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沒事兒就愛罵郭德綱的人到底是什麼心態?

孤葉聽雪1


娛樂圈中三線以下甚至上不了線的小角色由於能力不濟,要想出名非常不易,但是有些人頭腦靈活,靠炒作各類花邊八卦,真與假、正與反、好於次這些都不重要,關鍵是隻有人圍觀 有人關注目的就達到了,在相聲界要出名,功夫又不到家從業者,被屢試不爽的至尊法寶就是蹭郭德綱的流量,靠黑郭德綱上位。

交大博士李宏燁夫婦在《相聲有新人》被淘汰後,對郭德綱不依不饒,雙方唇槍舌劍一番大辯論,雖然大眾對李宏燁這一做法非常不屑,但是公式相聲盡人皆知,李宏燁知名度一路躥升,頗得上層的關注。

還有一些人業已成名,但是業績平平沒有什麼佳作良品推出,看到郭德綱德雲社的日日壯大,新生力量噴薄而出急的抓耳撓腮,實力不濟只能另闢蹊徑,手拿放大鏡站在高地對郭德綱的作品不分青紅皂白的橫加指責,恨不得把他趕中國,想起來了他趕中國出地球,不行他在海外還有分社,並頻頻到海外商演,最好趕出地球。

郭德綱的功底紮實各樣曲種信手拈來,說學逗唱更是比業內同行高出一截,哪些所謂的藝術大師們單論相聲的功夫,在郭德綱面前都相形見絀,敢在他面前稱大師心中總有些心虛不踏實,郭德綱目前是橫在相聲界的一座山峰,但是這類人不甘寂寞,以一副正人君子的姿態酸溜溜的譏諷他的相聲格調不高,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低俗之作。


小俠萬人敵


我來回答:

1.我從沒見過旁人罵郭德綱,反倒總見郭在相聲裡諷刺同行,經常有諸如都是同行的襯托之語。個人感覺如此不妥。

2.最近在今日頭條裡我倒是看到有幾個人"砸缸",原因是他們看不慣網上支持郭德綱的人老罵姜昆,他們看來是氣不過了。

3.本人聲明:今年54歲,聽了不到50年的相聲了。個人認為郭德綱很有才,說的確實好,也是我們天津人,弄到這個程度確實不簡單。但綱粉們相聲只認郭德綱沒問題,但不要把前輩和當代相聲演員說得一無是處,更不要為老郭樹敵,不然會成也綱粉,毀也細粉。

4.好在現在郭德綱成熟多了,他自己不招事,別人包括媒體就不要添亂了。

5.老郭現在最重要的是拿出幾段能傳世的段子來,而不要總是好笑的碎片。

6.個人觀點,不喜勿噴。總之,是為老郭好。


徐慶舉


從前啊有一位清朝宮裡的太監,出宮後開了一家飯館,這個姜老闆一輩子就會做一道菜,味道還可以,生意也還能維持的下去,突然在幾年之後他飯館旁邊又開了一家飯館,老闆姓郭,會做一百道菜,而且每道菜做的都很美味,食客們自然就都去郭老闆家飯館就餐了,姜老闆飯店立刻沒了客源,甚至面臨倒閉,這個時侯姜老闆不去想著這麼去研發菜品,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反而憎恨這個郭老闆搶了他的生意,就費盡心思,給這家飯館潑髒水,用下三濫的手段去給郭老闆造謠,甚至給下毒,想讓郭老闆的飯館幹不成,誰成想就這樣依然打不垮,還被別人發現是姜老闆從中作梗!飯店關張的同時還揹負罵名!郭老闆最後說了一句話,只有同行之間才是赤裸裸的仇恨!


z但求無愧我心


作為一個資深的相聲愛好者,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郭德綱對於辱罵自己的人,其實是非常理解的,其實除了相聲同行,全地球的人對郭德綱還是很有友善的。他知道有些人並非本意要謾罵,而是迫於生計。有人相聲同行以為謾罵郭德綱,把郭德綱搞下臺去自己就能賣出票去,是郭德綱搶了他們的飯碗,還有的人通過罵郭德綱,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蹭德雲社的wifi,比如退出的何沄偉,郭德綱其實也懶得正面回應他了。

所謂,人紅是非多,提起郭德綱,對於報社來說就有人買報紙,對於互聯網公司就有流量,對於相聲同行就可以蹭相聲熱度。世界上沒有平白無故的愛和恨,罵郭德綱一定是有原因的!觀眾罵演員,演出的不好你可以不花錢買票,可以不去捧場,僅此而已,無緣無故的在網上發洩自己現實生活中的不滿,其實就是網絡的監管不力造成的。一個在明處,一個在暗處,罵完又不用負責任。如果每一個都實名制了,我相信那些無聊謾罵的人也會閉上自己沒有刷牙的嘴的!

