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五六十年代的時候,那樣窮過年吃餃子嗎?

認識你真好229


五六十年代生活很貧困,吃上餃子,那叫太奢侈了,我們這裡生產隊是地瓜為主,沒有肥料小麥也就四五百斤,交完公糧剩下的小麥,社員平均能分一百來斤,那時社員人均口糧是三百五六十斤,掙工分高的家庭,能分四百多斤口糧。

人均一百來斤小麥,是一年中的細糧,想吃上水餃,餃子皮都是問題,所以,農民這點小麥是捨不得吃的,除非誰病了可以享受點白麵,過年吃餃子的面是一年積累下來的,春節是中國人的大節,無論如何也要讓全家人吃上餃子,我小時候記得就是這幾天,有個鄰居到我們家借面過年包餃子。

年夜飯餃子有條件的可以有肉,沒條件的就是白菜蘿蔔餡餃子,假如說現在的人看到這種餃子,就會仍掉沒有人會吃。





老頭156934080


我是一九六五年出生的,依稀還記得四五歲的時候的事情,小時候也不懂什麼是貧窮,因為大家都是那個生活的狀態,沒有對比也不知道什麼叫日子困難。

小孩子總是快快樂樂無憂無慮的,穿的衣服都是小的撿大的穿小了的,但是好吃的可著小的吃。一般家庭大概如此,孩子少的家庭生活的要好一些,家裡若是有七八個孩子的要相對的困難了,要是男孩子多日子就更難一點,因為男孩子淘氣吃得多衣服也費,這樣家庭的媽媽就更勞累。那時的家庭主婦們的針織女紅都很棒,家裡的大人孩子穿的衣服鞋子還有毛衣毛褲棉衣棉褲都是媽媽們自己動手縫製編織的。而作為家裡的戶主的爸爸們也都不閒著,平時上班工作,下了班多數是上山裡摟柴火,或者在家的院子裡種些菜,一天忙到晚的,沒有待著的時候,生活還是挺充實的,只有到了晚上睡覺前聽聽收音機算是文化娛樂活動了。

那時候,大家平時吃的家家戶戶都差不多,早上一般是玉米麵的貼餅子燉白菜土豆一鍋出,中午就吃早上剩的,因為孩子大人還要趕時間上班上學,晚餐是高粱米飯,大豆腐拌醬,或者土豆茄子拌大醬,那時供應的豆油非常非常少,每月每人只有三兩,都捨不得吃,積攢下來留著過節過年時吃。最難熬的日子是開春青黃不接的時候,菜少的可憐,吃飯就鹹菜已經是不錯的人家了。記得我們家早上玉米餅子就高湯,所謂的高湯就是一鍋開水加些蔥花放點豬油和鹽醬油,那也能吃的美美的,因為我們家孩子少兄妹三人,年齡又小,爸爸媽媽又勤快又能幹,生活還算過得去。

說起過年也挺有意思的,因為我們生活在縣城,家裡平時養幾隻雞,雞蛋就不用買,加上過年的供應足夠我們過年吃的,養的公雞留著過年吃,那是冬天的新鮮蔬菜也只有蒜苗還有綠豆芽,一般過年餐桌上乾菜比較多,木耳,黃花菜,紅蘑,幹豇豆角等,也能吃到魚,是副食商店專門為過年的供應。那是過年雖沒有現在的物質那麼豐富,但年味特足,八零年以前家家戶戶還沒有電視機,但有收音機,我們東北都聽袁闊成田連元劉蘭芳單田芳等等的評書,還有楊振華和金炳昶的相聲,雖不能和今天的春晚相比,但他們確實給我們的年味增添了不少的快樂。

