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小麥漲價到四塊一斤,稻米漲價到五塊一斤,農民生活會不會好點?

幻幻煙塵


假設題者問題農民出售小麥價格漲到四塊一斤,稻穀出售價格漲到五塊一斤,而其他與種植相關的物資成本還維持當前水平前提成立。那麼對於種地的農民來說生活狀況與經濟收益肯定會比現在好很多。

最直接的影響為相同糧食產量的條件下,與當下相比純收益增加4-5倍,至少每畝土地純效益將達千元以上,這對於大部分以種植為主的農民確實可以極大改善當前生活現狀。

當然這部分收益增加是與種植相關的物資成本沒有增加的前提下,但實際情況肯定不會如此。小麥,水稻等糧食是一切經濟的源頭,如果糧食價格上漲,必然會導致其他以糧食為主的食品價格上漲,食品價格上漲肯定會引起連鎖反應,造成一切生產及生存物資價格上漲,漲幅至少與糧食價格漲幅相當,甚至高於糧食漲幅。

最後形成的結果是雞蛋5元每個,豬肉50元每斤,最後導致市場物價飛漲,貨幣嚴重貶值,甚至形成通貨膨脹,導致國家經濟發展受阻。因此對於糧食價格還是需要國家依據市場行情、國家經濟發展情況、物價上漲情況等綜合考慮進行宏觀調控,確保糧食價格處在合理範圍內,確保所有人都能吃得起飯。

雖然糧食價格上漲可以最直接提升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種植積極性和預防土地被荒廢等情況。但從國家長遠宏觀發展來看,還是需要國家進行必要的宏觀調控,確保糧食價格處在合理範圍內。國家只有在穩定糧價同時提高對於農民種植補貼,才可以確保市場穩定及國家長久發展。


灣塘谷


應該不會,記得一則笑話:有個手機店貼了張廣告,廣告上寫著:小米 1600元,蘋果 6000元。被剛進城的老農看到了,老農一看樂壞了,趕緊拿出手機給自己的兒子打電話,“兒啊,你在哪啊”,“爸,我在工地幹活了,怎麼啦,有啥事,你說”,“兒子,你快回來吧,快回來種地吧,我看到一則告示,小米賣1600元一斤,蘋果賣6000元一斤,你趕緊和我回鄉下種田去吧”。

其實現實和笑話裡的事是一樣的,糧食的價格賣高了,自然就會引來別人的跟風,大家都種田去,能高一陣子,高一次,不會永遠都都是哪個價。記得韓國有一次因為本國的大白菜收成不好,就來中國採購大白菜,使中國的大白菜價格飈升,好多那年種大白菜的農民都掙上錢,第二年大家跟著種大白菜,可以第二年韓國人沒來中國收購大白菜。種大白菜的農民苦不堪言,只能眼睜睜的看大白菜爛在田裡,而欲哭無淚。還有本國的“蒜你很,姜你軍”。都是這樣有掙有賠的,不會有人永遠都是能穩掙不賠的。而且糧食價格提高了,也會給那些工資不漲,光物價上漲的人帶來更大的負擔。


喝點早茶


這種現象在我們這基本不可能:因為糧食漲價相對物價同樣上漲,老白姓買其他東西一樣要高價。我家是大山裡面,人多地少,種的糧食基本只夠餬口,很少賣掉即便糧食真的漲價,作為我們來說沒多大影響。不怕大家笑話,俺不會種地,會種地的都是上年紀的老人,隨著年齡增大也種不動,像我們這些年輕人,年年在外打工,大多都不會種地,山裡的荒地是一年比一年多了。如今自己吃的都不夠,年年還要買米買面,哪有多餘的賣。讓我覺得最好的辦法不是糧食漲價,而是種地補貼增加,多鼓勵扶持年輕人回鄉發展,依靠現在的新農村建設好政策,結合現在網絡科技,帶領農民共同發展才是根本!


山野東子回農村


如果小麥漲價到四塊一斤,稻米漲價到五塊一斤,農民生活會不會好點?



對於這個問題是一個假設的命題,但是如果,這種假設成立的話,的確對於部分農民來說,生活會好一點。即便是無論其他什麼情況,就目前的消費行情來說,小麥漲到4塊1斤,稻米漲到5塊1斤,農民表面上是增收了,不管其他的外界的物價情況,農資產品價格的高低,至少農民會用心的去種地。

作為小麥、稻米是三大糧食農作物,是人們主要賴以生存的糧食,也是人們的主食。其作用可以說,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任何一個國家都會對這兩大糧食作物的價格進行宏觀調控,主要涉及到社會的穩定和人類的生存發展問題,民以食為天。

