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軍集團鼎盛時期擁有15萬軍隊,為何能對抗中央30多年?

非不定高


15萬軍隊已經是相當龐大的數目,在軍閥林立的民國時代,足以成為實際割據一方的大軍閥。滇軍集團能夠割據一方保持獨立性,主要有三方面因素,鴉片帶來的財源,與法國勢力的密切關係便於進口武器,優秀的軍官團和比較有戰鬥力的軍隊。

很多人印象中,覺得雲南是一個貧窮偏僻的地方,很難支撐一個地方勢力割據一方對抗中央。但民國時代的雲南,在全國其實屬於財政力量比較強大和獲取外國勢力支持比較容易的地方。民國時代的30多年中,滇軍集團多數時候能夠保持著獨立地位,部分時間內還能夠對周邊省份進行擴張。

民國時代的滇軍勢力比較強大的根本因素,是臭名昭著的鴉片。

鴉片與中國近現代史緊密相關,一般的歷史分期都把1840年的鴉片戰爭視為近代史的開端。

兩次鴉片戰爭之後,鴉片貿易合法化,煙毒在中國完全失去控制在整個中國氾濫。鴉片在中國各地廣泛種植,本土鴉片取代了英國從印度販運過來的鴉片。英國侵略者發動兩次鴉片戰爭逼迫清政府讓鴉片貿易合法化,成功之後其實很快失去了鴉片本身的利益。

中國各省區中,由於適宜的氣候,雲南生產的鴉片質量最好,被稱為雲土,是國產鴉片中的名牌產品。

鴉片給雲南地區帶來的收入,為滇軍集團提供了堅實的財政基礎。比滇軍名氣大的多的桂系,其實最重要的財源是雲土販賣到其它地區時,過境廣西給廣西交納的過路費。單純論財力,滇軍比桂系強大的多。

通俗的說,滇軍集團就是一群武裝鴉片販子。

(滇軍的命脈罌粟)

滇越鐵路的存在,讓滇軍能夠比較容易的進口武器

在我們一般印象中,雲南是個交通不便的偏僻地方。不過在民國時代,因為滇越鐵路的存在,雲南屬於對外交往比較便利的地方。

滇越鐵路是法國在清末入侵中國的重大成果。滇越鐵路從雲南昆明市到越南沿海城市海防市,越南段1903年建成,中國段1910年建成。越南在當時在法國殖民地,滇越鐵路的建成,讓法國勢力能夠深入雲南,對雲南保持極大影響力。

滇軍集團因為滇越鐵路這條直通法國殖民地港口的鐵路存在,能夠相對其它軍閥勢力比較容易的從法國等地進口武器,這對其它民國軍閥是個很大優勢。

當然,毋庸諱言,滇軍本身就很大的法國勢力在中國代理人色彩。在民國時代的中國,類似情況十分普遍,如奉系軍閥是日本勢力扶持的,蔣介石先後獲得過蘇聯和英美勢力扶持。

(滇越鐵路)

滇軍有一隻比較優秀的軍官團和部隊

1909在昆明創辦的雲南陸軍講武堂是民國時代中國最好的軍校之一,北洋時代僅次於保定軍校。共和國開國元帥葉劍英和朱德曾經都是雲南陸軍講武堂的畢業生。

雲南陸軍講武堂培養的畢業生,大部分肯定是進入了滇軍成為滇軍軍官團,讓滇軍又一隻在當時中國比較優秀的軍官團。如朱德元帥在雲南陸軍講武堂畢業後,30出頭就做到了滇軍旅長。

素質不錯的軍官團,自然能帶出戰鬥力還可以的部隊。

(雲南陸軍講武堂)

有當時中國來說很充足的財力,也能夠獲得列強之一的法國支持比較容易進口武器,還有比較強大的軍隊,這樣的勢力能夠在民國時代長期保持獨立割據一方是應有之義。


仁勇校尉


蔣介石第一次想解決滇軍是在1935年4月,中央軍薛嶽所部跟隨長征紅軍進入西南,首先拿下了黔軍頭目王家烈,將貴州軍政權力收歸南京政府,這是楊永泰“削蕃計”非常成功的一個案例。但是也有後果,即雲南的龍雲和盧漢兄弟被“打草驚蛇”了,此時滇軍主力大約有10萬人,戰鬥力要強於王家烈25軍的“雙槍兵”。