如今,大家都說年味淡了,我卻認為比過去更濃,原因是我們平時的生活比過去提高了不知多少倍,我們現在的生活每天都比過去過年時要好的多的多,文化娛樂節目豐富多彩,多媒體發達,只要手裡拿著手機,走到那個角落都能看電視節目,過年和平時的日子吃的玩的用的沒有差別,我們過去的日子值得回憶,但今天的日子更令人珍惜。生活不管是苦是甜都是我們成長的經歷,也是我們國家從貧窮走向富裕走向強大的歷程。


明月軒主公


60年代和70年代,每到過年的時候,副食品公司的人最吃香,一個賣肉的,一個賣菜的,到過春節,按人口每人一斤豬肉,20斤白菜,如果認識賣肉的,就能買到肥肉,回家耗油,如果不認識,就賣給你最吃的肉,賣白菜也是,如果是熟人,給你的白菜就包得緊一點,如果不認識,就賣給你不好的白菜,連老葉子一起賣,那年都物資極度缺乏,買什麼都要票,不像現在,只要有錢,什麼都能買到,那時候你有錢沒有票也買不著東西,還是改革開放好,天天過年,作為一個50年代的人,告別了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還是改革開放好


卿山457


我1950年出生,現己69歲,小時過年包餃子只知好玩,大人們在包,我拿小麵糰玩,結果掉地上了沾了土,可爸先打了我後又把麵糰撿起抹去上邊沾的土又趕皮包,小子放炮,姑娘戴花,可我爸只給買了二包一角錢一包的小炮,捨不得放,拆開一個一個放,如有啞炮,斷開對恣,這叫老頭恣老婆,那時剛7歲,什麼都不懂,過年真好,可以吃餃子,穿新衣,當時我們住天津市和平區澳門路十九號餘門,我的三角衚衕的發小在哪裡呀?,蘇聯專家的大兒子小巴莎怎找到你呀,你己70歲了,還記澳門路三角衚衕嗎?,三角衚衕的發小們,如果你們上頭條私信於我,本人在期待!


渤海陽光


記得很小時候,就有兩個人對白俏皮話:

我知道你家早晨吃的嘛飯!

你猜!

餃子唄!

對啦!哈哈哈!

大年初一,人們放鞭炮,起早拜年,吃完飯後,大人小孩上街互相祝福:過年了!調皮的孩子幼稚又老套的對話。

五六十年代,雖是很窮,家家都少不了幾頓餃子,三十年夜飯,和初一早飯。

我67年生人,說起來也算扒上點邊兒,只記得爹媽老早就許給我們,過年一定做一頓肉丸兒餃子,當時實在不理解,盼著盼著,餃子縮水了,餡料大部分是白菜,肉少許。就這也是平時奢望不來的。現在看來,不是捨不得,是吃不起。看著下鍋,撈起,上桌,終於吃到了嘴裡,不表述了,反正是香,直到吃撐才算罷休。

那時候,過年再窮,家家都會滿足孩子心願,吃一頓餃子!






闔家歡樂140462337


那時過年是很隆重的。政府都重視。每逢佳節,特意下通知,增加肉油的供應量,同時為了讓百姓過好年,特地供應幾斤富強面,就是麩皮少一些,面白一些的面,能吃上頓白麵餃子。家裡人也早就做準備了。定量供應的大白菜。平時就剝外皮吃。省下菜心。年三十晚上,剁肉,剁菜,和麵,擀皮,包餃子。一家人都是喜氣洋洋的。一年就這一次,多放肉,少放菜,讓餃子餡能成丸子狀,叫:一個肉丸的餃子。每當這時,我預先就給自己定了個數:我吃20個。每次都吃超:我再吃5個,再吃3個。最後一個!父母總說:過年了,不限量,放開肚子吃!那時過年的餃子啊,別提多好吃了!