所以從小麥、稻米說起的作用和其重要性,可以看出價格是不會上漲的過速的,否則就會出現溫飽問題,特別是有很多人會被飢餓所困擾。對於城裡低收入家庭來說,對於生活消費開支急劇增大,就目前情況如果真要達到題主所設想的價格,小麥、稻米的加工的副產品以及飲食方面的價格就會大大的增加。比如說方便麵現在一兩塊錢一包,如果小麥價格達到了4元1斤的話,一包方便麵就可能達到二三十元1包。



總之,如果題主的願望能實現,小麥價格,每斤達到4元1斤,稻米的價格每斤達到5元1斤,這對農民來說是一件好事,至少土地不會出現撂荒,太多的現象,也鼓勵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對於其他的物價飛漲,農民種植的成本增加,是農民所控制不了的,該漲的還是漲,但是糧食價格上漲,的確能讓農民生活得更好一點,農民就能增加一部分收入。


宗元


我們理想點計算,一畝小麥產1000斤,一斤4塊錢,一畝地能產4000元,按照這個計算方法,比現在能多產3-4倍。看似這樣的效益,挺好的。但是我們來看一下我們國家規定的糧食最低收購價的制定原則。

糧食收購價格

小麥的最低收購價制定原則是根據糧食的生產成本,市場供求,國內外的市場價格及產業發展的因素,再製定收購價格。

所以,我們來想想,一旦收購價格高了以後,肥料、農藥、機械、種子等費用也會升高,成本也高了,所以這是一個死循環。

所以糧食價格上漲以後,個人感覺農民生活不會有太大的改觀。

改變途徑

在物資價格及人力成本不變情況下,唯有降低生產成本才是農民生活改觀的途徑。再有小面積種植必然是不賺錢的,唯有大面積種植,採用機械化栽培,才能降低種植成本。有興趣的同志可以去陝西黃河灘上的小麥地看一眼,大面積的在栽培全部採用機械化。


農科小孫說


農民一不偷,二不搶,三更無貪汙一說(因無權)靠自己勤勞的雙手種植糧食,卻因糧價低而入不抵出。假如小麥每斤4元,稻米每斤5元,那肯定能幫農民增加一定收益。糧價高了,肯定田地不再拋荒了,人們隨意浪費糧食的現象定會減少,據統計全國每年生產的糧食因糧價低不懂得珍惜而被白白浪費達十分之一,非常驚人。國人的飯碗盛國人雨糧食不再是一句空話。

但小編的假設,卻引來一片質疑聲,我想問的是美帝的大米轉基因大豆食久了,不單腰軟,腳也軟爬不起來了?其實合理提高糧價,使種田人有所奔頭,提高點收入,覺得有點異想天開。是不是農民就該是雷鋒精神,無所保留。現在做義工是在自己吃飽了,喝足了才有力做義工的,你要知道這一點。雖然假設糧價提高了,但具體到全國,每個農民平均頂多1畝地,有的地更少只有2~3分地,即糧價提高了,也不是人人都種糧食。因種其它經濟作物比提高糧價的糧食收益還要高。

如果我說的有道理請給個贊,有不同看法請寫出評論。謝謝!


櫻花飛舞時2


不會的,如果小麥價格上漲三四塊錢,國內物價也會跟著漲,在中國是地少人多,和國外不一樣,一個人一個農場,幾百畝地,機械化,人工成本低,,高收入,,中國人多地少,小麥價格漲,,麵粉價格也漲,其他所有物質都會漲價,,這是連鎖反應!在6070代,農村就窮,剛吃飽飯就很高興了,,但是社會在進步,農村不能就為有飯吃就不用考慮別的了,,比如在吃不飽的時候,,用十斤白麵就可以取一個媳婦,當每個人都能拿出十斤白麵的時候,那得用縫紉機,自行車!!到現在會要房子,,車子,,彩禮!所以小麥漲價,農民不會有多大受益的!


裝修小工匠


如果農產品價格漲上去,那麼農民的生活會不會好點?\r這是必然的。下面我來講一下原因。\r

小麥漲到4塊錢一斤,水稻漲到5塊錢一斤,那麼也就是在現在的價格基礎上提高5倍左右。注意,小麥和水稻都是主糧,不是我們常說的經濟作物,而是大田作物。\r

我們現在生活已經富裕起來了,其中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主糧吃的越來越少,對經濟作物的需求越來越大。我還在很小的時候,農村對於能吃飯的人是很尊重的,認為就是能幹的人,而對於能吃菜吃肉的人是不喜歡的。現在不一樣了,農村的餐桌並不比城裡人的差,大家都是大魚大肉。導致的結果是胖子越來越多,糖尿病、痛風患者越來越多。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

我家在南方,小時候我家裡三口人,一個月吃80斤大米。現在我家還是三口人,一個月吃10斤大米就了不起了。甚至還有人覺得國產大米不夠好,去買進口的貴的大米,100元一斤的大米都有人買,但是也不影響我們的生活質量。所以首先是吃不是問題,吃好更不是問題。\r所以說,主糧價格一定要提起來,甚至一定要保護起來,這樣農民才能安心種好主糧,保證國家的糧食安全。要讓農民富起來,不一定要去引導農民都跑去種經濟作物,更重要的是把基礎的主糧作物價格保護起來,就是要讓小麥漲到4塊、水稻漲到5塊,才能快速的讓農民富裕起來。