(雲南都督蔡鍔將軍)

因此當龍雲判明紅軍只是借道滇北,然後就從金沙江北渡四川后,滇軍主力實際上警戒的已是中央軍,並以“誤會”為藉口將薛嶽一連先頭部隊繳械,在軍事上擺出“硬”的姿態:同時在政治上又表示堅決服從蔣介石的指揮,擺出一副“軟”的態度,這一軟一硬讓蔣介石沒有合理的藉口進軍昆明,畢竟紅軍已經北上了,再加之薛嶽部隊並無把握,因此只好暫時作罷。

在此之前,從1911年民國建立起,中國陷入了軍閥混戰時期,無論是袁世凱、段祺瑞、曹錕還是張作霖等北洋政權領導者,受實力所限,勢力範圍最多達到兩湖地區,對西北和西南地區的軍閥實在是鞭長莫及,只能以封官許願了事,雲南確實有“天高皇帝遠”的地理優勢。即便如此,蔡鍔還是舉起了“討袁護法”的大旗。

(唐繼堯)

自1917年起,孫中山又在廣東建立南方革命政府,吸引了北洋政權大部分的軍事和政治注意力,客觀上也給雲貴川軍閥提供了相對安全的發展期。蔡鍔死後,唐繼堯、龍雲先後以滇軍為資本、以雲南講武堂畢業生為基幹、以雲南險峻的地勢為屏障,割據一方, 自成體系,勢力最大時已達雲貴川三省。

雲南有緊臨越南的便利條件,滇軍通過滇越鐵路獲取了大批法式武器裝備,在當時的中國算是比較先進的,中央軍確實心裡沒底;龍雲和盧漢對滇軍的控制力也很到位,蔣介石很難在內部瓦解它,長征紅軍進入四川即將與四方面軍會師的局面,也迫使他不得不暫時放棄了武力推翻龍雲政權的設想。

(1927年主滇的龍雲)

但是龍雲也是做了讓步的,比如同意南京政府在滇設立辦事處,以及特務組織進駐昆明等等。此時距離辛亥革命時雲南宣佈“獨立”已然過去24年。

在西南諸省中,蔣介石最看重的是四川,偏巧兩大紅軍主力都已入川,於是他費勁力氣推行四川的“中央化”,到1936年底已見成效,剛準備騰出手來解決雲南問題時,西安事變、全面抗戰接連爆發,計劃再次擱淺。



(龍雲和蔣介石)

滇軍出滇抗日再次為蔣介石解決龍雲提供了機會,盧漢的第60軍40000多人全部是滇軍精銳,步行前往徐州地區參戰。1940年之後當滇西和滇南出現日軍時,蔣介石趁機將中央軍大舉調入雲南大後方,昆明警備總司令從此易主,成為宋希濂、杜聿明等黃埔系將領專屬,其實這個時候龍雲的日子已經很不好過了。

到1944年,駐滇中央軍已有關麟徵第15集團軍、宋希濂第11集團軍和霍揆彰第21集團軍,尚未計入在昆明整補的邱清泉第五軍等部,總兵力已接近40萬,滇軍已處絕對劣勢,無非大敵當前,蔣介石還不方便動手而已。



而為了對抗重慶政府的各方面滲透,龍雲開始支持民主黨派、地下黨的活動,試圖在宣傳上贏得先機,這反而加劇了蔣介石的怒火,1945年日本剛剛投降,蔣介石就用“調虎離山”計命令盧漢率滇軍主力前往越南北部接受日軍投降,於情於理,這一極富榮譽的命令盧漢都得執行。

滇軍主力前腳剛走,杜聿明就指揮第五軍包圍了雲南省府所在地五華山,逼迫龍雲前往重慶就任軍事參議院長的虛職。同時,蔣介石以軍事實力做後盾,首先任命盧漢為雲南省主席,隨後命令滇軍海運東北,盧漢只能在中央軍的監視下就職和工作,又由於仍然是“滇人治滇”,雲南各界的反應也不會太強烈。



