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德雲社越來越火的原因是什麼?

用戶5811465456


德雲社自從2010年新生以來,一步一個臺階,目前已成長為相聲界最大的團體,喜劇界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也是娛樂圈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軍。至於德雲社越來越火的原因,相聲演義頭條號的編輯總結有如下四點:

1、有人。德雲社以郭德綱和于謙為大角兒,這些年又培養了岳雲鵬、張雲雷、張鶴倫、孟鶴堂、郭麒麟、燒餅、張九齡、陶陽等小角兒,這些角兒們任何一個都有自己領銜開專場,帶領一批人吃飯的能力,是他們支撐著德雲社的市場越做越大,觀眾群越來越廣泛,個人價值也水漲船高。


在這些小角兒之後,德雲社還有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每一年都有新的小角兒冒尖。從2019年開始,我們會發現馮照洋、謝金、靳鶴嵐、劉鶴春、侯鶴廉、劉筱亭等小角兒也會慢慢成長起來,他們都已經在德雲社的小劇場攢底多年,積累了豐富的演出經驗和人氣,只要給他們機會,隨時都可以紅起來。


除了攢底的演員外,德雲社每個小劇場都還有十多個演員,學員班也還有成百個演員,這一人才梯隊已經成體系,正在被批量化的生產出來,未來的德雲社小角兒會越來越多,多的數不過來。


2、有活。德雲社的演員必須會50個作品才有上臺的資格,就這一點已經把同行甩的老遠了。根據郭德綱的要求,這50個作品不是原封不動的背臺詞,而是要根據個人的風格進行改編,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包袱,還得常換常新,所以沒有真本事的人在德雲社是出不了頭的;冒尖的演員在作品上都是得到了觀眾認可的。


德雲社的演員不僅會的作品多,而且演出經驗多;一般的演員每週演六天,一天一場至少,有的可以演兩場,一年下來有300場左右的演出經驗,這是一個巨大的財富;很多同行可能兩三年都演不了這麼多。只有在實戰過程中,演員才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才明白觀眾喜歡什麼,才能夠根據觀眾的需求不斷的提高自己,才能夠積累人氣。


3、有資源。郭德綱通過這些年的積累,在娛樂圈可是積累了豐富的人脈關係,從電影《祖宗十九代》就可以看出,老郭的面子有多大,否則能請得到那麼多明星嗎?除了明星以外,郭德綱最重要的資源在於電視臺及網站的關係和演出商的關係。

有了電視臺和網站的圈子,只要能和喜劇沾邊的綜藝節目,德雲社都沾光,無論是郭德綱和于謙自己去,還是讓徒弟們去,反正是既賺錢又露臉的事兒,名利雙收!更重要的是,有了這種圈子在,還可以儘可能的屏蔽掉叛徒的生存空間,這一點怕是退出德雲社的人之前沒有想到過的。


有了演出商的關係,郭德綱可以把一些並不怎麼賣座的演員組合去商演;對於演出商來說,做這些潛力股演員的商演可能賺不到什麼錢,但是隻要不虧本他們就願意幹,因為得賣郭德綱這個面子。你幫我捧新人,我給你做大角兒的商演,雙贏才是合作的長久之道。

4、有人氣。德雲社通過這麼多年的發展,積累了不同的觀眾群體,可以說上至八十老翁,下至莘莘學子,到處都有德雲社的粉絲。這種強大的觀眾基礎已成為支撐德雲社最為重要的力量,只要觀眾不散,德雲社就不會倒,這也是這些年一直被“反三俗”,德雲社依然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聲演義


德雲社現在真的是臥虎藏龍人才濟濟,喜歡俗的有張鶴倫,喜歡雅的有高峰,喜歡鬧的有燒餅,喜歡浪的有孟鶴堂,現在有出了個張雲雷,無論什麼口味的粉絲,幾乎都能在德雲社找到自己的心頭好。


