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十年內,世界的格局會是什麼樣的?

田園張1


這個問題問得好。未來50年,對中國來講已經歷了第二個100年奮鬥目標。預測那時的世界格局,還得從當下說起。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不同場合講“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什麼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理解這個問題,要回過頭去看看這一百年世界都發生了什麼事情。客觀講,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每天都有大事發生。但是把時間軸壓縮到100年,那就只有兩件事情算得上大事:一是共產主義從理論到實踐,部分國家選擇了與西方不同的社會制度,儘管經歷了東歐鉅變、蘇聯解體,以中國為代表的社會主義仍然保持著強大的活力。二是兩次世界大戰,把美利堅合眾國送上世界霸主的神壇,並且長時間一家獨大。

未來的變局在哪裡?我理解變局就是世界力量的此消彼長,美國遲早會走下神壇。作出這個判斷,是基於對現實的考量,那就是不管特郎普們如何努力,緊追在美國身後的東方大國遲早會超越他。2018年,東方大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00309億元,按照年平均匯率折算,總量已達到13.6萬億美元,比上年增加1.4萬億美元。再看看美國,2018年美國的GDP總量約為20.51萬億美元,增速也達到3%以上,按說也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但美國GDP的絕對增量只有1.12萬億美元,比東方大國少2800億美元。簡單算一下,只要25年,東方大國經濟總量就超過美國。經濟發展的同時,東方大國的軍事實力和科技實力也會接近甚至超越美國。

當然這是理想狀態下的情況,這個過程肯定不會一帆風順,甚至還會非常曲折。東方大國韜光養晦、悶聲發大財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美國已開始全方位遏制東方大國的崛起。現階段主要是下絆子、使陰招,一旦作用不大,下階段撕破臉皮也完全可能。個人大膽預測,應對得當的話,留給我們和平發展的時間也就10年左右。

好在東方大國已經開始了“新的偉大斗爭”,全方位為攤牌作準備。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闖過這一關,我們才能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成為贏家。天佑中華!



等您1660年


世界在十年後多極化格局會徹底形成,不會再是美國一超獨秀的局面,因此會以聯合國的治理體系為根本。

整個世界格局會變成五極:中、美、俄、歐、印。

美國經濟總量在十年後會處於世界第二位,而不是第一位;無論進口與出口,也都不再是第一大國,但依然會處於第二位。這意味美國在經濟上的全球影響力,將退居第二位。雖然如此,美國這第二位的位置非常鞏固,第三名與之的差距相當遠。

由於在十年後美國的經濟總量便會被超過,這意味著從此以後,美國在軍費上的投入再也無法取得絕對優勢。於是軍事實力獨霸的局面也會逐步得以逆轉。

整個世界甚至有可能出現五個超級大國。比如,俄羅斯也可能在二十年內重新成為初級的發達國家,也變成一個超級大國。而歐盟在政治上的融合會更深入,甚至有可能走向政治統一,由此會成為一個準超級大國。印度也有可能在四十年內,成為一個超級大國。

但是,美中會比其他超級大國更為獨特,總體綜合實力及領導作用也會明顯高出一籌,會自然成為全球的雙核。現在美中已經成為全球經濟引擎的雙核,未來還會進一步成為政治、文化上的雙核。

日本依然會是一個很有聲色的大國,其政治地位不會提升,但也不會明顯下降,大致還是處於目前的位置。除了印度的國際地位會超過日本外,其他國家要超過日本也挺難。

大致來講,目前的G20集團會領導整個世界,但是中、美、俄、歐、印又會在G20中處於突出地位。而主要代表歐洲的依然會是法、德兩個政治大國。英國除非重新加入歐盟,否則很難改變政治地位下降的趨勢。


建章看世界


未來50年,美國霸主地位會有所削弱,但是仍舊不可撼動,另一軍事強國俄羅斯將會跌落神壇,取而代之的是中國,同時中東和非洲成為爭奪的焦點。


50年之內,美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仍然可以支撐其霸主地位,越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在經濟當中的佔比越大,目前就科研能力而言,美國仍然是世界第一位的。

