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國戰爭期間,蘇聯為何要大規模組建近衛軍?近衛軍與蘇聯普通部隊有何區別?

歷史學齋


近衛軍是軍隊中榮譽的稱號,廣義上也就是通常我們說的精銳中的精銳。在衛國戰爭之前蘇聯是沒有設立近衛軍的。蘇聯近衛軍部隊幾乎都是戰前新兵打出來的。



蘇聯組建(獎勵戰功部隊)近衛軍在與德軍交戰戰況焦灼的情況下無疑能夠鼓動蘇聯紅軍士兵和軍官們的犧牲精神。鬥爭意志更加堅定。在二戰中蘇聯軍隊要獲得近衛軍的稱謂也必須是付出巨大犧牲並且重創敵軍達成一定戰略意義才能獲得的,並不是說直到戰爭結束蘇聯擁有許多近衛軍稱號的大部分部隊徒有虛名。

蘇聯軍隊中獲得近衛軍稱號的兵種幾乎涵蓋了當時的所有兵種,不過以步兵師,團和坦克裝甲部隊,航空部隊最多。名義上近衛軍只是一個稱謂,不過在一場戰爭中能夠重創敵軍對於任何付出犧牲的軍隊來說,任何獎勵都比不過獲得近衛軍稱號的榮譽寶貴。因此為了保留該支部隊的戰鬥精神也是很有必要為這支部隊予以獎勵。這也是蘇聯人在領土被佔領很多,仍然有勇氣將德軍擊退的原因之一。


蘇聯的近衛軍與普通部隊的區別在於,在戰爭爆發前幾乎都一樣,只不過西方戰線的部隊最先與德軍交戰。因此無論是阻擊還是,反攻只要能夠極大顯示出蘇聯紅軍大無畏的鬥志,和不退縮的精神更能夠重創德軍毫無疑問就能夠擁有近衛軍的殊榮。而那些以極少數士兵能夠做到重創德軍的戰士,也會獲得蘇聯英雄稱號。到反攻階段能夠始終衝在第一線的戰鬥團體,很多能夠得到近衛軍的稱號。不過到反攻階段時很多地方打頭陣的多是近衛軍部隊為主力。


這種獎勵也在戰爭中起到了培養有素養的部隊和指揮官的作用。通過近衛軍和頒發蘇聯英雄獎的設立保證了蘇聯軍隊在衛國戰爭期間的鬥爭意志,這也是共產主義軍隊的標誌性做法。在其他地方這種戰鬥團體被稱為“尖刀連”。


客觀評論的愛國者7


蘇軍的所謂的近衛軍在蘇軍相當於一種榮譽單位,它們出現於蘇德戰爭早期,只有在作戰中表現英勇的作戰單位才能夠獲得一種榮譽的稱號,或者說,立了軍功的部隊才能獲得近衛軍的番號。

1941年9月18日,蘇聯國防人民委員部發布第308號命令,將一批立正大功的兵團改名為近衛軍,其中步兵第100師改稱近衛步兵第1師。

相關單位在俄軍當中屬於精銳的意思,與蘇軍的普通部隊相比,雖然裝備完全一樣的,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但是在編制上有所不同,通常擁有更多的重型武器,編制人數還相對要多一點,在補給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優先權,人員待遇等方面會更高一點。

當然了,這類部隊獲得更好待遇的同時,也意味著,擔心最重要的任務,也是對德作戰中的主力了。到偉大衛國戰爭末期,蘇聯近衛軍已發展成為一支強大的力量。


麥田軍事觀察


蘇聯組建近衛軍實際上是一種忠誠度考核,只有立場上過關的人才有機會進入近衛軍。這是因為當時有大量的蘇聯部隊陣前倒戈,蘇聯官方不得不臨時管控,通過更加嚴格的考核,保證部隊不會臨陣變節給國家帶來損失。

蘇聯有自己特殊的國情,蘇聯有22幾個加盟成員國,這些國家角色非常尷尬,他們很多是被蘇聯征服來的,所以對於這些國家的人民來說,他們既是蘇聯人,也是被蘇聯侵略的人。所以在德軍入侵的時候這些國家的人民直接選擇倒戈,反過來與德軍並肩作戰打蘇聯,整個二戰期間蘇聯倒戈軍隊高達576萬人,所有國家裡最高。所以,蘇聯只能選擇通過組建近衛軍這種方法,選純俄羅斯族人來當兵,保證兵員的忠誠度。

蘇聯的近衛軍確實有戰鬥力上的提升。這主要是有兩個方面的提升。在早期,蘇聯軍隊是採用各國各地區兵員共用的方式,在軍隊裡各地地區的兵員都有,這很容易形成派系,在軍隊裡內鬥。而成立近衛軍後,由於兵員都是俄羅斯族人,這個問題解決了。

其次,蘇聯的軍隊組成是以建設兵團方式組建的,這使得他們有大部分的士兵不僅要打仗還要搞生產,這會導致部隊訓練不足,組建近衛軍後剔除了那些非俄族人,那些人就專心去後方搞生產,而留下來的部隊則專心訓練,這戰鬥力自然提升了。