更重要的是,德雲社有這個桃心和花捲。

聽多了郭德綱,我現在是真的喜歡于謙了。


真的,以前聽相聲,總覺得郭德綱特別好說的,但聽了這麼七八年,我是越來越喜歡謙大爺了。


一個捧哏的,一個嗯啊這是的接話的,總能把一個包袱翻幾個花。


一個段子,我記得郭德綱說於老師火了,網上很多人都點他,看他的博客。


原話是這樣:

郭:“我還上過你的嫖(博)客”

這是郭老師故意拿錯別字找包袱,博客說成嫖客,這是包袱。


但於老師能把包袱翻出花來。


於:“那咱倆應該論乾姐妹了”


這個接話,絕了,既把“嫖客說成博客”的低俗包袱翻出來,還反將一軍,論乾姐妹,意思是郭德綱也上過那個客人?你說氣不氣人?


郭德綱老師很多包袱,都是靠于謙老師的捧哏才翻響的,以前不懂,現在才知道三分逗七分捧的意思


誰能成想,桌子裡站著那個老老實實卷頭髮,才是最蔫壞的人。

郭德綱跟很多人說過相聲,但我真的真的只覺得只要于謙老師,才是最懂郭德綱的那個。


德雲社有于謙,真是如有一寶。



同行的襯托,讓德雲社越來越好。


還真不誇張,你看過德雲社的相聲之後,再看別的相聲,挺沒勁。


主流相聲名家,除了歲末年初的各大晚會,基本上是看不見面了,就算看見,也是各大代言廣告走穴。


剩下的相聲圈的晚輩,一個聽雲軒曹雲金,一個青曲社苗阜,也就這兩個出頭羊。


曹雲金不多說了,相聲水平是有,但個人素養是真不敢恭維,離開德雲社自立門戶之後,相聲沒啥氣色,各大綜藝節目倒是上了不少,但那又如何,要出名,德雲社有的是辦法捧紅一個藝人,但真心實意讓觀眾喜歡,哪有那麼簡單,聽雲軒今年封箱好像票賣的不怎麼好,也算是報應。


苗阜,這個就更不是什麼善人,前幾天好發了個“討賊檄文”,洋洋灑灑微博幾百字,舔了半天正義的大旗,然後大罵郭德綱,結果裡外不是人,圈裡人看不上他,主流界也沒正眼看,真是給說相聲的丟人。

老百姓也需要消遣,也需要放鬆,除了電影院看喜劇,也就聽聽相聲了,同行這群人不爭氣,愈發顯得德雲社紅火,沒辦法,唱歌的還能抓幾大把一線明星,說相聲的,也就這德雲社一家獨大。




德雲社的孩子們,也成長起來了。

如果說,十年前的德雲社,還必須有桃心和花捲來撐場子,那麼現在的德雲社, 就是這群孩子們鬧騰的天下了。


岳雲鵬,燒餅,張雲雷,孟鶴堂,郭麒麟等人,曾經老郭的心頭肉,如今也能獨當一面了。


少年強則國強,後輩強則德雲社強,試問,除了德雲社,哪個社團能拉出這麼一波有實力有名氣的晚輩?


姜昆二十六個關門弟子,個個都是一級演員,但論實力,有幾個敢蛋拿出來跟德雲社比比?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我叫郭德綱。


十八年了。


山河遠闊,人間煙火,無一是你,無一不是你。


四斤


相聲界現在有名氣的幾個社團有:德雲社,青曲社,聽雲軒等。還有不少的小劇場。論紅火的程度,青曲社一般般吧。聽雲軒更是要涼涼的感覺。最有影響的還是德雲社,人才眾多。常年演出不斷。收入可想而知。可以說是一家獨大,越來越紅火。非其他社團能望其項背。