散淡山人丁德芳


沒經過寒冬的人不知道太陽的溫暖。現在40歲以下的人很難體味道五六十年代生活的艱辛。

那時人們生活普遍貧窮,很多人一年吃不上幾頓肉,也吃不了幾回餃子。但是,到了過年不管哪家有多窮,基本上都能吃上餃子這是實話。原因有兩點,一是攢錢過年。不少家庭為了過好年,其它月份省吃儉用,硬從牙縫裡省出一點錢,積少成多,等到過年有了買肉、包餃子的錢。二是借錢過年。在那個年代,只有等到過年才能改善生活,為保證過年能吃上餃子,借錢過年的情況確實存在,能借到10元錢就能解決問題,記得那時麵粉才1毛多一斤,肉7毛多,10元錢全家人吃餃子綽綽有餘。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與五六十年代相比,現在的生活幾乎是天天過年,餃子更是家常便飯,只要不怕麻煩天天可以做看吃。我們趕上了好時代,幸福生活如同芝麻開花節節高!


千山車神


我姥姥是經歷過解放戰爭的人,她從前經常給我講過去的事,當然也講過年那些事。

從前過年儀式感特別強,這也許就是我們今天尋找的所謂年味。

做新衣 從前過年是要添新衣的,一年就換這一件,而且一穿就要穿一年。姥姥家孩子多,沒錢買那麼多布,就算有錢,也沒處買那麼多布。她就給大舅做新的,然後用大舅穿舊的給小些的改新衣。

辦年貨 年貨分兩類,一類是自給自足的,就是自家種養的雞鴨米糧。一類是換的,就是用二斤豆子換一瓶油,一籃子雞蛋換一塊肉那種。

上供 供灶王接財神拜先人是那時過年最要緊的事。再窮也得買香燭。

拜年 那時拜年是真磕頭。

年夜飯 物質匱乏的年月,但格外有奔頭。家家積攢一年,就為好好過年,年夜飯有難得的酒肉葷腥。餃子必不可少,姥姥說那是菜簍子餡,就是生白菜幫子用鹽滷上,剁吧剁吧就包,別說沒肉,油都沒有。可還是香的不得了。吃飯有規矩,男的上桌女的不上。

正月不娶妻 過去的年,原則上出了二月二才算過完。東北天寒地凍,歷來有冬閒之說。姥姥說過去正月裡不娶媳婦,因為娶進來就幹養白吃飯,出了正月娶進來就可以直接幹活了。

我那時撇嘴聽她講,她笑著說:你別撇嘴,莫不信。



穩穩的幸福中


我夲來不想參加評論的?看到個別人醜化毛主席功債,我來說說,那時%之百吃餃子,不光吃餃子,還有丸子來,花生按人口分,過的很好,新中國成立之前,老百姓苦的比黃蓮還苦,出牛馬力,糠菜半年糧,有的長年沒飯汽,自從毛主席把窮人從火海裡解救出來,曰子一天比一天好,解放後生人覺得苦了點,那是原來底孑差,一窮二白,共產黨顧著建設,恢復,還得打擊侵唱者,!雖然窮運,人們非常順心,跟共產黨走,不要抹黑,你記的掙都晚了,千萬不要忘夲!那會人非常和諧,團結,請不要醜化解放後,除了當時人口多,勞力少的,團難有點,要說實話,我四四年生人什麼都清楚,不要訴五,六十年代苦,為什麼過憶苦思甜,懂了證,感謝共產黨,感謝毛主席!!!。


WangFDDI夢圓


我是上世紀46年生人,新中國的歷程都在我的眼睛裡,誰說的是真實的情況,立見分曉。總而言之,改革開放前,普遍很窮,但也並不是一樣窮,窮與窮比較差距還是很大的。一般群眾家庭能和幹部家庭比嗎?小幹部能和大幹部比麼?那時代過年,北方人吃餃子,餃子還有餃子不同吧;南方人過年吃乾飯,也有純白米的,還有金包銀的(黃色玉米粉包著白米),更有紅薯粑粑粘著少數大米的所謂乾飯。餃子也罷,乾飯也罷,還有人在過年也吃不上的。我看到頭條裡,有位老同志評論得最好:“牢記過去的苦,珍惜今天的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