美國擁有800名諾貝爾獎得主中的300多人,另外,世界排名前十的大學有八所位於美國,哈佛大學儘管近年來因為歧視問題飽受詬病,但是仍然是公認的最好的大學。

雖然美國特朗普政府收緊了移民通道,但是技術人才仍然可以移民,全世界的精英源源不斷的向美國移民,提供新鮮血液,保證了美國的活力。



美國目前的F22F35和B2等戰機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恐怕五十年內沒有哪個國家能夠超過美國,而且越是科技水平高,發展速度也就越快。


俄羅斯的國際地位將會進一步下降,中國將會取而代之,那麼日本肯定也會崛起,日本不差錢,只是在和平憲法要求下,日本的軍隊受到壓制。

未來各國爭奪的還是中東地區,即使有新能源替代石油,中東地跨亞歐非三大洲,戰略意義重大,尤其是由印度洋出發,經過紅海進入地中海這條海上交通線,未來的作用不會減小。

非洲蘊含豐富的礦藏,但是整片大陸都沒有一個強國,如果非洲的貧窮,疾病有所減緩,各國爭奪的重心還會回到非洲大陸。



總而言之,在不發生全面戰爭的情況下,世界局勢不會有太大變化,因為和平與發展是世界的主流,大國之間不會輕易爆發戰爭。


視野新觀


五十年後世界格局,及美日歐狀況。

決定因素在於中國的科技創新與經濟增長程度,中國的發展決定著世界的未來。

1,50年後,中國能源問題應徹底不依懶它國了,或頁岩氣,或可燃冰,或南海深海油氣,或聚核,或氦三,總之自給有餘。

2,一帶一路亞歐非推進路網,能源網,信息網,物聯網,空港網,海運網,高鐵網基本完成,各方正穩步快速發展中。

3,軍事上美國不可戰勝的神話,已成過去時,航母沒用了,反導自廢武功了,核彈也成了永久的藏品了,或者大家共同研究如何軍轉民了,因為,激光武器,高超聲武器,電磁武器,微波武器,光子,量子武器,新概念武器一大波襲來,傳統武器只做彈弓了。

4,航發,芯片,三十年前中國就解決掉了。

5,高端市場中國產品佔比達60%以上了,美國經濟與現日本一樣萎靡不振,北斗戰勝了GPS,華為贏了蘋果,高通,阿里巴巴打敗了臥爾瑪,芯片的1萬多億中國自產了,飛機也不用波音了,自產了,互聯網根服務器我的有好幾個了,不用你的也行了,僅此幾項美就幾萬個億出口泡湯,中國一帶一路全世界開市場,又教世人怎麼掙錢,又給你產品讓你消費。

6,歐洲,彷徨於分合中難於前行,

日本如不與中國改腸子繼續獨自徘徊,如棄美投中,參與一帶一路或能前行,俄因前期中國的能源依懶有二十年的日子,中國解決了能源,俄將日不一日。印度人多底差興盛前行,人口達15億早超中國,並出現老齡化,中印兩個大國如日中天,美己過棄,巴西,印尼應覺起,其它國家受益於中國的發展影響蒸蒸日上,越南,朝鮮,巴基斯坦,希臘,斯里蘭卡,哈薩克斯坦等均己不俗。


金犁說事


50年之內,世界格局必將發生重大變化。

變數最大的是俄羅斯。

俄羅斯是一個極不均衡的國家。

從土地面積和資源上講,它屬於大國。

從科學技術水平上講,它處於中等水平。

從經濟發展上講,它是單一的能源出口經濟。

從政治外交層面講,它是一個非常孤立的國家。

從軍事上講,除了從蘇聯繼承下來的7000多枚核武器,俄羅斯的武器裝備都已經老舊了。

俄羅斯的軍火製造業也同樣老舊了。

從歷史文化方面講,它是一個只會侵略擴張,不會發展經濟的國家。

如果俄羅斯的國家政策不做根本改變。

俄羅斯將面臨解體的危險。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當年的蘇聯與今天的俄羅斯是非常相似的。