德雲社越來越紅火。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班主的個人魅力。青曲社班主苗阜,剛出道挺不錯的。《學富五車》,有一定的功底。但他作品好像是總是先說錯話,然後搭檔指出來,這樣的哏成為套路,創新不大。業務都不說了,還多次在微博懟郭德綱。瞎指責一通。隨即秒刪。這樣引來一波又一波的關注。名是有了,但他的作品和社團的業務,沒看見有什麼發展。想學郭德綱到海外商演,幾次均遭遇失敗。

另一個就是聽雲軒的曹雲金。他從德雲社離開後,立刻組建了聽雲軒。開始因為有“郭德綱的徒弟”,這個招牌。上春晚什麼的還熱了一陣子。但是他在微博跟師傅互懟,被人們指責為“欺師滅祖”,人設不佳,不受歡迎。導致聽雲軒業務冷淡。

你想,這還是業內兩個比較有名氣的社團,都這樣停滯不前,其他的就更不用說了。

德雲社人才輩出。而且一出道,往往火遍娛樂圈。郭德綱于謙,岳雲鵬孫越,張雲雷楊九郎。郭麒麟閻鶴祥,等等莫不如此。有一個詞叫名人效應。名人這麼多,德雲社想不紅火都難!

另一個原因是,郭德綱拓展業務的能力很強。他在2005年火遍國內後,穩紮穩打。又於2011年,開始向海外發展。先後到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新西蘭新加坡日本英國德國,等國的幾十個城市做商演。既賺得盆滿缽滿,又擴大了影響。僅僅這一塊已經輕車熟路,成為德雲社又一棵重要的搖錢樹,同行們怕是望塵莫及,有人效仿也效仿不來。

郭德綱不但說相聲,還做綜藝主持人,唱京戲,拍影視。個人影響越來越大。

在這樣的綜合效應影響之下,帶動得德雲社也越來越火!


娛樂座談會


喜歡郭老師,每次看他出場深深的鞠躬就算隔著屏幕也能感受到他對觀眾發自內心的感謝和尊重。“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間造孽錢”,這是郭老師幾乎開場必講的一句話,當年郭老師還是年輕一輩的時候,行走江湖,有一身本事,奈何主流相聲界不願意收他,不把他當人看,第三次進京的時候,刺頭已經變的圓滑可是別人依舊不願意給他一個機會,為了生計不得已開始說起了小劇場相聲,還帶著一幫徒弟吃飯都是問題,這一路走來辛酸委屈也只有他自己明白。時隔多年,他依然不願意與主流同流合汙,而他之所以站的硬氣就是因為有德雲社,而德雲社靠的就是各位衣食父母。所以郭老師常說的就是這句話,一是感恩二是對當年生活不幸的感慨!

現在的郭老師就像一個大家長,看著孩子們慢慢長大,能夠獨當一面,德雲社這個大家庭也越來越壯大,枝繁葉茂,人丁興旺,不得不佩服郭老師的遠見和能力。郭老師說:你可以沒有文憑但不能沒有文化!雖然沒上過幾天學但是活得通透,看得明白。喜歡郭老師,喜歡謙大爺,喜歡小嶽嶽,喜歡孟堂主,喜歡張雲雷楊九郞,喜歡德雲社!也感謝這些人讓我們的傳統曲藝重獲新生!!!








木有枝丫


兩句話就能解釋,曲高和寡,人群分佈的金字塔。

德雲社在剛出名的時候主打的是傳統相聲,郭德綱號稱為老祖宗看墳,一下子抓住了很多老聽戶的心。他的走紅主要依託的是傳統相聲愛好者。老綱絲們也大部分時老聽戶。

然後有幾個標誌性事件,讓德雲社的相聲水準開始走下坡路。

一個是侯耀文逝世,在藝術上沒有人給德雲社把關了。那時候開始郭德綱的相聲開始灌水和倫理哏屎尿屁。

第二個是八月風波。從那時起,郭德綱認定賺錢是硬道理,藝術玩蛋去。捧紅岳雲鵬就是標誌性事件。那時候老郭的相聲幾乎沒法聽了,拼湊,和捧哏老婆睡覺成了常態。大多數老綱絲脫粉。但是由於這種搞笑迎合了很多低層次人群的需求,德雲社的商業收入增加。