郭德綱在娛樂圈,還是觀眾面前,還是有很多人支持的,因為他才華橫溢,談吐詼諧幽默,為人善良坦蕩,所以我也會繼續支持郭德綱的!好啦,感謝大家1支持和關注。


網遊魅力達人


沒事罵郭德綱?罵他幹嗎?

他沒罵唐爽,唐爽也不會罵他。他沒罵別人吃大蒜不瀨口,也沒罵人家喝不起咖啡。

還有,他沒出格,沒把女朋友送進看守所。

也沒聽說過朝陽大媽要舉報他擾民。

這年代,大家都忙。故沒事的人很少,沒事時罵人的人有,一般都是罵老闆黑心,扣了人工資。或罵那些偷雞摸狗之徒。

沒事的,以前是沈巍沈大師,他流浪之餘,總是讀書,滿腹書辭,也還算有事,以至於才能成就一代網紅!現在,就下僅有事,而且忙得不亦樂乎。光接待應對,就忙的天昏地暗,連吐口水的時間都沒有!哪還顧著罵人。更何況他有文化,有文化的人,大概不會去罵人的。

看過有罵人的,阿黃,周立波,崔先生……這個,是有事,才罵。無事,也就不罵。

方舟子耐心好!這傢伙是披著牛皮的羊,擠進羊群裡,吹牛,但後面吹的越來越不象話,連牛B也吹破了,這還不算,還哄國人吃轉雞因。這等斷子絕孫的事,就比罵人壞蔭功惡毒千倍了。

我有時有空。有空看頭調去,裡面包羅萬象,學習,娛樂,皆有。罵人的,互懟的,都有。這裡是一塊應有盡有,樂趣頻生之地。

好了,罵誰現在也沒看到罵郭德綱,看到這個題目,也覺得奇怪。是沒事的那誰出的考試題。

別考這類吧,人類,有多少經得起考?

我現在也想罵人,罵近幾天辱國的那個,……狗孃的什麼新?我也講不出它名字!

草他奶奶!


鄭遠松


誰罵了?除了同行就是所謂的專家以及無良的媒體人。而這些人無非是各有目的。

同行罵,理由不用說了。同行是冤家,這是相聲這個“江湖”歷來的傳統。就怕同行優秀,其實郭德綱的優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同行襯托的。而這些人大部分都是體制內或某些勢力範圍內的人物。其實,郭德綱就是在這些罵聲中或排擠下才獲得成功的。當然,郭德綱的相聲,評書,戲曲的基本功是他成功的內因。試想一下,郭德綱如果在年輕的時候進入了專業團體,他現在能什麼樣?無非是一輩子靠幾段相聲去“走穴”。假如他融入那個“江湖”,一定是捱罵少了,但才華也就消失了。

部分專家學者也在罵。呵呵,呵呵,那些所謂的專家和學者其實就是狗屎。我不記得我國什麼時候出現了一大批學者和專家。看到這些人的嘴臉我就想罵他們,臭不要臉的。相聲就是茶館藝術,本就該接地氣的。它不同於崑曲,交響樂之類的大雅藝術,相聲的受眾就是普通的老百姓。那些專家,學者裝什麼高雅,你們高雅嗎?扒開你們的本來面目還不知道怎麼樣呢!勸這些人不要為了出名,蹭熱度就攻擊謾罵別人。好好把你的專業做好就行了。不願意聽就郭德剛的相聲你就去聽崑曲,欣賞芭蕾舞。如果實在無聊就去看“A”片。