那時的蘇聯比今天的俄羅斯,還要強大許多。

俄羅斯如果垮臺,對整個世界影響巨大。

未來50年中,美國還將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家。

一強獨大的地位將繼續保持下去。

美國仍將是世界中心,是世界領袖。

接下來談到中國。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變成了一個現代工業國家。

但是,也遺留了不少問題。

如果解決得好,上升的空間還是很大的。

如果解決的不好,前面的困難是很大的。

我對中國的判斷是不確定。

至於印度,印度尼西亞等人口大國。

也都有一定的上升空間。

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

像日本,德國,英國,法國等西方發達國家,他們也將在世界格局中繼續佔有一席之地。

作為中國人,給自己的國家提幾個建議。

第一個建議是,

一定要以和平發展為主。

人民生活是最重要的,做什麼事情都要從人民的利益出發。

第二個建議是,

要與世界各國發展合作友好關係,特別是美國。

要合作,不要對抗。

第三個建議是,

不要過度擴充軍備。

過度擴充軍備會影響民生,也會引起周邊國家的警惕和不滿。

第四個建議,努力建設一個民主自由的法治國家。


用戶59041315599


未來五十年內,世界的格局會是什麼樣的?這個50年的時間段確實有點長,就拿東方大國來說,目前也只是規劃到了本世紀中葉,即2050年之前的事,這個40年的規劃應該是已經相當長遠了。所以,下面的分析,就基於東方大國的整體規劃為基礎進行。

美軍的十餘艘核動力航母,未來50年內恐怕無人能超越

東方大國的總體目標是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尤其是軍事方面,必須做好與世界一流國家對抗的實力。為此,要建設強大的現代化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和戰略支援部隊,打造堅強高效的戰區聯合作戰指揮機構,構建東方大國特色現代作戰體系。具體又細劃為三個階段:適應世界新軍事革命發展趨勢和國家安全需求,提高建設質量和效益,確保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實現機械化,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戰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同國家現代化進程相一致,全面推進軍事理論現代化、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軍事人員現代化、武器裝備現代化,力爭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

美軍B-2A隱身戰略轟炸機,可在F-22隱身戰鬥機的護航下對其他軍事大國的縱深戰略目標實施打擊

其實最核心的就是一句話:到本世紀中葉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

如果東方大國的這個整體戰略規劃得以實現的話,那麼,未來50年內的世界格局就可以大致推測出來。

美軍擁有全球最強大的戰略投送能力

美國仍然為世界的超級霸權國家。我們都知道美國的GDP是世界總量第一,基數很大,儘管增幅只有2點幾,其實也是很驚人的。加上他的軍事、科技的領先地位,在未來50年內它的霸主地位還是無法撼動,而其他的發展勢力只能是推動世界向多極化邁入而已。在多極裡面,東方大國將成為最重要的一極;而為了抗衡東方大國,美國必須要在亞洲扶持幾個國家進行牽制,很可能就是印度和日本,所以,這兩個國家將緊隨東方大國之後成為第一極的領頭羊。俄羅斯和歐盟(可能進一步分化)會持續退化,但仍然處於第一極之中。第二極中將會有韓國、巴西、南非等國。所以,世界總體格局仍是一超多極。只不過是東方大國超越了俄羅斯和歐盟,成為美國最強大的競爭對手。