第三個事件就是張鶴倫燒餅張雲雷走紅了。認定越三俗就有人愛看的原理,德雲社在三俗的道路上狂奔不止。

其實大家都知道,目前德雲社說相聲最好的是高峰,高峰也有很多老聽戶喜歡。奈何粉絲基數達不到老郭要求,只能被騷浪賤的演員淹沒了。

所以。德雲社的走紅和快手走紅沒啥區別,越往下走愛看的人越多


我就是個碼字的


德雲社有一個優秀的當家人和一幫積極向上、奮勇爭先、朝氣蓬勃的年輕相聲演員!

德雲社班主郭德綱是當今相聲界最受歡迎的相聲演員,他文化底蘊深厚,相聲颱風穩重,深厚大家喜歡。現在提起相聲這兩個字,你首先想到的是不是郭德綱呢?


德雲社有一批已經紅起來的演員,像岳雲鵬、孫越、張雲雷、楊九郎、孟鶴堂、周九良、張鶴倫、郎鶴焱等人。他們常年活躍在全國各地的商演舞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都有自己的粉絲群體。“鋼絲”加上“德雲女孩”數量是驚人的!

除了上述已經走紅的演員,德雲社九字科的演員們也已經開始嶄露頭角,他們作為德雲社的後備力量,隨時等著走紅,等著為德雲社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呢!



德雲社的演員除了相聲說的好外,評書水平也是當仁不讓的,在如今的曲藝界還有多少人在說評書?恐怕答案是很少吧,但是閻鶴祥、李雲天兩個人卻把評書說的風風火火!


德雲社的相聲演員,“帥、賣、怪、壞”佔全,年輕的,年長的全有,可以說,無論你喜歡什麼樣的相聲作品,還是相聲演員,德雲社總有一款適合你,這樣的團體,不火才怪呢!


相聲迷老於


當前中國相聲的民營團體不多,各有特色,不乏優秀的相聲演員。但是很多相聲團體由於人員有限,基本上各自有各自的固定的風格和特點,有點像專賣店。

而德雲社因為成員多,這些成員演出的風格不同、演員擅長的相聲技巧不同,譬如張雲雷、岳雲鵬、孟鶴堂等等,在說學逗唱方面,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色。有點像大的超市,能滿足喜好不同的觀眾群體。

德雲社幾個分隊的演出,各自有各自的擁躉。而且所有上臺演出的演員都受到了嚴格的訓練,有紮實的基本功。再加上都受到優秀相聲演員郭德綱的親自指點,所以他們在舞臺上能夠為觀眾展現不同的表演形式。

另外這些演員最為擅長的是和觀眾互動,能整場調動觀眾的收看熱情,整場氣氛活躍,觀眾人人都有參與感,這樣就更加喜歡看他們的演出。

還有最關鍵的一點,是德雲社演員秉承了郭德綱“觀眾是衣食父母”的生存理念,尊重觀眾,演出時不遺餘力,但看張雲雷帶著滿身的鋼板在舞臺上一絲不苟的認真地演出可見一斑。而況德雲社成員現如今對內團結友愛,對外沒有緋聞,對於網絡和媒體,無論褒貶,都坦然受之。在貶低的言論面前不分辨不爭論,在誇讚面前不驕傲不自滿,任你蜚短流長我自天高海闊,不驕不躁努力學習,給人們留下好的印象。

現在德雲社的演員們也正在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在繼承傳統相聲藝術的基礎上創新改革,人人努力拿出自己的作品以饗觀眾,這就是德雲社受到很多相聲愛好者歡迎喜愛的原因。


