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打進北京前夕,如果崇禎遷都南京,三大勢力誰能笑到最後?

明末自崇禎時期開始進入亂世,不僅遼東後金叛亂勢力割據一方,而且西北因大面積旱災引發了大規模的民亂,因後金的牽制,明軍精銳無法全力對付民亂,致使民亂由此成為了大明繼後金叛亂勢力之後的第二個心腹大患。

公元1641年,明清松錦州會戰後,明軍北部精銳被後金一掃而空,李自成失去了最後制約農民軍發展成為明庭對付不了的龐大勢力。

在消滅了北方殘餘明軍守備部隊後,李自成揮軍向北京進軍,死要面子的崇禎拒絕了大臣門t提出的遷都南京的建議,1644年3月19日,在李自成進軍紫荊城的腳步聲中走到紫荊城內的煤山上,悽悽慘慘的用三尺白綾吊死在一棵老樹下。

李自成打進北京前夕,如果崇禎遷都南京,三大勢力誰能笑到最後?

明朝崇禎皇帝劇照圖像

因李自成大順進佔北京後的腐敗舉措,導致了招降明軍山海關總兵吳三桂的失敗,李自成的軍隊最後被吳三桂和滿清的聯軍在山海關外的一個名叫一片石的地方戰敗,此後打著為崇禎復仇旗號的滿清軍隊進佔了北京,不久後,大清王朝新鮮出爐,而一蹶不振的大順和內訌不停的南明政權,在苦苦支撐了三十多年後也最終覆滅,大清也成了中國歷史上繼元朝以後第二個大一統的少數民族王朝。

大清的建立得益於崇禎的不遷都和李自成大順政權的腐敗,沒有這兩個關鍵條件的,或者這兩個關鍵條件之一欠缺,滿清能否入住中原,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我們設想一下,假如崇禎遷都南京或李自成大順政權在北京順利站住腳跟,中國歷史又該如何演變?

要作這種假設,首先要分析明末形勢。

自崇禎元年因大旱引發的西北大規模民亂而出現了民亂勢力,到明清松錦之戰後,經過十幾年的角逐,自雲貴高原到遼東的明朝疆域裡,已基本形成了三大勢力,即明朝正統勢力,李自成、張獻忠民亂勢力,關外滿清的滿清叛亂割據勢力,這三大勢力各自都有優勢,明朝正統勢力雖腐敗,但有正統王朝的優勢,有經濟的優勢,有南方的人口和軍隊眾多的優勢。

李自成、張獻忠民亂勢力,雖軍隊眾多,戰力強大,上下一心,但是組織機構混亂,後勤不力,加之是民亂勢力,在百姓心目中得不到大多數明朝官民的接納,一旦出現方向性錯誤,就會政權崩盤,一片石戰敗後,大順一蹶不振就是這事的表現。

李自成打進北京前夕,如果崇禎遷都南京,三大勢力誰能笑到最後?

大順皇帝李自成劇照圖像

遼東的滿清叛亂割據勢力,雖然軍力最強,但人口數量少,經濟力量薄弱,但在明朝百姓心目中屬於異族,明廷不滅,清軍強行入關阻力極大。

分析了以上三大明末勢力,就可以看出大順,明廷,滿清三大勢力中,大順稍弱,如果崇禎遷都到了南明,有南明和滿清的兩面威脅,李自成不會得意忘形,大順也就不會走向腐敗,大順政權就可能在北方大地順利站穩腳跟,有了新生的大順政權的阻擋,則滿清難以入關。

再者如果崇禎遷都南京,則南明政權就能穩固下來,大明就不會滅亡,這樣中華大地就會形成滿清、大順、南明三個各自獨立的政權,大順和南明如果內戰,則滿清可坐山觀虎鬥大順和南明如果聯手,則滿清只能自保。

李自成打進北京前夕,如果崇禎遷都南京,三大勢力誰能笑到最後?

清朝攝政王多爾袞圖像

但是根據崇禎的性格,和大順聯手可能性不大,李自成大順面臨南明和滿清的兩面威脅,挑起和南明的戰爭也不可能,面對大順和南明兩個漢族政權,滿清入關立國只能是個夢,最後的結果就是滿、順、明三國鼎立,張獻忠要麼投大順,要麼投南明。

滿、順、明三大勢力誰能最後統一中國,那就只能看天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