用戶53052903248


中國將成為像美國和前蘇聯這樣的世界超級大國。


首先,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高的經濟體; 目前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此外,中國將成為世界上人口大國,其購買力不斷增強,也將成為世界上的大市場。經濟是一個國家影響世界其他國家的主要因素。例如,美國現在是超級大國; 它只有經濟才有可能。此外,美國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 它只有大經濟才有可能。到目前為止,美國一直是超級大國,而蘇聯因其經濟而崩潰,而美國迄今為止在經濟領域處於最高位置,因此美國可以保持其人口團結和滿足,而且現在這個國家已經足夠穩定了。現在和中國類似,中國正在將經濟增長視為對新一代的最高滿足程度,它可以聲稱中國在未來50年將更加穩定。隨著新興經濟的發展,中國正在增強其軍事力量成為世界超級大國,中國現在是世界排名第三的軍事力量,並採購更先進的技術,以向世界各國展示其軍事力量。為此,美國及其盟國已經開始關注中國日益增長的軍事強國和經濟。中國現在是世界排名第三的軍事力量,並採購更先進的技術,以向世界各地的軍隊展示其軍事力量。為此,美國及其盟國已經開始關注中國日益增長的軍事強國和經濟。中國現在是世界排名第三的軍事力量,並採購更先進的技術,以向世界各地的軍隊展示其軍事力量。為此,美國及其盟國已經開始關注中國日益增長的軍事強國和經濟。


但是,中國已經開始影響世界上許多國家,協助基礎設施發展和軍事合作以及其他各種發展項目。例如,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緬甸,孟加拉國,越南,非洲國家,以色列,尼泊爾等。另一方面,從歷史上看,中國長期以來就以其業務能力而聞名。此外,中國與世界上所有國家(如美國,英國,歐盟,印度,阿拉伯國家等)建立了最密切的商業關係。就我而言,中國是一個為所有人生產各種產品的國家。高收入或低收入的客戶類型。它已經證明,中國的產品正在世界各地吸引,包括窮國和富國。

此外,中國一直在發展中國家工作,通過製作和投資各種項目和基礎設施作為發展夥伴,如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尼泊爾,緬甸等,協助其發展。在非洲國家,中國作為世界的主要發展夥伴,中國和非洲國家之間已經建立了促進發展的關係,中國已經將美國及其盟國接管到非洲國家。即使在南亞,中國也是僅次於日本的唯一主要發展國家。


現在,中國在世界各國之間的軍事合作最近已向國際參與者表達了高度緊張。中國最近減少了軍事人員,因為中國將更多地集中採購先進技術武器,而不是人員數量,並且正在增加軍事預算,與世界軍事人員達到自命不凡的水平。就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和緬甸等戰略問題而言,中國已在一些國家建立了海港,並提升了與巴基斯坦的防務關係,並與俄羅斯建立了良好的防務關係。就我而言,中國已經與孟加拉國建立了作為戰略伙伴的國防關係,緬甸也是中國的好戰略朋友。

最後,它可以說中國將在不久的將來在世界上迅速發揮作用,這是毫無疑問的。


世界科技最前沿


未來五十年內,世界的格局會是什麼樣的?

美國、日本、歐洲會是什麼地位?

世界格局的變化之前是以“百年一遇”,再到鄧老著名的“五十年不變”。所以我覺得題目中的“未來五十年內”,還是比較保守的。誰能想到特金各自執政不到六年,就已經實現了兩次會面那。所以,我還是覺得可以以二十年為一個衡量週期,從二十年在看四十年。不有一首歌叫“二十年後再相會”嘛。

我國著名學者資中筠曾經感慨到,“很多公派到美國和歐洲的留學生,即使交違約金,也要留在所在國。”這種單線輸出人才的情況,已經存在很久了。而龍永圖也曾經表示過,什麼時候美國人能都來中國留學了,那就證明我們的國力真正的提高了。

從現在開始的二十年,我想說的是,世界上基本還是會是這個格局。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我們東邊的兩個鄰居在二十年之後統一了,那麼東亞的格局會首先發生變化,雖說短時期內北邊不會成為發達國家,但韓國也相應地獲得了更多的土地和人口。日本依然會憑藉著匠人精神在科技方面領先於絕大部分國家,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很多日本的諾貝爾獎獲得者,要麼就是沒有海外工作的經驗,要麼就是英語不是很好,但照樣可以獲獎,背後的精神有多麼可怕,我想不用我說的那麼直接了。