蔣介石在軍閥鬥爭中的手腕,還是有一套的。為拿下龍雲,蔣介石整整用了十年時間,也算處心積慮。

此時起,雲南基本被中央化了,盧漢完全是在夾縫中生存,雲南的半獨立狀態宣告徹底結束,歷時總共34年。解放戰爭後期,當陳賡兵團接近雲南時,盧漢憤而起義,他確實受夠了蔣介石的氣。

(盧漢)


度度狼gg


滇軍雖然只有15萬,但依然和中央分庭抗禮多年,是有其原因的。

第一個原因是雲南的歷史家底厚實,有云南講武堂這一全國知名軍事學府,將星雲集。從蔡鍔到唐繼堯,雲南一直都是全國矚目的所在,有自己的體系,有獨立的傳統和想當的實力。

第二個原因在於,當時的皖系也好,直系也罷,還是後來的吳佩孚、孫傳芳和張作霖三大軍閥也好,群雄逐鹿主要的目標是中原而不是邊疆。再加上兩廣有孫中山、李宗仁他們吸引北方的炮火,大家自然無暇顧及雲南。

第三個原因在龍雲和盧漢的個人手腕,龍雲治滇幾十年,自然是貴州的王家烈比不了的。蔣介石可以藉助假道伐虢解決貴州軍閥,但是要動雲南的15萬精銳軍隊,則需要掂量一方了。

龍雲是怎麼做的呢?首先跟閻錫山一樣勵精圖治,把雲南也搞成模範省,內部鐵板一塊;其次就是在長征的時候放過紅軍,在抗戰的時候故意把昆明搞成民主堡壘,收買人心,渾水摸魚;第三,就是藉助越南法國勢力的力量,龍雲的軍隊很多裝備都是法國貨,實力不可小覷。

但龍雲再怎麼厲害和滑頭,在權術和實力上還是差老蔣太遠。到抗戰結束的時候,雲南已經有40萬中央軍,雲南問題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了。


青年史學家


的確如此,

整個民國的38年間,滇軍一直作為一個半獨立的軍事政治集團活躍在歷史舞臺上。巔峰時期也不過十幾萬軍隊的滇軍,為何能夠對抗中央政府30多年,始終保持著半獨立的地位呢?

滇軍

首先,得益於滇軍強勁的戰鬥力。在軍閥混戰割據的民國,各方勢力的競爭,歸根結底還是實力的較量。而所謂的實力,其實就是武力,也就是軍隊的戰鬥力。來自雲南的滇軍,歷來以戰鬥力強勁著稱,這也成為雲南軍閥保持獨立的最大底氣。

武昌起義爆發沒多久,雲南就成為最早響應起義的省份。1911年10月30日,蔡鍔等人領導的昆明重九起義爆發,並很快光復雲南,建立了雲南軍都督府。

蔡鍔

隨後,雲南和滇軍一直是西南最具影響力的勢力,並曾先後佔據貴州、四川等地。反對袁世凱稱帝的護國戰爭,最先也爆發於雲南。

同時,得益於雲南相對穩定的政局和龍雲等人的大力建設,也包括鴉片的種植和販賣,雲南省一直是財政收入較高的省份。有了充足的資金,滇軍成為諸多軍閥部隊中裝備最為精良的部隊,也就不奇怪了。抗戰爆發後,幾乎清一色法式裝備的滇軍,更成為抗日戰場上的一支勁旅。

滇軍法式鋼盔

第二,得益於雲南相對穩定的政局。雖然雲南經歷了四任雲南王,但是,雲南的政局相對於其他城頭變幻大王旗的省份,要穩定的多。第一任雲南王,領導重九起義的蔡鍔,只在雲南當了一年多的都督,就被袁世凱調往北京。

繼蔡鍔之後,第二任雲南王是唐繼堯。唐繼堯從1913年成為雲南省都督,一直到1927年被龍雲等人趕下臺,唐繼堯統治雲南長達15年時間。而第三任雲南王龍雲,統治時間則更為持久,從1927年到1945年,龍雲擔任雲南王的時間長達18年。第四任雲南王盧漢“在位”時間雖然不長,但也有四年之久。

