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校畢業的相聲演員師承怎麼算?

好風相聲


曲校是相聲演員的搖籃

現在很多地方都有曲校,比如中國戲曲學院、中國北方曲藝學校、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河南商丘曲藝學校等,北京電影學院也曾開過相聲班,賈玲就是其中的畢業生,不過現在已經停辦了。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有德雲社合作的相聲班,專門培養相聲人才;北方曲校更是大名鼎鼎,被稱為中國曲藝界的“黃埔軍校”,培養了周煒、劉雲天、高曉攀、尤憲超、張番、劉銓淼等相聲演員;去年在《相聲有新人》節目中大放異彩的董蛟、申方圓、竇晨光和常鵬旭等人也是北方曲校畢業生。網傳郭德綱當年也曾參加北方曲校的招生考試,可惜沒有考上!

曲校學生的師承關係

到曲校上學,和老師之間是比較純粹的師生關係,並沒有強制性的師徒關係,但是在畢業以後如果和老師相處的好,可以拜入老師門下。比如賈玲、王彤、潘斌龍、宋寧等人都曾經是馮鞏擔任班主任的北京電影學院相聲班學生,畢業以後先後又拜入馮鞏門下,確立了師徒關係。

畢業於北方曲校的張番和劉銓淼,在天津小劇場摸爬滾打十年也沒有覓得良師,直到去年參加《相聲有新人》才遇到郭德綱,並最終拜入郭氏門下。其他北方曲校的畢業生則各顯神通,通過自己的關係尋訪名師。


比如周煒,作為北方曲校的優秀畢業生,先是拜入唐傑忠先生門下,後來又攀高枝,自降一輩,改拜姜昆為師。劉雲天拜的是孟繁貴;高曉攀相聲門拜的是馮春嶺,評書門拜的是郭德綱;尤憲超拜的是侯耀文大徒弟賈倫,哪一個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


師承關係的用處越來越弱

過去拜師,可以學能耐,長本事;現在相聲演員拜師要的只是一個名分;師父能力強一點的還能提供一些機會,師父能力差的除了名分,什麼都給不了徒弟;所以現在有本事的演員並不屑於拜師,沒有本事的演員拜師了也對自身幫助不大,拜師這件事越來越尷尬。


相聲演義


北方曲校出來的不算有師承,像高曉攀,金霏他們都是北方曲校出來的學生,高曉攀師父是馮春嶺,金霏的師傅是王謙祥,北方曲校出來的學生可以說是在學校開的萌,回了一些基礎,但是真正的賣票演出還差一下,以現在來看,北方曲校的老師一般都不是大家,不像於老師那時候去學員班,趙世忠先生等一幫老先生在教學,只能說某某相聲演員在那學過,只是師生關係,而不是師徒關係。師徒關係老師是要教學生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指點,教一些技巧,還有就是幫助徒弟人清自己的長處,更好的發揮,使其在舞臺上更好的表演。




使命召喚我們


曲校畢業的該算是師生關係!相聲界講究師門傳承!郭德綱在一次採訪中說過關於學校和拜師的區別,學校是量化生產,流水線作業。

曲藝行名氣特別大的老師,舞臺演出都忙不過來,哪有時間去專門在學校授課,在學校授課的都是在這個行當發展的不太行的。相聲水平也不是最好的。

師徒的話呢徒弟和師傅關係更親密,形同父子,一般拜師後吃住在師傅家,師傅對弟子口傳心授,還會為徒弟規劃未來,教導為人處世,在相聲行業扶持弟子,責任更大!





新悠遊天下


曲校畢業的相聲演員師承怎麼算?

曲藝學校畢業的相聲演員不會被相聲界認可的。相聲是非常特殊的一門藝術,不同於歌手啊,演員啊這些藝術。相聲非常注重師們傳承,就好比當初郭德綱已經成名,確不被相聲界認可,就是沒有師承。他沒師傅啊,要認李金斗為師,人家理都不理他,後期通過於謙介紹,才拜侯躍文生為師,這才有了師承。郭德綱當時已經成名,也有了德雲社,那麼帶藝拜師的目的也是為了有個名義的師傅,才可以傳承下去。


胖姐娛樂吃瓜


就喜歡聽沒有拜師的相聲演員說相聲,他們比那些拜師的強多了,比如楊議,座海青頭把交椅也很不錯嘛,全國人民都喜歡他的相聲!比的是本事,比師傅是無能!


爾言吾悟


為啥要師承呢,解放前沿襲來舊席,在曲校裡不應該存在


大姐84310035


”曲校”相聲科的老師,比相聲演員水平高的多。


遼西居士1


曲校畢業就沒有師承,師父是要自己拜的。


憤老兒


親自受課的老師就是師傅啊。


HLH59226687913


在曲校不是也有老師嗎?誰教的不就是誰的學生嗎,教他的老師就是他的師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