至於歐洲,如果沒有變局的話,歐盟的東邊領土將會直接和俄羅斯對話,包括塞爾維亞,烏克蘭,格魯吉亞,都會成為歐盟的一員。

歡迎大家探討。


本來世界觀


先一個一個來預測。

歐盟會在分分合合、本土居民與外來移民融合中逐步發展增強,憑藉其在科技、經濟、文化等綜合基礎的優勢,將成為繼美國後,第二強大力量。

中國通過不小的付出,艱難度過改革深水期,民主法制取得較大進步,理性文化逐步加強,人口素質明顯提升,憑藉地廣人多市場大的基礎優勢,各方面逐步發展增強,成為繼美國、歐盟後,第三強大力量。

印度各方面也在逐步發展增強,特別是科技和軍事明顯增強,其種姓文化有所衰弱但仍占主導地位,這嚴重製約了印度的崛起,不過同樣憑藉地廣人多市場大的優勢,讓其坐穩世界第四強大力量的交椅。

日本各方面會持續發展增強,特別是科技、軍事投入持續增強,發展也較快,通過持續外交努力,最終將較大突破二戰後政治軍事限制,成為第五強大力量。

俄羅斯作為戰鬥民族,軍事力量在起起落落中勉強支撐,但已無法和現在相提並論,無力再和美國叫板,勢力範圍嚴重收縮,只夠自保本土。資源型經濟模式沒有大的改變,所以發展仍受制於人,經濟問題仍是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問題,只能勉強坐上第六強大力量交椅。

作為中國的鄰國,越南的發展不可小覷,憑藉後發大力改革優勢,其經濟、軍事、政治、外交等綜合國力穩步提升,在南海問題上,將會分去中國更多的話語權。對此,我認為中國應堅持和平發展的主旋律,繼續以和平談判、共同開發為解決爭端的主要方式,另外,可適當放開、鼓勵、促進兩國人民通婚、融合。

其他熱點地區,中東由於地緣戰略、石油能源等利益問題,其命運仍無法自控,只能繼續戰亂不斷。但不得不提的是,土耳其會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坐大,擁有越來越多的中東話語權,中國從自身國土統一、石油能源等利益考慮,應該提升對土耳其的關注,並提前佈局並加強與其進行貿易、文化交流等多方交往。

另外,要繼續提升對緬甸的關注,同步加強與緬甸政府和地方武裝力量的合作,加強參與其經濟建設的投資,通過邊疆雲南省加強與緬甸的文化交流,力爭保持中緬的友好關係,以維護中緬能源通道、交通道路的安全和暢通。

相對力量對比,各大國與美國的差距在逐漸縮小,但毋庸置疑的是,美國以其文化、經濟、政治、科技、軍事等綜合領域的先進優越性,必將繼續吸引世界各國優秀人才的移民,而其成熟的民主制度保證了其發展的穩定性,所以五十年後甚至百年後,美國仍將極有可能是地球上唯一的超級大國。

對此,我們不必悲觀失望。古語道“人貴有自知之明”,我們應該始終保持自知,即不給自己打雞血,也不給自己潑冷水,清醒穩步的以自己的節奏逐步發展,不應盲目與別人攀比,而應努力苦練基本功,把自己的民生幸福提升、把人文素質提高,把民族文化改善,把科研基礎紮實。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走得更遠。



平思想


未來50年世界格局會是怎麼樣的呢?這個話題起碼得從生產、科技、軍事、政治和戰爭這五個方面講起。

首先是生產。以目前全世界的眼光看,生產總值主要在北美、東亞南亞和歐洲三大板塊上,而且三大板塊大體上力量相當。另外一個指標上,生產總值增量上,以東亞南亞板塊居首,以國度而論則是中國、印度、越南等國偏高,而這個指標加上時間的積累效應後就會推動世界格局的巨大變化。因此未來50年東亞南亞的經濟一定比重上升並且很可能打破三塊平衡而成為一家獨大。

