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朱棣僅有十萬兵力,為何敢孤軍攻打南京?他不怕被斷後路嗎?

華夏曆史館


燕王朱棣擁兵十萬,那可不是和小數目了,而孤軍南下,的確需要莫大勇氣。但是,判斷當時情勢,卻也是無可奈何呀,

燕王軍隊雖然十萬,而且能征善戰,但是擋不住消耗

我們都知道一句話: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即便名將白起,在與趙國長平之戰中,也消耗了秦國二十多萬士兵。而燕王朱棣當時只是十萬大軍,但是隻佔領了北京附近地區的他實在沒有多少兵員的補充。而他的大侄子朱允炆卻名正言順擁有大明的幾十萬正規軍以及豐富的補充兵員。所以長期相持下去,朱棣軍必然承受不住戰鬥減員的危害,到那個時候,防守都顯不足,更何況進攻。

尤其到了後來,朱允炆方面逐漸調整,也開始發掘出能夠打仗的盛庸、平安等人,加以重用,朱棣已經開始吃虧了。

這個時候,可謂是孤軍深入奪取京城如果失敗也是死,如果相持下去也是死的局面。


南京城防空虛

朱允炆為了自己這個四叔,可謂是不惜血本,將南京城周圍負責守衛的大軍幾乎全部派出去打朱棣去了,而南京城幾乎就是個空城。只要能夠順利度過長江,南京就是朱棣的了。

朱棣在南京有消息通道

朱棣的老婆是徐達的女兒,而徐達不光有女兒,還有幾個兒子。一個就是對朱允炆忠心耿耿而不得用的徐輝祖,一個呢就是同情妹夫的徐增壽,徐增壽和戰敗了得李景隆暗中走動,便成了南京城內勢力不小的一支反對朱允炆支持朱棣的力量。

而朱棣因為曾經跟隨眾多武將參加過你的元戰爭,所以認識的人也非常多,所以沿途招降的時候,很多武將不滿於在南京政府的不受重視,反而鬥投降了朱棣,包括本來負責阻攔朱棣度過長江的陳瑄。

說到底這是一場老朱家的內部矛盾

很多人說什麼忠君之類的話。但是在當時看來,也不過是朱元璋的兒子不服氣朱元璋的孫子管的問題。尤其是朱允炆一句“勿傷吾叔”的話更是胖眾人哭笑不得。

朱允炆登基後的很多做法也沒有得到大臣們的擁護,所以除了鐵桿的齊泰、黃子橙等人,其他大臣的意見竟然被忽略了,那大家能願意麼?所以除了部分人再努力維護朱允炆之外,其他更多的人都是在觀望狀態。

這也給朱棣以可乘之機,快速閃擊南京,確立自己的位置,然後以正統的位置向天下發號施令,使得靖難之役以朱棣獲勝結束。


阿慶還是阿慶


燕王朱棣之所以造反發起靖難之役,主要原因如下:

1.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將皇位繼承人改立為孫子朱允炆,而不是考慮自己其他兒子們,引起燕王朱棣內心極端不滿,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2.朱允炆即位後,力推削藩,但在削藩順序上犯策略性錯誤,不是先強後弱順序,而是為了爭取輿論支持,先找有問題的親王下手,一年之內在五個舉足輕重的藩王被廢,打草驚蛇,這樣一來反而給了燕王集結部隊和作好準備,提供了寶貴的時間。

3.明太祖朱元璋將開國功臣清除殆盡的“功勞”讓燕王朱棣缺乏強勁軍事對手,增添造反信心。燕王朱棣自小從軍,在明王朝頭等將領們輔導之下,已經開始表現出軍事領導才能;特別是岳父一代名將徐達對他的教導更有效,在往後的數十年中燕王守衛他的藩封時,他還經常指揮對蒙古人的戰鬥,是一位具備軍事理論與實際鍛鍊的優秀統帥!朱棣還曾多次受命參與北方軍事活動,兩次率師北征,曾招降蒙古乃兒不花,並曾生擒北元大將索林帖木兒,加強了他在北方軍隊中的影響。

綜合以上原因,在皇帝侄兒朱允炆所逼之下,退無可退,且無強勁軍事對手情況下,燕王朱棣決意孤注一擲,走上了造反靖難之路。




遠古玄鐵


這就是朱棣過人之處,以一藩王勢力不能和帝國長久抗衡,北平應該是世子朱高熾守衛,畢竟這幾年他守城還算成功。燕府,精兵悍將如雲,頂級謀士出謨劃策,燕府鐵騎有常年對抗蒙古的百戰之士和純蒙古的朵顏三衛精騎,主要的是南京有很多人做內應。

我個人認為朱允炆一句,莫傷我叔,優柔寡斷,你不傷你叔,卻傷了廣大平叛官兵的心,這才是失敗的原因,反正為大明朱家效力,為誰都一樣,底層士卒沒有太高覺悟,就是誰給錢糧就聽誰的


不一樣的維強


朱棣之所以無所顧忌長驅直入進攻南京,主要是因為建文帝朱允炆對朱棣心慈手軟,有些婦人之仁,就像項羽放了劉邦的父親妻子等人質以後,劉邦沒有了投鼠忌器的顧慮,馬上翻臉不認人,撕毀了楚漢和約,對項羽窮追猛打,斬盡殺絕。建文帝朱允炆與楚霸王項羽一樣傻,居然把朱棣的幾個兒子全部放了回去,讓朱棣完全沒有了投鼠忌器的顧慮,可以全力以赴南下反叛建文帝。加上建文帝的一句莫傷我叔,更讓朝廷將士無所適從,朱棣已經公開反叛,就是十惡不赦的謀反集團罪魁禍首,你朱允炆堂堂皇帝居然還承認這反叛頭子是自己叔叔,讓朝廷將士如何理直氣壯去平叛 ,極大地打擊了朝廷將士的士氣,建文帝可以說一開始就註定失敗的結局。


厚德載物49847


怕斷後路,但是朱棣是勇敢英明的統帥,知己知彼,別無他法,他不冒險就不會成功,造反本身就是冒險,敗了就聽皇帝發落,勝了就坐江山。


相士馬車


大明朝。

這是朱允炆放鬆了對朱棣的驚惕性,朱棣裝瘋,在北京街道上經常裸奔,不要臉面,甚至食馬屎。朱允炆滿以為他不作為了,把人質多撤回了,宻堔也撤回了。往往錯誤犯在無意之中。


老龔16691658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