因為主糧部分才是一個國家農業的命脈。至於經濟作物,就讓市場去選擇,但政府要做好質量檢測,這裡不僅包括DDT的檢測,更重要的是硝態氮的檢測,因為硝態氮更容易富集在經濟作物裡,特別是蔬菜和水果(觀賞花卉不用去管它,但是食用花卉需要控制)。藥材主要管控農藥投放。還有一個是容易發生霜黴病的作物,比如草莓,要控制農藥的投入和硝態氮的投入。\r

假設世界性的饑荒發生了,蔬菜水果、藥材、花卉……這些經濟作物能吃飽嗎?不行,因為它們提供的能量是不夠的。而主糧——大米、水稻、玉米、薯類,它們才能救人。所以一定要確保主糧的耕作面積,不能減少。而且還要讓耕作主糧的農民獲得是實實在在的利益。\r

在這裡我要呼籲,保護農民的利益,讓農民富裕起來,我們就要把主糧價格以行政補貼的方式保護起來。甚至要讓我國的小麥和大米價格跟進口價格一樣的高才行。

日本這個國家的農民大約佔到全國人口的1%-2%左右,其中80%以上都是種大米的。但是日本農民的生活水平跟城鎮居民沒有差異,甚至更好。原因是日本農協(代表政府)把大米價格保護起來,高關稅徵收進口大米。所以我們買日本大米會發現價格很貴。

是不是日本大米比我國的大米更好呢?\r有人說更好。這是不對的。日本大米產量不如中國,技術不如中國,自然條件更不如中國,農藥投入量還是世界最高的。憑什麼說日本大米最好?我們不能因為它貴就說它好,它貴是因為價格被保護起來了,讓農民獲益,讓日本農民過得更好。\r

當然,我們在保護主糧價格的時候一定要制定更為嚴格的收購標準,檢驗標準。讓更好的主糧流入市場,讓城鄉居民都得到最佳的營養保障和安全保證。通過這樣的雙管齊下,農民獲益,城鎮居民同樣獲益。這是一個雙贏。\r\r\r





家族朝天鼻


我想,糧食的基本價格關係到基礎貨幣價值的基本要素之一部分。所以不太可能通過大幅度調解糧食價格來給農民增加收入。而往往是國家通過“農補”來變相增加農民收入。目前農補項目不少。有種子補貼、燃油補貼,購買農機補貼。還有在農村搞的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美麗鄉村”、“廁改”、“村村通”、“精準扶貧”……。甚至發動城市大的企業包括民營企業的對村和對戶的扶貧支援)。我猜想,大概通過這些補貼和各種基礎設施建設。農民的生活保障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普通農民手裡沒有富裕的錢是事實。那麼如何解決農民的擴大收入,就是要靠農村各級基層機構組織和廣大農民的強烈願望了。基本糧食價格大幅度上漲肯定是沒戲了。不過要是在農村搞有機綠色食品,就是你把這玩意的價格炒到天上去也不會有人管。而且很多城裡的年輕媽媽錢多人傻,專門買這玩意給寶寶吃。總之,多上大城市看看、轉轉,看城裡的那些傻逼富人在想啥吃,想盡一切辦法搞點新鮮玩意糊弄城裡那幫傻逼富人以增加自己的腰包厚度。


頑石補天


沒用的,沒有任何意義。

不請自來的說一說吧。

我們拋棄一切其他情況不說,僅僅是小麥大米漲價,其他一切都不變。包括農民種地的投入,都是不變的。

我們來算一筆賬(以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為例):

一畝地:每年產稻一季,產麥一季。

稻:900斤,合大米800斤左右,這個比率很高了,那麼大米能賣800×5=4000元

麥:1000斤,能賣1000×4=4000元

那一畝地稻和麥合計能賣8000元

假如:一農戶種地10畝,一年能賣10×8000=8萬

這是自產不自銷的情況下哦,自己家裡還得吃吧?吃5000總要吧!還剩下7.5萬。化肥農藥水費(灌溉需要交錢的)的,怎麼的也得5000以上吧(這是最保守的了)。

一個家庭,最起碼2個人在家伺弄這10畝,還累死累活。最後得了7萬不到,平均一個人3萬多點。這3萬多,還沒有醫療養老保險、公積金、失業險等等。

就那樣的3萬多的收入,還是“假如”漲價了的情況之下,有意思嗎?試問,去哪裡打工賺不到這個錢?還有那麼多醫療養老等保障。再說種地的那個苦,簡直不是人乾的,我就是農村的,我插過秧,割過麥,我知道其中的苦。

所以,4、5元的價格,不頂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