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父母去世,曾向財主借地安葬雙親被拒,稱帝后那一家結局如何?

夏目歷史君


朱元璋小的時候,和他的父母,都是在地主劉德家打工,朱元璋的父母給劉德種地,朱元璋給劉德放牛。

反正他們這一家人,都是被地主劉德剝削。

關鍵是劉德這個人,一點德都沒有。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元朝末年的時候,中原地區不但發生了自然災害,還發生了瘟疫。

這對於朱元璋這種貧苦的人家,簡直就是致命的打擊。

因為沒有糧食吃,朱元璋眼睜睜的看著昔日的親人,一個又一個的離他而去。

他的父母也在這場災難中離開了。

此刻,生還的人除了朱元璋,就是他的二哥了。

當時的這兩個孩子,就想把父母先給埋葬了。

但是,天地之大,那裡才是他們埋葬父母的土地呢?

也就是說朱元璋家裡根本就沒有地,他不知道把父母安葬在哪裡。

這兩個可憐的孩子,無路可走了。

索性他們又硬著頭皮,去了原來的地主劉德家裡。

看看劉德能不能發發善心,給他們一點不毛之地,讓他們好安葬了自己的父母。

可是,劉德並沒有看在昔日,朱元璋的父母為他種地的份上,給他們安葬父母的土地,而是讓他們有多遠滾多遠。

面對這樣的人情冷暖,兄弟二人傻眼了。

他們已經不知道該找誰來幫忙了,難道天下之大,就真的沒有埋葬自己父母的地方嗎?

就在兩個孩子絕望的時候。

劉德的哥哥,劉繼祖找到了朱元璋兄弟二人,他給了一塊半山坡的地,讓朱元璋埋葬父母。

就這朱元璋才算是把父母給草草的下葬了。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後來當了皇帝。那麼他當了皇帝,榮歸故里的時候,是如何對待地主劉德的呢?

朱元璋當上了皇帝,回到了老家鳳陽。他先是祭拜了自己的父母。然後又想起來昔日劉繼祖對他的好。

所以,他想找到劉繼祖,報答一下他當年的舍地之恩。

但是,很遺憾的是,當時的劉繼祖已經去世了。

不過朱元璋還是把死去的劉繼祖,給封為了侯。然後讓他的爵位,由自己的兒子繼承。

至於那個可惡的地主劉德,朱元璋也沒有殺他。

畢竟如今的朱元璋,並不是當年的朱元璋了。

他今天是皇帝了,因為皇帝的身份,他就不可能給一般的人,斤斤計較了。畢竟這個國家裡的任何一個人,都是他的子明。

他不可能為了昔日的一點仇恨,把屠刀舉向自己統治下的人民的頭上。

因為只有不殺劉德,才能顯示出他的大度,才能讓人們誇獎他仁慈寬厚。

就這樣劉邦不但沒有殺他,還給了他三十傾良田。這就是朱元璋,那個愛恨分明的朱元璋。


漢史趣聞


朱元璋是濠州鍾離人(今天安徽鳳陽),祖父叫朱初一,朱初一有兩個兒子叫朱五一、朱五四,朱五一和朱五四各有四個孩子,按排行叫朱重一至朱重八,而朱元璋是朱五四的小兒子,排行最末,所以叫朱重八。

我們可以看出,元朝時期的普通老百姓是沒有名字的,一般是用生日,或者數字來做為自己的名字。

朱元璋曾經給村裡的地主劉德看過牛,還和其他七個小夥伴一起把這頭牛宰了吃。公元1343年,濠州城發生旱災,第二年春天的時候,又發生蝗災和瘟疫,朱元璋的雙親得病去世。

朱元璋家裡窮,自然是沒有地可以安葬的,朱元璋就和二哥去懇求劉德,希望劉德能給他們一小塊,用來安葬他們的雙親,但是不管朱元璋怎麼求,劉德就是不願意,兄弟倆十分傷心。

鄉里人劉繼祖看他們太可憐,平時關係也不錯,就給了他們一小塊地,兄弟倆就用破衣服將雙親裹住,然後安葬了。

而等到朱元璋當皇帝后,回到家鄉,朱元璋先是找到劉繼祖,封他為義惠侯,他的妻子婁氏為侯夫人。劉德聽說朱元璋回來了,十分害怕,畢竟他當年是拒絕過朱元璋的,而如今朱元璋當皇帝回來了,是不是要找自己算賬。