龍雲

因此,在民國期間,雲南雖然也多次爆發了軍閥混戰,但比之其他多數省份,軍閥混戰的時間較短,力度也不大,大部分時間雲南其實一直處於相對穩定的統治狀態,而這些也給了雲南發展的時機。同時,穩定的政局也使得當時的中央政府對雲南無可乘之機,自然也一定程度上保證了雲南的相對獨立。

第三,雲南地處西南邊陲,經濟較為落後,交通不便,當時的中央政府鞭長莫及。無論是北洋時代的北洋政府還是南京國民政府時代,他們的統治中心位於雲南省,都十分遙遠。自然也沒有足夠的控制力,可以影響雲南。

軍閥割據的民國

況且,當時中央政府連周邊肥沃的省份尚未完全統一,更不可能越過這些地區,去試圖控制遠在西南的雲南。

第四,拜民國混亂的局勢所賜。千百年來,中國是一個國家,合久必分的思想已經深入人心,無論誰成為中央政府的領袖,都不可能放任割據現象的存在,勢必努力統一全國。民國時期的中央政府也不例外,無論是北洋政府還是南京政府,都從未放棄過真正統一全國的努力。

抗戰中的滇軍將士

但可惜的是,願望雖然美好,但實力卻遠遠不足。整個民國38年間,中國大地上始終存在著諸多的軍閥和割據勢力。位於西南邊陲的雲南,只是其中之一罷了。

而且,在諸多的割據勢力中,位於雲南的軍閥既不是最強的,也不是對中央政府威脅最大的,更不是野心最大的,因此,在沒有掃清其他軍閥之前,雲南不會是當時中央政府的最主要目標。這也是雲南始終能保持相對獨立地位的重要原因。


鳶飛九天2018


清朝末期,我國大多省份建立了新軍,全國逐漸出現軍閥割據的居面。雲南省(簡稱“滇”)也一樣,成立了滇軍。

雲南位於我國西南地區,是高原山區,地勢險要。因為雲南省與越南交界,當時越南屬法國殖民地,所以雲南省內的軍隊也從法國人的手裡進口了一些武器和裝備,比如法國鋼盔和機槍。

滇軍也和其他的軍閥一樣,拒絕別的軍隊進入自己的地盤。從清朝滅亡到抗日戰爭期間一度控制了雲南30多年。

在鼎盛時期,滇軍發展到了有15萬多兵力,並控制了貴州省,但是與桂系軍交戰時被打敗。其實,那時候有滇軍和貴軍兩隻羊的說法。

袁世凱時候,滇軍參加了護國運動,立下了功勞。

雲南處在邊境地區,山高皇帝遠,沒什麼重大事情,老蔣也懶得去管他。

抗日戰爭爆發後,滇軍派出了10多萬軍隊開赴前線。滇軍第60軍就在著名的臺兒莊戰役還立下了赫赫戰功。



在抗日戰爭期間,滇軍被派往各戰場。最後只剩下了5萬部隊。

抗戰勝利後,滇軍看到了形勢,實行了起義,所以解放軍進入雲南比較順利。

期待關注!


史裡淘聲


首先滇軍的裝備與實力並不是我們想象的差。而且滇軍經歷過護國戰爭戰爭經驗並不差。我覺得有二點。

一.雲南重視軍事教育

小編認為主功應為蔡鍔。蔡鍔經歷過高等教育。在雲南創建了講武堂,為軍隊持續的輸入人才,提高軍隊的凝聚力。記得在《亮劍》中楚雲飛再問部下李雲龍是從哪裡畢業了。其中問的都有云南講武堂,可見起如何出色。

9

二.雲南地理條件優越

雲南雖沒有四川地理條件優越,但民風彪悍山地居多。而且背靠法國殖民地越南武器裝備可以從滇緬公路持續運來而且在1930年越南經過了蔡鍔的十年治理推行新政。是經濟發展迅速有一定的體系存在,沒有像中原軍閥一樣中原混戰。

而且龍雲與盧漢在蔡鍔去世後,不斷的發展滇軍。使滇軍裝備與實力大大增強。甚至組成了法式師60軍。在抗日戰爭中從南征到北。


鵬鵬鵬膨脹


滇軍能長期抗衡蔣介石集團的國民黨中央,主要的原因是滇軍的道義大旗打得高,胸懷天下捍衛民族尊嚴的格局超過了眾多軍閥集團!