第二個問題是科技。科技方面大體上與經濟板塊重合,三個板塊仍然是大致相當。但是若是以單國論,由於北美只有美加二國,且美國獨大,因此單國論目前的科技方面美國一家獨大,而中日俄德法等國眾強。同理科技上也有增量。這一指標上美國和眾強依然都有不同增量,只是中國相對突出。也是同理,加以時間效應的累積後,中國所在的東亞南亞板塊的重要性很可能會上升,只要時間足夠長增量持續足夠久,成為一家獨大也是完全可以的。當然了,由於東亞南亞板塊欠的歷史帳較多,50年內也許完成不了一家獨大的蛻變,不過和北美並強卻很可能的,特別是以單一國度PK局面下的中美兩強可能性不小。

軍事上,目前的局面是美國一家獨大壓眾強的局面。這一方面目前是美國超優秀的的狀況,一時間恐怕也難以改變。而從增量上看,估計也就中國和日本比較有可能改變地區均勢。中國做為一個全面發展的發展中國家一直是增量不小,假以時日改變地區均勢平衡不成問題。而日本則不同,日本做為一個現代化發達國家現在的軍事弱勢完全是一紙憲法和憲法背後的美國人壓制下的結果,不是真正的弱小。日本的軍工產業一直都是寄軍於民的,其實發達著呢。只要廢除憲法及其背後的人的障礙,日本的軍事能力可以爆炸式膨脹的。這一個方面,日本右翼勢力從未間斷過,誰又能保證他們的努力永遠不會變成現實呢?

第四方面的政治及其政治形態。目前仍然是美國及其美國帶領下的北約一家獨大的局面。聯合國有很大的平衡和調停作用。之後就是中俄背靠背的背景有很大的防衛作用。可以這麼形容,美國這個流氓頭目正帶領著北約等眾流氓在世界上危害廣大亞北拉的一眾弱小百姓,聯合國這一家長只是無力地當當和事佬和發表一些無病呻吟,中俄等眾小強雖敢怒敢言卻不招惹,而其他一眾不敢怒不敢言的眾弱小面對這群流氓開始漸漸懂得了沉默和忍讓沒用,總有一天會輪到自己投胎。

至於第五個方面,戰爭,是最不確定的也最有可能迅速改變地區均勢的了。從戰爭能力和意願上,美日歐俄印是最有能力和最有意願的,特別是美國。不過戰爭爆發首先得看時間地點和對戰對象。這一點上,美國人從意願上恐怕放眼全球誰都不放在眼裡,但是從能力上不得不看看對手是誰在哪裡打且雙方幫手情況怎麼樣。

總結以上戰爭情況,若是以大欺小以強凌弱的戰爭,未來50年內美國及其帶領下的北約仍然是最有可能發動的戰爭策源地。若是對手有點相當的,比如說美國+北約Pk中俄,可能性不大,因為美國人也懂得打仗成本大代價高昂。

自然地,既然說戰爭不得不提到戰爭領導人了。以上是以正常制度和正常視聽推測未來50年狀況的,未考慮到領導人的因素。誠然,戰爭的發起不外乎領導人的引領作用。若是革命性的戰爭,最大的可能性應該是非洲拉美和戰爭不斷的印度了。而誰都不敢保證像希特勒這樣的戰爭變態狂不會再登頂領導人的位置,這個方向上考慮,日本的軍國主義現在雖受壓制卻香火從未斷絕。歐洲多國其實都和德國差不多,只不過德國出了個希特勒成為走百步之國,歐洲多國又何嘗不是50步之國。同樣的,美加澳(大利亞)都開始走向民族極端化,美國人開始排拆國內部分亞裔拉丁裔就是很不好的苗頭,和當年希特勒走的路一個樣了,誰敢保證絕對不會希特勒化。還有印度的大國霸權夢一直都是存在的,尼赫魯第二不見得不會出生,否則洞朗事件沒有理由出現在現任政府手上。至於俄羅斯,戰爭狂人也是有不少傳統的,特別是那種窮兵黷武型的人物。不過,從戰爭狂人的角度看,最有可能出現的應該是日印和西歐,美國人的可能性還是較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