有些記者在罵,我就不評論了。那些八卦記者,連最起碼的做人的品格都沒有。他們罵屬於放屁,沒有評論他們的價值。

郭德綱的作品客觀上講也是良莠不齊。各個時期的作品反應了他在藝人生涯中的進步和文化的提升。聽眾和觀眾喜歡什麼可以自己選擇。也有很多“噴子”的謾罵更不需要理睬。噴子本身就是變態。不是嗎?不信你看看那些噴子,有幾個在社會上,家庭裡混的好的。

我不是剛絲但挺喜歡郭德綱的相聲。特別是有關戲曲和傳統相聲基本功的段子尤為喜歡。


ZHAOFEi1965


這個問題怎麼推到我這裡來了呢?我以前沒有回答過這類問題,按理說機器不應該推給我呀?今日頭條都是根據閱覽習慣來推薦的,所以,今天把這個問題推給我,是不是機器出故障了呀?

說實話,在今日頭條,可能是我平時瀏覽文章的原因吧,我幾乎沒有看到過罵郭德綱的文章。可能是因為我不看,所以機器也就不推薦給我吧。

不過,在頭條,我看到了許多罵姜昆、侯耀華、苗阜等人的文章。其實我也不想看這些,可能是因為曾經回覆過幾次這類文章,所以就經常推薦給我看。不過,從內容來看,這些文章大多是水軍寫的,沒有任何看的價值。


蓬萊珂雪


心態就是做一件事情的理由,罵郭德綱的心態,大致可以翻譯成:

你們為什麼要罵郭德綱?

郭德綱在相聲裡面說過一個業內術語,就叫揚腕兒。就是給沒名氣的人刷名氣,如何能夠最快速的揚腕兒呢?


一種就是有腕兒的前輩點撥你,拉你一把讓你成名;

還有一種就是罵比你紅比你有名氣的腕兒,從他那裡剮蹭點人氣過來。





罵郭德綱的人,如果不是真的在情感或者生理上討厭他,那麼大抵是後一種情況。

真的打心眼裡討厭郭德綱的,多數是競爭對手,或者有利益糾葛的人,這些人在任何人生命中都會遇到,普通人也一樣,因為彼此有社會關係形成的羈絆,但這種羈絆屬於對立衝突性質,那麼他們罵你是天經地義。就像你搶了人家蛋糕,他不罵你罵誰去。


郭德綱跟苗阜的關係大抵如此,其實王自健也差不多。這些年輕相聲演員都是先無限崇拜郭德綱,然後因為利益糾葛撕破臉,最後徹底變成敵營的例子。

苗阜其實罵郭德綱也不會收穫額外的人氣,甚至還會因此掉分兒。但他知道郭德綱決議要和他打市場擂臺,而且只派張雲雷就把他老窩端了,那種屈辱和實力對比的絕望感,讓他徹底陷入罵郭德綱刪帖再罵再刪帖的死循環。

其實每次罵街,他都是自己掉血更多,但他仍然樂此不疲,畢竟如果收手去投靠郭德綱,人家也不要自己,所以只能繼續作下去。

然後就是蹭熱度罵,這種其實是佔比最多的了。何沄偉曹雲金李宏燁馬春然都是如此,雖然他們的初衷跟立場不同,但目的都一樣,罵郭德綱得到更多熱度,換取自己想要的對價。



曹雲金恨郭德綱嗎?恨,但可能他更恨那個沒站穩跑路的自己,如果一直留著,雖然不見得比岳雲鵬張雲雷好,但至少也有穩定的後臺和資源,不至於德雲社越強勢,自己就越龜縮。所以他只能不停罵郭德綱,然後告訴大家,德雲社的火爆我也有份誒!

何沄偉大抵如此,但他自己能力有真不行,即使留在德雲社,也不會比陶陽好。所以他只能罵郭德綱,獲得網絡熱度和網民熱評,讓那些請不動郭德綱的媒體資源找到他,畢竟他也曾經德雲社過。

李宏燁金巖馬春然就更單純了,罵郭德綱只是為了加入郭德綱敵營。雖然加入郭德綱陣營利益更多,比如張番劉銓淼掙得盆滿缽滿,但自己能力不足郭德綱肯定瞧不上,所以乾脆就往敵營鑽,畢竟那邊門檻低,只要罵郭德綱就可以了。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世上沒有純粹因為愛的奉獻,也沒有純粹因為恨的痛罵。但硝煙散去,人們只能記得站立的勝者,不會去記住那些倒地哀嚎的喪家犬。