從護國討袁戰爭開始,滇軍就以捍衛共和為幟志,雖然偏處西南一隅,卻胸懷天下,敢於向強大的國賊袁世凱說不,以一省之力,喚起國人的良心!

正如梁啟超讚譽的:壯哉雲南!

滇軍的軍官,大多是雲南講武堂的畢業生,不單俱備優越的軍事素養,同時也有相當高尚的政治覺悟,這就能確保在道義上一直站在時代前列,有先鋒隊的作用。

國民黨中央想扳倒滇軍,在道義上始終找不到合理的藉口,因為雲南的軍政,完全是依照國父孫中山的思想,恪守總理遺訓!

因此,滇軍雖然也是割據勢力,它卻一直高舉共和民主捍衛民族尊嚴的神聖大旗,並且言行一致,一直名正言順地立於獨立的地位!

據說,雲南王龍雲,連國民黨在雲南發展的黨員名冊,都不上交中央,黨務系統完全是封閉獨立的!

四九年敗退到臺灣的國民黨黨員,重新進行黨員登記時,籍貫一欄只好填寫雲南昆明縣,只有冒充雲南人才得以恢復黨籍呢!


大老伍楚人


其實,民國時期有能力於中央對抗了幾十年的軍閥不在少數,而滇軍只是其中之一而已,我軍是對抗南京中央的部隊中裝備最差、人數最少、對抗時間最長的並在最終取得了勝利的一支。


各路力量堅持的時間長短不一,原因也有很大的差別,實力曾接近50萬人的西北軍最早被蔣介石幹掉,而滇軍從1927年南京政府建立,一直堅持對抗到1945年二戰勝利,維持了整整28年的滇人治滇,講述一下這段歷史就能說清楚這將近三十年擁兵自重的原因了。
(滇軍標誌就是法國亞德里安頭盔)

首先,滇軍並不像我們印象中的那樣偏遠和落後,近代化的滇軍從光緒年間編練的新軍開始起家,並在中法戰爭中一舉超過國內的其它軍隊,成為大清帝國最具實力的軍事力量之一。而進入民國之後這裡遠離中原,又地近法國在越南的核心河內地區,有很好的發展機會也有實力爭霸民國時代,事實上滇軍一直是民國混戰的主要角色。



孫中山發起的護法戰爭、護國戰爭和唐繼堯發起的靖國戰爭都是以滇軍為主力,北伐戰爭開始後滇軍由於靖國戰爭中實力大損,以及內部分化削弱了實力未能再次成為主角,但這正好給了滇軍休整的機會!當蔣介石通過多次慘烈的內戰收拾了桂系、西北軍、晉軍最終確立了南京政府對全國主導權之後,滇軍已經尾大不掉了。
(滇軍戰士很精神)

當五次反圍剿打的中央軍精疲力竭、日本人佔領東北另南京政府心力憔悴時,滇軍內部更加團結且實力大增,以龍雲和盧漢為首形成實力可觀的軍事力量,只不過此時各路軍閥都做大了,他們不可能重演唐繼堯時代,帶領滇軍攻佔整個雲貴川一度組建滇、黔、豫、川、鄂五省聯合靖國軍的輝煌,但也足夠免疫中央軍的兼併。


蔣介石藉助追擊我紅軍的機會催垮了貴州軍閥王家烈,而面對嚴陣以待的滇軍時,中央軍並不敢輕舉妄動。另外,他還急著追擊進軍四川的紅軍而未能對滇軍動刀。而當我軍會師陝北時蔣介石也曾想過最後解決雲南問題,不過還沒等他動手就爆發了西安事變,全國抗戰開始了!



