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貨市場多空交織 玉米價格何去何從

進入四月國內玉米市場在經過了3月份的劇烈調整之後,現貨市場的成交價格開始趨於穩定。縱覽國內玉米現貨市場,目前仍然是一個“多空交織”的狀態。接下來我們就來簡要的分析一下目前市場上所存在的多空因素,以便對後市做出一個更為明確的預測。

首先我們來看看近期出現的利空因素。利空因素之一,那就是上週開啟的中儲糧拍賣,從拍賣的情況來看,分別在內蒙古以及吉林兩省拍賣共計12.2萬噸的玉米,實際成交不足4萬噸,主要集中在吉林地區。內蒙古地區拍賣由於起拍價(1760元/噸)較高,全部流拍。

可以說這波拍賣在開啟之前被市場過分解讀為利空因素,但從實際的情況來看,無論是從拍賣的標的、年份(2014-2016年)還是數量上來看,即便其全部成交也很難對市場造成本質上的影響,其與玉米臨儲拍賣每週百萬噸級別的拍賣還是有著明顯的差距的。利空因素之二,那就是養殖行業的疫情包括持續近半年的非洲豬瘟以及近期出現的禽流感。首先非洲豬瘟在近期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部分地區已經解開封鎖,雖說疫情尚未完全結束,但目前已經開始朝著好的方向去發展,部分地區的補欄意向也在逐步增加。至於禽流感,每年春季基本都會出現幾例,國內已經針對此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解決方案,因此不會造成規模性的影響。再者就是進口玉米的增量預期,由於中美貿易談判進展順利,未來美國玉米可能會有進口方面的增長預期,但筆者同樣還是要強調一點,進口增長的幾十萬噸還不足以對整體的供需結構產生大的影響,頂多只是在某個階段對港口以及周邊地區價格造成小規模的衝擊而已。

如上所述,以上幾點就是近期玉米現貨市場的利空因素,可以說其本質上對於玉米現貨市場的確是能夠造成利空影響,但從其力度上來看,無論是從量級還是規模以及發展趨勢來看,目前來看並不足以影響玉米現貨市場供需結構本身出現反轉的趨勢。

再來看看目前市場上存來的一些利多因素,首先從大的供需結構角度來看,2018年的新季玉米從產量上來看同比處於持平甚至小幅下調的狀態(各機構統計角度不一),而需求方面在養殖尤其是深加工企業的產能不斷擴大的帶動下,一直呈現出良性增長的態勢。

因此從大的供需結構來看,未來的玉米現貨市場將會呈現出一個供應略為下降,需求不斷增長的態勢。這也是筆者一直堅信2019年玉米價格仍將是大概率向上的主要因素。第二,那就是隨著播種季的臨近,無論是從土地的墒情還是從播種面積的調減等角度來看,目前來看新季玉米的整體播種預期很難出現增長的狀態,考慮到部分地區土地仍處於相對乾旱缺水的狀態,2019年的玉米整體產量單就播種階段來看難言樂觀。

總體來看,雖說目前玉米市場上利多利空因素並存,但從玉米現貨市場供需結構的發展趨勢來看,需求增長的速度以及幅度明顯要由於供應方面的增長預期。在現貨市場沒有大的補充(臨儲玉米拍賣)前提之下,現貨價格很有可能在清明過後完成築底進而完成走勢反轉,價格進而上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