鹹魚茶館


郭德綱創辦“德雲社”的確為中國的相聲傳承作出一定的貢獻。但為什麼還遭來不少的漫罵聲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問題而導致的:一,郭德綱的粉絲一般來自於京津冀地區的老票友,他們對相聲的段子要求很高,比如:太平歌詞,單口,對口,群活等,講究說學逗唱,因此,很欣賞和適應郭德綱式的相聲做派,其粉絲對新形式的相聲段子不易接受;二,郭德綱在管理“德雲社”演員上尚存在一定的問題,特別是在“德雲社”略有起色時,卻有不少同輩的和徒弟輩的演員離開了“德雲社”,無形中對郭德綱的為人產生了質疑;三,郭德綱的粉絲對郭德綱的崇拜程度可以用“五體投地”來表達,對姜昆“反三俗”進行百般漫罵和對姜昆人生攻擊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從另一面也幫了郭德綱倒忙;四,郭德綱在“德雲社”搞紋身作標記,這也把郭德綱推到了質疑聲中;五,“德雲社”的段子中也摻雜著“俗”的內容。因此,我認為郭德綱乃致“德雲社”捱罵也屬正常現象,罵人者其心態為:一,對“德雲社”的粉絲排斥異己群起而攻之存在強烈的反感性;二,想往正能量的相聲段子;三,喜歡“百花齊放”“雅俗共賞”。然而,筆者希望:舞臺是人民的,相聲是從人民中產生的,應有利於人民才對。




金建崗


真正敢和郭德綱對罵的人應該不存在,那個“八核腦袋”和長期舞臺練就的口才,罵人帶髒字和不帶髒字的語句都能沾手就來。為了保全各自的那點體面,娛樂圈沒誰會無故招惹郭德綱。

背後罵或網絡上匿名黑郭德綱的人,不少。這類人有兩種心態,一種就是純粹為了罵而罵,反正是匿名,罵了也不用負責任,圖一時口舌之快。這撥人對飈粗話有依賴症,不罵人就好像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有口臭一樣,也不僅僅罵郭德綱,只要是明星、或者比自己強的人都罵。

另外一種心態就是蹭熱度、蹭流量,他們很清楚提及相聲話題繞不開郭德綱和德雲社,於是就碼碼字、以貔貅的身份指責郭德綱低俗,相聲段子盡是屎尿屁、盡是倫理哏,有時候甚至激昂慷慨、催人尿下,把相聲話題引申到國家存亡、民族興衰高度,在碼字那十幾分鍾裡,內心裡覺得自己瞬間就是個憂國憂民的國家棟梁之才。寫完了,轉過身又開始批判性的看島國動作片了。

除了匿名“綱黑”的網民,剩下的就是相聲界各條線上的藝人和演員了,相聲界以外的娛樂圈或曲藝界,罵郭德綱的幾乎沒有,也就個別教授或不良媒體。

同行罵郭德綱,也大致分為兩種人。一種是把弘揚廟堂相聲當做畢生使命的業內名家名角,以俯視的目光盯著民間相聲團體——尤其是德雲社和郭德綱,動輒反下“三俗”,指責民間相聲低俗媚俗庸俗或抄襲成風,為博取觀眾廉價笑聲而男扮女狀云云。

另外一種就是為了蹭熱度的相聲演員,有被體制內收編的知名演員、也有十八線開外的民間閒散相聲藝人。他們並非真愛相聲這門藝術,而是把它當做仕途跳板或謀生手段,有一天相聲滅亡了,他們照樣找另外一種曲藝在圈內上躥下跳。這類藝人餓不死但也吃不飽,小劇場演出沒掙幾個錢、商演又搞不起來,閒著沒事就發微博、指桑罵槐,蹭下德雲社熱度,證明自己還在相聲圈。

“同室操戈”的相聲演員有個共同特徵:想高雅又拿不出好作品,一年到頭沒幾場演出——甚至多數是慰問和交流型的表演,一門心思指責郭德綱三俗。其實,觀眾也想聽高雅且可樂的相聲藝術作品,可是有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