6985mzy007


因為有人發這樣的問題,而且因為有人專門會做這種推廣,圖我就不上了,現在有種東西叫推廣,主要作用就是收錢辦事,也叫一種買賣,操作呢,就是在知乎、頭條、微博等地方製造熱點,然後自然有水軍在後邊洗地,水軍洗地有成功跟不成功兩說,成功則會帶來更多 的人流,不成功評論跟點贊只會有水軍的活動軌跡。當然,不管成功與否都要死收錢。

德雲社真的火嗎?是的,現在看來還行,但是真的到了大家都喜歡的地步嗎?相聲嘛,說到底無聊的時候都會看,但是絕對沒到那麼火的情況,不否認德雲社的水平,但是對於這種營銷式軟文推廣極其反感,大家要理性看待,有些人就是專門製造出一個熱鬧的氛圍,這他們的效果就達到了。

當然,如果有人說我是刻意來黑德雲社的,那隨便你吧,反正我回答裡面沒有一句黑他們的意思,這種操作並不是德雲社一家,所有在熱門上的內容都有這種操作,或多或少,只是勸大家心明眼亮,畢竟!緣妙不可言。


狐聞野趣


於氏父子提供了中國相聲界80%的笑料,當然作為父親的王老爺子更多,而且正在持續更新中。


不斷推出新演員,參加各種大賽,鍛鍊了隊伍,像岳雲鵬、張雲雷、孟鶴堂、張鶴倫、謝金。都目前德雲社除了郭德綱和于謙外,很多演員都能攢底。





競爭對手能力太弱,協會的那位說不了幾段,也老了;地包天的那位話都說不清楚,只能靠郭德綱蹭點熱度,水平如果放到德雲社連前十也排不上;相聲新勢力還沒有形成真正的新勢力。

敢說一些諷刺現實的東西,大家都能會意,比如你出軌了就埋了你,別人誰敢說。時不時冒出的句子,與大家拉近了距離。


允許錄音,類似於微軟當初為了推廣windows適當鼓勵盜版一樣,無形中提高了市場佔有率,聽多了就愛聽了,現在一搜相聲都是德雲社的,還稱為睡前相聲,估計很多人聽著相聲睡覺,聽著聽著就睡著了。


萊駒為右


其它答主總結的點很多,總覺得沒有戳到痛處。

原因雖然說多種多樣的,但私以為,定位的準確是一個團隊能長久的走下去最關鍵的一點。

孔老夫子教導我們,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郭德綱打出來傳統相聲的旗號,早期更是有草根,非著名等標籤,助推他獲得了人生的第一波小高潮。

而這些年來,隨著主流相聲界的打壓,當然很多人並不覺得這是打壓,我們也可以不這麼說。總是主流反三俗的事情有目共睹,這樣就讓事情變得分庭抗禮,主流相聲要求雅,德雲社仍然本著傳統相聲的通俗文化。

主流相聲在求雅的過程助推並且強調的德雲社俗的成分。使得德雲社相聲接地氣的標籤更加深入人心。

我們如今去看郭德綱的相聲,尤其是在單口相聲上這種特點更加突出,仍然帶有宋明話本,中國古典通俗文學的影子,傳統相聲跟話本小說一脈相承的脈絡清晰可見。

看主流相聲的演出就沒有這種感覺。

主流相聲是一門電視藝術,不是口頭文化,沒有市井氣。

我們不厚此薄彼的說誰好誰壞。電視藝術,也是時代發展必然會產生的結果。

但是電視上的相聲藝術僅是相聲發展的一個分支,代表不了整個相聲行業。

相聲仍然需要進入到群眾中去。這件事情是郭德綱在做。主流相聲在反對。

而德雲社的越來越火,直接證明的是郭德綱的小劇場路線是正確的。

這個世界上走的快並沒有用,重要的是你朝的方向。

在大方向正確的情況下,郭德綱的招攬人才,培養後進,寬進嚴出等等工作才能大放異彩。

方向不對,做的工作越多,越糟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