朱元璋讓人叫來了劉德,劉德一看到朱元璋就跪下了,不斷的磕頭,朱元璋看著劉德說:劉德呀,以前你不幫我,我不怪你,你那時若幫我,那是情分,不幫我,也是正常的。以前,我宰了你一頭牛,我就送你三十畝田地吧。

朱元璋已是皇帝了,眼界自然高了,肯定不會將以前的小恨小仇記在心上的,但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別人有難的時候,施以援手,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所以劉備對劉禪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歷史簡單說


按照朱元璋的脾氣,這家財主不會有好果子吃,然而結果卻讓我們大跌眼鏡。

朱元璋出生在安徽鳳陽一個貧困的佃農家庭,他的父母連半畝薄田都沒有,還到處拖欠地主的債務,只能到處流浪躲債,靠給地主劉德種地為生,父母兩個整日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幹一年,種出來的絕大多數糧食都是劉德的,剩下那點可憐的糧食都不夠養活一家老小。

朱元璋11歲的時候,家鄉天災頻發,先是旱災,後來是蝗災和瘟疫,導致莊稼減產甚至絕產,吃不到糧食,又發生大面積饑荒,結果不到半個月,朱元璋的父親、母親和大哥都去世了。

如果朱元璋會寫日記,這半個月一定是他人生最黑暗的日子。

古代人死了可不是隨便埋的,必須要埋到自家地裡,如果沒有地就要花錢買一塊地下葬,但老朱家只剩下11歲的朱元璋和他二哥,倆人連給父母買棺材的錢都沒有,到哪裡去買地?

無奈之下,朱元璋找到地主劉德,低聲下氣地哀求對方,希望他看在父母給他種地,自己給他放牛的份上,能可憐可憐自己,給他一塊地安葬父母。

但劉德殘忍地拒絕了,在他看來,自己給這家窮光蛋當佃農的機會已經是仁至義盡,他們死了算命不好,跟自己沒有半毛錢關係。

正當朱元璋最無助的時候,一個善良的地主出現了。

劉繼祖是劉德的哥哥,同樣是地主,但兄弟倆差距太大了,劉繼祖看朱元璋太可憐,就給了他們一塊墳地,兄弟二人千恩萬謝,找了幾件破草蓆包好屍體,把父母草草安葬。

有人說劉繼祖送給朱元璋的這塊土地是有“王氣”的,正是這塊地改變了朱元璋的命運。

我相信在那一刻,朱元璋一定會銘記劉德和劉繼祖兄弟做過的事情。

後來,朱元璋為謀生一個人到皇覺寺當了和尚,再後來又外出流浪乞討,開始了自己傳奇的一生,若干年後,終於登上皇位,成為大明天子,九五之尊。

朱元璋飛黃騰達後,依然不改艱苦樸素的本色,他經常回憶起自己少年生活,他想起了對自己有恩的劉繼祖,想要好好報答這位大恩人。

但劉繼祖早已去世多年,朱元璋為表感恩,仍然追封他為義惠侯,由他的子孫繼承,世襲罔替,只要大明朝在一天,這個爵位就永遠不會失效。

那個劉德呢?他仍然健在,而朱元璋對他的態度也讓人大跌眼鏡。

朱元璋不但沒有懲罰劉德,還賜給他土地30頃,免徭役10年,還說了一句十分貼心的話:

“爾之所為,亦恆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豈知今日為天子也。”

你當年所為,也是人之常情,朕不怪你。當初我一貧如洗,你也想不到我能當皇帝啊!

嫉惡如仇,殺人不眨眼的朱元璋竟會如此對待劉德,想不到,真是想不到。或許他在心中默唸:如果不是你劉德拒絕我,或許我還當不成皇帝呢!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朱元璋的祖上最初居住在江蘇沛縣,後遷到句容。再遷泗州。到了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這輩,朱五四帶著老婆遷居安徽鳳陽縣定居了下來。老朱祖輩為什麼總是搬來搬去呢?目的就是逃避元朝不合理的苛捐雜稅。



朱元璋的父親學名叫朱世珍,母親陳氏。夫妻二人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夫妻二人共生了四個兒子,朱元璋是最小的兒子。據說陳氏生朱元璋時還有一段傳說:陳氏有一次在田間幹活,由於太累,不知不覺在地頭睡著了。此時電閃雷鳴,眼看就要下雨。丈夫朱世珍擔心老婆被雨淋,於是從家裡拿起雨傘往地裡跑,就在大老遠朱世珍看到有條龍趴在老婆身上做那事。朱世珍急忙跑過去,那條龍剛好心滿意足做完那事飛走了。這是陳氏方才甦醒。一年後,生下了朱元璋。據說朱元璋一生下來天生異象“奇骨貫頂”。頭頂左右各有一個骶角。