可能連蔣介石都沒想到的是,日本人到來幫助他瓦解了各路軍閥,並在1945年還都南京時基本控制了中國的整個南部地區,此時的蔣介石大喜過望不顧一切的對北方發生統一戰爭,當然,戰爭結果也讓他很意外。由於抗戰中滇軍和川軍被重慶中央矇蔽,大部分主力到前線與日軍作戰,空虛的後方被中央軍輕易控制,滇軍28年的擁兵自重生涯,到1945年日本投降時徹底結束了。
(滇軍裝備)

滇軍發展脈絡:

1875年,雲南巡撫岑毓英開始整頓雲南貴州的軍務,滇軍由此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1884年,岑毓英領軍進入越南作戰,戰爭結束時滇軍擴充到131個營總兵力50000左右。戰後被裁剪。

1907年,雲南總督錫良響應清政府在全國編練36鎮新軍的政策,花費了800萬兩白銀擴軍並組建了陸軍講武堂,兩年後滇軍發展為59個營兵力17721人。

1912年,已經是民國了原總督被推翻,滇軍被留日軍官蔡鍔領導,派出唐繼堯率領3000人北伐,但是這個有野心的唐某人只控制了貴州省就留下當皇帝了。

1912年,滇軍北伐的同時還派參謀廳總長殷承琳率領滇軍一部,進入西藏打擊叛亂的達賴喇嘛集團。為祖國統一貢獻極大。

1913年,護國戰爭期間滇軍出盡風頭,雲南軍隊一路攻下了雲貴川、兩湖、兩廣,勢力進入了陝甘和閩浙,主力雲集武漢準備對袁世凱最後一擊。

1917年,護國戰爭短暫的輝煌後滇軍勢力逐漸退回了雲南,但是滇軍新任領袖唐繼堯並不死心,企圖控制全國而發起了靖國戰爭,這次規模小的多僅僅控制了四川,唐繼堯想建立滇、黔、豫、川、鄂五省聯合靖國軍,但以失敗告終。

1923年,唐繼堯重新穩固大權後再一次發起了軍事擴張,一度控制了貴州省。由於唐繼堯跟從廣東政府北伐但不出兵,我們在教科書上看不到北伐中有滇軍的身影。

1927年,經歷了10年內戰到抗戰初,滇軍在唐繼堯和龍雲手中完成了權力轉換,勢力範圍也萎縮到雲南一省。

1937年,龍雲對內戰後實力大損的滇軍整編,並將主力編為第60軍交給盧漢參加抗戰,也正是這種無私的為國奉獻掏空了滇軍的實力,給蔣介石奪取雲南提供了機會。


兵器世界


這句話應該說成是滇軍巔峰時期擁兵“才”十五萬軍隊,對抗中央二十年

首先要說這個“才”,在軍閥混戰時期,各省軍閥風起雲湧,抱團組隊比較厲害的,一個東北軍擁兵三四十萬,晉綏軍巔峰時期二三十萬,西北軍巔峰時期擁兵四十萬多萬,湘系軍閥雖然四分五裂,如果要算起來也有幾十萬,總而言之,巔峰時期只有15萬人,的確有點弱。

巔峰時期只有15萬人,平時也就十萬人左右,這種弱,並不單單是兵力上的不足,戰鬥力上也存在一些問題,儘管在蔡鍔、唐繼堯時期滇軍還有一定的戰鬥力,甚至染指四川和廣西,但是到龍雲時期,基本就成了紅軍口中“黔軍滇軍兩隻羊”的狀態,當然,我們應該這樣去理解,就是龍雲摒棄唐繼堯時期窮兵黷武的策略,而是實行休養生息。

對抗中央三十年,則有點扯,國民黨什麼時候才能夠稱得上是中央,那必然是1928年北伐過後,甚至是中原大戰後,以此為時間節點到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不過二十年時間而已,因此說對抗三十年有點唬人了。

滇軍整體實力偏肉,能夠對抗中央對年,實屬不易

當然,以滇軍這樣的實力,能夠保持獨立狀態二十多年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首先就是老蔣這個人,絕對是一個堅定的民族主義者,對於外國的入侵併非視而不見,“攘外必先安內“也並非沒有錯,我們的話的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堡壘往往是從內部被打破,因此,老蔣把工作的重點放在了安內上。