優己


二戰時期,蘇聯大規模組建近衛軍,主要就是為了表彰那些作戰英勇、立下汗馬功勞的部隊,以達到鼓舞士氣、鞏固團隊精神和軍人榮譽感的目的。



1941年9月18日,遵照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的決定,蘇聯國防人民委員部發布第308號命令,對一些功勳部隊改名嘉獎,伴隨著衛國戰爭的血與火,一大批功勳部隊陸續成長起來,被授予近衛軍稱號的部隊範圍涵蓋到了海陸空三軍,到了二戰末期,數量和實力已經十分龐大。

這些近衛部隊,當然是不同於普通部隊,他們是有戰功、有紀律的並且得到了最高統帥部的認可的。他們擁有自己獨有的稱號,冠有“近衛”(等同於精銳部隊),有自己特有的軍旗,所屬軍人有自己特有的胸章,同時設有近衛軍軍人稱號。我們都知道知道軍隊裡都分三六九等,作為精銳部隊的近衛軍,在補給、人員補充、武器裝備更新等方面擁有優先權自然就不足為奇了!




近衛軍,有點類似我們古代的禁軍、羽林軍什麼的,在古代那都是是統帥的扈從、保衛的部隊,到了近代以來,更多就是一種榮譽性質了,畢竟牛掰的部隊多多少少都有點稱號,比如我軍,除了彭總喊出來的38軍萬歲軍耳熟能詳,還有其他很多很多的比如攻堅英雄連、戰鬥英雄連、帶“鋼”字的連、模範連、尖刀連、神槍手連、先鋒連、猛虎連、以人名冠名的連、以地名冠名的連、神炮連………等等,都是榮譽的見證!


那年那兔這些事


二戰蘇軍的“近衛軍”是指部隊和兵團因英雄主義和高昂的戰鬥力贏得卓著的戰功,故而被授予代表榮譽的“近衛軍”稱號。近衛軍往往會獲得最新式的武器,兵力也較多,滿編或者接近滿編,人員的軍餉也比較高。所以近衛軍的戰鬥力要高於其他普通部隊。

在戰爭初期,由於德軍的突襲和蘇軍的準備不足,使得蘇軍蒙受了巨大的損失,極高的傷亡率讓蘇軍的士氣下降嚴重,個別部隊甚至出現集體叛逃的惡劣事件,即便是一些高級指揮員也對戰爭失去了信心,能夠完成作戰任務的部隊寥寥無幾,為了重振低迷的士氣,使蘇軍重新恢復鬥志,蘇軍開始為那些有著優異表現的部隊授予“近衛軍”稱號,這既是對他們英勇作戰的獎勵,也是對其他部隊的激勵,激發他們的榮譽感和自尊感,達到提升戰鬥力的目的。



介於蘇軍在初期的巨大損失,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蘇軍都無法做到對所有部隊的損失進行補充,只能對各部隊進行區別對待,擔負進攻任務的部隊將優先得到充足的補充,防禦部隊的補充相對較少,只有在重要地域執行防禦任務的部隊才會得到充足補充。而蘇軍一直在1943年之前,在進攻方面都存在的致命的缺陷,那個時期,進攻對於大多數的蘇軍部隊來說意味著慘重的傷亡,他們很難突破德軍的防禦陣地,即使突破了也極有可能被德軍預備隊封閉殲滅。主要原因就是蘇軍從上到下普遍缺乏進攻經驗和技巧,尤其在戰術層面上。



這些在戰場上已經證明自己的近衛軍無疑是執行進攻任務或者重大防禦任務的最好選擇,在決定性的戰役上自然要投入最有戰鬥力的部隊,所以這些近衛軍總是得到各種特殊的照顧,無論在兵員還是武器裝備上。在數場戰略性決戰中,蘇軍的近衛部隊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最激烈的戰場上總能看到英勇的近衛軍,他們無愧於稱作二戰蘇軍最精銳的部隊。


戰略論


近衛軍並不是特意組建的,它是蘇聯在衛國戰爭期間給予戰功卓著部隊的榮譽稱號。如崔可夫的集團軍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的卓越貢獻,被授予″近衛"的稱號。


廖敏鑫


這種組建部隊的標準更注重於政治素質與信仰,在缺乏充分訓練時間的條件下,是一種有效的措施。在不談政治是非僅就形式而言,二戰時德國黨衛軍部隊也與之類似。在盟軍登陸諾曼地後的瑟堡戰鬥中,加拿大人所遭遇到的那個黨衛軍裝甲師——奶瓶師即相當於一支近衛軍部隊,成員均是希特勒青年團成員,讓盟軍吃盡了苦頭。


京中HW凍一坨


因為戰爭開始之初,蘇軍沒有防備德軍的突然進攻,所以損失慘重,造成常規蘇軍土氣低落,而近衛軍是經過嚴格選拔出來的,所以比常規部隊忠誠及英勇善戰!所以蘇聯政府大規模組建近衛軍!


用戶神州大同天下


近衛軍最初是守衛莫斯科等重要城市的精銳部隊,作戰力強,能防能打,榮譽頗高。蘇聯衛國戰爭中後期為了鼓勵部隊勢氣,就將戰鬥力強敢打敢拚的普通部隊授予“近衛軍”的稱號。實際上就是一個榮譽稱號而已。


duh23333


“近衛”是授予團級及以上單位的榮譽稱號。近衛部隊不是組建的,是對原有部隊表現優秀的褒揚。朝鮮也學會了這一套,並且擴大的生產領域,所以朝鮮還有有近衛農場、近衛工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