都能學,實際上相當比例的理科生最後都成了通才,但新改為了挽救文科生而去犧牲優秀理科生的受教育權利,愚蠢啊。。。

然後是讓學生自由選擇科目。方向自選可以的,但是科目任選就是沒考慮科目間的關聯,所謂生化不分家,政史哲地不分家,你讓學生任選科目懂生不懂化,懂政不懂史,懂史不懂地,這選出來的都是啥?四不像的庸才。不利於大學的進一步培養,更別指望在專業領域和專業交叉領域做出新的發現,大師之路到此為止。

怎樣去設計一個好的高考方案?要從培養目標和知識結構的頂層考慮。

高中的目標是什麼?是培養一個合格的社會人,不要求多專,但不能偏科,不能是某個方向的白痴。就是說文理藝體啥都懂一些,這樣離校後不至於偏置,還可以繼續自學所有感興趣的領域。

大學的目標是什麼?是一個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邏輯思維和科學素養的學生,同時在專業領域和專業交叉領域有一定技能的學生。缺乏基本素養難堪大任,缺乏專業技能難做事情。

知識結構上看,物理是科學的代名詞,也是素質教育的核心課程,本身就覆蓋了很多領域,配上計算機更可以如虎添翼。生化不分家,懂生不懂化藥水配不明白,懂化不懂生就不好評估化工對人的影響。政史哲地更是人文四傑,都通才能洞悉人文地理,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而英語則是一個孤立的工具科目。

所以問題就很清楚了,語文數學物理150作為必選科目,考察一個學生的基本素養。計算機,生化,政史哲地是三個可以自由選擇的方向,考察一個學生的知識背景。而英語則可作為自由選擇科目,僅對成績前10%的學生給予最高20分的加分。

現狀!!!物理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課程,也是素質教育的核心課程,6選3後沒人考了。選考的人不說80%,60%都不到。還談什麼科教興國,素質教育呢。。。

十年物理、五年化學、三年生物、兩年地理啊,政治歷史看看新聞聯播三國演義覺悟就上來了,老了都能讀史記。而這些文理科目分值居然是一樣的?用腳趾頭想都不合理。

為什麼會有所謂的“文科生”存在?為什麼會有很多人覺得物理難?這根本就不是天生的,其實是因為理工教育沒有從娃娃抓起,很多孩子小時候玩具都沒玩明白,就早早垮掉了啊。。。

末了,瞭解一下各國的STEM教育計劃,對比下現在的新高考。

STEM代表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STEM教育就是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的教育。在國家實力的比較中,獲得STEM學位的人數成為一個重要的指標。美國政府STEM計劃是一項鼓勵學生主修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領域的計劃,並不斷加大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的投入,培養學生的科技理工素養。



火狐520


上午剛剛寫了一篇《新高考形式下棄“物理”科目恐慌的一點思考》希望大家在“今日頭條”上關注我並閱讀文章全部內容,它一定會給你一個新的視角看待這個問題!先上圖瞭解一下:





分析了原因:



並列舉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鄭州大學、菏澤學院三類學校數據:







根據數據做了個總結順便提了一下小小建議:

希望給他們以幫助!


左手清華右手北大


別讓短視侷限人生

在將要進入大學之前,學會選擇,學會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的未來負責,是高考改革的初衷之一。

高考改革,面對是所有學生,在初中畢業進入高中階段學習的時間節點,選擇是新高考的必然。所以討論也沒什麼用,看看該如何應對。

1:學物理,不學物理帶給自己的影響會是什麼,學習中我認為哲學最難,其次數學物理,這是培養人思維能力和抽象能力的過程,如果在技術基本已經日新月異的今天,成為一個能夠適應技術發展的社會角色,缺了數學,物理能力,幾乎就失去了精英階層的競爭機會。說白了,就是我做個超凡脫俗,出類拔萃的人,我就必須學,否則,也沒事困惑。

2:我的物理學習能力是否符合,誰說這世界的學習問題都能明白,學不會,也只好另闢蹊徑。

3:在這個時間節點,家長和考生如何判斷自己,對家長和學生是個考驗,這需要短時間給自己儲備大量的相關知識。

4:考慮自己是否適合學,擅長學。起碼要夠全省前5%的排名水平,孩子在數理化科目能力特別突出。可以考慮學習物理課,可以朝這個方向發展。

5:不適合物理學習的也不必勉強自己,適合自己的的標準是可以學的會,學得懂。

6:在自己對自己無法確認的時候儘量選擇物理留下發展成長空間。

7:有些情況下物理課程學不好不是孩子問題,要考慮是否可以通過補課等方式提升物理學科能力,不同的老師差距非常大。一旦走上喜歡,情願的學習路徑,一切迎刃而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