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及德雲社相聲的幕後作者是誰?

一苑花開


以前都是一招鮮吃遍天,玩雜技有一個絕活就行,能說上幾段相聲的,這一輩子基本上吃喝不愁。現在呢,您不用出門,打開手機就能把德雲社所有的作品看完。

中國相聲從無到有才150年,德雲社這幾年創作的都比這一百多年多,你還想怎樣?

德雲社創作最頻繁的時期,私以為應該是參加《歡樂喜劇人》的時候了,周播節目,每週都要有新作品,而且件件都是精品,別的不說,就算你買票去德雲社聽相聲,你也聽不到這麼新鮮的。

而且經常聽相聲的觀眾應該都知道,哪怕是同一個相聲,不同的場子內容也會稍有不同。就和演唱會似的,同一首歌可能會用不同的形式演繹出來。而假如改編的讓觀眾滿意,觀眾就會覺得這是一個新相聲。

相聲本來就興起於街頭巷尾,就是人們茶話間的功夫活兒,素材一定要來源於生活,不然你的相聲肯定不好笑,就像為什麼公式相聲必死無疑一樣。而這些素材,大多數都來自你很熟悉的網絡段子。

素材是有限的,重要的是怎麼把素材翻出花兒來。就像泰坦尼克號,本來是一場人類的還海難,但是對海鮮來說卻是一場狂歡,您說對不對?

還有就是一些老段子,我們常說與時俱進,傳統的東西怎麼在現代社會背景下發展的更好、更繁榮,這是說相聲的人的責任。你也看見了,德雲社的確有這本事,以前的老段子還是會出現在新相聲裡,促進了傳統相聲的繁榮。

而且聽相聲聽到後面聽的就是個味兒了,那些梗你都知道,但是你還是會笑,就像看小品或者一些輕喜劇的情景劇,你都知道劇情了,但還是能從演員的表演裡找出笑點,這才是精華。

大家一天都是24小時,他們除了商演還有教學、小劇場,就算創作也需要時間。德雲社目前的確是沒有專門的創作團隊,都是搭檔兩個人想段子然後融入表演的。而素材多數來自網絡或者老段子、以前的作品,變著法兒的逗您笑,這還不行嗎?


入行娛樂


德雲社相聲的主要來源有以下三個方面:


1、老一輩藝人流傳下來的傳統相聲作品,如報菜名、八扇屏、拴娃娃、文章會、大保鏢、學聾啞、金龜鐵甲、怯大鼓、繞口令等等吧,演員們在保持大框架的前提下,再進行二次創作,加入適合當今時代的內容和包袱,目前德雲社表演的相聲大多是此類作品。


2、郭德綱原創的作品,如經典的你字系列、我字系列等等,除了郭德綱自己表演以外,也有部分作品被徒弟們二次創作以後拿來表演,比如《我要幸福》、《四方詩》、《酒色財氣》等。


3、演員們自己原創的節目,比如岳雲鵬的《來自病房的你》《保安隊的日子》,孟鶴堂的《瞧這一家子》,張鶴倫的《十分美好》《我的江湖》等等。


相聲演義


網絡段子抄起來

老段子翻新



不過現在的相聲已經變味了,再也不是鋪墊鋪墊最後抖包袱的形式了。

主要原因就相聲是創作已經是黔驢技窮了!

相聲說的好不好要看鋪墊和最後包袱抖的響不響。現在大部分相聲都是網絡段子,最後包袱根本就響不了。

於是,出現了嬉皮笑臉的相聲表演者。馬三立老先生曾經說過,說相聲不是出洋相,不是一味的嬉皮笑臉討好觀眾。



我覺得即使這種人成功,也是他個人的成功。然而對於相聲來說,這是徹底的沉淪了。



還有一種所謂的表演式相聲,更是丟了相聲的魂。。。

期待相聲會越來越好吧!!!!


他日遂我凌雲志


德雲社的相聲節目分兩種。

第一種是老段子改的。

比如《拴娃娃》、《樹沒葉》、《八扇屏》、《大保鏢》等等,都是早年間藝人寫的。

以前撂地演出什麼都有的說,所以這些節目也要進行一些修改才會搬上舞臺。

第二種就是後面演員自己寫的。

比如老郭的《論五十年相聲之現狀》,岳雲鵬的《保安隊的日子》,都是根據自己的經歷寫的。

至於有沒有其他人在德雲社內專門寫相聲,我還真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