常言說得好“只愁不養,不愁不長”不知不覺朱元璋長到了十七歲。由於家貧無力撫養,父親把他送到了“皇覺寺”做了和尚。



雖然朱元璋天生異像,但他此時正“潛龍在淵”,遠沒達到飛黃騰達的時候,也許是上天正在考驗他,畢竟“欲成大事,必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話說至正四年,旱災蝗災並生,朱元璋的父母兄長相繼死亡。史書記載【父母兄相繼歿,貧不克葬】。這句話是說,儘管老朱的父親朱世珍當了一輩子的農民,種了一輩子的地,元朝土地那麼多,可是天下沒有朱世珍一寸土地。當他死後,朱元璋發現沒有下葬的地方,這正是“千里無閒田,農夫猶餓死”的真實寫照。

朱元璋從寺院歸來安葬父親,發現所有土地都有主,唯獨自己家中房無一間,地無一壟。這可愁壞了年少的朱元璋。這可咋辦呢?朱元璋思來想去,不得不硬著頭皮哀求地主劉德發發善心,看在老爸為他扛了一輩子活的面子上,施捨一塊墓地,好埋葬了父親。

朱元璋說明了來意,地主劉德一聽破口大罵:“老子也沒有閒地,即便有也不能埋窮鬼,敗壞我家風水咋辦呢?”“趕緊給我滾,越遠越好”!地主劉德不但沒有同情心,反而奚落了朱元璋一番,朱元璋只好哭著離開了地主家。



朱元璋後來做了皇帝以後,回憶這段心酸往事,不由得感慨萬千:“魂悠悠而覓父母無有,志落魄而徜徉”。

古代人死後都是“入土為安,”朱元璋想埋葬父母而沒有地方。總不能讓父母暴屍荒野吧?正在束手無策的時候,他的鄰居,老實巴交的劉繼祖知道了,見朱元璋實在可憐,就決定讓朱家二老埋在自家地裡,朱元璋一聽急忙找了幾件破衣服裹了父母的屍體,抬到墳地裡草草掩埋了。幾經周折,朱五四這個可憐的太上皇終於在九泉之下瞑目了。

公元1368年,朱元璋終於“飛龍在天”稱帝了。當了皇帝的朱元璋回到了鳳陽縣祭祖,老朱稱帝后,父親被尊為皇帝,廟號仁祖,諡號淳皇帝,他的陵墓就在鳳陽的明皇陵。



鄉親們見朱元璋回到鳳陽後非常高興,都出來叩拜朱元璋。朱元璋當眾宣佈免除鄉親們的賦稅,鄉親們十分高興。

朱元璋錦衣還鄉嚇壞了一個人,那就是曾經拒絕埋葬朱元璋父母的劉德。他認為老朱這次回來一定報復自己,“天子一怒伏屍千里。”劉德心想,我這次死定了。然而,讓劉德大出意外,朱元璋沒有砍了劉德的腦袋,而是當場賜地三十多畝,並免除了他的所有賦稅。

劉德當場跪地痛哭流涕,大呼朱元璋明君,而朱元璋大度的一笑說:【爾之所為,亦恆情而,不必問,吾貧時,爾豈知今日天子也?】

意思是說,當時你這樣做是人之常情,不必過多指責你,“不讓葬是本分,讓下葬是情份”,當然你也不知道我今天能當皇帝吧!說罷哈哈大笑。



朱元璋的做法贏得了百姓的稱讚,當然,老朱不會忘記鄰居劉繼祖的大恩大德,追賜劉繼祖為義惠侯,看到了吧,這就是有好心必有好報的結果。一塊破地,換來了子孫的榮華富貴。還有封其妻婁氏為侯夫人,爵位蔭及子孫,與明朝相始終。


秉燭讀春秋


沒怎麼樣,沒報復,好像還給了一些恩賜吧,但顯然沒有贈土葬父母的那家恩賜的多!



能怎麼樣呢?政治家都是反人性的。

正常人會報復,比如伍子胥這種,但帝王會像韓信那樣,

當你龍傲天下了,你還會在乎當初戲弄你的小蝦米嗎?都不在一個層次了,也不會去計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