所謂安內,並非只有剿匪,主要還是消除軍閥地方化,全國政權中央化,十年剿匪過程中,老蔣將全國的軍閥整了個遍,戰果僅存的也就龍雲和西北幾個軍閥了,但是抗戰過程中,西北基本全部擺平,到最後也就剩下雲南一枝獨秀了。

地處偏遠,戰略位置不明顯,老蔣始終沒有找到機會

雲南地處西南邊陲,地形複雜,交通不便,是垂手不及的地方,別說老蔣,就是日本侵華期間最終也未能攻佔,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滇系並不同於其他軍閥靠日本,靠英美來發展,滇軍是唯一靠法國發展的,通過複雜的地勢地形在雲南始終處於獨立地位。

從戰略位置上來說,雲南的戰略地位也不是太明顯,不像有些地方是寸土不能丟,所以,老蔣一直將消除軍閥的視線放在比較靠中部的地方,即使把中央軍開入四川也沒能進入雲南。

而云南又和其他地方處於割裂的狀態,再加上國內局勢風雲變幻,老蔣一直沒有找到好的機會。

龍雲和盧漢早就看透了老蔣消除軍閥地方化的心思

老蔣這個人是沒有機會創造機會也要上的人,雖然,儘管雲南想保境安民,但是老蔣不幹啊,1935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撤出井岡山,進行戰略性轉移,這是老蔣消除地方軍閥化的最好時機,中央軍第一個幹掉的就是黔軍王家烈,將貴州政權中央化了,這卻讓龍雲有所警惕,由於滇軍內部一直很團結,再加上紅軍過雲南邊境後就北上了。

這個時候藉口也沒有了,老蔣再想動手名不正言不順,後來全面抗戰爆發,老蔣就更騰不出手來將雲南中央化了。

老蔣也很有一套,千萬不要小瞧了老蔣,韓復榘撤出山東的時候,老蔣直接就給斃了,張學良的東北軍也被收編,改派,對付西南這些軍閥也有一套,那就是讓川軍出川抗日,滇軍出滇抗日,等川軍和滇軍出去之後,老蔣再把中央軍開進去,豈不是中央軍不打,讓地方軍閥去當炮灰,這種手段不可謂不誅心啊!利用軍閥的愛國心來奪取軍閥的權,雖然,縱橫比較贊同軍閥中央化,只有一個強大的集權才能抵抗日軍的侵略,然而,老蔣的手法有點埋汰了。

這也是後來滇軍全部起義的原因,老蔣做的太失人心了。


史論縱橫


滇軍的前身為清末雲南新軍的編練,根據番號的排列,雲南編練的新軍被編為第十九鎮。清朝編練新軍的目的在於維護自身的統治,結果卻成為了自己的掘墓人。雲南陸軍第十九鎮先後參加了騰越起義、重九起義和臨安起義。辛亥革命之後,雲南陸軍第十九鎮改稱“滇軍”。


雲南省由於地處偏遠,當時的袁世凱勢力還無法延伸到雲南。因此,當袁世凱稱帝時,蔡鍔回到滇軍之後就舉起了護國討袁的大旗,可惜蔡松坡在1916年就去世了。滇軍的統治權落入了唐繼堯之手,由於北洋政府相繼換人,唐繼堯仍然是一方諸侯,其鼎盛時期其勢力曾到達貴州和四川。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之後,滇軍中的龍雲、胡若愚等人將唐繼堯趕下臺,1928年龍雲被任命為雲南省政府主席,龍雲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雲南王。身為地方軍閥的龍雲同樣是蔣介石的一塊心病,紅軍長征過雲南給了蔣介石的機會。但是,龍雲不是貴州的王家烈,蔣介石沒有一部到位。抗戰爆發後再次給了蔣介石機會,蔣介石的嫡系將領宋希濂、杜聿明相繼進入了雲南。1945年抗戰勝利後,杜聿明奪了龍雲的權。滇軍的部分統治權掌握在龍雲的表弟盧漢手中。



滇軍能“對抗”中央,除了自身的實力之外,更多靠的是當時的局勢。雲南地處偏遠,中央由於沒有統一,沒有時間和精力來解決地方軍閥的問題,從而給了地方軍閥發展壯大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