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之殤,我們需要面對的現實!(二)

6.真空蒸鍍機

國產之殤,我們需要面對的現實!(二)

其實說白了,它就是OLED面板製程的“心臟”。日本Canon Tokki獨佔高端市場,掌握著該產業的咽喉。業界對它的年產量預測通常在幾臺到十幾臺之間。有錢也買不到,說的就是它。 Canon Tokki能把有機發光材料蒸鍍到基板上的誤差控制在5微米內(1微米相當於頭髮直徑的1%),沒有其他公司的蒸鍍機能達到這個精準度。目前我國還沒有生產蒸鍍機的企業,在這個領域我們沒什麼發言權。

7.手機射頻器件

國產之殤,我們需要面對的現實!(二)

一塊手機的主板上,1/3的空間是射頻電路。手機發展趨勢是更輕薄,功耗更小,頻段更多,帶寬更大,這就向射頻芯片提出了挑戰。射頻芯片將數字信號轉化成電磁波,4G手機要支持十幾個頻段,信息帶寬幾十兆。

2018年,射頻芯片市場150億美元;高端市場基本被Skyworks、Qorvo和 博通3家壟斷,高通也佔一席之地。射頻器件的另一個關鍵元件——濾波器,國內外差距更大。手機使用的高端濾波器,幾十億美元的市場,完全歸屬Qorvo等國外射頻器件巨頭。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手機生產國,但造不了高端的手機射頻器件。這需要材料、工藝和設計經驗的踏實積累。

8.iCLIP技術

國產之殤,我們需要面對的現實!(二)

iCLIP是一種新興的實驗技術,是研發創新藥的最關鍵的技術之一。它的發明,讓人們拋棄精密的觀測儀器,也能確定RNA(核糖核酸)和蛋白質在哪個位置“交匯”,甚至可以讀出位點“密碼”。iCLIP技術難,猶如萬千人海中找一個人,要從幾十億個鹼基對找到一個或幾個確定的結合點,精確度可想而知。國外研究團隊已在此領域展開“技術競賽”,研究論文以幾個月為週期輪番上演。國內實驗室卻極少有成熟經驗。

9.重型燃氣輪機

國產之殤,我們需要面對的現實!(二)

燃氣輪機廣泛應用於艦船、火車和大型電站。我國具備輕型燃機自主化能力;但重燃仍基本依賴引進。國際上大的重燃廠家,主要是美國GE、日本三菱、德國西門子、意大利安薩爾多4家。與中國合作都附帶苛刻條件:設計技術不轉讓,核心的熱端部件製造技術也不轉讓,僅以許可證方式許可本土製造非核心部件。沒有自主化能力,意味著我國能源安全的重要一環,仍然受制於人,存在被“卡脖子”的風險。

10.激光雷達

國產之殤,我們需要面對的現實!(二)

激光雷達是個傳感器,自帶光源,主動發出激光,感知周圍環境,像蝙蝠通過超聲波定位一樣。它是自動駕駛汽車的必備組件,決定著自動駕駛行業的進化水平。但在該領域,國貨幾乎沒有話語權。目前能上路的自動駕駛汽車中,凡涉及激光雷達者,使用的幾乎都是美國Velodyne的產品,其激光雷達產品是行業標配,佔八成以上市場份額。


分享到:


相關文章: